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沂蒙霞客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3311351
- 條形碼:9787573311351 ; 978-7-5733-1135-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沂蒙霞客行 本書特色
沂蒙,是一方圣地,一塊寶地,我們出生在這里是生命的幸運!這里有雙龍游曳南下的沂河和沭河,有蜿蜒多姿的美麗梓河,有巍峨壯麗、爭聳天表的沂蒙崮群,有廣袤肥沃花紅如海的土地大野。在這方神奇的山水土地間,一代代圣賢大士光照炎黃史卷;一批批英雄豪杰受到千秋萬代人的尊崇!本書內容積極向上、感情真摯。是一本了解沂蒙地區名勝古跡、民俗文化的重要資料,也是宣傳沂蒙文化的重要讀物。
沂蒙霞客行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旅游文學作品。沂蒙地區是中華民族古文化起源之一的東夷文化的核心分布區,也是春秋時期魯國、莒國等諸侯國的主要分布地域。在革命戰爭年代,這里是著名的紅色根據地。本書作者用文字帶領讀者在青山綠水中感受沂蒙地區的山水文化,書中描寫沂蒙地區的山川風物,融自然山水、歷史文化、哲理思考于一體。
沂蒙霞客行 目錄
1 沂水地標——雙崮
2 司馬寨
3 龍虎寨
4 堯山寨
5 南大崮,北大崮
6 情人崮
7 名實相副再觀之
8 被囚禁的風光——錐子崮
9 奇崛晏嬰崮,險峻冠沂蒙
10 萬紫千紅亦是秋
11 廢棄的城堡
12 瞭陽崮
13 龍騰鳳翥龍門崮
14 尋找紅石崮
15 再上透明崮
16 神佛崮
17 晏嬰崮
18 總有些山爬不上去
19 小崮頭和對崮峪
20 唐山和東漢崮
21 英雄孟良崮
22 千回百折透明崮
23 登天下**大崮
24 安平崮與馬子石溝
25 憑吊歪頭崮戰斗遺址
26 一座崮,一個王
27 只此青綠
28 登大芋頭崮和小芋頭崮
29 袖珍迷你崮——鋤刃崮
30 香爐崮
第二輯 相看兩不厭——山水篇
一 萬般紅紫斗芳菲——春篇
1 人間*美四月天
2 春曰登峨山
3 尋找摩崖石刻
4 天降奇石
5 卡垛山印象記
6 夜游子虛山烏有谷
7 山旺農莊
8 沁園春·早春鄉野漫步
9 桂枝香·村居(其一) 杏山賞連翹
10 村居(其二) 上泉東嶺賞李花
11 村居(其三) 圣水坊賞杏花
12 村居(其四) 山行
13 村居(其五) 上泉東嶺賞桃花
14 村居(其六) 家跟下走走
15 村居(其七) 河邊漫步
二 綠樹陰濃夏日長——夏篇
1 行走梓河
2 縹緲九仙山,奇秀天地間
3 游毫山記
4 從楊家寨到佛山
5 別有洞天大青山
6 五峰并峙排云空
7 天然奇石聳云端
8 黃河之崔家峪分河
9 上泉的喇叭花大道
10 望仙院里望仙山
11 尋訪黃石山
12 凌家萬的花果山
13 風雨莒南大山行
14 南山北山行
15 夏天來了
16 正值麥黃小滿時
17 青玉案(雙調)·重游毫山
三 不似春光,勝似春光——秋篇
1 *是一年秋好處
2 探秘沭河源頭
3 奇幻大理石河谷
4 天下**雄關——穆陵關
5 金色秋風遍地是
6 殘荷·山會·彩葉
7 你肯定是記者
四 冰雪林中著此身——冬篇
1 冬天到山上看什么
2 暮色蒼?磩潘桑瑏y石崢嶸競奇姿
3 湖光山色兩相映
4 象林
5 天生我石皆通靈
6 神奇秀美之宿山
7 下泉河谷
8 新年**爬——香爐石席角子
9 沂水珠穆朗瑪——高板場
