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南京大屠殺史研究(全2冊)(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622920
- 條形碼:9787550622920 ; 978-7-5506-2292-0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南京大屠殺史研究(全2冊)(精裝) 內容簡介
南京大屠殺是關系到近代中國民族國家建構的重要一頁。本書為增訂版,吸納了近三年間的研究成果,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對南京大屠殺的研究超越了譴責侵略、追究暴行的層面,除對南京大屠殺中的相關群體、戰爭中的人道主義、戰爭對人性的影響、戰爭國際法、戰爭暴行的比較研究、南京大屠殺在人類共同歷史中的地位、對戰爭責任與戰后責任的思考、戰爭后遺癥的治療、大屠殺期間的糧食問題等進行深入研究外,并依據英文、德文、日文等新史料,對南京大屠殺期間公私財產損失和南京大屠殺的日方視角作了精深研究。本書以中方、美方、德方、日方等多國史料相互對照,互相印證,并以大量歷史圖片和表格等在同一時空再現歷史場景,視角多元,方法科學,論述嚴謹,富于思辨深度,構建了關于南京大屠殺的集體記憶,建立起了跨越國界的歷史認識,本書的研究成果,代表了南京大屠殺的前沿水平,不但是為中國抗戰史留下的寶貴財富,也是為二戰的歷史貢獻了力量。
南京大屠殺史研究(全2冊)(精裝) 目錄
自 序
導論:學術史
章 從南京大屠殺的發生看日軍的戰略時機選擇
--以日方思慮為中心的考察
節 選擇戰爭
第二節 選擇南京
第三節 選擇屠殺
第二章 南京大屠殺前后南京市民生活秩序的變遷
節 常態生活秩序終結與防御期生活秩序來臨
第二節 空位期的逼近、來臨與延續
第三節 過渡期的膠著與"常態化"殖民秩序的系統創設
第四節 城內外信息傳遞
第五節 治安應對
第六節 房產問題
第七節 商品交易市場的關啟
第八節 水電設施的破壞與恢復
第九節 城內外交通運輸的阻滯與開啟
第十節 醫療救助
結語:戰爭、秩序變遷與市民生活
第三章 南京大屠殺期間的西方在寧人士
節 南京淪陷前的西方人士群體
第二節 西方人士與國際救援機構
第三節 面對大屠殺的西方人士
第四節 西方人士與日、中三方關系
第五節 西方駐寧外交人員
第六節 大屠殺之后的西方人士
第四章 南京大屠殺的"德國視角"
--以德國外交檔案為中心
節 "德國視角"的人員組成
第二節 "德國視角"的核心:南京大屠殺的真相
第三節 "德國視角"與英美人士的互動
第四節 "德國視角"與德國利益
第五章 南京大屠殺時期的糧食問題
--以"安全區"為中心
節 南京淪陷前的糧食供應狀況與日軍的糧食政策
第二節 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與日方的糧食交涉
第三節 大屠殺時期南京居民的食物與生活狀態
第六章 南京大屠殺對南京環境的影響
節 環境與南京城市發展
第二節 日軍對南京社會生活環境的破壞
第三節 日軍對南京自然環境的破壞
第四節 日軍破壞南京環境個案研究
第七章 南京大屠殺受害者P髑D初步研究
節 PTSD概念的引入
第二節 南京大屠殺受害者PTsD諸癥候
第三節 魏特琳個案
第八章 從南京大屠殺看中國抗戰前途
--南京西方人士的觀察和預判
節 仇恨心態和抵抗意志的激發
第二節 日本國家形象的惡化和對中國的同情
第三節 中國抗戰必勝的前途
第九章 南京審判
節 南京軍事法庭的成立
第二節 軍事法庭的設置與構成
第三節 南京大屠殺案的立案與審結
第四節 審判的社會參與
第五節 對戰后南京大屠殺案審判的反思
第十章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南京大屠殺案審判中的辯護及其"遺產"
--以控、辯雙方質證為中心的考察
節 辯護方對起訴方出庭證人和宣誓證詞的質證
第二節 辯護方的證人、宣誓證詞及控方的質證
第三節 松井石根的宣誓證詞和質證
第四節 日本右翼對東京審判辯護方遺產的繼承
參考文獻
相關人名、艦名譯名對照表
后記
南京大屠殺史研究(全2冊)(精裝) 作者簡介
張生,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院長,jiaoyu部人文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學南京大屠殺研究所所長,博導。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煙與鏡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