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chuàng)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yè)車
川西鄉(xiāng)韻:沙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696719
- 條形碼:9787533696719 ; 978-7-5336-9671-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川西鄉(xiāng)韻:沙汀 內容簡介
本書結合沙汀青少年時代積極投身創(chuàng)作與革命斗爭的事跡,講述這位眷戀故鄉(xiāng)、扎根土地的作家如何在時代漩渦中追求光明,如何飽嘗文學事業(yè)的艱辛而孜孜求索,真實地再現(xiàn)了沙汀的人格風貌與不屈精神,帶領讀者領略其作品濃烈、獨特的藝術風格。
川西鄉(xiāng)韻:沙汀 目錄
第二章 回上海
第三章 故鄉(xiāng)行
第四章 回上海
第五章 入川
川西鄉(xiāng)韻:沙汀 節(jié)選
《川西鄉(xiāng)韻:沙汀》: 二、回首閘北小屋 車廂的晃動,很快把玉頎和禮兒搖進了夢鄉(xiāng)。望著妻兒沉沉的睡容,沙汀卻思緒難平:上海是他文學覺醒的溫床。他的潛力能在這里得以發(fā)掘,真是幸運。 六年前,1929年夏,也是這樣一個悶熱天氣,沙汀一身土氣來到十里洋場。 從家鄉(xiāng)安縣(今綿陽安州區(qū))出發(fā),結伴而行的還有兩個兒時的好友劉佑炳和謝榮華。動身前,親友為他餞行,清末出過川的長輩在席間一再提示,到宜昌換船一定要當心,提防摸上條黑船,說得有鼻子有眼的。他們路過重慶,正值櫻花怒放,遠遠望去,云蒸霞蔚,煞是好看。船上過往客商,散兵游勇,多數(shù)乘統(tǒng)艙,大家擺龍門陣,東一句西一句,談船舷兩邊地方上的情況。外輪“怡和”“太和”都是英國人的,靠岸后盡速地離岸,被稱為“法律外的航線”。沙汀初聽到這種說法,心里便一動,覺得是篇文章的好題目。后來沙汀帶著妻子躲到杭州時便寫了以此段經歷為內容的小說,成為當年文壇上的一部引人注目的作品。 在石門灘、瞿塘峽一帶,江道狹窄,水流湍急,兩邊的峭壁陡直地向中間擠壓過來,在甲板上投下濃重的陰影。笨重的輪船噴著團團的白氣,一走一喘,好像在深谷中穿行。那些被饑餓壓榨得走投無路的人們,頭纏紅布,穿著打疙瘩的爛褲子,站在石巖上、山坡上,蹺起腳向船上的乘客厲聲吼著,不知是乞求還是控訴。 漸漸地,江面展開了,天似乎都寬闊了許多。在鉛色的天空底下,兩岸的田野、村落、狂奔的犬,幻燈似的掠了過去。統(tǒng)艙的乘客大多都散坐在甲板上,向著無一變化的黃色的江岸呆望著,疲倦的眼睛陷得那么深,好像沉落在荒涼的雜草中。 船出四川,三個人搭上華商的平安輪。途中沒有碰到江盜,卻遇上了國民黨兵。船被抓了軍差,沒什么道理好講,船老板唉聲嘆氣地把全體旅客請上岸,自己帶著幾個伙計隨船運兵。 等船折回居然候了一個多月。沙汀雖然向往上海,但自幼社會經歷豐富,出門在外遇到什么不測風云都能以平和的心境看待。同行的謝榮華卻急躁得不行,他已經是第二次到上海報考大學了,仿佛晚了一天,別人就會把他的機會奪走了。急也沒辦法,三個年輕人只得逛街、下館子。正巧遇到了在四川時省立**師范學校的同班蔣世洵。蔣在部隊上混了一段時間,染上了惡習,失業(yè)后異常頹唐。沙汀是個極重情誼的人,力勸他擺脫舊生活,并允諾為他出路費,投考外省的免費學校。