10 再訪大戰地東山
11 夢游川藏
12 遇見狼
13 一剪梅·雪中行
14 永遇樂·費縣大青山梧桐溝賞冰瀑
15 神怕招惹
16 告群友書
第三輯 只今惟有鷓鴣飛——古跡篇
1 千載瑯琊遺墨香
2 關帝閣與繡花樓
3 孟母祠堂何處尋
4 北樓村與芝麻粒子宮
5 站在荀子墓前
6 崢嶸抗政大,旖旎依汶河
7 玉環墓
8 尋訪閔仲書院
9 再訪靈泉寺
10 探訪南洼洞古猿人遺址
11 水至清也有魚
12 千年中山寺,槐柏共蘇白
13 廟嶺子印象記
14 破陣子·吊大青山突圍英烈
15 訪諸葛亮故里——陽都古城
16 太白樓上謁李白
17 萬家憂樂到心頭
18 琴瑟和諧,神仙眷侶
19 云門奇觀
20 水泊梁山
第四輯 大山深處有人家——古村落篇
1 過虎峪之行
2 抗日堡壘村——西墻峪
3 龍口到底有多山
4 搖籃里的古村落——東良
5 抄郭槐捎帶著劉文進
6 踏訪紅色之鄉胡同峪
7 踏訪戰斗模范村——李家峪
8 探訪深門峪紀王石屋
9 天地間**人品
10 東荊山頭的文藝老青年和崔家峪的古老風物
11 咫尺青石萬,風光竟旖旎
12 漁歌子.南黃漁村
第五輯 民胞物與皆吾分——草木蟲魚
1 一視應同萬里仁
2 雨燕狂歡
3 解救一只蝙蝠
4 陪伴一朵花開
5 行車百里尋古木
6 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
7 放生山山牛
8 蝶戀花·黃囤賞苔
9 攤破浣溪沙·早春之花
10 紅心火龍果
11 采桑子·馬車嶺石林
沂蒙霞客行 節選
**輯 八百里沂蒙,七十二崮爭雄 1 沂水地標——雙崮 在沂水,方圓幾十公里內,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兩座秀拔的山崮并峙而立,堪稱沂水地標,它們就是雙崮,沂蒙七十二崮中唯一雙崮合璧休戚與共的崮。 很小的時候,就聽大人們講二郎擔山的神話傳說。二郎神用一根苘桿兒擔著兩座山,途經崔家峪東北,被一村姑撞見,村姑好奇道,這位老人(呵呵,神仙也會老啊)好大力氣,這根苘桿兒也神奇得很,居然擔得動兩座大山。村姑就這么一說,沒想到苘桿兒戛然一聲斷了,任二郎神使盡渾身氣力,再也挑不起這兩座山了,于是兩座山就這么一東一西天荒地老咫尺天涯地對望了億萬年之久。 雙崮屹立了億萬年,我看雙崮幾十年。麗日當空,看它風姿綽約嫵媚妖嬈;煙雨迷蒙,看它云遮霧繞神龍見首不見尾;大雪初霽,看它蒼山負雪明燭天南;行車途中,看它緊追慢趕深情追隨。作為生于斯長于廝的崮鄉之人,萬山歸來,仍情有獨鐘。 然遠觀近觀仰視平視,數十年來,從未一登其上,觀其真顏,直到前年疫情期間,四五月份,與禹兒**次登上崮頂,到了方知,崮頂皆狹長,并非遠處看到的圓形。昨日,與外子再登崮頂,再次驚詫于四面懸崖的險峻陡峭犬牙參差與滄桑古舊。 西崮乃天險,本無路可上,民國時期“鬧光棍”(光棍即土匪)時,當地百姓逃命崮頂,于北面懸崖斜砌一道石墻,婦孺亦可緣墻而上。如今的西崮之上有一道奇特的風景,十幾個碎石壘成的碉堡和石人,如諸葛亮的八卦陣威嚴布列。起初,大概是某位游客興之所至,壘了一個小碉堡,后來的游客不斷增高之,擴充之,數量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過去被用來筑造石屋以安身逃命的碎石,如今被用來做消遣游戲的道具,時光流逝,光陰流轉,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宿命。 