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詩在遠方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7077909
- 條形碼:9787227077909 ; 978-7-227-07790-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詩在遠方 本書特色
本書生動詮釋了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黨中央確定福建對口幫扶寧夏脫貧后,閩寧雙方25年來相互協作的經驗和啟示,展現出了“凝心聚力、以文化人、育德養心、涵養正氣”的文化作用,在推動閩寧合作方面具有特殊的紐帶和示范意義。
詩在遠方 內容簡介
該書聚焦脫貧攻堅、謳歌時代,是講述脫貧攻堅故事的扛鼎之作,書中全景再現閩寧對口扶貧協作25年來,閩寧兩省區按照指引的方向、明確的路徑,聚焦脫貧攻堅,加強長期協作,逐漸走出了一條先富帶后富的共同發展之路、東部扶西部的共同繁榮之路、外力促內力的共同奮斗之路,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閩寧經驗”。
詩在遠方 目錄
1.西海固,從此消失“苦瘠甲天下”
2.“爛泥灘”的新村名
**章 山的淚眼,水的惦念
3.曾經的那個“人食人”的地方
4.夢和夢盡頭是個比海更寬闊的“海”……
5.真見了海,他和她哭跪不起
第二章 “媽祖”深情回望遠方的“你”……
6.把愛牢牢鎖定的**次“牽手”
7.那個春天比以往更溫暖些
8.是詩,是情,更是金子
第三章 灑滿陽光的金沙灘
9.“吊莊”——扶貧的革命性創舉
10.走出大山之路
11.戈壁灘上的夢想
12.“村”至“鎮”,就是一部史詩
第四章 紅寺堡傳奇
13.“傲嬌牛”想告訴你一個傳說
14.讓心弦顫動的數字
15.家園是汗珠和心血壘成的
16.從“鎮”到“區”——那就是經典
第五章 新西海固印象
17.遍地牛兒“金豆”唱
18.“血脈”換了,小媳婦嫩了
19.“寧夏標識”——紅頂房
20.麥香們的夢想:從“扶貧車間”到“世界工廠”
第六章 情如金貴詩即江山
21.一聲“親人——”,難禁熱淚
22.賀蘭山的葡萄醉了心
23.山海之戀黃河已沸騰
詩在遠方 節選
1.西海固,從此告別“苦瘠甲天下” 遠方很遠,但它一直在我心。它就是那個西海固。 六盤山,西海固。 在你、我和全世界所有知道它名字的人的印象里,它就是個極度貧困的地區,連西海固的人自己都說過這樣的話.“如果有來生,我絕不選擇它作為我的母親。”然而,誰都知道,兒女對母親是不能選擇的。 因為極致,所以容易出名和被人為地夸大與想象,于是“西海固”也就成為中國貧困的一種標志和象征,或者說它就是“苦瘠甲天下”的真切意味和“貧瘠”本身的代名詞。 我時常想:既然那里“不是人能待的地方”,人們為何還在那里待著,而且已經在那里待了幾百年、幾千年?事實上,這樣的疑問是愚蠢的,因為早先人們去的地方并不貧瘠,相反都是一些可以讓人們豐衣足食的富饒之地,只是后來發生了變化,多數是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原因,還有就是戰爭和其他災難所造成的后果,也就是說人類遇上了不可抗拒的因素。另一種情況是,人的棲居如同樹木一樣,一旦在某一塊土地上扎下根之后,便不太可能輕易遷徙,任憑風暴與冰雪摧枯拉朽、殘酷折磨,也不會“拔根而起”,離開故土……這就是西海固人即使苦不堪言,也沒有輕易放棄那片連著他們生命的土地之故。 我,一個已經在北京生活了40多年的人,從小又是在豐饒的蘇州長大,很r早以前就聽說過寧夏和西海固這樣的地名,而且曾經有幾次快要到那里去看看時,卻又失去了機會。想去的原因其實只有一個:看看那里到底窮到什么程度,看看“沒有水喝的人”是如何生活的……這些對我們這等靠水“潤”起來的人而言是多么不可思議的事! 或許是在頭腦中牢牢地“種”下了太多的這些“不可思議”,于是我對寧夏和西海固甚至有些“妖魔化”的想象了——事實上,許多人與我一樣。 機會來了!2019年夏天,我懷著幾分好奇、幾分忐忑不安,飛到了銀川,并從那里開始,經吳忠市同心縣等地,一路往南,直抵牽著我心的西海固…… 一個星期的時間,不能算“走馬觀花”,但也非“深入觀察”。