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何以中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系列報道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540421
- 條形碼:9787520540421 ; 978-7-5205-4042-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何以中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系列報道集 內容簡介
2002年春,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立項。20年來,探源工程以考古調查發掘為主要手段,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支撐,多學科交叉研究,60多個單位的400多位專家學者直接參加工程。浙江良渚、湖北石家河、山西陶寺、陜西石歲、河南二里頭等都邑性遺……一系列層出不窮的重要考古發現,掀開了中華文明起源的神秘面紗。本書是《人民政協報》“中華文明探源·何以中國”欄目的文章結集。專訪王巍、劉斌、何努、孫周勇等知名考古專家,尋找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起源,解答“我是誰”“我從哪里來”的追問,從文物的層面探索。
何以中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系列報道集 目錄
何以中國何以不朽
——專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華文明探源工程
**到第四階段首席專家王巍
王慧峰‖向前再探3000年
良渚:讓我們在五千年的坐標中找到自己
——專訪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教授、良渚遺址考古主持者劉斌
王慧峰‖良渚豐富了人類對于“文明”的定義
閔慶文‖敬佩,獻給充滿智慧的先民
陶寺:中華文明開山之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華文明探源研究項目
“中原與海岱地區文明進程研究”課題負責人何努講述“*早中國”
王慧峰‖何努:證據鏈中尋找堯舜
賀云翱‖向那些發現“陶寺”的考古學家們致敬
石峁:相隔千年宛如初見
——專訪石峁遺址考古隊領隊,陜西省政協委員、
省考古研究院院長孫周勇
孫周勇司晉麗石峁遺址的幾處重要考古發掘
葉小文‖不斷的追問
二里頭:史無前例的王都
——專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隊長、副研究員趙海濤
孫慶聚‖小小二里頭,永難割舍的牽掛和期待
殷墟:中華文明探源的起點和基石
——專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夏商周研究室主任徐良高
陳紅彥源遠流長中國字 生生不息好故事
三星堆:獨具個性的文明
——專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站長、
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隊領隊雷雨
司晉麗‖三星堆遺址的一些“國家重寶”
何天谷‖從圍觀者到關注者
河泊所遺址:拼起古滇國文明的美麗圖景
——專訪云南河泊所遺址發掘負責人、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蔣志龍
吉平‖多元一體 休戚與共
科技考古:勾勒古代中國的歷史細節
——專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院長袁靖
賀云翱‖讓考古成果更多走向大眾
學科融合:讓考古變得更加精準、安全、高效
——專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
青海都蘭熱水墓群“2018血渭一號”墓項目負責人韓建華
袁靖深入推進多學科合作的考古學研究
聽文物講述“何以中國”
——專訪故宮考古研究所、故宮博物院考古部負責人徐海峰
劉曉莊“和合”的慧光
收官寄語
王學典‖審視當下、思考未來的重要啟示
宋鎮豪‖為解讀中華文明古老密碼篤行不怠
張連起‖何以中國?是以中國!
高蒙河‖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后記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隨園食單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