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制色:中國人的色彩美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475138
- 條形碼:9787559475138 ; 978-7-5594-7513-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制色:中國人的色彩美學 本書特色
著名傳統色彩研究學者曾啟雄教授,畢三十年之功潛心鉆研古代東方色彩,通過大量的考察、記錄、實踐,聯結起歷史和傳說、技術和材料、典籍傳承和東西方交流等,梳理中國傳統色彩文化的脈絡,追尋中華民族絢麗多姿的色彩文化,回溯中國人的色彩美學傳統。全書以古典色彩為線索,從中國傳統藥書、博物書中爬梳整理古典染色材料和顏料、顏色名稱等內容,深入研究色彩和材料的關系、染色工藝的色彩表現和技術復原等,并結合實際染色的實踐經驗,盡可能地還原傳統色彩的面貌。除此之外,書中還記錄了作者親自尋找植物、反復實驗的內容,他將這些傳統色彩染色的奧秘毫無保留地分享給讀者,為現代染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制色:中國人的色彩美學 內容簡介
有名傳統色彩研究學者曾啟雄教授,畢三十年之功潛心鉆研古代東方色彩,通過大量的考察、記錄、實踐,聯結起歷史和傳說、技術和材料、典籍傳承和東西方交流等,梳理中國傳統色彩文化的脈絡,追尋中華民族絢麗多姿的色彩文化,回溯中國人的色彩美學傳統。全書以古典色彩為線索,從中國傳統藥書、博物書中爬梳整理古典染色材料和顏料、顏色名稱等內容,深入研究色彩和材料的關系、染色工藝的色彩表現和技術復原等,并結合實際染色的實踐經驗,盡可能地還原傳統色彩的面貌。除此之外,書中還記錄了作者親自尋找植物、反復實驗的內容,他將這些傳統色彩染色的奧秘毫無保留地分享給讀者,為現代染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制色:中國人的色彩美學 目錄
《考工記》的色彩
明代落魄書生與色彩
《本草綱目》中的染色植物
夢說紅樓
香色
篳路藍縷
染色的酸堿
孔夫子講真話
密陀僧
釉色,誘色
神仙的色彩
五行色彩
清淡 初春的新綠
桂花的新綠
菉色
自然的茶綠色
茶禪一味,有色生香
青龍到底是什么顏色
藍綠本一家
玉蟲點翠
石青與石綠
沉靜 蔚藍的鄉愁
深深淺淺的藍
蔚藍的鄉愁
君子不以紺飾
當“blue”遇上“indigo”
佛祖頭上的藍
陰丹士林
時令的色彩
打藍制靛
高貴 優雅的紫
優雅的紫
紫的變貌
齊桓公惡紫
紫,來自動物與植物
紫的染色
吉慶 謙遜的紅
甲骨文的紅色
紅字外的絳緋
紅字的出現
色彩語言的痕跡
謙遜的色彩
恨紫愁紅話唐詩
瓊簫碧月喚朱雀
紅色花海
爛紅如火雪中開
富貴花開
過年的紅
豇豆紅
猩紅色
赭紅
蟲蟲的顏色
紫礦
千年色胭脂
紅記記的探索
曬茜草
茜草的古色名
蘇芳色
虎杖與鉤藤
中和 尊貴的黃
黃的起源
尊貴的黃
黃色禁制
食在安全色彩
秋黃歲時記
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色的雙面性
禁制的黃
櫨黃
百變的柘木
梔香千戶侯
蟲子與鳥共食的梔田
槐黃
檗黃
黃檗寺的黃檗
姜黃
石榴皮
山礬
檀花
卡其色
褐與黃
褐色與媒染
柿柿如意染
幽玄 歲月里的黑
歲月里的黑
幽玄
黑也是復雜的
白屬于牛頓,黑屬于歌德
是烏?還是黑?
