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特征驅動的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風險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16132
- 條形碼:9787030716132 ; 978-7-03-071613-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特征驅動的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風險研究 本書特色
開展特征驅動下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風險分析與應對的核心問題與解決方法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特征驅動的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風險研究 內容簡介
交通、能源、通信網絡等關鍵基礎設施是促進區域經濟增長、推動產業發展的條件支撐。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關鍵基礎設施建設迎來重大機遇期。然而現實中,受戰略影響深遠、資金需求量大、建設工程復雜、參與主體多元、項目交互關聯的影響,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過程往往面臨著政治、經濟金融、雙邊政策等國家宏觀層面以及資金到位不及時、組織協調不暢等項目微觀層面各類風險的嚴峻挑戰,風險多源性、風險關聯性、風險模糊性、風險隨機性、國別風險差異顯著性等典型特征的交互也加大了風險研究難度。因此,圍繞特征驅動的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風險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特征驅動的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風險研究 目錄
**章 緒論 1
**節 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面臨發展機遇與風險挑戰并存的新形勢 1
第二節 研究目標與研究意義 16
第三節 主要研究內容 18
第四節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章節設計和數學符號說明 20
第二章 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風險相關研究態勢研判 26
**節 數據來源說明 26
第二節 規模維度分析 28
第三節 結構維度分析 31
第四節 質量維度分析 37
第三章 特征驅動的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風險基礎理論研究 49
**節 相關概念及其范疇界定 49
第二節 關鍵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模式適用性分析 60
第三節 特征驅動的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風險研究問題凝練 65
第四節 特征驅動的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風險研究框架設計 68
第四章 特征驅動的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環節風險識別研究 74
**節 特征驅動的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環節風險識別問題研究背景闡述 74
第二節 多元化集成模式下特征驅動的關鍵基礎設施建設融資風險識別框架設計 76
第三節 特征驅動的關鍵基礎設施建設融資風險識別兩階段模型構建 79
第四節 典型應用研究:以“PPP + ABS”模式大成西黃河大橋收益權計劃為例 87
第五章 國別視角下特征驅動的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風險評估研究 94
**節 國別視角下特征驅動的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風險評估問題研究背景闡述 94
第二節 國別視角下特征驅動的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風險評估框架設計 95
第三節 國別視角下特征驅動的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風險評估方法提出 98
第四節 典型應用研究: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例 106
第六章 項目視角下特征驅動的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風險評估研究 116
**節 項目視角下特征驅動的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風險評估問題研究背景闡述 116
第二節 項目視角下特征驅動的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風險評估準備工作及框架設計 117
第三節 考慮雙重關聯效應的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風險評估方法提出 122
第四節 潛在應用研究:以YY單干線隧道建設項目為例 133
第七章 特征驅動的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風險分擔研究 144
**節 特征驅動的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風險分擔問題研究背景闡述 144
第二節 特征驅動的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風險分擔方案設計 146
第三節 特征驅動的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風險分擔多階段動態三方模型構建 151
第四節 典型應用研究:以XX高速公路PPP項目為例 161
第八章 特定風險場景下關鍵基礎設施建設形勢分析與應對舉措研究 169
**節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風險分析與應對 169
第二節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融資風險分析與應對 172
