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尤今漫游:牙刷長在樹上 (彩插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737334
- 條形碼:9787550737334 ; 978-7-5507-3733-4
- 裝幀:8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尤今漫游:牙刷長在樹上 (彩插版) 本書特色
1.從深植于泥土的現實生活選擇寫作的素材,積極反應生活里光輝、光亮的一面,企圖通過文學作品激發讀者青春、向上。在反映人性時,深入挖掘人性至真、至誠、至善的一面,加以肯定和表揚,增強讀者對生活的信心。 2.尤今的作品,帶著一股神奇詭譎的魅力。 3.在塞內加爾,煙民寥寥無幾,謎底,就藏在全民選用的牙刷上:這些牙刷,千姿百態,內蘊香氣;口腔因而百味麇集,繽紛多彩。
尤今漫游:牙刷長在樹上 (彩插版) 內容簡介
《牙刷長在樹上》一書,是尤今漫游系列的一本力作。這本書收集了尤今在非洲坦桑尼亞、津巴布韋、贊比亞、塞內加爾等地的游記。一位游歷世界的旅人,在非洲的土地上,看到了當地人在解決生活問題時所展現的智慧;看到了他們的祖輩在傳遞傳統道德文化時所盡的努力;看到了他們在生存當中所體現出來的堅毅。本書內容豐富多彩,既有人文景觀描寫,又有民俗風情記敘,甚至還有美食體驗,寫的是游歷非洲的故事,卻折射著智慧的亮光。
尤今漫游:牙刷長在樹上 (彩插版) 目錄
坦桑尼亞
活在奇風異俗里的馬賽人 _002
野性的魅力 _014
善意遍地開花 _021
漁市和集市 _028
頭發的故事 _032
津巴布韋
巖畫和玉米 _038
貨幣的故事 _048
約翰的家 _055
動物的安樂窩 _059
贊比亞 維多利亞瀑布 _066
蝴蝶幼蟲,你敢吃嗎? _071
贊比亞篝火里的世界 _076
真相 _085
采石村莊 _089
叢林里的畫家 _093
貧民窟集市 _098
愛情的蜜汁 _102
中餐飄香于贊比亞 _106
塞內加爾
個性彰顯的玫瑰湖 _116
牙刷長在樹上 _124
“泰山”壓頂 _128
猴面包樹 _132
西坡女王 _139
農民的黃金 _143
蒼蠅的伊甸園 _147
暗藏商機的漁村 _151
驚魂 _156
拜見國王 _160
湖上營生 _164
連夢也貧血 _168
羊啊羊! _172
奴隸島 _177
科特迪瓦
科特迪瓦的大蝸牛 _182
人生的分水嶺 _186
烏云鑲金邊 _190
多哥
蜘蛛的故事 _196
巫術祭品集市 _200
拜物教的世界 _204
尤今漫游:牙刷長在樹上 (彩插版) 節選
活在奇風異俗里的馬賽人 這天早上,炙熱的陽光跋扈得不像話,好像天上忽然冒出了三個太陽。 來到了 Emnyata 這個馬賽人(Maasai)聚居的村莊,我看到有人在閑閑地牧牛。不諳世事的牛,把吃草當成了生活的全部內容。 放牧的馬賽人,披巾上那潑辣的紅色,比太陽更為耀眼。 在東非一帶,以放牧為生的馬賽人有百萬余名,活動范圍主要集中在肯尼亞南部和坦桑尼亞北部。大部分馬賽人仍然堅持著傳統的生活方式,但也有小部分受過良好教育的馬賽人融入了現代化的城市生活里。這一回,帶我到 Emnyata 村莊逛游的,便是通諳英語的馬賽人布哈馬扎。 我是在小城卡拉圖(Karatu)一家餐館用餐時結識他的。當時,由于生意冷清,閑著無事的經理布哈馬扎便趨前與我們攀談,我趁機向他打聽有關馬賽人在坦桑尼亞(Tanzania)的生活情況,他的兩只大眸子驟然閃出了熠熠亮光,興奮地說道: “我就是馬賽人啊!附近有個村莊 Emnyata,村民百分之百是馬賽人,迄今仍然活在古老的傳統習俗里。如果你們有興趣,我明天可以請一天假,帶你們去逛逛。” 啊,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啊!