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國鋼琴音樂文化及傳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733192
- 條形碼:9787565733192 ; 978-7-5657-331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鋼琴音樂文化及傳播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中國鋼琴音樂經過 “百年” 的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為根基,結合新媒體時代背景,不僅綜合探討了西方鋼琴與本土化之間的關系,同時就如何體現出中國鋼琴音美學、傳承與創新、文化選擇及功能以及如何使中國鋼琴音樂得以延續和傳播等方面展開研究。同時,本書借鑒近年來中國鋼琴音樂研究的理論成果,探索出相對科學且具有可實施性的傳播路徑,以此來實現中國鋼琴音樂傳播于世界的夢想,從而讓世界分享中國的鋼琴音樂成長歷程和創新成果的同時,積極促進中國鋼琴音樂文化的弘揚和推廣。
中國鋼琴音樂文化及傳播 目錄
**節 中國鋼琴音樂的產生
第二節 中國鋼琴音樂的發展
第三節 中國鋼琴音樂的繁榮
第二章 中國鋼琴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節 中國鋼琴音樂的傳承
第二節 中國鋼琴音樂的創新
第三節 中國鋼琴音樂的融合
第三章 中國鋼琴音樂文化的多元化與民族化
**節 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的多元化
第二節 中國鋼琴音樂演奏的多元化
第三節 中國鋼琴音樂文化的民族化
第四章 中國鋼琴音樂文化的美學思想
**節 中國鋼琴音樂的傳統美學思想
第二節 中國鋼琴音樂文化美學思想的實踐原則及策略
第三節 中國傳統美學思想對中國鋼琴音樂演奏的影響
第五章 中國鋼琴音樂文化的認同
**節 鋼琴音樂的文化功能
第二節 社會文化思潮音樂對中國鋼琴音樂的影響
第三節 中國鋼琴音樂的文化選擇
第六章 中國鋼琴音樂文化的屬性
**節 中國鋼琴音樂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中國鋼琴音樂文化的多元表現
第三節 中國鋼琴音樂文化的戲曲文化
第七章 中國鋼琴音樂文化的傳播
**節 中國鋼琴音樂文化的傳播特征及目的
第二節 中國鋼琴音樂文化的傳播方式
第三節 融媒體時代中國鋼琴音樂文化的傳播策略
第八章 中國鋼琴音樂文化傳播的推動
**節 人才的培養
第二節 口徑的拓寬
第三節 與鋼琴相關的其他產業
參考文獻
中國鋼琴音樂文化及傳播 節選
《中國鋼琴音樂文化及傳播》: (二)音樂技法特征 雖然此時的鋼琴音樂曲目,大多數還是以我國傳統的民族器樂曲為基礎,或者以具有民族風味的民歌曲目的旋律為基礎,開展改編與創作活動,但是這些鋼琴音樂改編作品的音樂元素、音樂題材、創作技巧、音樂情感、音樂表現力、藝術價值等方面,都與以往存在很大不同。 其一,鋼琴音樂作品的思想內涵具有特殊性——特定的環境造就了特定的事物。在“文革”時期,無論是社會領域,還是文化藝術領域,都受到政治的影響,這也促使大量的鋼琴音樂創作者需要積極剖析、探尋、挖掘我國具有特殊藝術審美價值、特定思想內涵、特殊音樂性質的傳統音樂作品,并以此為基礎,改編成相應的鋼琴音樂曲目。例如,鋼琴曲《黃河》《十面埋伏》等。 其二,對鋼琴音樂作品的改編關注點集中于經典民族器樂曲。在這個特殊的歷史階段,大部分鋼琴音樂創作者都在努力嘗試,不斷堅持將傳統樂曲改編創作為優秀的鋼琴音樂作品。而這些經典民族器樂曲往往具有非常鮮明、形象、生動、飽含象征意義的標題,這些標題對樂曲的思想傳達與核心表達有明顯的提示作用,能夠引發大量社會民眾的思考與想象,具有深刻、悠遠、豐富的意境,這也是這個歷史階段中我國鋼琴音樂改編作品的重要風格與顯著特性。 其三,五聲性調式與歐洲和聲體系的相互融合、相互滲透,促使鋼琴音樂改編作品的民族風格旋律更加豐富多樣。在鋼琴音樂改編創作活動中,創作者立足于傳統的音樂曲目,借助現代化的鋼琴音樂創作技巧,依托傳統音樂元素、音色、音調等,促使改編完成的鋼琴音樂作品具有典型的鋼琴織體特性、獨特的藝術氣息、突出的時代風味,以此展現出音樂發展的豐富性,而這也代表了鋼琴音樂創作者對傳統樂曲的創新探索與深入思考。