然而,就是這一路的走走停停,令我每每意外得不知如何表達,*后只能常常“無語”。 這是寧夏嗎?那個史書上總說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塞北胡笳地?那個傳說中的老、少、邊、窮的貧困西部?身臨其境的我,有些迷惘地眺望著這片初訪之地——除了沒有橫穿全境的高鐵之外,你能享受的那些四通八達、一駛如飛的高速公路,可以抵達任何一個鄉鎮旮旯,更不用說一座座博大壯觀、整潔美麗、生機蓬勃的縣市級新城……主人引我走的路線并非挑挑揀揀,而是覆蓋式地從銀川南下而行,故而可以讓我全景式觀察今日之寧夏風貌。于是,我眼中的“寧夏”和“西部”開始顛覆以往的印象,腦海中開始冒出無數個“不可思議”—— 這怎么可能是“苦瘠”的寧夏呢? 這怎么可能是“亂石滿地跑”“猛獸皆畏懼”的塞北呢? 瞧,這里碧波蕩漾、鳥語悅耳,那微風中搖曳的蘆葦,與公路兩旁盛開的各種我叫不上名的鮮花,似乎在不知疲倦地傾吐彼此的愛慕與衷腸……至于路邊那些像散落于銀河兩岸一般的瓜農們捧著各式各樣散發著清香的瓜果向你招手的情形,讓你必然陶醉、必然迷戀,而且不得不駐足聞香嘗鮮。于是,你醉了,你迷失了,你不會相信這里是你之前存在于腦海里的那個“寧夏”…… 在銀川城外一段相當長的路程中,視野所見令我幾乎產生錯覺,我喃喃地說“怎么又回到了蘇州水鄉!這里怎么可能還有比江南水鄉更秀美、更溫潤的地方呢?”然而,眼前的水,眼前一片連一片的碧波清漣,以及茂盛的水草和成群結隊飛翔的鳥兒,它們與我的故鄉無異。噢,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塞北江南”!是啊,塞北確有江南,“塞北江南”勝似江南! 面對如此的塞北美景,身為江南人的我,那個瞬間,唯有大睜著貪婪的雙眼環顧四周,無語一言,但心中卻泛起了巨大的波瀾和無法抑制的震撼:寧夏完全變了樣!變得讓人激動和向往…… 是的,寧夏今天的樣兒與想象中的截然不同。在我后來到了吳忠市的同心縣、鹽池縣和完完全全在沙海里建起的紅寺堡新城,再到西海固的原州、西吉、海原等地,見到那里的街道、樓群和市民廣場、圖書館、學校,以及一個個鮮花盛開的公園之后,我便徹底無語,唯有心頭再度強烈震蕩:這里并不比我故鄉蘇南的那幾個處于“全國百強縣(市)”前列的城市外貌差多少啊!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自古都說西海固缺水少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80毫米”,西海固的一些志書上這么說,寧夏人訴說過去時也都這么說。可那天——2019年7月21日,我們從西海固的西吉縣前往同心縣的前夜,一整宿下著傾盆大雨。第二天到達同心縣時,縣長丁煒興奮地告訴我:這一天里,他們縣境區域內降水量達到了168毫米。 “這不快等于過去你們這兒一年的降水量嗎?!”我萬分驚訝。 丁縣長樂呵呵地連連點頭:“是啊,這些年降水量一年比一年多了!” “生態環境真的好到這個程度?”我半信半疑地問。
詩在遠方 作者簡介
何建明,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華文學基金會理事長,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勞動模范,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物,博士生導師。 曾三次獲得“魯迅文學獎”、五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四次獲得“徐遲報告文學獎”。代表作有《爆炸現場》《南京大屠殺全紀實》《國家》《忠誠與背叛》《部長與國家》《生命第一》《為了弱者的尊嚴》《我的天堂》《根本利益》《落淚是金》《中國高考報告》等。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推拿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