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尤怡研究文集(吳門醫派代表醫家研究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861165
- 條形碼:9787547861165 ; 978-7-5478-6116-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尤怡研究文集(吳門醫派代表醫家研究文集) 本書特色
吳門醫派是中醫學一個重要學術流派,起源于元末明初,發展于明代,鼎盛于清代,是吳中醫學的精華所在,在國內久負盛名,世稱“吳中醫學甲天下”。吳門醫派借以“吳中多名醫,吳醫多著述,溫病學說倡自吳醫”特征,在我國醫學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影響廣泛。吳門醫派學術薪火相傳,至今未衰,其豐富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是先輩們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值得我們深入挖掘利用。吳門醫學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其傳承與發展推動著我國中醫學的進步,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更是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吳門醫派代表性醫家的學術與人文思想的整理與總結,用以指導當今的中醫臨床實踐,是“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之重要舉措。吳中名醫輩出,著述洋洋,成就了吳中醫學的輝煌。其中醫名顯著者有薛己、倪維德、王安道、繆希雍、吳有性、李中梓、喻昌、張璐、葉桂、薛雪、柯琴、周揚俊、徐大椿、尤怡、王洪緒、陸九芝、曹滄洲等,吳門醫派代表性醫家大多出自明清兩代。為了傳承吳門醫家的臨床診療特色,彰顯吳中醫學的學術內涵,學以致用,提升當下臨證能力,我們選擇薛己、吳有性、喻昌、張璐、葉桂、繆希雍、李中梓、尤怡、薛雪、徐大椿、柯琴共11位吳門醫派代表醫家,匯聚當代學者對這些醫家的研究成果,編著《吳門醫派代表醫家研究文集》叢書,分上、下集出版,以冀對當今中醫藥事業發展起到重要的貢獻。
尤怡研究文集(吳門醫派代表醫家研究文集) 內容簡介
尤怡,字在涇(一作在京),號拙吾,又號北田,晚號飼鶴山人,清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清代有名醫家。尤怡自述“予自弱冠,即喜博涉醫學,亦好詩”,他的醫學與詩歌成就,在當時即為人稱道。尤怡所著《傷寒貫珠集》是《傷寒論》注本中備受推崇的佳作,被視為學習《傷寒論》的津梁,后世學者“由是而進,則義之可疑者始明,理之難曉者自顯”,可從而窮本溯源。本書輯錄了當代學者關于吳門醫派代表醫家尤怡的研究文獻,以生平著述輯要、醫學思想研究、臨床證治探討、疾病診治應用等為綱要,共收集相關研究文獻65篇,評述尤怡生平及其遺存著作,闡述其辨析發明仲景論治傷寒微言大義、深研細討仲景論治雜病底蘊奧旨、增廣發揚內科雜病證治方藥等學術
尤怡研究文集(吳門醫派代表醫家研究文集) 目錄
3尤怡生平概述/歐陽八四
6尤怡生平事跡補遺/張宗棟
9“飼鶴山人”與“飲鶴山人”———清代醫家尤怡自號之辨析/付笑萍
12尤怡醫學著作介紹/歐陽八四
15尤在涇及其《傷寒貫珠集》/竹劍平
20尤在涇與《傷寒貫珠集》/伊廣謙 張慧芳
22《靜香樓醫案》評述/李玉賢
26《金匱要略心典》注釋特色探析/李懷芝
30《金匱要略心典》所引“李氏”考/劉宏巖
33醫學思想研究
35論尤怡學術思想/歐陽八四
43尤在涇學術思想概論/陳圣華甘密密黎黎昌榮
46尤怡學術思想探討/安艷秋
50尤怡痰飲證治思想及其學術價值/歐曉波 林昌松
55尤怡《傷寒貫珠集》學術思想淺析/李澤明 鄭 冉 程紹民
60《傷寒貫珠集》學術思想探討/胡志潔 田思勝
64淺談《傷寒貫珠集》/藍忠仁 謝茂源 林峻生
68淺談尤在涇《傷寒貫珠集》/沈敏南
74尤怡《傷寒貫珠集》探析/蔣鋒利肖荃月 劉曜綸 陳 萌
79淺析《傷寒貫珠集》之特色/肖 瑩
83 從《傷寒貫珠集》看尤在涇治傷寒學說的主要學術觀點/李惠林
87 尤怡對《傷寒論》注詮的學術貢獻/張建文
91 類證為綱,方證為目———《傷寒貫珠集》編排體例新說/張聲鵬
95 《傷寒貫珠集》編次體例新識/張仁崗