在改編過程中,為了對傳統樂曲的單旋律進行合理、科學、適當的改編與創作,為了在特定框架下實現音樂創新與藝術發展,鋼琴音樂創作者往往需要立足于音樂曲目中的豐富內涵、藝術風格、審美意境、音樂情感、藝術韻味等,全面發揮和聲藝術在鋼琴音樂改編作品中的獨特價值、結構組織功能等,在體現鋼琴音樂獨特性的基礎上,借助三度疊置和弦,復合和弦等多層次的和聲手法,逐步構建飽滿的、嚴謹的、豐富的鋼琴織體,展現多層次的音樂張力與延伸力,依托和聲色彩的微小變化,以更加細膩、精準、合適的方式,傳達鋼琴音樂改編曲目的思想內涵與音樂情感。例如,鋼琴曲《二泉映月》《平湖秋月》《梅花三弄》等,都體現了鋼琴音樂改編作品的濃郁民族風格,體現了旋律本身的藝術特性。 其四,展現民族特性的織體完成了鋼琴化過程,并融入鋼琴音樂改編曲目的音樂表現力中。無論是《平湖秋月》,還是《繡金匾》,創作者都積極立足于鋼琴樂器本身的性能,逐步實現了民族音樂元素、民族音調、民族音色等方面的鋼琴化,或者實現了鋼琴音樂織體的民族化,并將其融入鋼琴音樂改編曲目的創作初衷與設計意圖中,以此增強其豐富的內涵與藝術價值。 其五,突破了西方音樂曲目的固定模板與細則規范,使鋼琴音樂改編作品的音樂結構有了一定的自由性。因為我國傳統音樂創作理念與藝術審美思維的作用與影響,在鋼琴音樂創作中,我國傳統音樂的結構原則往往需要依附于傳統音樂的內容表現,很多傳統音樂作品都是以充分貼合音樂內容、滿足音樂情感表達需求為基礎,從而逐步展開的,并不會局限于一個固定的音樂結構框架與創作模式。大量鋼琴音樂創作者普遍運用的音樂結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非再現性結構,還有一種是多段散體性結構,以此凸顯鋼琴音樂改編作品的藝術內涵與音樂表現力,這也促使音樂結構逐步表現出一定的創作自由度。 這個特定時期的鋼琴音樂改編作品大部分都是基于我國優質的傳統民族器樂曲,在廣泛融入現代音樂作曲技法后,逐步改編創作的。而鋼琴音樂創作者為了進一步強調音樂作品中旋律表述的線性思維,凸顯旋律本身的線條美,通常會有目的、有意圖地削弱、降低,甚至掩埋音樂作品本身的結構思維與設計維度,因此,這些鋼琴音樂改編作品就在結構上逐步體現出與西方音樂有較大差異的傳統曲式思維方式。 標題性“鋼琴改編曲”是“文革”歷史發展階段中我國鋼琴音樂創作活動的唯一突破口,也是重要的創作方式。正是這個突破口,為鋼琴音樂創作者的創作探索留下了寶貴的空間,使鋼琴音樂創作技法與藝術內涵全面發展,推動了我國鋼琴音樂改編創作活動的持續進步,促進了我國鋼琴音樂風格與藝術表現力的逐步形成與突破性發展,這也為我國鋼琴音樂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開辟了新的路徑,可以說,“文革”時期是我國鋼琴音樂發展的重要轉折階段。 ……
中國鋼琴音樂文化及傳播 作者簡介
李智芳,女,畢業于中國音樂學院。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學院碩士生導師、基礎部主任,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音樂藝術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音協鋼琴學會會員。 主要從事鋼琴、鋼琴音樂傳播、音樂教育等領域的教學研究工作。主持參與了“媒介融合背景下復合型音樂人才培養的研究”“新媒體時代中國鋼琴音樂文化國際傳播研究”等多個科研項目;出版了《鋼琴實用教材(二)》《鋼琴實用教材(三)》等教材;發表了《基于慕課技術的高校鋼琴課翻轉課堂的改革與創新》《關于國內聲樂鋼琴藝術指導專業的調查與研究》等論文。 曾多次在***(如李斯特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IAPMT國際音樂大賽、新加坡國際鋼琴音樂比賽等)、國家(中國國際鋼琴比賽、星海杯全國鋼琴比賽等)和眾多省部級比賽中被評為“優秀指導教師”,2019年獲得中國傳媒大學“優秀教師”稱號。
- >
莉莉和章魚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二體千字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