東崮較西崮山勢較緩,有人在西面懸崖處壘了一小段石墻,踩之可上,崮頂屋框密密匝匝,卻布局井然,從南到北共四排,每排十數間,大者七八平,小者五六平,其間樹林茂密荊棘叢生,就人煙來說滿目荒涼,就樹木來說生機盎然,所謂云端上的村莊,絕非浪漫和隱逸,而是悲苦和無奈。崮西山門下,兩石之上,各鑿一石臼,用來春米,當崮頂的斷壁頹垣完全消失,這兩個石臼仍可留存千年萬載,以為人類短期生存的明證。 與他崮不同,雙崮懸崖之石并非一色,上者暗黃,屬灰質巖,下者灰紅,屬頁巖,因風雨侵蝕風化程度不同,有的地方高低錯落交互參差,有的地方整齊規整如人工壘砌,眾崮之中,絕無僅有,嘆為觀止。 回到家,把手機中的照片翻給母親看,母親驚詫道:“上邊是這樣啊!”是啊,如果不親自上去,你永遠都不知道上邊是什么樣,哪座山不是如此呢?山如是,人生亦如是。 2 司馬寨 夜讀宋詩,喜見邵定的《山中》:“白日看云坐,清秋對雨眠;眉頭無一事,筆下有千年!边@不正是我想要而正在過的生活嗎?真異代知己也! 不過到底還是眉頭有一事,有幾篇筆債尚未償還,一篇是司馬寨,一篇是毫山,一篇是金馬山,那段時間,游興甚濃,筆墨跟不上腿腳快,就欠下了,至于欠誰的,還真不好說,我欠山水的,還是我欠我的?不管他了,總之,*近得閑,要一筆一筆地償還了。 先從司馬寨寫起吧。司馬寨位于蒙陰高都、舊寨和野店三個鄉鎮的交匯處,海拔569米,明代蒙陰人秦士文夫人及三個兒子曾在此守,兵部尚書古稱大司馬,故名之。 但是在遠古的華夏,司馬寨是帝王們封禪大地厚土的神圣之地,那時它的名字叫云云山,《史記·封禪書》記載,“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昔無懷氏封泰山,禪云云;伏羲封泰山,禪云云;神農封泰山,禪云云;炎帝封泰山,禪云云;黃帝封泰山,禪亭亭;顓頊封泰山,禪云云;帝嚳封泰山,禪云云;堯封泰山,禪云云;舜封泰山,禪云云;禹封泰山,禪會稽;湯封泰山,禪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禪”。此為管仲回答齊桓公關于封禪泰山之事,管仲所述12家封禪泰山的帝王,除黃帝、禹、周成王外,皆“禪云云”,彼時泰山為太山,太者大也,封禪上天在大山,封禪大地在大山附近的小山。我想,云云大概是蕓蕓眾生之蕓蕓吧,大地有厚德,載蕓蕓眾生。 司馬寨其實是一座大崮,周圍是曲折連綿的懸崖,環山公路甚陡,我看到有兩輛車緩緩地爬上去了,也奮起勇氣,用一擋踩足油門盤旋而上,幸虧外子及時阻攔,否則在*陡的那個急坡上,很可能進退兩難。我們發現那道坡上,有數道車胎與路面摩擦產生的黑色印痕,內側拐角處的鋼鐵柵欄也被撞斷了。下山時才發現,其實上山的小道有好幾條,完全沒有必要把車開上去。 崮頂景色平平,與我爬過的幾十座崮大同小異,叢生的灌木,寂靜的廟宇,有字無字的石碑…… “漂亮的水呢?在哪兒呢?”俯瞰崮下,未見網上所傳的“九寨溝之蒙陰分溝”“張家寨之蒙陰分寨”“馬爾代夫之蒙陰分夫”的藍綠湖水——如綢如玉的湖水。遠處倒有一片,那是浩渺無際的云蒙
沂蒙霞客行 作者簡介
崔潔,筆名沂蒙霞客,山東沂水一中教師,《崮鄉》雜志主編,《沂蒙百崮》編委,愛好旅游和文學。已在《中國農村青年》《魯迅研究月刊》《語文報》《崮鄉》《沂蒙百崮》等報刊書籍發表雜談、散文、童話等30余篇,于搜狐、百家、起點中文等網站發表散文、童話、詩歌、小說等600余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隨園食單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