-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趙元任同音文水墨圖畫書:趙元任同音文水墨圖畫書(全三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5692269
- 條形碼:9787535692269 ; 978-7-5356-9226-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趙元任同音文水墨圖畫書:趙元任同音文水墨圖畫書(全三本) 本書特色
同音奇文,一個音節講完妙趣橫生的故事。 水墨國潮,一筆丹青渲染質樸悠遠的意境。 語言學大師趙元任九十年前經典著作,歷久彌新,著名兒童閱讀推廣人阿甲傾情推薦 邊讀 邊玩 邊識字的同音文圖畫書,激發孩子的語言想象力和創造力 相同的字音,不同的字形,不一樣的意蘊。這一系列幽默趣致的同音文故事出自語言學大師趙元任先生之手。同一個讀音的不同漢字由他信手拈來,筆下生花,并與水墨插畫暈染相融,簡約寫意,韻律頓生,躍然紙上,漢字跨越千年的獨特美感便淋漓盡致地呈現了出來。
趙元任同音文水墨圖畫書:趙元任同音文水墨圖畫書(全三本) 內容簡介
《趙元任同音文水墨圖畫書(全三本)》是以語言大師趙元任的三篇同音文《施氏食獅史》《熙戲犀》《季姬擊雞記》為藍本創作的水墨繪本。同音文作為趙元任首創的以同音字行文的作品,生動反映了我國19世紀30年代關于文言白化以及反對漢語拉丁文化的思潮。作為首創性的國學幽默繪本,本系列將語言學大師的文言奇文用靈動的角色演繹出來,通過親近孩童視角的國風繪畫為孩子們開啟國學啟蒙**課。
趙元任同音文水墨圖畫書:趙元任同音文水墨圖畫書(全三本) 相關資料
策劃小傳 (八爪娘) 我家頑皮小娃幼時,我為他讀過上千本國外大師的繪本,我本人也因此成為一位重度圖畫書愛好者。和傳統的童話相比,現代經典圖書的繪制手法更多樣、內容更多元、更充滿童趣,因此也就更能啟蒙孩子的閱讀興趣。唯一遺憾的是,我們國家現代兒童圖畫書的創作起步較晚,近十年才漸有發展,市面上并不常見能與國際大師作品相媲美的原創作品。我在想,能不能把這個類型的圖書做得既有中國美學特色,又能夠給孩子們帶來文字與圖畫的閱讀快樂呢? 在這種想法的驅動下,我開始尋找創作靈感,有的來自故去的國學大師,有的來自對孩子的觀察,也有的來自少數民族的古老傳說……《施氏食獅史》《季姬擊雞記》《熙戲犀》這三本小書就是在此時孕育而生的。 它們的誕生源于很多機緣巧合。三年前,我去北大開研討會,恰巧聽到汪鋒教授在討論漢語與英語的不同,其中很重要的區別,在于漢語中多音字非常多,很難用音來代表意。趙元任先生的《施氏食獅史》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恰巧那時候,兒子正上一年級,我正為教他學習拼音而焦頭爛額。市面上也沒有太符合孩子學習規律的拼音書籍。我細讀了《施氏食獅史》,發現趙先生非常了不起地把同音字組成了一個有包袱有轉折的故事,詼諧有趣,妙不可言。 我腦袋里立即浮現出一個大膽的想法,用水墨風格將趙先生的故事改編成兒童圖畫書。可是,趙元任先生已經去世多年,茫茫人海中,我怎么才能尋找到大師的后人,并獲得這三則故事的授權呢?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各個北大校友群吼了幾嗓子:“有沒有同門認識趙元任先生的家人?”。非常幸運的是,這幾嗓子讓我結識了資深投行人士、熱心的唐凱南師兄。他的家族與北京大學頗有淵源,爺爺唐鉞先生是中國心理學的奠基人,與趙元任先生一家是世交。經凱南先生的介紹,我認識了趙元任先生的外孫黃家林先生。我向黃家林先生表達了想把這幾則小故事改編成圖畫書的意愿。得益于凱南先生的引薦和家林先生的信任,我順利獲得了這三則小故事的改編授權。感謝他們的支持和幫助,這三本書才能這么快地與讀者見面。 在獲得授權之后,我以這三篇文言文故事為藍本,用現代文重新演繹了這三個故事。為什么不將文言文直接翻譯為現代文呢?是因為原有的故事邏輯以學術趣味見長,核心在于玩“字”。但是圖畫書需要符合現代兒童的語言習慣和現代故事的邏輯。