百搭的黑衣
偷來的色彩
漆黑
墨黑
皂、皁色
說寫字,不如說是染字
鹽巴樹下不差鹽
百蟲倉
烏烏的烏桕
肅穆 白色的瑞兆
潔凈的白
白衣
白色的瑞兆
白蛇和白虎傳說
白皎素亮
白妝素袖參考文獻
后記
制色:中國人的色彩美學 節選
初春的北京,令人神清氣爽。春陽的光線,穿過槐樹葉隙,新綠葉片隨風婆娑起舞。慕名前往北大,在校園里閑逛,嗅到一股奇特香味,循著香味方向前進,發現了與桂花高矮類似的一叢樹,枝丫末端開滿了粉紫紅色的花朵。首次遇見,詢問路過學生,才知是丁香花,不由憶起兒時常聽的紫丁香歌曲。原來丁香的味道并不甜香,反而帶點淡雅的苦香,不同于一般常見的玉蘭花、含笑花、龍爪花、夜來香、桂花。
初識粉紫色的丁香花后,發現還有白花品種的丁香花。回臺灣后,一度誤以為丁香花是中藥中的丁子,比對中藥店買來的丁子,發現香氣大不相同,深感困惑。于是,由植物書籍展開搜尋,才知道丁子有許多別名,除了丁香,也叫作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公丁香等。中藥的丁子也帶有濃厚香氣,并分為公、母,產于南方。有別于生長在大陸北方的丁香花,丁子則是生長于南方的植物花萼,外表不易判別。此外,另在東京的某公園里,見過沈丁花,因為名稱也有個丁字,加上亦有優雅香氣,差點又誤認了。
傳統色彩命名里,有許多同樣有“香”字的色彩名稱,乍看其名,很難理解到底是由什么植物材料構成,植物本身的香氣為何,抑或只是個泛稱。而其色相究竟為何?若能有原料上的說法支撐,或許就能掌握較正確的方向。另外,在許多古文獻中,發現有個色名叫作“秋香色”,如《紅樓夢》里出現五次“秋香色”:**回為“秋香色金線蟒大條褥”;第八回為“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第四十回為“一樣雨過天青、一樣秋香色、一樣松綠色、一樣就是銀紅色”;第四十九回是“秋香色盤”;**零九回是“秋香色翻”。
前述之秋香色,大多是指纖維色彩。在《清史輿服志》二注中,則以秋香色表達皇帝穿著“禮服用黃色秋香色”。《清稗類鈔·服飾類》中記載:
香色,國初為皇太子朝衣服飾,皆用香色,例禁庶人服用。嘉慶時庶人可用香色,于車幃巾櫛,無不濫用,有司初無禁遏之者。
此處的秋香色,則較類似秋天的香色說法。香色的材料,因從古典文獻中找不到材料方面的線索,猜想沉香、丁香、丁子等香料都是可能的材料。不過沉香大都用作焚香的材料,價格昂貴,用于染色似乎有點浪費,因此推測可能性不高。*后,推測可能性較高的,就余下丁子了。但是丁子染出后,香氣是無法留住的,或可能在染色完成后,另外加放丁子在旁,使得氣味散發。而于北京見到的植物紫丁香和白丁香,尚未嘗試,暫時無法證實。
另外還有一種推測,白芝麻炒熟后磨成粉,香氣四溢,香色可能就是借用炒熟后的白芝麻粉末色相,相當于微焦的土黃色。此說色香味俱全,易于想象,相當實際,更與丁子的染出色彩吻合。但另有一說,香色是蜂蜜的透明蜜黃色,具有甜蜜蜜的蜂蜜味道,色彩也頗為類似。目前,仍不知香色的染色材為何。但無論是沉香、丁子,還是芝麻或蜂蜜,都有個色相上的共同點,即指向淡褐黃色或土黃色的方向。
P19-23
制色:中國人的色彩美學 作者簡介
曾啟雄,1953年生人,臺灣云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名譽教授,臺灣基礎造形學會常務理事、中華色彩學會理事、臺灣設計學會理事,曾任臺灣云林科技大學藝術中心主任、視覺傳達設計系主任及所長。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