第三節 后疫情時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風險分析與應對 176
第九章 結論與展望 180
**節 主要研究工作及研究發現 180
第二節 主要貢獻與局限 181
第三節 未來工作展望 183
參考文獻 185
特征驅動的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風險研究 節選
**章 緒論 本章給出以特征驅動為切入點構建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風險研究的整體框架,重點論證關鍵基礎設施建設所面臨的發展機遇與風險挑戰并存的新形勢,強調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風險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詳細闡述研究目標與研究意義、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章節設計和數學符號說明。 **節 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面臨發展機遇與風險挑戰并存的新形勢 本節以統計數據和戰略布局為支撐闡述關鍵基礎設施建設迎來的快速發展機遇,并以統計數據和典型案例為佐證闡述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面臨的嚴峻風險挑戰,進而從政府導向、機構建言、專家熱議等方面論證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風險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關鍵基礎設施建設迎來快速發展 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是推動關鍵基礎設施建設的根本動力。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區域一體化的不斷推進,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持續增長,進入快速發展期。 (一)關鍵基礎設施建設已取得顯著成效 目前關于關鍵基礎設施的范疇尚未形成統一的界定,不同國家根據自身的發展定位、不同學者結合自己的研究需求給出了差異性的范疇界定。但已形成共識的是,關鍵基礎設施并不是特指某個單一類型的基礎設施,而是多個不同類型基礎設施的集合體(Suo et al.,2019)。美國、澳大利亞等代表性國家的政策文件和已有研究文獻中提及的關鍵基礎設施,涉及以公路、鐵路、機場、港口等為代表的交通基礎設施,以電力系統、燃氣系統等為代表的能源基礎設施,以固定電話網、移動電話網、固定寬帶互聯網等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基礎設施等(劉曉和張隆飆,2009;索瑋嵐等,2021)。從中不難看出,上述各類代表性關鍵基礎設施的布設通常會涉及較廣的地域跨度,其建設過程往往伴隨著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復雜的工序和漫長的周期(Klashner and Sabet,2007;麥強等,2019)。 由于關鍵基礎設施建設周期長、統計口徑尚未統一、各國數據可獲取性和數據完備性表現參差不齊等原因,很難直接量化全球關鍵基礎設施建設規模的變化。本節從權威機構數據庫中遴選出若干特色指標,并結合這些特色指標多年度數據的態勢分析,來刻畫全球關鍵基礎設施建設成效。 以世界銀行數據庫為依托,將貨柜碼頭吞吐量(以20英尺當量單位的標準尺寸集裝箱為計算單位)作為刻畫以港口為代表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成效的示例性指標,通過采集2001~2019年的全球數據(數據更新截至2021年12月16日),構建如圖1-1所示的全球貨柜碼頭吞吐量態勢圖。從該圖中可以看出,貨柜碼頭吞吐量呈現出線性增長的發展態勢(貨柜碼頭吞吐量擬合曲線的線性函數表達式如圖1-1中所示,其中,變量y為第x個年度的貨柜碼頭吞吐量,R2為擬合優度,越接近1表示擬合程度越好,圖中R2的數值達到0.985,表明擬合程度較好),這也表明全球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成效的顯著提升為相關企業提供了具有更為強大的吞吐能力的海運服務。 以世界銀行數據庫為依托,將通電率(即享有通電人口的百分比)作為刻畫以電力系統為代表的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成效的示例性指標,通過采集2001~2019年的全球數據(數據更新截至2021年12月16日),構建如圖1-2所示的全球通電率態勢圖。從該圖中可以看出,通電率呈現出指數級增長的發展態勢(通電率擬合曲線的指數函數表達式如圖1-2中所示,其中,變量y為第x個年度的通電率,擬合優度R2的數值為0.9657,表明擬合程度較好),這也表明全球電力系統基礎設施建設成效的顯著提升為社會公眾提供了更多享受電力服務的機會。 以世界銀行數據庫為依托,將每百人固定寬帶互聯網用戶數量作為刻畫以固定寬帶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成效的示例性指標,通過采集2001~2020年的全球數據(數據更新截至2021年12月16日),構建如圖1-3所示的全球每百人固定寬帶互聯網用戶數量態勢圖。從該圖中可以看出,每百人固定寬帶互聯網用戶數量呈現出冪級增長的發展態勢(每百人固定寬帶互聯網用戶數量擬合曲線的冪函數表達式如圖1-3中所示,其中,變量y為第x個年度的每百人固定寬帶互聯網用戶數量,擬合優度R2的數值為0.995,表明擬合程度較好),這也表明全球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成效的顯著提升使得更多的公眾獲得了固定寬帶互聯網服務。 (二)關鍵基礎設施建設已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格局 眾所周知,關鍵基礎設施建設對投資金額要求較高(Dailami and Leipziger,1998;Kim et al.,2018;陳銀娥等,2020;孫燁和吳昊洋,2017)。以2021年12月3日正式開通運營的中老鐵路為例,其國內段從開工到2020年9月底已累計完成投資454.6億元人民幣,為投資計劃的近九成 。 由于關鍵基礎設施普遍具有的公共服務屬性,政府部門仍是大多數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要的投資主體(Kyriacou et al.,2019;李升等,2018)。