98 《傷寒貫珠集》六經病闡幽/夏 晨 厲有名 陳韶華
103 尤怡《傷寒貫珠集》厥陰病實質與治法初探/張新悅 周永學
107 試論尤怡對《傷寒論》太陰病的著述/韓維斌 周語平
111 論《金匱要略心典》的學術成就/趙天才 楊景鋒
117 淺談《金匱要略心典》的學術思想/張 瑞 李雪梅 付笑萍
120 試評《金匱要略心典》的學術思想/劉德桓
124 《金匱要略心典》辨治思想探析/丁海濤 王 君
127 讀《金匱要略心典》/武重陽
131 讀《金匱要略心典》心得/呂志杰
136 《金匱要略心典》對張仲景痰飲理論體系的詮釋/歐曉波林昌松
147 觸摸醫學發展的脈搏———讀尤怡《金匱翼》/楊文喆 張再良
153 《金匱翼》論痹思想探要/歐曉波 黃淦波 林昌松
159 淺論尤在涇對《金匱要略》的貢獻/顧瑞生 殷蘇燕
163 《靜香樓醫案》調肝思想探析/張云龍 馬 超 田思勝
169 臨床證治探討
171 尤怡臨證特色述要/關新軍 王婭玲
174 尤怡臨證經驗初探/李振洲
179 尤怡對“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的闡發/歐曉波 林昌松
187 條分縷析,層次井然———論尤在涇“治痰七法”/王祖雄
191 論尤在涇治痰七法/潘桂娟 金香蘭
194 “治痰七法”在《金匱翼》其他雜病門的應用體現/歐曉波林昌松
202 淺析尤怡治療血證三法/朱志華 陳肖霖 陳永健 劉 侃
204 《靜香樓醫案》血證診療思路探微/張佳樂
207 尤在涇養肺陰五法/史欣德
209 尤怡治療嘔吐九法方藥特色探析/王 凱 連秋華 孫宏文
215 淺析燠土勝水法/王 偉 巴建全
219 評尤在涇“煎厥即熱厥”之誤/王鶴齡
221 《評選靜香樓醫案》脈法特色探析/黃 力
227 疾病診治應用
229 疾病診治
229 尤怡論治中風述要/李志剛 祝美珍
234 《金匱要略心典》論痙初探/白 潔 徐光星
238 尤在涇血證治療特色/李金盈
243 尤在涇治療血證特色探討/陳 強 安艷麗 張星平
248 尤怡治療血證的經驗經緯/關新軍 顧武軍
251 尤怡咳嗽證治初探/方 莉 李 達 李澤庚 童佳兵 楊 程
254 尤在涇辨治咳嗽特色探析/林亭秀 楊釗田 夏小珣 楊衛彬
258 尤怡虛勞病辨治特色探析/王 娟 陳 玉 宋旭東 李姿慧
263 尤怡辨治頭痛特色探析/晏蔓柔 席崇程 張耀東 翟雙慶 郭 華
270 尤怡治療肢體疼痛的經驗/杜 洋 秦玉龍
275 尤在涇醫案選讀/黃 煌
283 方藥應用
283 尤怡活用六味丸的經驗探討/高榮林
286 尤在涇臨證用藥方劑計量學研究/李 鵬 周銘心
292 運用方劑計量學方法研究溫補學派醫家尤在涇傳承軌跡的特殊性/李 鵬 周銘心
300 李中梓、馬元儀、尤在涇醫學傳承用藥規律研究/王嘉倫王 璞 王培杰
305 后記
尤怡研究文集(吳門醫派代表醫家研究文集) 作者簡介
徐俊華,蘇州市中醫醫院黨委書記、院長。葛惠男,曾任蘇州市中醫醫院院長、蘇州市中醫藥研究所所長、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江蘇省中醫藥學會副會長、蘇州市中醫藥學會理事長、江蘇省政協委員、蘇州市勞模。主任中醫師,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師從蘇州著名中醫黃一峰,在中醫內科特別是消化系統疾病方面,有很深造詣,有吳門醫派用藥精當、擬方嚴謹的特點。歐陽八四,蘇州市中醫醫院主任醫師、蘇州市吳門醫派研究院主任、蘇州中醫藥博物館副館長、蘇州市中醫學會副秘書長、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中國針灸學會臨床分會科普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小兒腦病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針灸學會理事、耳針分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康復醫學會兒童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醫研究促進會醫學流派分會常務委員、世界中醫聯合會文獻與流派研究分會常務委員。
- >
巴金-再思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推拿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