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臨證心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225128
- 條形碼:9787515225128 ; 978-7-5152-251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臨證心悟 內容簡介
本書是以王晶主任醫師為首的團隊臨證體會。全書分為三部分:讀經典、做臨床、跟名師。其中對幾十種名方的臨床體會尤為珍貴。
臨證心悟 目錄
“生病起于過用”的臨床意義
“亢則害,承乃制”的臨床意義
《黃帝內經》陰陽升降理論的臨床意義
《黃帝內經》氣味厚薄理論的啟發
應用臟腑藏瀉理論的體會
“百病生于氣”的臨床意義
“陽病治陰,陰病治陽”的體會
“陽道實,陰道虛”的體會
“兩虛相得,乃客其形”的啟發
《黃帝內經》氣機升降理論的臨床意義
“魄門亦為五臟使”的臨床意義
“有故無殞,亦無殞”的啟發
《素問·湯液醪醴論》的啟發
《金匱要略》以病為綱,病證結合的啟迪
《金匱要略》“治未病”的臨床意義
《金匱要略》婦人雜病病機的啟發
《珍珠囊》藥物歸經理論的臨床意義
《脾胃論》脾胃升降理論的啟示
《素問玄機原病式》火熱論的啟發
《丹溪心法要訣》郁證治療的啟發
《外感溫熱篇》“分消走泄”法的啟發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臨證心悟
五苓散臨證心悟
葛根芩連湯臨證心悟
酸棗仁湯臨床心悟
桃核承氣湯臨床心悟
旋覆花湯臨證心悟
大黃廑蟲丸臨證心悟
鱉甲煎丸臨證心悟
補中益氣湯臨證心悟
止嗽散臨證心悟
銀翹散臨證心悟
桑菊飲臨證心悟
三仁湯臨證心悟
中篇 做臨床
從營衛論治不寐的體會
應用桂枝湯治療汗證的體會
茵陳蒿湯加減治療內科雜病的體會
半夏瀉心湯臨應用體會
柴胡溫膽湯臨床應用體會
麻子仁丸臨床應用體會
增液湯及其加減方的應用體會
……
下篇 跟名師
臨證心悟 節選
《臨證心悟》: 葉天士《外感溫熱篇》第7條云“再論氣病不傳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傷寒中少陽病也。彼則和解表里之半,此則分消上下之勢,隨證變法,如近時杏、樸、苓等類,或如溫膽湯之走泄”,葉氏強調濕熱邪氣彌漫三焦,少陽樞機不利,治當因勢利導,從不同渠道分消濕熱邪氣,暢達氣機,恢復臟腑氣化功能。“分消走泄法”為后世醫家治療三焦濕熱證奠定了理論基礎。 一、“少陽主樞”的內涵 《素問·陰陽離合論》謂“少陽為樞”,三焦與膽同屬少陽,為氣機升降出入的樞紐,其中足少陽膽居于半表半里,為表里之樞,內寄相火,藏精汁,疏泄膽汁,參與水谷的運化及輸布,協調脾胃的升降。《素問·靈蘭秘典論》謂“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手少陽三焦經貫通人體上下,為氣機升降之樞紐,為陽氣及津液氣化的場所、運行輸布的通道,能將精微物質布散于全身。“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三焦的功能反映了五臟六腑的氣化功能。 手、足少陽為表里、上下之樞,既有各自分工,又有相互聯系,上下升降有序,表里出入有度,機體的吐故納新功能正常。若足少陽膽的出入障礙,手少陽三焦升降亦受阻,反之亦然。《通俗傷寒論·六經方藥》謂:“足少陽膽與手少陽三焦,合為一經。其氣化一寄于膽中以化水谷,一發于三焦以行腠理,若受濕遏熱郁,則三焦之氣機不暢,膽中相火乃熾。”三焦與膽同屬少陽,表里出入調達,上下升降通暢;氣機上下升降調達,表里出入通暢,二者相輔相成。 二、濕熱彌漫三焦的病理 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為氣機升降出入的樞機,病理上相互影響。三焦氣分濕熱證與傷寒少陽證的病機有相似之處,均兼有氣機阻滯,只是病因不同,病位不同,前者側重上下樞機不利,后者側重表里樞機不利。若濕熱邪氣彌漫三焦,三焦氣化受阻,氣機升降不利,導致足少陽膽的出入受阻,疏泄失常,郁而化熱,脾胃升降失調,出現發熱惡寒,周身沉重,身熱不揚,頭部昏沉,胸脘痞悶,惡心欲嘔,腹部脹滿,小便不利,舌質紅、苔白膩,脈濡等。反之亦然,邪氣侵襲足少陽膽,表里出入不利,導致三焦升降失司,氣機阻滯,出現往來寒熱,口苦咽干,頭暈目眩,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小便不利,舌質紅、苔薄白,脈弦等。