細心的讀者會發現,現在呈現給大家的三則故事并未完全照搬原文。尤其是《熙戲犀》,原文只有八句話,無法支撐起一則生動有趣的完整故事。因此,我進行了重新創作,讓故事更加完整豐滿,也更符合孩子們的閱讀趣味。 文字創作完成后,我又面臨了新的問題:去哪里找合適的插畫師呢?幸運女神再次降臨,我遇到了靈氣十足的葩子老師。這幾年,國潮風格非常流行,但是國潮藝術能代表中國美學嗎?基于在國外生活的經驗,我發現中國美學具有獨特的抽象意境表達方式。為了將這種美學在書本中體現,我給葩子老師提出一個非常大膽的建議,盡量少用線條,多用墨塊和留白。葩子老師雖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插畫師,但是這樣一個奇葩的要求也是第一次見到。對于我的建議能否被市場接受,他非常猶豫。我以齊白石先生、八大山人的畫作為樣本,與他詳細解釋了我想表達的中國畫意境。在不斷的磨合下,葩子老師最終完成了讓大家眼前一亮的《施氏食獅史》的水墨插畫。我們終于確定了目前的繪畫風格。 我和葩子老師的這次合作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藝術實驗。我們嘗試讓傳統文本突破古板的印象,并借助現代的閱讀呈現方式將同音字的趣味傳達給小讀者。比如《季姬擊雞記》中雞的形象,我們私下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殺馬特雞”,靈感來自發型;季姑娘追雞的動作則致敬了小朋友熟悉的《超級瑪麗》的游戲場景。細心的讀者會發現,這套書中的很多元素和構圖都是在傳統國畫中沒有的。例如,葩子老師在紙上先用水墨的風格把犀牛畫出來,再到電腦上重新處理,完成了很多紙上無法完成的水墨藝術創作。傳統技法經過創新,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最后,衷心感謝一直給予我支持和鼓勵的校友、朋友和家人,還有你們,親愛的大讀者、小讀者,希望大家能夠喜歡這套不一樣的圖畫書! 《施氏食獅史》揭秘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分級閱讀推廣人 汪鋒) 《施氏食獅史》是一篇奇文,一共 93 個字,用普通話讀起來,都是 shi 的音,只是在聲調上有變化。我多次用這篇短文來做實驗,讓一半同學不看文字,由另一半同學念給他們聽,結果整個教室 shi 聲一片,念的同學興高采烈,聽的同學一臉茫然,迫不及待地回頭看字,然后恍然大悟。 語文的根本是聽說讀寫,很多人以為聽說的和讀寫的是同一個東西,其實,聽說的是口語,讀寫的是書面語,二者有共同的東西,也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各有各的規則。上面的小實驗就證明了這一點。 現在讀書一般都用普通話,但其實也可以用方言。我們試過讓學生用粵語來念《施氏食獅史》,混淆的情況就沒有那么厲害了,因為粵語有九個聲調,比普通話多一倍,區分起來就容易一些;有些方言中這些字聲母還有 s 和 sh 的區分,也能幫一些忙。用語言學的說法,這就是漢字的超地域性,不同的方言,可以讀同樣的漢字。 初中生大都能讀懂《施氏食獅史》,小學生恐怕需要引導和解說,因為這是文言文,是按照古代語言的規則編寫的,不能完全按照現代文的讀法去理解。古今漢語有差別,但在文字上卻是一致的,因為漢字自發明之后,雖然在形體上有變化,但整體上卻是一貫的,這就是漢字跨越古今的超時間性。 這篇奇文的作者是趙元任先生,真正的語言學大師。多年前,趙先生用近似同音字編了這個文言故事,還寫了英文說明 (Story of Stone Grotto Poet: Eating Lions)。趙先生學貫古今中外,更難得的是有趣,把語言問題講得活潑生動。漢字超時空的特色通過一篇詼諧的短文就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印象深刻,回味無窮。趙先生一口氣又寫了另外兩篇同音文,分別是 ji 音的《季姬擊雞記》和 xi 音的《熙戲犀》。其中的妙處,諸位可以按照上文實驗的方法來體會體會。 