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永遠的女兒/[新西蘭]琳達·科林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67274
- 條形碼:9787559667274 ; 978-7-5596-6727-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永遠的女兒/[新西蘭]琳達·科林斯 本書特色
1.入圍新加坡圖書獎決選名單,獲得評委們罕見的贊譽。 2.本書講述作者17歲的女兒結束自己的生命后,她對這一悲劇的追溯,觸及校園霸凌、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家庭教育、親子關系、學業壓力、身份認同等諸多社會議題,在新加坡出版后引起強烈反響。 3.細節豐富,沖擊力強,以動人且有力的筆觸,將零散的線索拼湊成一幅清晰的畫面,把鏡頭推向許多隱秘而亟待解決的問題。 4.相關題材影視劇如《少年的你》《悲傷逆流成河》《黑暗榮耀》等激起網友熱烈討論。 5.goodreads高分推薦(4.21/5),是家長、教師和青少年不可錯過的一本書,也是所有珍視、愛惜生命的人一定要讀的作品。 6.新銳設計師打造精美雙封,獲得作者本人贊賞。
永遠的女兒/[新西蘭]琳達·科林斯 內容簡介
周一早晨,琳達如往常一樣為女兒維多利亞上學做準備,卻發現女兒的房間空空如也。公寓保安登門,送來的卻是維多利亞的死訊。 幾天后舉行的守靈儀式上,維多利亞的老師、同學、朋友,無一人前來吊唁。葬禮上,一位素未謀面的學生家長邀請琳達做客,并神秘地說:“你能得到拼圖中的一塊,但它給不了你全部答案。” 為什么一個十七歲的女孩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家人為何沒能注意到維多利亞的不對勁?學校輔導員對她的心理狀態了解多少?朋友知道她有多絕望嗎? 哀痛之余,琳達發現了女兒留下的日記。在閱讀日記的過程中,琳達拼湊出悲劇發生的緣由,也真正走入了女兒的內心。
永遠的女兒/[新西蘭]琳達·科林斯 目錄
永遠的女兒/[新西蘭]琳達·科林斯 節選
早上六點四十五分,我起床給十七歲的女兒維多利亞準備早餐。在新加坡這座都市化的熱帶島嶼上,母親都會一早起來,為子女上學做準備。就我們家的情況來說,這是維多利亞在僑民國際學校就讀的*后一個學年。今天是第二學期的**天,是考試成績公布的日子。 在學期期間,我一直都是六點四十五分起床,就為了讓我唯一的女兒維多利亞刷好牙、吃完早餐、穿上校服,下樓去趕七點三十二分的校車。為了節約早上的時間,她前一晚就將校服擺在了臥室的梳妝臺上。那天晚上,由于找不到印有;盏囊m子,我心慌意亂。小維被我的慌亂逗樂了,從床底下翻出兩只沾滿灰塵的臟襪子說:“老媽,這雙就行!蔽业恼煞蝰R爾科姆從水槽下的櫥柜里掏出鞋油,費盡唾沫和心力,把小維的棕色系帶校鞋擦得锃亮。這是他已故的父親杰克·麥克勞德曾經教給他的。將這一點傳給女兒,對馬爾科姆來說似乎很有必要。 馬爾科姆向小維解釋道:“總有一天,我們會沒法陪在你身邊,為你包攬一切,比如擦鞋……你得這么擦!彼敌α艘宦,還翻了個白眼:“老爸。”后來父女倆用傳統的方式手洗碗盤,拿著茶巾打鬧起來。小維抓著破舊的茶巾甩來甩去,看到老馬的手臂結結實實地中了一招,咯咯直笑?伤滋鞎r還異常憂郁,強烈要求看看我年輕時的老照片。我問她:“我干嗎要看那種東西?我那時過得并不快樂!彼f那時的我又瘦又美,卻被我徹底誤解了,以為她是在說如今的我又胖又丑。后來我想,要是自己能問問她為何要那么說就好了。 那天早上,我是伴著夢境帶來的欣慰醒來的。漫長的夢境中,維多利亞在宇宙里轉著圈,嘴里念叨著:“我自由了,自由了!我自由了,你們也自由了!”這個夢似乎持續了很久。小維飄浮在空中,一頭金色的長發,一身淺色的衣裳,周遭的天空如同翠鳥的翅膀般鮮藍。我在她的身后升起,她朝我伸出一只手。我伸手去夠,可她已經從我的身邊飛走了,一邊抬頭仰望,一邊面帶笑容。她是那么幸福,從而也令我備感欣慰—為了她、為了她能幸福而欣慰。醒來時,我正用維多利亞睡覺的姿勢仰面躺著,雙臂交叉在腦后,面朝著房間。我平日里總是側臥著睡覺,醒來時多半處于半夢半醒的狀態,脾氣十分暴躁。以這個姿勢醒來,腦海里回蕩著女兒說她自由了的聲音,令我十分困惑。 我沒有起身,而是躺在那里回憶自己度過的這個不安之夜。某一刻,我被客廳里電視嗡嗡作響的聲音吵醒了。原來是夜貓子馬爾科姆起床在看網球,盡管當時已經是凌晨兩點鐘左右了。我爬下床,沖進客廳。馬爾科姆正坐在沙發上,身旁依偎著我家的貓咪“小手套” —他倆都憤憤地抬頭看了看。我對他說,明天是開學的日子—已經是今天了—還有幾個小時我就要起床做準備了。他好脾氣地聳聳肩,關掉了電視。