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 (1)
部分 編年概要
章 君士坦丁的繼承人………… 大衛·亨特 (David Hunt) (3)
德班大學古典學及古代史高級講師一 王朝的遺產, 337—340 年 ………………………………… (3)二 君士坦斯與西部, 340—350 年 …………………………… (8)三 君士坦提烏斯與波斯, 337—350 年 ……………………… (13)四 馬格南提烏斯、 維特拉尼奧與西部的收復,350—353 年 (17)五 阿塔納修斯、 加魯斯和朱利安, 353—356 年 …………… (25)六 君士坦提烏斯在羅馬, 357 年 …………………………… (32)七 希爾米烏姆與尋求教義, 357—359 年 …………………… (35)八 君士坦提烏斯在君士坦丁堡, 359—360 年 ……………… (40)九 薩波爾和朱利安, 360—361 年 …………………………… (42)
第二章 朱利安 …………………………………… 大衛·亨特 (47)一 早期歲月 …………………………………………………… (47)二 朱利安在高盧 ……………………………………………… (52)三 在巴黎稱帝 ………………………………………………… (59)四 君士坦丁堡 ………………………………………………… (63)五 安條克 ……………………………………………………… (70)六 波斯 ………………………………………………………… (75)
第三章 從約維安到狄奧多西 …… 約翰·庫蘭 (John Curran) (80)
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古典學講師一 約維安 ……………………………………………………… (80)二 瓦蘭提尼安和瓦倫斯: 繼位 ……………………………… (83)三 宗教、 巫術與羅馬的叛逆案 ……………………………… (84)四 瓦蘭提尼安與西北邊境 …………………………………… (85)五 瓦蘭提尼安與不列顛 ……………………………………… (88)六 瓦蘭提尼安與阿非利加 …………………………………… (89)七 瓦蘭提尼安與普羅柯比叛亂 ……………………………… (91)八 瓦倫斯與波斯 ……………………………………………… (93)九 瓦倫斯與哥特人 …………………………………………… (96)十 狄奧多西: 哥特戰爭 …………………………………… (103)十一 狄奧多西與基督教 …………………………………… (106)十二 馬克西姆斯篡位與格拉提安倒臺 …………………… (107)十三 瓦蘭提尼安二世倒臺與歐蓋紐斯篡位 ……………… (111)
第四章 狄奧多西王朝 …… R. C. 布洛克利 (R. C. Blockley) (114)
渥太華卡爾頓大學古典學教授一 導言 ……………………………………………………… (114)二 分裂的帝國, 395—404 年 ……………………………… (116)三 日耳曼人在西部的進攻, 400—408 年 ………………… (121)四 阿拉里克在意大利, 408—410 年 ……………………… (127)五 狄奧多西二世的早期歲月, 408—414 年 ……………… (130)六 蠻族在西部定居, 411—418 年 ………………………… (132)七 普爾凱麗婭的得勢, 414—423 年 ……………………… (136)八 霍諾留的后歲月與約翰篡位, 419—425 年 ………… (138)
第二部分 政府與機構
第五章 皇帝、 政府與官僚體制
…………… 克里斯托弗·凱利 (Christopher Kelly) (143)
劍橋大學古典學講師, 基督圣體學院教師一 導言 ……………………………………………………… (143)二 羅馬后期世界的皇帝 …………………………………… (144)三 官僚體制 ………………………………………………… (168)四 結論 ……………………………………………………… (186)
第六章 元老與元老院 ………… 彼得·希瑟 (Peter Heather) (190)
倫敦大學學院早期中世紀史講師一 機構變化 ………………………………………………… (191)二 元老職業 ………………………………………………… (197)三 元老與皇帝 ……………………………………………… (203)四 元老與地方政治 ………………………………………… (209)五 結論 ……………………………………………………… (213)
第七章 軍隊 …………………………… A. D. 李 (A. D. Lee) (215)
蘭彼得威爾士大學古典學與古代史講師一 組織與部署 ……………………………………………… (217)二 資源與人力 ……………………………………………… (223)三 軍隊、 政治與社會 ……………………………………… (227)四 軍事效率 ………………………………………………… (234)
