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上揚子克拉通盆地演化與含油氣系統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96557
- 條形碼:9787030696557 ; 978-7-03-069655-7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上揚子克拉通盆地演化與含油氣系統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從事四川盆地及鄰區油氣地質研究20余年科研成果的系統總結與集成。按照“階段論”與“活動論”思想,將盆地沉積充填與形變的旋回性作為盆地分析的基礎,突出成盆期構造-古地理及構造運動形變響應,總結疊合盆地演化規律。按照含油氣系統研究思路,系統梳理成藏地質要素,突出關鍵時刻成藏要素的空間配置關系,總結油氣富集條件與分布規律,指出勘探有利方向。
上揚子克拉通盆地演化與含油氣系統 目錄
目錄前言**章 上揚子地塊構造特征 1**節 區域構造特征 1一、大地構造位置 1二、上揚子地塊主要構造特征 1第二節 四川盆地構造特征與構造演化 9一、構造層劃分 9二、穿盆地地震大剖面構造解釋 10三、四川盆地深層震旦系—寒武系構造特征及構造演化 16四、四川盆地中淺層構造特征及變形機制—以上三疊統須家河組為例 22第三節 多期構造疊加變形的構造樞紐帶 27一、構造樞紐帶的基本類型 28二、四川盆地深層三期構造樞紐帶 33第四節 高石梯-磨溪地區深層走滑斷層構造特征 37一、走滑斷層幾何學特征 38二、走滑斷層的運動學特征 42三、走滑斷層的形成演化 44參考文獻 49第二章 構造-地層層序與盆地演化 50**節 構造層序地層 50一、構造層序地層劃分 51二、盆地基底(TS1) 54三、新元古界南華系構造-地層層序(TS2) 56四、震旦系—下古生界構造-地層層序(TS3) 60五、上古生界—中三疊統構造-地層層序(TS4) 76六、上三疊統—新生界構造-地層層序(TS5) 81第二節 上揚子克拉通盆地演化 87一、基底形成階段 88二、南華紀裂谷盆地階段 88三、震旦紀—中三疊世海相克拉通盆地演化階段 88四、前陸盆地演化階段 89參考文獻 90第三章 新元古代南華紀構造-古地理 92**節 新元古代區域構造背景 92一、羅迪尼亞超大陸裂解 92二、揚子陸塊新元古代構造格局 94第二節 南華紀構造-古地理格局 101一、南華紀構造沉積分區 101二、南華紀構造-巖相古地理特征 102第三節 四川盆地前震旦系裂谷盆地探討 107一、深部信息的重磁力資料處理與解譯 108二、前震旦系結構的地球物理綜合解譯 112參考文獻 115第四章 震旦紀構造-巖相古地理 117**節 早震旦世陡山沱期構造-古地理 117一、早震旦世古構造格局 117二、陡山沱組典型剖面沉積特征 121三、陡山沱期巖相古地理及其演化 124第二節 晚震旦世燈影期構造-古地理 130一、晚震旦世古構造格局 130二、沉積相主要類型及特征 134三、燈一段 燈二段沉積期巖相古地理 141四、燈三段沉積期巖相古地理 146五、燈四段沉積期巖相古地理 147六、克拉通內裂陷臺緣帶沉積模式 150第三節 上揚子克拉通桐灣運動幕次與響應特征 156一、桐灣運動幕次 158二、不同地區桐灣運動響應特征 159參考文獻 164第五章 早古生代構造-巖相古地理 166**節 早寒武世早期構造-巖相古地理 166一、麥地坪期巖相古地理 166二、筇竹寺期巖相古地理 167第二節 早寒武世中期—中奧陶世構造-巖相古地理 172一、滄浪鋪期重大構造變革結束了克拉通內裂陷演化歷史 172二、碳酸鹽巖臺地同沉積古隆起 173三、緩坡型碳酸鹽巖臺地沉積模式 176四、主要沉積期巖相古地理特征 181第三節 志留紀構造-巖相古地理 196一、志留紀沉積地質背景 197二、主要沉積相類型 197三、早志留世龍馬溪期巖相古地理 198四、早志留世小河壩期或石牛欄期巖相古地理 199五、早志留世韓家店期巖相古地理 203第四節 加里東運動幕次及在四川盆地響應 204一、郁南運動與漢中-廣元古隆起 205二、都勻運動與川中古隆起形成 206三、廣西運動與川中古隆起疊加改造 211參考文獻 213第六章 晚古生代—中三疊世構造-巖相古地理 215**節 晚古生代區域地質背景 215一、揚子地塊北緣的勉略洋開啟與閉合 215二、峨眉山大火成巖省 216三、二疊紀海平面升降事件與放射蟲硅質巖 