可見,在病變過程中,手少陽三焦與足少陽膽往往相互影響,出現氣機升降或出入失常的病證,臨床采用“和解法”治療,祛除邪氣,調暢氣機,恢復氣機的升降出入。 傷寒少陽病常經腑同病,偏于表里失常,張仲景以小柴胡湯和解表里,以調暢氣機為主,少陽表里樞機調暢,則三焦升降之樞暢達,《傷寒論》第230條云“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濺然汗出而解”。同樣,三焦濕熱氣分證,濕熱彌漫,氣機阻滯,升降不利,氣化失常,葉天士以溫膽湯及杏、厚、苓等藥,因勢利導,分消走泄。吳鞠通強調開上、暢中、滲下,以三仁湯分消上下,祛除濕熱邪氣,使三焦通暢,氣機暢通,諸證可解。 三、“分消走泄法”的源流 葉天士認為手、足少陽的病機,以氣機阻滯、升降出入之樞不利為主,病因、病證、病位不同,手、足少陽病的治療不同。因此,治療足少陽表里出入失常,膽郁化火的病證,采用和解表里、調暢氣機之法,常以小柴胡湯等方加減。若濕熱氣分病,濕熱彌漫三焦,氣機升降阻滯,氣化不行,水道不通,水谷津液氣化輸布障礙,葉氏列舉“如近時杏、樸、苓等類,或如溫膽湯之走泄”,通過“分消走泄法”,宣上、暢中、滲下、行氣等,祛除濕熱邪氣,通利三焦水道,暢達氣機。 其中,分消法是采取因勢利導的方法,從不同的渠道祛除濕熱邪氣,如上焦以杏仁等藥辛開肺氣,宣發濕熱從表而去,肅降肺氣,通調水道,使濕邪從小便而去;中焦以厚樸等藥,辛開苦降,燥濕行氣,宣通氣機;下焦以茯苓等藥,淡滲利濕,使彌漫三焦的濕熱之邪,從小便而去。 走泄法為宣暢氣機法。濕為陰邪,其性黏滯,難以清除,葉氏在祛除濕熱邪氣的過程中,配伍走泄行氣之品,通過理氣行滯,宣通氣機,氣行濕動,達到清除濕熱的目的。葉天士用“分消上下之勢”,高度概括了濕熱病證的治則,所列溫膽湯及杏仁、厚樸、茯苓等藥從三焦分消走泄。后世醫家將此法不斷發揚光大,尤其是吳鞠通,在“分消走泄法”的指導下,創制了三仁湯、杏仁滑石湯、黃芩滑石湯等經典名方,因勢利導,開上、暢中、滲下,從不同渠道分消濕熱,不僅用于治療濕熱病,還可用于雜病的治療。 ……
臨證心悟 作者簡介
王晶,主任醫師,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睡眠分會副會長,寧夏中西醫結合腎病委員會副主委,全國第四批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第三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張任城主任醫師學術繼承人,寧夏首批優秀中醫臨床人才。曾先后師從國醫大師呂仁和、國醫大師李佃貴、經方大家黃煌教授、腎病專家張寧教授、劉寶利教授。臨床擅長運用經方治療疑難雜癥,主持自治區科技攻關項目1項,出版著作2部,發表論文24篇。 劉夢凡,畢業于長春中醫藥大學中醫專業,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睡眠分會理事,師從全國第四批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王晶主任醫師。現任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健康管理與社會服務系實驗室管理員,并講授《中醫學》《中醫診斷學》課程,承擔國家開放大學《腫瘤的預防》《老年營養與烹飪》授課任務。參編著作2部,發表相關論文2篇。 宋麗,副主任醫師,住培導師,碩士。畢業于寧夏醫科大學。入選“自治區全國中醫藥創新骨干人才”培養對象、銀川市學術技術帶頭人第二層次培養對象及寧夏回族自治區青年拔尖人才培養項目。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腎病分會委員、寧夏中西醫結合學會腎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先后在陜西省中醫藥研究院、寧夏醫科大學總院腎病科學習。從事中西醫結合防治慢性腎臟病及內分泌的臨床工作,致力于“健脾補腎、祛瘀泄濁”法治療慢性腎臟病的科研工作。主持并參與寧夏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寧夏科技攻關項目、寧夏重點研發項目及寧夏醫科大學面上項目多項。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自卑與超越
- >
隨園食單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