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刑事被害人社會救助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402599
- 條形碼:9787576402599 ; 978-7-5764-025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刑事被害人社會救助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十部分,主要內容包括:刑事被害人社會救助概述;刑事被害人社會救助基本要素研究;獲得社會救助是被害人的權利;刑事被害人社會救助與現行司法救助制度的關系;刑事被害人的物質救助問題等。
刑事被害人社會救助研究 目錄
前言
**章 刑事被害人社會救助概述
一、刑事被害人社會救助的歷史發展
二、刑事被害人社會救助的主要內容
三、刑事被害人社會救助對相關制度的補充
四、刑事被害人社會救助的基本原則
五、刑事被害人社會救助的價值目標
第二章 刑事被害人社會救助基本要素研究
一、刑事被害人社會救助的主體
二、刑事被害人社會救助行為
三、刑事被害人社會救助的對象
四、刑事被害人社會救助的資源
五、被害人社會救助的相關機構
第三章 獲得社會救助是被害人的權利
一、關于“福利說”的反思:社會救助是被害人的福利嗎?
二、獲得社會救助應當成為被害人的權利
三、權利的范圍:被害人有權獲得哪些社會救助?
四、被害人獲得社會救助的權利在我國的立法化
五、余論
第四章 刑事被害人社會救助與現行司法救助制度的關系
一、被害人有權在司法程序外獲得救助
二、被害人救助具有人權保護上的正當性
三、司法救助的不足
四、社會救助對司法救助的彌補
五、余論:建立社會救助與司法救助之間的銜接
第五章 刑事被害人的物質救助問題
一、對刑事被害人提供物質救助的重要性
二、對刑事被害人進行物質救助的覆蓋范圍
三、對刑事被害人進行物質救助的具體方式
四、物質救助面臨的主要問題
五、如何解決對被害人的物質救助中存在的問題
第六章 刑事被害人的精神救助問題
一、刑事被害人精神救助的客體界定
二、刑事被害人精神救助的具體實施
三、刑事被害人精神救助的比較優勢
四、刑事被害人精神救助在當下立法中的缺失
五、建立我國的刑事被害人精神救助制度
六、結語
第七章 性犯罪被害人精神損害救助研究
一、性犯罪可能給被害人帶來的精神損害
二、為何要對性犯罪被害人精神損害進行救助
三、如何對性犯罪被害人精神損害進行救助
四、性犯罪被害人精神損害救助面臨的主要問題
五、性犯罪被害人精神損害救助問題的解決之道
六、余論:性犯罪被害人精神損害救助的可及性
第八章 被害人精神損害救濟:刑事訴訟的局限與社會救助的彌補
一、被害人的精神損害
二、被害人精神損害救濟的正當性
三、刑事訴訟在被害人精神損害救濟上的局限
四、社會救助在被害人精神損害救濟問題上對刑事訴訟的彌補
五、結語
第九章 從道義性到法定性:被害人救助的社會責任及其立法構建
一、被害人救助社會責任的緣起
二、被害人救助社會責任的性質之爭
三、被害人救助的社會責任應當法定化
四、被害人救助的社會責任在中國當前并未實現法定化
五、立法構建:被害人救助社會責任從道義性到法定化的轉變
六、余論
第十章 中外被害人社會救助制度比較研究
一、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被害人社會救助制度發展狀況
二、我國的被害人社會救助制度發展狀況
三、被害人社會救助制度的發展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借鑒價值
四、余論:揚長避短,盡快啟動被害人社會救助的立法進程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刑事被害人社會救助研究 作者簡介
劉曉兵,湖南耒陽人,北京師范大學法學碩士,美國太平洋大學麥克喬治法學院法學碩士(LL.M.),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澳門大學博士后,智利瓦爾帕萊索天主大學訪問教授;曾任(掛職)云南省姚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現為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瀛和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先后出版法學著作6部,主持研究課題近10項,發表法學論文30余篇。
書友推薦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巴金-再思錄
- >
二體千字文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朝聞道
- >
推拿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