218第二節 中二疊世棲霞期—茅口期巖相古地理 219一、地層特征 219二、層序地層格架 220三、主要沉積相類型 225四、中二疊世棲霞期巖相古地理 227五、中二疊世茅口期巖相古地理 229第三節 晚二疊世—早三疊世長興期—飛仙關期巖相古地理 234一、開江-梁平裂陷初始形成時間 234二、開江-梁平裂陷形成演化 235三、長興期—飛仙關期巖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237第四節 中三疊世雷口坡期構造-巖相古地理 248一、雷口坡組特征 248二、沉積相類型及其特征 248三、雷口坡期沉積模式 252四、巖相古地理特征 255五、雷口坡期鹽盆演化及變遷 263參考文獻 264第七章 晚三疊世—侏羅紀構造-巖相古地理 266**節 兩期前陸盆地 266一、晚三疊世川西前陸盆地 266二、中—晚侏羅世大巴山前陸盆地 270第二節 晚三疊世須家河期巖相古地理 274一、須家河組沉積體系展布 274二、構造沉降對須家河組沉積體系控制作用的探討 280第三節 侏羅紀巖相古地理 286一、沉積相類型 286二、沉積相展布與演化 287參考文獻 292第八章 新元古界含油氣系統 293**節 國外新元古界含油氣系統研究進展與啟示 293一、全球氣候和冰川作用對新元古界烴源巖分布的控制作用 294二、早期裂谷—晚期克拉通拗陷的構造帶利于形成油氣富集區 296三、環岡瓦納邊緣是未來新元古界含油氣勘探的有利領域 296第二節 上揚子地區震旦系含油氣系統 297一、三套烴源巖 298二、深層震旦系燈影組發育臺緣與臺內兩類規模儲層 302三、多關鍵時刻與多源供烴成藏 304四、震旦系含氣系統氣藏特征與控藏因素 316第三節 震旦系與寒武系分屬不同含氣系統 323一、震旦系與寒武系天然氣組分與氣源的差異性 323二、震旦系氣藏與寒武系氣藏壓力系統的差異性 328三、寒武系以構造-巖性氣藏、巖性氣藏為主 329四、構造-沉積分異控制了不同成藏組合 329第四節 上揚子地區南華系冰期含油氣系統(潛在的) 329一、裂陷盆地控制優質烴源巖發育 330二、緊鄰大塘坡組的碎屑巖儲集層具特低孔特低滲特征 330三、四川盆地可能存在南華系含氣系統 331參考文獻 331第九章 下古生界—中三疊統碳酸鹽巖含油氣系統 333**節 下古生界含油氣子系統 334一、主力烴源巖 334二、主要儲集層特征 334三、成藏過程與控藏因素 345四、油氣分布規律 349第二節 中二疊統含油氣子系統 350一、主力烴源巖 351二、儲集層 352三、茅口組成藏演化 357四、油氣分布與勘探有利區帶 367第三節 上二疊統—下三疊統子系統 368一、主力烴源巖 368二、主要儲集層特征 369三、礁灘氣藏分布及富集規律 373四、礁灘氣藏有利勘探區帶 376第四節 中三疊統雷口坡組子系統 377一、發育多套烴源巖 377二、主要儲集層特征 378三、雷口坡組成藏組合與關鍵時刻 382四、氣藏類型與分布規律 383參考文獻 384第十章 前陸盆地碎屑巖含油氣系統 386**節 上三疊統致密砂巖含氣系統 386一、烴源巖特征 386二、儲集層特征 388三、須家河組大面積儲層形成的主控因素 391四、成藏關鍵因素與富集規律 396第二節 侏羅系湖相致密油含油氣系統 405一、儲層特征 405二、成巖作用特征及其孔隙演化 410三、儲層分布特征 415四、侏羅系致密油聚集規律和主控因素 416參考文獻 429第十一章 大油氣田分布規律與勘探方向 430**節 復合含油氣系統 430一、多個生烴灶疊合分布 430二、兩期關鍵時刻 431三、晚期構造活動導致多含氣系統的貫通復合 432四、復合含油氣系統分布 435第二節 碳酸鹽巖大油氣田分布規律 439一、碳酸鹽巖大氣田基本特征 439二、深層碳酸鹽巖大氣田形成條件 444三、克拉通內構造分異對碳酸鹽巖油氣成藏要素規模分布的控制 447四、油氣成藏的三大要素及其對碳酸鹽巖高效大氣田形成的主控作用 453第三節 古老海相碳酸鹽巖油氣成藏組合的評價方法 467一、古老海相碳酸鹽巖成藏組合研究方法 468二、古老海相碳酸鹽巖成藏組合類型 471三、成藏組合實例 473第四節 資源潛力與勘探方向 475一、資源現狀 475二、待發現天然氣資源分布特點 476三、大氣田勘探方向 476參考文獻 479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虎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