這三篇奇文,由劉琳(筆名八爪娘)女士策劃,以中國傳統的水墨技法繪成了現代繪本,文畫相配,俱為古今一體,細細品味,更是妙趣橫生。 世交回憶小談 (慢船文化發起人 唐凱南) 《施氏食獅史》誕生于九十多年前,是由著名的語言學家趙元任先生編撰的一篇寓言故事。據趙先生的外孫黃家林先生介紹,當時由于繁體字太難學,不利于掃盲,有一些文人主張廢除漢字,完全改用拉丁字母替代,以便普及識字。而反對的人則覺得廢除漢字等于抽掉了中文的魂。雙方爭得不可開交,都認為自己有道理。趙元任先生并沒有直接參加爭論,而是通過撰寫這篇《施氏食獅史》,表明了自己的觀點。后來趙先生又陸續寫下了《熙戲犀》《季姬擊雞記》兩篇短文。據說,主張廢除漢字的文人看到這些短文后,便停止了爭論,一場爭端消弭于無形。 趙先生才通文理,學貫東西,在他的一生中,充滿了探索精神和好奇心態,學術研究也常基于此。1981年,趙先生最后一次回國探親訪友時,曾來北大校園看望我的外祖父唐鉞教授和外祖母。已逾九旬的老朋友見面自然高興,只是外祖父的聽力已經不是很好,可趙先生卻沒有這方面的困擾。因為多年來,他只需要觀察講話人的口型變化,就能知道交談的內容。不得不佩服,一代曠世奇才自有其獨到之處。 其實趙元任先生不僅僅是語言學家,更是一位奇特的全才,他能夠把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融會貫通。在他漫長的教學生涯中,不僅教過中國語言、漢語語法、理論語言學,還教過物理學、數學、哲學、邏輯學、中國音樂史等課程。他是如此博學,以至于數學家、語言學家、翻譯家、哲學家、邏輯學家、音樂家等頭銜,都不足以涵蓋他在多學科領域的修為。也正是這些堪稱豐沛的知識儲備,使他能夠把枯燥的學問做得風趣盎然。 趙先生曾告訴大女兒,他研究語言學,只是為了“好玩兒”。“好玩兒”,不是功利主義,不是沽名釣譽,更不是嘩眾取寵。這跟趙先生的性格息息相關,他和藹可親,風趣而不刻薄,遇事超然,從不與人大聲爭吵,在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加州大學等美國一流院校執教期間,無論是道德、風采、修養,還是學問、文章,均在國際學壇享有盛譽。美國語言學界甚至流行著這么一句話:“趙先生永遠不會錯。” 讀過《施氏食獅史》的人們,都會認為這是一篇奇文。趙元任先生以文言的形式,僅用了不到一百個 shi 音的漢字,講述了詩人施氏用弓箭獵捕了十頭石獅子的寓言故事。短文讀起來就像一個文字游戲,因為文中九十三個同音字全憑聲調來辨別字義,聽起來很有意思。趙先生曾把漢字中同音多意的特點,比喻為承載冰激凌的蛋筒,每一個蛋筒上都有可能放上多種不同味道的冰激凌,就如同每一個同音字必須要由聲調來區分一樣。 很高興,多年以后,出版人劉琳(筆名八爪娘)女士把這三篇妙趣橫生的故事,輔之傳統水墨技法繪畫,最終以現代繪本的形式呈現出來,讓更多的家長和孩子們能夠看到趙元任先生多年前的奇文杰作。
趙元任同音文水墨圖畫書:趙元任同音文水墨圖畫書(全三本) 作者簡介
趙元任(1892.11.3—1982.2.24),漢族,字宣仲,又字宜重,原籍江蘇武進(今常州),清朝著名詩人趙翼(甌北)后人,光緒十八年生于天津,現代著名學者、語言學家、音樂家,中國現代語言學先驅,被譽為“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同時也是中國現代音樂學之先驅,“中國科學社”的創始人之一。 八爪娘:北大保留劇《棄嬰》原創作者,大屋繪本的創始人和投資人,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系和英國伯明翰大學經濟系。 葩子,本名崔志勇,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繪本作品《害羞精靈》《吊腳樓下》《大角鹿》《蝸牛》《昆蟲》《貓頭鷹的故事》。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唐代進士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