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橫斷山脈老君山大型真菌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26308
- 條形碼:9787030726308 ; 978-7-03-072630-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橫斷山脈老君山大型真菌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對老君山大型真菌野外調查采集和十余年研究的總結,在以形態學為主的分類學鑒定的基礎上,用文字描述與生境照片相結合的形式,報道了272屬848種及種下分類單元。本書既有宏觀、微觀主要形態特征的描述,生態習性、經濟價值的簡述,以展示老君山大型真菌的物種多樣性,又有經徒手切片、染色制片、拍攝的部分種的顯微照和掃描電鏡下的孢子超微結構,在同類圖鑒中是首次展現的,這也是本書的亮點之一。
橫斷山脈老君山大型真菌 目錄
**章老君山概況 1
一、區域概況 2
二、大型真菌研究概況 7
第二章傘菌類 19
蘑菇科Agaricaceae 20
鵝膏科Amanitaceae 28
耳匙菌科Auriscalpiaceae 43
鬼傘科Coprinaceae 45
絲膜菌科Cortinariaceae 49
靴耳科Crepidotaceae 83
粉褶菌科Entolomataceae 84
齒角菌科Hydnangiaceae 88
小皮傘科Marasmiaceae 91
小菇科Mycenaceae 104
樁菇科Paxillaceae 109
膨瑚菌科Physalacriaceae 110
側耳科Pleurotaceae 110
光柄菇科Pluteaceae 111
紅菇科Russulaceae 113
球蓋菇科Strophariaceae 138
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 141
第三章牛肝菌類 169
牛肝菌科Boletaceae 170
鉚釘菇科Gomphidiaceae 220
圓孔牛肝菌科Gyroporaceae 223
乳牛肝菌科Suillaceae 224
第四章非褶菌類 229
地花孔菌科Albatrellaceae 231
縱隔擔孔菌科Aporpiaceae 231
刺孢多孔菌科Bondarzewiaceae 232
粉孢革菌科Coniophoraceae 233
牛舌菌科Fistulinaceae 234
擬層孔菌科Fomitopsidaceae 234
靈芝科Ganodermataceae 239
褐褶菌科Gloeophyllaceae 246
彩孔菌科Hapalopilaceae 248
銹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 250
巨蓋孔菌科Meripilaceae 274
皺孔菌科Meruliaceae 276
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278
裂孔菌科Schizoporaceae 310
未確定科Incertae sedis 311
伏革菌科Corticiaceae 313
隔孢伏革菌科Peniophoraceae 315
原毛平革菌科Phanerochaetaceae 317
韌革菌科Stereaceae 319
革菌科Thelephoraceae 330
煙白齒菌科Bankeraceae 332
掛鐘菌科Cyphellaceae 337
猴頭菌科Hericiaceae 337
齒菌科Hydnaceae 338
新小薄孔菌科Neoantrodiellaceae 339
齒耳科Steccherinaceae 340
雞油菌科Cantharellaceae 347
釘菇科Gomphaceae 350
珊瑚菌科Clavariaceae 353
棒瑚菌科Clavariadelphaceae 358
鎖瑚菌科Clavulinaceae 361
羽瑚菌科Pterulaceae 362
枝瑚菌科Ramariaceae 364
繡球菌科Sparassidaceae 379
膠瑚菌科Tremellodendropsidaceae 380
裂褶菌科Schizophyllaceae 382
第五章腹菌類 383
硬皮地星科Astraeaceae 384
麗口菌科Calostomataceae 385
籠頭菌科Clathraceae 387
地星科Geastraceae 388
馬勃科Lycoperdaceae 392
鳥巢菌科Nidulariaceae 396
鬼筆科Phallaceae 402
須腹菌科Rhizopogonaceae 405
硬皮馬勃科Sclerodermataceae 405
第六章膠質菌類 409
木耳科Auriculariaceae 410
花耳科Dacrymycetaceae 412
黑耳科Exidiaceae 416
銀耳科Tremellaceae 418
第七章大型子囊菌類 421
無座盤菌科Agyriaceae 422
膠陀螺菌科Bulgariaceae 422
耳盤菌科Cordieritidaceae 422
蟲草菌科Cordycipitaceae 423
地錘菌科Cudoniaceae 425
平盤菌科Discinaceae 428
地舌菌科Geoglossaceae 429
柔膜菌科Helotiaceae 430
馬鞍菌科Helvellaceae 432
肉座菌科Hypocreaceae 435
錘舌菌科Leotiaceae 436
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 436
盤菌科Pezizaceae 438
火絲菌科Pyronemataceae 440
肉杯菌科Sarcoscyphaceae 444
核盤菌科Sclerotiniaceae 446