我踮著腳走進小維的房間。她似乎正在熟睡,只是一反常態地用被子蒙住了頭。我聽著她平穩的呼吸,說了句:“晚安,親愛的。愛你。”為了祝她好運,我在她臨睡前都會輕聲地說上這么一句。然后我就躡手躡腳地退了出去,關上房門。門把手*后一次旋轉時發出了惱人的沉悶聲響。我也去睡了。 早上六點四十五分,回想完這一切,我趕忙投入了晨間的工作。起床后,我把吐司放進面包機,泡好了咖啡,心想:真是怪事,小維還沒起床,都快七點了。 我走進她的臥室,喊了一句:“小維,該起床了。”窗簾依舊合著?山柚鴱目p隙間透進來的陽光,我看到被子已經翻開了,小維不在床上。我感覺很不對勁,于是敲了敲浴室的房門,無人回應。我打開門,她不在里面。我以為她可能又在耍什么愚蠢的把戲,正躲在水槽下的櫥柜里,于是滿懷希望地看了看,可她也不在那兒。 說不定她在別的房間。我小跑著一間間地看去,沒有她的影子。也許她去陽臺了?沒有。我叫醒馬爾科姆,抓起手機奔下樓,開始沿著通往其他公寓樓的山坡跑去。某種感覺攔住了我,不僅讓我不愿再多離家半步,還令我萌生了“一定不能過去”的直覺。我掏出手機發了條短信:“小維,拜托,你去哪兒了?”我又跑回公寓,邊跑邊忐忑,小維是不是出于某種原因上了主干道,去了某條運河上的橋梁。她為什么要那么做?我又為什么覺得她有可能會那么做?公寓里,馬爾科姆正不知所措地來回踱步。聽到摩托車的聲響,我倆奪門而出,希望能夠聽到什么消息。來者是公寓的保安莫漢。他是個高大魁梧的男人,臉上留著一撇精心修剪的小胡子,對待工作盡職盡責。他從小維年幼時起就認識她了。此時,這個身穿藍色制服和锃亮黑皮鞋、一貫和藹可親的老熟人已經泣不成聲。 莫漢不肯告訴我們出了什么事。他渾身發抖,腦袋埋在兩手之間,嘴里只顧念叨:“快來,你們得過來一趟。在山的另一邊,山的另一邊!彼莵斫游覀兊,接我們過去。可我們不想去,我們堅守著事情應有的樣子。校車很快就要到了,我們希望它能來。我想放聲大喊“維多利亞,校車來了”,然后看她從臥室里鉆出來,把綠色的書包拉到肩頭,像個老太太將自己全部的家當扛在背上,然后直起身子,昂首挺胸,亭亭玉立。我想看到她蹬上擦得锃亮的皮鞋,卻把鞋帶系得亂七八糟,然后在她出門時輕輕地拍拍她的后背。這是我慣用的祈福手勢,祈禱她能一路平安。我還想看小手套像往常一樣沖出門,跟著她下樓。 斑紋貓小手套和一身黑毛的安吉麗娜既困惑又恐懼地跑上了陽臺?謶秩缤堊Π銚线^我的五臟六腑!澳銈儽仨氝^來一趟!蹦獫h說。我們被他領到了樓下的停車場。一路上,大家都沉默不語,誰也沒有開口說些什么。我們無助地向前走去,出于本能地害怕著自己的死亡,或者至少是此刻的自己會死去。別人領著我們去向何方,我們就去向何方,因為我們已經無力回天。莫漢揮手招呼一輛白色越野車停下,讓我們坐上去,吩咐司機駛向山另一邊的公寓大樓。司機意識到事態緊急,點了點頭。我們一路飛馳,路過一個個正在家里為新的一天做著準備的家庭。車子來到山的另一邊,在一座面朝熱帶紫檀、香灰莉樹和粉白雙色葉子花的公寓樓附近停了下來。公寓樓下已經聚集了一群人,其中既有各個年齡層的新加坡人,也有正抱著彼此哭泣的年輕菲傭。現場的警察有的騎在摩托車上,有的站在附近做筆錄或打電話。黃色的警示膠帶將人群與他們關注的對象分隔開來。
永遠的女兒/[新西蘭]琳達·科林斯 作者簡介
作者:琳達·科林斯(Linda Collins) 新西蘭作家、記者。在新加坡工作、生活近三十年,任職于新加坡《海峽時報》。其隨筆、詩歌散見于眾多文學刊物。 2017年,在新西蘭的維多利亞大學取得創意寫作碩士學位。目前是英國東英吉利大學創意批評專業的博士候選人。 2019年,出版《永遠的女兒》(loss adjustment)。這本書從一個家庭遭受的巨大悲痛出發,探討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家庭教育、親子關系、學業壓力等社會議題,是一位母親極為赤誠的內心坦白。 2020年,《永遠的女兒》入圍新加坡圖書獎終選名單,并獲得了評委們罕見的贊譽。 - 譯者:黃瑤 本科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大學,碩士畢業于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媒體藝術與設計學院。曾在牛津大學埃塞克斯學院研讀英國語言文學。譯有《不屬于我們的世紀》《六日驚奇》《我會獨立思考》等作品。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朝聞道
- >
山海經
- >
巴金-再思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莉莉和章魚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