蔣世洵畢竟還年輕,見到三位朝氣蓬勃的同鄉(xiāng),立即為他們的向上精神所感動,自己本來也不甘于灰溜溜的日子,出川正好是個契機,于是裹上僅剩的幾件隨身物品,隨他們到了上海。 **夜,他們倉促地投宿在一家旅館。次日,便由安縣同鄉(xiāng)蕭崇素安排暫租了法租界天祥里的一間前樓。大家擠在一道,各自忙著投考學校的事。后來謝榮華考上了光華大學,劉佑炳考上了暨南大學,蔣世洵則去了南京考“中央政治學校”。只有沙汀跑到吳淞探問中國公學,又問過一些私立新聞專科學校,對設置課程都不滿意,便沒有報名。此時的沙汀心里并不清楚自己要做些什么,但他做事一貫深思熟慮,不肯為不喜歡的事情來縛住自己。他的心氣很高。 同行人散了,沙汀一人獨住,有時去看望住在法租界西愛咸斯路南國藝術學院對面的蕭崇素。蕭家在安縣是大戶。沙汀家的老房子便賣給了崇素的伯父。蕭六歲便離開了安昌鎮(zhèn),畢業(yè)于上海大夏大學,此時剛從日本回國,在一些副刊上寫了東西,對上海文化界的情況也很熟。他本想介紹沙汀到田漢辦的南國藝術學院讀書,可學校因拖欠水、電、房錢,*近被貼上封條關閉了。 蕭崇素的對面還住著葛喬,是省一師低兩班的同學。二人在學校時并不熟,身處異鄉(xiāng)卻分外親熱。葛喬來看他,把任白戈、王義林都拖了來。任白戈,矮矮胖胖的,非常健談,待人特別熱情。他們三個人都是四川南充人。任白戈早年在重慶中法大學讀書時參加了革命,重慶“三三一”事件后,逃亡到成都,成都“二一六”慘案爆發(fā),又輾轉流亡到上海,在招商局辦的招商公學教書。聽到沙汀的求學計劃,任白戈快人快語,勸沙汀與其把時間浪費在不必要的課程上,不如自修自己喜愛的。任白戈又把他的老師楊伯愷介紹給沙汀。楊伯愷比沙汀整整長十歲,早在1919年就與趙世炎等赴法勤工儉學,在法國參加了革命活動。1925年他回國后,與吳玉章一起在重慶籌辦了中法大學,作為吳玉章的助手任教務長。他以自己的經驗也勸說沙汀自學,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校園內。 既決定自修,沙汀便和蕭崇素遷入了租金較低一些的閘北德恩里十三號。大革命失敗后,許多共產黨人和左翼青年,紛紛從**線退下來,隱匿于上海。一部分住在法租界,因為這里不像英界巡捕房,動不動就“引渡”,更多的是聚在北四川路越界筑路一帶的地方。這里除了“兩不管”,安全,容易找到廂房、亭子間等低廉住屋外,附近寶山路上商務印書館內的東方圖書館,借書方便,很吸引求學的青年。德恩里十三號,使屬于后者。 過北四川路的橫濱橋,向西北拐進窄小的榮桂路,踏著碎石鋪的路面,走到與東橫濱路、橫濱路交界的三岔路口上,就是德恩里了。一共三排石庫門改造的房子,十三號是中間的一排。房東是個中國裁縫,妻子是個日本女人,每當下午或黃昏,就可以看到日本和尚敲著羊皮鼓來化緣。那女房東便會十分謙和地滿足他們。 ……
川西鄉(xiāng)韻:沙汀 作者簡介
鄭實,1972年生,北京人。香港三聯(lián)書店北京工作室編輯主任。著有《老舍之死口述實錄》(合)、《浩然口述自傳》、《世界上好看麗的蝸牛:巴黎之旅文化手冊》等。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莉莉和章魚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山海經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