第八章 作為公共機構的教會 …………………… 大衛·亨特 (240)一 導言: 在宮廷的主教 …………………………………… (240)二 組織與等級 ……………………………………………… (242)三 基督教環境 ……………………………………………… (252)四 財富 ……………………………………………………… (258)五 作為行業的教會 ………………………………………… (263)六 主教與社區 ……………………………………………… (269)七 主教與法律 ……………………………………………… (272)
第三部分 帝國: 經濟與社會
第九章 晚期羅馬帝國的農村生活……………………… C. R. 惠特克 (C. R. Whittaker) (279)
劍橋大學丘吉爾學院教師
彼得·加恩西 (Peter Garnsey)
劍橋大學古典史教授, 耶穌學院研究員一 農業生產 ………………………………………………… (279)二 勞動者與產業主 ………………………………………… (289)三 農村組織 ………………………………………………… (304)
第十章 商業、 工業與城市經濟……………………… 彼得·加恩西 C. R. 惠特克 (312)一 導言 ……………………………………………………… (312)二 國家干預及其局限 ……………………………………… (316)三 地產擴展 城市衰落 …………………………………… (322)四 城市經濟 ………………………………………………… (327)五 結論 ……………………………………………………… (335)
第十一章 羅馬晚期的社會關系………… 阿納爾多·馬爾科內 (Arnaldo Marcone) (338)
帕爾馬大學經濟學及古代世界社會史教授一 導言 ……………………………………………………… (338)二 文獻來源 ………………………………………………… (339)三 轉型中的社會 …………………………………………… (341)四 地區現實 ………………………………………………… (350)五 皇帝 ……………………………………………………… (351)六 上層階級 ………………………………………………… (353)七 下層階級 ………………………………………………… (356)八 其他社會差異 …………………………………………… (358)九 從庇護到保護 …………………………………………… (360)十 社會流動 ………………………………………………… (362)十一 社會邊緣化 …………………………………………… (365)十二 結論 …………………………………………………… (368)
第十二章 城市…………………………… 布里安·沃德—珀金斯 (370)
(Bryan Ward-Perkings)
牛津大學三一學院教師一 何為 civitas? 何為城市? ………………………………… (370)二 市議會的衰落與 “古典城市的終結” ………………… (374)三 權力和忠誠的新結構 …………………………………… (382)四 軍事需要 ………………………………………………… (387)五 基督教的影響 …………………………………………… (390)六 城市的規模與財富 ……………………………………… (401)七 結論 ……………………………………………………… (407)
第四部分 對外關系與蠻族世界
第十三章 戰爭與外交 ……………………… R. C. 布洛克利 (411)一 戰爭、 外交與羅馬國家 ………………………………… (411)二 文獻來源 ………………………………………………… (414)三 君士坦丁及其以前帝國的防衛 ………………………… (416)四 君士坦丁去世至 363 年簽署和約 ……………………… (418)五 潘諾尼亞皇帝 …………………………………………… (424)六 狄奧多西一世: 哈德良堡之戰的后果 ………………… (425)七 阿卡狄烏斯和霍諾留的統治 …………………………… (428)八 狄奧多西二世: 外交活動 ……………………………… (432)
第十四章 東部邊境 …… 本杰明·伊薩克 (Benjamin Isaac) (436)
特拉維夫大學古代史教授一 羅馬與波斯 ……………………………………………… (436)二 阿拉伯人與沙漠民族 …………………………………… (443)三 地區與地方騷亂 ………………………………………… (451)四 軍事組織 ………………………………………………… (454)五 結論 ……………………………………………………… (459)
第十五章 日耳曼民族 …… 馬爾科姆·托德 (Malcolm Todd) (460)
德班大學屈勒維廉學院院長及考古學教授一 導言 ……………………………………………………… (460)二 高盧、 日耳曼尼亞與萊提亞 …………………………… (463)三 北方沿岸地區和荷蘭 …………………………………… (470)四 不列顛 …………………………………………………… (473)五 斯堪的納維亞與西波羅的海 …………………………… (476)六 東部領地與多瑙河地區 ………………………………… (480)
