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醫院建筑設計指南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270521
- 條形碼:9787112270521 ; 978-7-112-27052-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醫院建筑設計指南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分為兩大部分。首先,一系列來自建筑實踐、建筑類型學和醫療建設領域的作者解釋了醫院以及其他健康建筑的規劃原則及要求。接下來是國際案例部分,記錄了40個*佳實踐項目,案例共分為六類:綜合醫院、兒童醫院、大學醫院、專科醫院、門診診所和衛生中心,以及康復和支持診所。 本書不同于其他一些醫療建筑專業書籍——偏重理論或側重實踐,而是兩者兼而有之。總結下來主要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系統的類型譜系梳理。作者發揮理論與歷史學術優勢,將醫療建筑的演變過程與內在邏輯進行了系統全面的梳理。二是前沿的案例呈現。書籍聚焦未來醫院的發展,對當今全球范圍內的多種類型、不同規模的醫院進行了精心篩選和系統呈現,為讀者描繪了醫療建筑發展的前沿趨勢。三是兼具理論性與實用性。在全面呈現醫療建筑歷史譜系和前沿案例的同時,作者們尤為強調從“設計”出發,為建筑師、決策者提供醫院設計原理知識,為“以患者為中心”的設計提供建筑學的獨特貢獻。四是跨學科合作。醫療建筑本身作為一類復雜的公共建筑類型,涉及建筑學、醫學、管理學等多個學科,本書匯集多領域專家在醫院建設咨詢、策劃、設計、管理、運維方面的集體智慧。總之,這是一本關于醫療建筑的佳作,相信會給建筑師、醫院管理人員、計劃制定者、醫療專家及政策制定者們帶來不同角度的啟發。
醫院建筑設計指南 作者簡介
科爾·瓦格納(Cor Wagenaar),在格羅寧根大學教授建筑與城市歷史與理論。他是格羅寧根大學與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教授,任歐洲健康建筑協會顧問委員會主席(enah.eu)。科爾教授在格羅寧根大學創建“建筑、城市與健康中心”(www.a-u-h.eu),該中心面向全球學生提供碩士研究生課程。他出版了大量醫療建筑、城市史方向的專著。他曾與努爾·曼斯聯合出版《荷蘭醫療建筑》(Healthcare Architecture in the Netherlands)一書;還于2015年出版了《1800年以來的荷蘭城鎮規劃:對啟蒙思想與地緣政治現實的回應》(Town Planning in the Netherlands since 1800 Responses to Enlightenment Ideas and Geopolitical Realities)一書。 努爾·曼斯(Noor Mens),的研究方向為建筑史和城市史。她是城市規劃和醫療建筑領域的自由作家,她眾多著作中的第一部是1999年與阿內·泰惠斯(Annet Tijhuis)合著的《荷蘭戰后醫院建設的轉型》(De Architectuur van het Ziekenhuis. Transformaties in de naoorlogse ziekenhuisbouw in Nederland)。隨后努爾發表了大量精神病院、療愈建筑、養老建筑的圖書或文章。2014年,努爾于埃因霍溫理工大學(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攻讀博士學位,她的博士課題為《戰后居住區文化遺產評估方法》。完成博士學業后,她繼續自己的工作室,專注于城市遺產評估與醫療建筑研究。努爾近期結合兩個領域的長期積累,對AMC學術醫學中心(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學綜合醫院)進行了建筑品質分析,該項工作為未來幾年該醫院的更新改造提供了理論框架。 古魯·馬尼亞(Guru Manja),是CEAN咨詢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和合作人,協助醫院、療養院與精神病院的開發、醫療理念及商業模式優化。他最初是電氣工程師,后來在醫療流程、安全法規、財務以及數據分析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古魯·馬尼亞擅長醫療運營、財務績效、產能利用、策劃與建筑布局,他協助醫療建筑供應商進行招標承包、設計管理與項目建設。 科萊特·尼梅杰(Colette Niemeijer),是CEAN咨詢公司的建筑師、聯合創始人及合伙人,她為醫院、療養院與精神病院提供醫療建筑以及新的醫療概念建議。作為項目經理,她負責監督醫療建筑項目從概念發展到設計建造全流程。她擅長建筑設計、醫療流程與物流的整合優化,她還擅長總體規劃、項目開發、過渡與管理。