在坦桑尼亞,馬賽人雖然為數不少,可是,他們性子保守,要與他們打交道,難若登天;布哈馬扎就好像是天上掉落下來的一錠元寶,讓我喜出望外。 次日一早,識途老馬布哈馬扎充當我們的向導兼翻譯,帶著我們穿越了遼闊的草地,又在泥濘的小徑上彳亍約莫半個小時,才在臭汗淋漓中來到了他老朋友耶沙魯多的住所。 耶沙魯多一看到我們,參差不齊的牙齒立馬沾滿了歡喜的笑意,他舉起手杖揚了揚,表示歡迎,一串串話也熱切地從嘴里溜出來。他大小兩房妻室聞聲走出來,親切地以馬賽語和布哈馬扎寒暄。 我發現老態龍鐘的耶沙魯多和他兩房妻子的年齡相差甚遠,探問之下,才知道了一個驚人的事實:原來馬賽人迄今依然遵循著“指腹為婚”的古老傳統,不過,“指腹為婚”不是為下一代兒女定下婚事,而是為自己“預訂妻子”—比方說,村里有婦女懷孕了,想要娶妻的男子便可以上門去,以 4 頭牛充當聘金,把親事定下來。一旦瓜熟蒂落,他便把“妻子”寄養在岳父母家,每一年送一頭牛給他們;等女孩長到 14 歲,才把她領回家去圓房。換言之,娶一門妻子,男子必須陸續地送出總共 18 頭牛。這樣的風俗,致使馬賽族不重生男重生女。 “指腹為婚,萬一生下的是男嬰,怎么辦呢?”我好奇地問道。 “那么,他便得耐心地等待下一胎了。” “如果又是男嬰呢?”我追問。 “他可以選擇繼續等,或者,另外尋找其他身懷六甲的女子議婚;不過,這樣一來,他就必須另外付出 4頭牛來當聘金了。” “為什么不向原本定親的婦女討回那 4 頭牛呢?” “萬萬不可!這樣做是會讓村人恥笑和鄙視一輩子的。”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生下的女嬰是盲的、聾的、啞的,是四肢殘缺抑或是重度智障者,馬賽人都會遵守信諾,迎娶入門。布哈馬扎表示:馬賽人一旦做了決定,不管結出來的瓜是圓的還是方的,是甜的還是酸的,甚至是苦的,都會欣然接受。 現年 75 歲的耶沙魯多,在 35 歲那年,找到“指腹為婚”的對象,但是,她接連生下的兩胎都是男嬰,耶沙魯多一直等呀等,等到 40 歲,才如愿以償。年過半百時,耶沙魯多又同樣以“指腹為婚”的方式娶入了第二房妻子。現在,30 余歲的原配和 20 余歲的次妻總共為他生了 8 個孩子,其中的 3 個稚齡女孩在母親子宮里時,就已經許配給村里的成年男子了。 布哈馬扎指出,馬賽族信奉“多妻主義”,妻子就和牛只一樣,越多越好;經濟能力強者,娶一二十房妻妾是等閑之事。丈夫住在主屋,妻妾的屋舍宛如眾星拱月般地把主屋團團地圍著。夜里,丈夫究竟“寵幸”了哪一房妻子,沒人知道,這也避免了眾多妻妾爭風吃醋的煩惱。 耶沙魯多依照傳統住在中間一所較大的茅屋里,兩房妻子分別住在左右兩邊的泥屋內,一家人和樂融融地以放牧為生。 …………
尤今漫游:牙刷長在樹上 (彩插版) 作者簡介
尤今,原名譚幼今,為南洋大學中文系榮譽學士。曾任職于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和報界、也曾執教于中學和初級學院,現在專事寫作,已出版小說、散文、游記等203部。作品每年都被新加坡多所學校選為課外輔助讀本,也入選了中國的中小學教材和課外讀物。目前為中國上海《新民晚報》、廣州《羊城晚報》、新加坡《聯合早報》、文化雜志《源》撰寫專欄。 迄今為止,尤今已有5部作品(包括傳記、散文和小品文)被譯為英文。 1991年,獲得第一屆“新華文學獎”。 1996年,獲得第一屆“萬寶龍━━國大藝術中心文學獎”。 2009年,獲得新加坡文化藝術界最高榮譽獎項“新加坡文化獎”。 2016年,獲得“南大校友成就獎”。 2019年,榮登新加坡杰出婦女榮譽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姑媽的寶刀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