第十六章 哥特人與匈奴, 320—425 年………… 彼得·希瑟 (484)一 文獻來源 ………………………………………………… (484)二 公元 370 年前的哥特人 ………………………………… (485)三 羅馬邊境外的哥特人與匈奴人, 約 370—425 年 ……… (496)四 哥特人與羅馬人, 約 376—425 年 ……………………… (504)
第十七章 蠻族入侵與早期移居 …… I. N. 伍德 (I. N. Wood) (513)
利茲大學早期中世紀史教授
第五部分 宗教
第十八章 多神教與哲學……… 加思·福登 (Garth Fowden) (537)
雅典希臘羅馬古物中心, 國家研究基金一 壓制與和解, 337—361 年 ……………………………… (538)二 朱利安: 哲學家與多神教改革家 ……………………… (543)三 從約維安到狄奧多西二世: 多神教的摩擦 …………… (548)四 多神教的抵抗 …………………………………………… (555)五 多神教與基督教 ………………………………………… (559)
第十九章 從君士坦丁之死至以弗所次會議的正統
與異端……… 亨利·查德威克 (Henry Chadwick) (561)
劍橋大學榮退教授
第二十章 苦行: 異教與基督教
……………………… 彼得·布朗 (Peter Brown) (602)
普林斯頓大學歷史教授
第二十一章 基督教化與宗教沖突 ……………… 彼得·布朗 (634)
第六部分 藝術與文化
第二十二章 教育與文獻文化
………… 埃夫麗爾·卡梅倫 (Averil Cameron) (669)
牛津大學基布爾學院院長一 導言 ……………………………………………………… (669)二 基督教與傳統教育 ……………………………………… (671)三 作為發展途徑的文化教育 ……………………………… (677)四 新柏拉圖主義 …………………………………………… (683)五 法律與其他研究 ………………………………………… (686)六 史學編撰及其語境 ……………………………………… (688)七 高雅文獻文化 …………………………………………… (695)八 信札與文人聯系 ………………………………………… (700)九 基督徒著作 ……………………………………………… (702)十 基督徒和異教徒的傳記 ………………………………… (703)十一 隱修文學 ……………………………………………… (704)十二 神學著作 ……………………………………………… (707)十三 結論 …………………………………………………… (708)
第二十三章 (上) 敘利亞文化, 337—425 年
…… 塞巴斯蒂安·布洛克 (Sebastian Brock) (712)
牛津大學敘利亞研究高級講師一 導言 ……………………………………………………… (712)二 文獻體裁 ………………………………………………… (716)三 三重遺產 ………………………………………………… (716)四 敘利亞文化與希臘文化的相互影響 …………………… (718)五 敘利亞語與希臘語的互譯 ……………………………… (721)
第二十三章 (下) 科普特文獻, 337—425 年
……………… 馬克·史密斯 (Mark Smith) (724)
牛津大學古代埃及和科普特研究大學講師一 巫術文本 …………………………………………………… (725)二 圣經與啟示錄 ……………………………………………… (726)三 教父著作和布道文 ………………………………………… (729)四 修道文本和殉道文 ………………………………………… (731)五 拿戈瑪第經集及相關文章 ………………………………… (734)六 摩尼教著作 ………………………………………………… (737)
第二十四章 藝術與建筑 ……… 亞斯·埃爾斯納 (Ja Elsner) (741)
倫敦大學考陶爾德研究所藝術史講師一 導言………………………………………………………… (741)二 現代批評語境 ……………………………………………… (744)三 藝術與建筑, 337—425 年………………………………… (747)
年 表……………………………………………………………… (767)
參考文獻…………………………………………………………… (775)縮略語…………………………………………………………… (775)常引著作………………………………………………………… (778)部分: 編年概要 (1—4 章) …………………………… (785)第二部分: 政府與機構 (5—8 章) ………………………… (791)第三部分: 帝國: 經濟與社會 (9—12 章) ………………… (806)第四部分: 對外關系與蠻族世界 (13—17 章) ……………… (816)第五部分: 宗教 (18—21 章) ………………………………… (825)第六部分: 藝術與文化 (22—24 章) ………………………… (833)
索 引……………………………………………………………… (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