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張家舊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48028
- 條形碼:9787108048028 ; 978-7-108-04802-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張家舊事 內容簡介
葉圣陶曾說:“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這四個才貌雙全的女子便是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四姐妹。她們的詩意人生牽動人們對那個時代的想象,她們的文集和傳記——《*后的閨秀》、《張家舊事》、《合肥四姊妹》都曾暢銷一時。 《張家舊事》是從老照片來的,由張允和先生口述,葉稚珊女士編寫。是對一個文化世家幾代人老照片的解讀。講述這些故事的,是一位九十歲的才女,記錄、編寫這些故事的則是另一位才女———只是年齡小了一半。口述者的父親是蔡元培的朋友;口述者的丈夫是有名語言學家周有光;口述者的四姊妹曾揚名上海學生界:大姐元和是校花,三妹兆和是體育健將———后來成了著名作家沈從文的夫人;二姐口述者本人則與大姐和四妹充和一樣,愛好昆曲,并極有造詣,而且四姊妹都有很好的文筆……還有六兄弟的故事、四女婿的故事、兒女孫輩的故事,這些照片和故事展現了中國八十多年的歷史的一個側面,其中有苦難,有親情,也有生活的韻味。 正如葉稚珊先生所說,“不折不扣的隔世。張先生講的都是些上一世的故事。那時沒有我,但我不覺得陌生。我喜歡那種感覺,那種情調,那種牛奶中加一匙咖啡后以淡咖啡色為基調的雅致的老照片似的風格”。繡花鞋,精致合體的滾邊中式大襟小襖,獨一無二的盤發,精美的臉龐,精致的鼻子,精巧的薄嘴唇,一雙精明無比的眼睛,年輕時她的美,怎么想象也不會過分。年近九十歲的白發才女張允和先生娓娓道出她自己、家人、師友的故事,盡管此時陪伴她的只有她的丈夫周有光先生了,盡管姐姐元和、妹妹兆和、充和以及許多親人都已遠離她……
張家舊事 目錄
目錄
新版小引
序言
前話:合肥張家
附:名留清史的張樹聲兄弟
母親唯一的照片
附:我有才能的大大 張元和
我的奶媽同陳干干 張元和
大大和朱干干 張兆和
我的汪干干:老媽 張宇和
親愛的父親
附:爸爸軼事 張宇和
回憶爸爸二三事 張寰和
葉至善致張允和信
啟蒙老師
壽寧弄――我們的樂園
打泡戲
丑死了
附:兒時雜憶 張兆和
我到蘇州來 張兆和
樂益女葉
附:游鎮江北固山
女大學生三部曲
結婚前后
兒子和《書的故事》
附:譯者序言
難途有寄
附:祭墳 周耀平
妹妹 周小平
周有光給四妹充和信
六兄弟
姊妹情長
附:二姐同我 張充和
從“盤夫”到“驚變”……“埋玉” 張元和
共襄《水》事
附:《水》的約稿信
我的竇舅舅 沈虎雛
繞地球一周
我是老虎
葉落京城
我與曲會
后話
后記 葉稚珊
張允和年譜簡編
張家舊事 作者簡介
張允和(1909年7月25日-2002年8月14日), 安徽合肥人,長于蘇州。著名的“張家四姐妹”(“合肥四姊妹” [1] )中的“二姐”,中國語言文字專家、漢語拼音的締造者之一周有光先生的夫人。 張允和的父親是近代教育家張武齡,母親是昆曲研究家陸英。 張允和畢業于上海光華大學(今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曾為高中歷史老師、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教材編輯,1952年“打老虎”運動后離職。1956~1964年任北京昆曲研習社聯絡小組組長,工作屬義務性質,故允和自稱“家庭婦女”。晚年致力于寫作,著有《最后的閨秀》、《昆曲日記》等書,并續辦家庭刊物《水》雜志。
- >
朝聞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
- >
莉莉和章魚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