炭角菌科Xylariaceae 447
主要參考文獻 454
中文名索引 465
學名索引 473
致謝 485
橫斷山脈老君山大型真菌 節選
**章老君山概況 一、區域概況 1. 地理位置 老君山位于北緯26°2′48″~27°36′36″,東經99°1′12″~100°3′17″。麗江老君山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老君山保護區),也稱麗江老君山國家公園,地處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四縣交界處,夾于金沙江與瀾滄江之間(圖1-1)。 2. 氣候特征 老君山保護區山體呈南北走向,地勢北高南低。在低緯度、高海拔、地形復雜等地理條件的綜合影響下,受季風氣候的制約,四季溫差小、干濕季分明、垂直差異顯著,兼具低緯、山地、季風氣候的特征。 (1)海拔2100~4100m,因其大部地區處于3200m以上,氣溫總體偏低,年平均氣溫一般為6~13℃,*熱月平均氣溫10~18℃,*冷月平均氣溫5~6℃。氣溫年較差10~12℃,而日較差可達12~15℃。一年之中,春季升溫迅速,夏季溫暖而不炎熱,秋季降溫劇烈,冬季冷涼而無酷寒。 (2)因北倚青藏高原,而東南距南海和西南距孟加拉灣各約1000km,控制老君山保護區的氣團冬夏性質截然不同,故形成“冬干夏雨、干濕季分明”的季風氣候特點。11月至次年4月的干季,降雨量僅占全年雨量的10%~20%。5~10月的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90%。 (3)老君山保護區總體屬于山地溫帶和山地亞寒帶氣候,但因海拔高低懸殊,氣候垂直差異明顯,加上十分復雜的地形地貌,形成多種小氣候環境,具有溫、涼、寒兼有,干濕分明、復雜多樣的立體區域性山地氣候特征。 3. 森林資源 老君山保護區是麗江、劍川、維西和蘭坪四縣的重點林區。其森林資源豐富,樹種多樣,蓄積量大。主要喬木有麗江云杉、長苞冷杉、云南鐵杉、大果紅杉等針葉樹,珍稀樹種有云南紅豆杉、云南榧樹等。多種闊葉樹,包括木質堅硬的水青岡、黃背櫟、川滇高山櫟、滇石櫟等各種櫟類,還有川楊、白樺、野核桃等。 老君山保護區植被垂直分布明顯,各植被類型的分布與組合具有明顯的過渡性,因青藏高原東南緣沿橫斷山系南段海拔逐步降低,在區系上和生態上反映出與亞熱帶成分的互相混雜、交錯狀態。 (1)暖溫性針葉林——云南松林,以云南松為主要建群種,由云南松(圖1-2)、硬葉高山櫟、華山松(圖1-3)交錯形成,是保護區四周邊緣地帶分布*廣、面積*大的地帶性植被類型,分布在海拔2500~2800m,少數可上升至3000m或下降至1500m。 (2)半濕潤常綠闊葉林——滇青岡林。其分布在海拔2400~2800m溪谷兩岸水分較充足、土層較深厚、坡度較大的地段(圖1-4),較分散,但不乏珍貴樹種,群落內結構保存尚好。被濫伐后的紅豆杉,多呈伐樁萌蘗狀態,溪邊還有聚生成群的云南楓楊。 (3)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青岡櫟、多穗石櫟、川滇高山櫟混交林(圖1-5)。其間有云南鐵杉、喜馬拉雅紅豆杉等二層喬木及槭屬、稠李屬等落葉喬木,多分布于海拔2500m上下沿溪谷兩岸水濕條件較好的地段。 (4)落葉闊葉林——槭樹、紅樺、箭竹混交林,是云杉-冷杉林被破壞后形成的次生林,分布于海拔2500~3500m。 (5)溫涼性針葉林——云南鐵杉、箭竹混交林(圖1-6),常沿溝谷或較濕潤的山坡呈條帶狀分布,較狹窄且界限模糊,在海拔2500~2900m范圍內,上接云杉、冷杉林,下鄰落葉闊葉林。灌木層以箭竹、杜鵑屬樹種為主,草本層不甚發達。 (6)硬葉常綠闊葉林——黃背櫟、西南花楸混交林,混有少量云杉、冷杉,分布于海拔3100~3700m、人為活動干擾較少的地段,灌木層較稀疏,草本層發育不良。 (7)亞高山寒溫性針葉林——云杉、冷杉、大果紅杉混交林,主要分布于海拔3000~4200m,是保護區的核心和關鍵植被,又以長苞冷杉、蒼山冷杉、黃杯杜鵑、箭竹林分布廣,而大果紅杉較為分散(圖1-7)。 (8)杜鵑矮林,分布于海拔2500~4400m,位于杜鵑屬植物現代物種多樣性的中心地段(圖1-8),不少種類株高達2~5m,乃至10m以上,且可形成稠密的單優群落,成為保護區的特有景觀,是很有特色的“高山復合體”的主要成分之一。 4. 土壤狀況 老君山保護區內土壤類型多,且地帶性分布明顯。 (1)土壤類型。 主要有石質土、亞高山草甸土、亞高山針葉林暗棕壤、暗棕壤、棕壤、黃棕壤、紅棕壤、黃壤、紅壤、紫色土、石灰巖土、沖積土、水稻土、草甸土等。加上土壤亞類,這樣豐富的土壤種類為動物、植物和大型真菌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物質,也是大型真菌多樣性的基礎。 (2)土壤地帶性分布與植被。 海拔4200m以上為亞高山寒漠土,由于海拔高、氣候寒冷、常年積雪,屬難利用土壤,為高山寒漠流石灘類型;植被差。 海拔3500~4200m多為亞高山草甸土;植被為耐寒草類和小灌木組成的灌叢草甸,為天然牧場。 海拔3600~3800m多為暗針葉林土,主要分布在老君山栗地坪等地,為山的陰坡和平緩地帶;植被多為成片云杉、冷杉林。 海拔3200~3600m多為暗棕壤,主要分布在魯甸、九河等地;植被以混生的針葉林、闊葉林及杜鵑灌叢為主。 海拔2600~2800m多為黃棕壤,主要分布在魯甸、塔城、巨甸、石鼓、九河等地的低凹山地;植被以混生的針闊混交林及雜木林為主。 海拔1300~2600m多為紅壤,主要分布在麗江、維西(其宗)、劍川(甸南);植被是以云南松為主的針葉林或針闊混交林。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虎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隨園食單
- >
山海經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