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課本詩詞里的古老中國:春有百花秋有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3122483
- 條形碼:9787573122483 ; 978-7-5731-224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課本詩詞里的古老中國:春有百花秋有月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7-14歲1.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于天池傾情推薦。2.古詩學習提升型圖書。3.尊重課本的嚴謹性、完整性,進行體系式重組講解。4.“生活中的古詩詞”——孩子們在日常認知、感悟四季、旅游出行、情感體驗等各方面隨時隨地隨心參考、學習的書籍。5.國學化——將古詩放在傳統文化大背景下解讀,在系統學習同一主題詩歌的同時,點滴積累國學知識,幫助孩子打造傳統文化知識“蓄水池”。6.趣味化——參考典籍附加小故事,幫助孩子拓展視野,豐富知識面的同時更好地了解古詩,了解傳統文化。
課本詩詞里的古老中國:春有百花秋有月 內容簡介
本書為“課本詩詞里的古老中國”叢書的一冊,立意在于通過對小學《語文》課本中所選古詩詞進行系統化的分類重組,加深孩子們對同一主題古詩的深度學習,同時將古詩詞中蘊含的核心國學知識點進行相對深入的講解,從“主題閱讀”和“大語文”的角度,來講解《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本書從“自然”“植物”“動物”“四季”四部分內容深入講解!白匀弧敝黝}下的詩歌,表現對象是自然界的日月星河、風雨雪露,在古老的中國,這些自然物象不僅是宇宙間的客觀存在,也是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寄托了人們情感的有情之物;“植物”主題下的詩歌,表現對象分別是梅花、桃花、竹子、柳樹等,這幾種植物受到古人普遍的喜愛,寄托了人們豐富的情感,已經超越了“物”的存在,成為人們表情達意的意象;“動物”主題下的詩歌,表現對象分別是白鵝、公雞、蜜蜂和蟬,這幾種動物與人們的生活關系比較密切,分別有著獨特的象征意義;“四季”主題下的詩歌,描寫了四季不同的風物和人們因時而變的心境。萬物更替,四季輪回,古老的中國與現代的中國,四時風物相近,古今情感相通。
課本詩詞里的古老中國:春有百花秋有月 目錄
一、自然
月:
1.《古朗月行》(節選)(唐·李白)(一年級上冊)
2.《嫦娥》(唐·李商隱)(四年級上冊)
日月露:
3.《暮江吟》(唐·白居易)(四年級上冊)
星:
4.《迢迢牽牛星》(出自《古詩十九首》)(六年級下冊)
風:
5.《風》(唐·李嶠)(一年級上冊)
雨:
6.《春夜喜雨》(唐·杜甫)(六年級下冊)
雪:
7.《雪梅》(宋·盧鉞)(四年級上冊)
二、植物
梅花:
1.《梅花》(宋·王安石)(二年級上冊)
2.《墨梅》(元·王冕)(四年級下冊)
桃花:
3.《江畔獨步尋花》(其五)(唐·杜甫)(四年級下冊)
竹子:
4.《竹石》(清·鄭燮)(六年級下冊)
柳樹:
5.《詠柳》(唐·賀知章)(二年級下冊)
三、動物
家禽:
1.《詠鵝》(唐·駱賓王)(一年級上冊)
2.《畫雞》(明·唐寅)(一年級下冊)
昆蟲:
3.《蜂》(唐·羅隱)(四年級下冊)
4.《蟬》(唐·虞世南)(五年級上冊)
四、四季
春:
1.《惠崇春江晚景》(宋·蘇軾)(三年級下冊)
2.《春日》(宋·朱熹)(六年級上冊)
夏:
3.《小池》(宋·楊萬里)(一年級下冊)
4.《清平樂》(宋·黃庭堅)(六年級下冊)
秋:
5.《山行》(唐·杜牧)(三年級上冊)
6.《贈劉景文》(宋·蘇軾)(三年級上冊)
冬:
7.《江雪》(唐·柳宗元)(二年級上冊)
課本詩詞里的古老中國:春有百花秋有月 節選
《古朗月行》(節選)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人,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注釋 1.朗月行:樂府舊題!稑犯娂肪砹迨珍洿祟},列于《雜曲歌辭》。 2.呼作:稱為。白玉盤:白玉做的盤子。 3.疑:懷疑,幣_: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譯文 小時候不認識月亮, 把它叫作白色的玉盤。 又懷疑是居住在瑤臺之上的仙人所用的明鏡, 飛到了夜空藍色的云朵之上。 故事 李白撈月 李白是一個非常喜歡月亮的詩人,在他的詩歌中,“月”的意象頻頻出現。關于李白的死因,民間有一個與月亮有關的傳說。 唐朝乾元二年,受永王李璘叛亂牽連而遭到流放的李白,行進到巫山時,朝廷因關中地區遭遇大旱,宣布大赦天下,將被判處死刑的人改為流放,受到流放及以下處罰的人完全赦免。李白被赦免,返回中原,走到了安徽省當涂縣。一天晚上,明月當空,李白在江上飲酒。他喝得酩酊大醉,醉眼朦朧中,看到江面上明月的影子,心中喜歡,便伸手想去觸摸月影。沒想到,李白不慎跌落,溺死在了江水之中。 談古 古人對月亮情有獨鐘 不僅僅是李白,也不僅僅是文人,縱觀中國古代史,古人對月亮,一直情有獨鐘、偏愛偏寵。中國是一個熱愛月亮的國度,大多數的中國人都是月亮的忠實粉絲,月神嫦娥也是一個美麗的女神形象。 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娛樂活動并不發達的古代,尤其是遠古時期,漫漫長夜,唯有一輪月亮與古人相伴。月亮陰晴圓缺的變化、柔和清雅的美麗,帶給人們無窮的遐想。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人們的衣食住行、喜怒哀樂都在月亮無言的照耀下,月亮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見證者。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辨隙鸨荚隆⒂裢脫v藥、吳剛伐桂、蟾蜍食月、天狗吞月、太陽公公月亮婆婆……月亮為古人開拓出了一個無比浪漫的想象世界。 古代文人鐘愛月亮,為月亮賦予了深刻的情感內涵。以熱愛月亮的李白為例,他欣賞月亮之美:“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對月抒發喜悅之情:“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將月亮視為朋友:“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以月亮為“信使”表達對友人的思念:“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對著明月吐露鄉愁:“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對月思考人生哲理:“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李白一生中寫有月亮的古詩數量眾多,是不折不扣的“月迷”,從中我們可以充分了解古代文人賦予月亮的多樣形象與多元情感。 延伸閱讀 《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薦言〗古人筆下,對月思親懷友的作品源源不斷。李白的《古朗月行》寫于安史之亂爆發之前,杜甫的這首《月夜憶舍弟》則寫于安史之亂爆發之后。戰亂中百姓流離失所,杜甫和他的兄弟分散各地,音信不通,一輪明月引發了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之情。
課本詩詞里的古老中國:春有百花秋有月 作者簡介
王冰潔,北京師范大學古典文學碩士,曾就職于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擔任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責任編輯和初中《語文》教材責任編輯、學科負責人。2020年,受邀在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智力課堂》雜志開設“陪孩子讀小古文”系列專欄,撰寫專欄文章。
- >
山海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