2012年獲得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建筑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目為《醫院建筑的附加值》(The Added Value of Architecture for Healthcare in Hospitals)。 湯姆·庫特耐特(Tom Guthknecht),本科畢業于卡爾斯魯厄理工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Karlsruhe),在北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London)獲得醫療設施規劃方向的文科碩士學位。湯姆·庫特耐特在斯圖加特大學完成了衛生規劃方向的博士學習,并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ürich)完成了博士后研究工作。他目前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教授醫療設施規劃。他擁有手術室護士的工作經驗,在學習期間曾重返護理領域,以更新自己的現場護理專業知識。湯姆·庫特耐特在歐洲和亞太地區各國積累了醫療設施規劃領域的專業經驗,他是德國建筑師協會以及瑞士工程師與建筑師學協會(SIA)的執業建筑師。他還負責高端光譜學的研究項目。他目前專注于瑞士貝爾醫院(Hospital in Biel)的重組工作,并擔任各種國際醫療建筑項目的顧問。湯姆·庫特耐特的研究聚焦于“減少病人恐懼:成功治愈環境營造的關鍵”。 朱塞佩·拉坎納(Giuseppe Lacanna),是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執業醫療建筑師,擅長公共健康測量。他曾是瑞典哥德堡查爾莫斯醫療建筑中心(Chalmers' Center for Healthcare Architecture)負責醫療建筑的研究員。他在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專門從事循證設計、精益六西格瑪(Lean Six Sigma)技術和用戶體驗設計的研究,這些研究是為了創造以病人為導向的、經濟上可行的醫療環境。自2016年以來,朱塞佩·拉坎納一直是國際建筑師公共衛生聯盟組織的青年領袖小組成員。 彼得·盧斯奎爾(Peter Luscuere),是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建筑設備教授,也是天津大學客座教授。他的研究興趣為氣候設計、可持續性、循環經濟和熱力學。作為工程咨詢公司Royal Haskoning的主管,他負責公司的醫療板塊,并為公司制定可持續發展的搖籃計劃。2010年,他在繼續學術工作的同時,成立了獨立咨詢公司Inspired Ambitions。彼得·盧斯奎爾開發了“超越可持續性”(Beyond Sustainability)的整體分析法,此方法對能源、水、空氣、土壤等基本自然資源的可再生性進行了研究。2016年,他與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合作主持了鹿特丹海牙大都市區“未來經濟路線圖”(Roadmap Next Economy)中子課題——循環經濟的轉型路徑(Transition Pathway Circular Economy)。 齊奕,博士,現任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哈爾濱工業大學與米蘭理工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方向為建筑設計及其理論,致力于醫療建筑設計、裝配式建筑設計、智能設計與建造等相關方向的研究、教學與實踐。兼任國際建筑師協會公共健康學組(UIA-PHG)委員、國際建筑師協會公共衛生工作組成員、中國建筑學會醫療建筑分會理事、中國建筑學會計算性設計學術委員會委員等社會職務。 主持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各類課題近30項。在《建筑學報》《建筑師》《世界建筑》等國內外期刊及會議上發表論文30余篇,出版著作2部。主持參與建筑設計項目20余項,曾作為建筑師在意大利米蘭Atelier 2建筑事務所工作。獲各類獎勵30余項,曾獲2021 Ryterna模塊化建筑設計全球挑戰賽銀獎,入選第七屆深圳大學校長教學獎前十名,獲深圳大學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一等獎。主講課程《公共建筑設計原理》入選廣東省一流本科課程。曾作為深圳大學青年教師代表接受《光明日報》采訪報道。作為聯合策展人,先后兩次在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策展參展。
- >
莉莉和章魚
- >
經典常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