但隨著 PPP 模式、建設-運營-移交(build-operate-transfer,BOT)模式、ABS模式等各類融資模式的出現,以金融機構、基建企業等為代表的私人部門也逐步成為關鍵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主體的重要構成。 以世界銀行私人參與基礎設施(private participation in infrastructure,PPI)數據庫為依托,以交通基礎設施、能源基礎設施、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為研究對象,采集2001~2020年各個國家關于三類代表性關鍵基礎設施的公共部門投資和私人部門投資數據(數據更新截至2021年12月16日),并進行國家層面、公私部門層面、關鍵基礎設施層面的匯總,得出2001~2020年全球代表性關鍵基礎設施累計投資金額總額達到217 685.88億美元,年平均投資額為10 884.29億美元,其中,2001~2010年累計投資金額為78 245.93億美元,占數據采集年份累計總額的35.94%;2011~2020年累計投資金額為139 439.95億美元,占數據采集年份累計總額的64.06%。顯然,與2001~2010年相比,2011~2020年的全球代表性關鍵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金額有了較為明顯的增加。 利用匯總后的年度數據,構建全球代表性關鍵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金額態勢圖(圖1-4)。從該圖中可以看出,全球代表性關鍵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金額的年度變化呈現出倒“U”形的發展態勢,其中,2001~2012年為快速增長期,2004年為歷年*低,2012年為歷年*高,兩者在投資金額上相差十倍以上;2012~2020年則為持續波動期,除2020年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全球化蔓延的影響,其投資金額明顯落后于年平均投資額之外,其他年份基本都以年平均投資額為基準小幅浮動。 (三)關鍵基礎設施建設已掀起新一輪戰略布局高潮 近年來,發達經濟體、發展中國家、國際機構紛紛以戰略結盟的方式加快關鍵基礎設施建設戰略布局,涌現出一系列推動關鍵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區域性及跨區域發展的重要戰略。 1.區域性關鍵基礎設施建設戰略 區域性關鍵基礎設施建設戰略重在推動某個特定地理區域內(重要跨國河流流域或陸地板塊洲際)少數國家的關鍵基礎設施發展。已發布的代表性戰略包括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歐盟的連接歐洲基金(Connecting Europe Facility,CEF)、非洲基礎設施發展計劃(Program for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 Africa,PIDA)等。下面將從發起機構、發起時間、成員國家、戰略目標、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重點以及取得的建設成效等方面對該類戰略進行闡述。 1)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由亞洲開發銀行于1992年發起,涉及的成員包括中國、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和越南等六個發展中的亞洲國家,旨在通過互利互惠、聯合自強的機制來強化各成員之間的經濟聯系,促進次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交通、能源、通信網絡等關鍵基礎設施在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初步發展時期部署的七大合作領域中占據了重要地位,每年均會召開領域論壇,并向部長級會議報告。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實施以來,在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昆明—老撾—曼谷公路正式通車、昆明—河內—海防高速公路完成改造、昆明—南寧—河內公路完成升級改造以及中國南方電網220千伏和110千伏送電通道項目完工,中國援建柬埔寨、老撾、緬甸三國境內信息高速公路工程等 。在 2021年9月9日召開的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七次領導人會議上,李克強發表講話,強調“推進互聯互通,實現協同發展。落實《2030交通戰略》,充分發揮中老鐵路即將通車的示范帶動作用,加快建設中泰鐵路、金邊—西哈努克港高速公路等重大項目,積極推進區域電力協調中心建設”。 2)歐盟的連接歐洲基金 連接歐洲基金計劃由歐盟理事會提出,德國、法國等成員國參與,自2014年1月起實施,**期至2020年結束,預算為304億歐元,重點強調交通運輸、能源和數字部門之間的協同作用,以提高歐盟行動的有效性、優化實施成本 。**期連接歐洲基金計劃實施以來,在交通、能源、通信網絡等各類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許多歐盟成員國的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得到連接歐洲基金計劃的支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涉及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共同參與的波羅的海鐵路項目,克羅地亞的里耶卡港集裝箱碼頭項目和薩格勒布機場空中交通控制項目等;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涉及德國的能源基礎設施SuedLink項目、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現有輸電網的智能電網Sincro.Grid項目、希臘—保加利亞天然氣聯通器項目等;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涉及投資1140萬歐元支持的33個網絡安全能力建設項目,通過建立安全運營中心、培訓人員網絡安全技能、開發和升級用于報告歐盟層面的網絡安全突發事件工具等來有效處理網絡威脅和事故。2021年3月,歐洲議會與歐盟理事會提出2021~2027年的連接歐洲基金計劃,投資規模為337億歐元,其中,258億歐元用于歐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 >
莉莉和章魚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