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現代風電機組槳距控制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925365
- 條形碼:9787568925365 ; 978-7-5689-2536-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風電機組槳距控制技術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現代風電機組槳距控制技術,在空氣動力學和控制理論的基礎上,系統介紹了風電機組及載荷模型、變槳距風電機組槳距控制。全書共八章,包括緒論、大型風電機組建模、風電機組氣動載荷分析及建模、變槳距風電機組統一槳距*優功率控制、基于數據驅動的變槳距風電機組獨立槳距控制、基于反演控制的變槳距風電機組獨立槳距控制、風電機組智能槳距控制、風電機組槳距系統運行與維護。本書適合作為高等院校風電、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等專業的教師、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為科研院所從事設計和風電控制的工程技術人員,風電機組產業技術人員,風電公司設計和技術人員等的參考用書。
現代風電機組槳距控制技術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風電技術的研究意義
1.1.1 能源現狀概述
1.1.2 發展風電的意義
1.2 風電控制技術及發展趨勢
1.2.1 風電控制技術
1.2.2 風電控制技術發展趨勢
1.3 變槳距風電機組槳距控制技術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1.3.1 變槳距風電機組槳距控制技術的研究現狀
1.3.2 變槳距風電機組槳距控制技術的發展趨勢
1.4 各章安排及主要內容
第2章 大型風電機組建模
2.1 引言
2.2 風速模型
2.2.1 平均風速模型
2.2.2 湍流風速模型
2.2.3 風剪切效應
2.2.4 塔影效應
2.2.5 風剪切和塔影效應共同影響下的風速模型
2.2.6 風力發電機風速校正模型
2.3 傳動系統模型
2.4 空氣動力學模型
2.5 風力發電機模型
2.5.1 直接耦合的鼠籠式感應發電機
2.5.2 控制定子的鼠籠式感應發電機
2.5.3 控制轉子的雙饋式感應發電機
2.6 槳距執行系統
2.7 風電機組整體模型
2.8 風電機組模型仿真分析
第3章 風電機組氣動載荷分析及建模
3.1 引言
3.2 風電機組載荷分析及建模
3.2.1 風電機組載荷的分類
3.2.2 產生空氣動力載荷不平衡的因素
3.2.3 風力發電機空氣動力載荷建模
3.3 風力發電機氣動載荷仿真分析
第4章 變槳距風電機組統一槳距*優功率控制
4.1 引言
4.2 反饋線性化基本原理
4.3 基于反饋線性化的統一槳距*優功率控制
4.3.1 風電機組仿射非線性系統狀態方程
4.3.2 風力發電系統狀態反饋精確線性化
4.3.3 非線性風電機組狀態反饋*優控制律
4.3.4 非線性風電機組統一槳距*優功率跟蹤控制策略
4.4 大型風電機組反饋線性化統一槳距*優功率控制仿真分析
第5章 基于數據驅動的變槳距風電機組獨立槳距控制
5.1 引言
5.2 功率兼顧載荷平衡的獨立變槳多目標控制
5.2.1 數據驅動控制簡介
5.2.2 功率兼顧載荷平衡的獨立變槳多目標控制
5.3 功率兼顧載荷平衡的獨立變槳多目標控制仿真分析
第6章 基于反演控制的變槳距風電機組獨立槳距控制
6.1 引言
6.2 反演控制設計概述
6.2.1 反演控制簡介
6.2.2 風電機組獨立變槳魯棒自適應反演控制設計的提出
6.3 風力發電機槳葉動力學建模
6.4 獨立槳距角跟蹤魯棒自適應反演控制器設計及穩定性分析
6.5 獨立槳距角跟蹤魯棒自適應反演控制仿真分析
第7章 獨立變槳算法大型風機降載應用
7.1 引言
7.2 載荷分析
7.3 分析工具介紹
7.4 算法簡介
7.5 d-q變換介紹
7.6 LQG控制器/PI控制器
7.7 仿真結果說明
7.8 仿真結論
7.9 獨立變槳系統物理器件介紹
7.10 獨立變槳算法降低載荷
7.11 獨立變槳對變槳執行機構的影響
第8章 變槳系統補償方法在獨立變槳中的使用
8.1 引言
8.2 風力發電技術的發展
8.3 變槳技術的發展
8.4 傳統風力發電機控制研究
8.4.1 傳統風力發電機控制策略概述
8.4.2 風力發電機模型建立
8.4.3 風力發電機靜態曲線分析
8.4.4 轉矩控制器的設計以及仿真驗證
8.4.5 變槳控制器的設計以及仿真驗證
8.4.6 結論
8.5 獨立變槳控制研究
8.5.1 獨立變槳概述
8.5.2 獨立變槳風機模型建立
8.5.3 風剪切和塔影效應對風力發電機氣動模型輸出的影響
8.5.4 獨立變槳控制策略研究
8.5.5 總結
8.6 變槳系統設計和優化
8.6.1 變槳系統分類和構成
8.6.2 變槳系統上位機補償
8.6.3 變槳系統上位機補償優化
8.6.4 結論
第9章 矢量控制算法研究
9.1 引言
9.2 永磁交流伺服系統控制理論的發展
9.3 永磁交流伺服控制系統的發展趨勢
9.4 永磁同步電機的內部結構和種類
9.5 永磁同步電機控制中的坐標系
9.6 永磁同步電機控制中的數學模型
9.6.1 三相定子坐標系(A-B-C坐標系)上的模型
9.6.2 靜止坐標系(α-β坐標系)上的模型
9.6.3 旋轉坐標系(d-q坐標系)上的模型
9.7 永磁同步電機控制系統
9.7.1 永磁同步電機有傳感器控制和無傳感器控制
9.7.2 矢量控制
9.7.3 直接轉矩控制
9.8 永磁同步電機建模與仿真
9.8.1 Matlab/Simulink軟件
9.8.2 永磁同步電機的建模方法
9.8.3 PI控制模塊的建模和仿真
9.8.4 坐標變換模塊的建模和仿真
9.8.5 SVPWM模塊的建模和仿真
9.8.6 電機與逆變器模塊的建模和仿真
9.9 總結
附錄
附錄Ⅰ 變速恒頻變槳距風力發電機組主要參數
附錄Ⅱ 軸向誘導因子a和周向誘導因子b的迭代計算方法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