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蓮花落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7866804
- 條形碼:9787537866804 ; 978-7-5378-668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蓮花落 本書特色
山西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加大對歷史文化遺產的宣傳和保護力度,是我們出版人義不容辭的義務。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蓮花落 內容簡介
本書從中國*古老的曲藝形式之一的蓮花落追根溯源,及其在山西中部的發展源頭和形成晉中蓮花落的藝術與歷史發展脈絡,盡為完整的闡述晉中蓮花落*為原始的藝術特色。真實還原國家級傳承人曹強先生整理挖掘保護晉中蓮花落,并創作、發展、創立了太原蓮花落,以及太原蓮花落在新時代的創新以及發展。
蓮花落 目錄
**章 蓮花落概述
**節 蓮花落的由來與發展
第二節 各地區的蓮花落
第三節 大口蓮花落與小口蓮花落
第四節 蓮花落的藝術特色
第二章 山西中部蓮花落的歷史溯源
**節 起源說法
第二節 流傳有序
第三章 晉中蓮花落的藝術特色
**節 晉中蓮花落簡述
第二節 晉中蓮花落的表現形式
第三節 晉中蓮花落的題材、內容和結構
第四節 晉中蓮花落的人物塑造
第五節 晉中蓮花落的語言運用
第六節 晉中蓮花落的音樂性
第四章 太原蓮花落從起步到成熟
**節 太原蓮花落形成流派
第二節 太原蓮花落,成熟的“樂”
第三節 太原蓮花落的藝術進步
跋
參考文獻
蓮花落 節選
**節 蓮花落的由來與發展 蓮花落起源于隋唐,它的發展與佛教傳教息息相關。佛教在漢朝傳入中國后,不斷吸收包容中華文化,深入民間,流行于市井;雖在六朝期間多次發生來自朝廷的滅佛運動,卻在隋唐以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興盛。中國人根據自己的民族特點,改造了這一外來宗教,使其發展為中國佛教,并在中國大地上生根發芽。當時*受人們歡迎的是禪宗與凈土宗。下層民間廣為流傳和信奉的是凈土宗。凈土宗不同于禪宗是以追求 佛教哲學為目的,凈土宗宣揚阿彌陀佛,即可往生極樂世界清凈佛土,因而它成為民間*為通俗的信仰。信眾都自發地參加佛事活動,佛節眾多,舉辦得都非常隆重,其中不乏音樂、舞蹈、講經、說法等形式,這促進了佛曲、轉讀、梵唄、變文、俗講、寶卷等形式向技藝化演出的轉變。 許國霖 《敦煌雜錄》 中錄有兩種“散花樂”的內容,皆為宣傳佛教教義的。如: (散散花花樂樂) 奉請釋迦如來入道場 (散花樂)。 (散散花花樂樂) 奉請阿彌陀入道場 (散花樂)。 (散散花花樂樂) 奉請觀世音入道場 (散花樂)。 道場莊嚴極清凈 (散花樂)。人間天上無比量 (散花樂)。 這種用虛詞襯托實詞的方法在當今樂曲類曲藝中仍有很多的應用。晉中蓮花落在1949年以前依然有著類似的表現:“一朵花兒開,朵蓮花,摘枝花兒戴,落蓮花。”根據老藝人講解,都是這樣加上“蓮花”這一虛詞才算真正的傳統晉中蓮花落。 蓮花落一詞*早見于文獻記載的是南宋僧人普濟所編著的 《五燈會元》:“俞道婆,金陵人也。市油糍為業……一日,聞丐者唱蓮華樂云: ‘不因柳毅傳書信,何緣得到洞庭山。’忽大悟……”在宋元時,蓮花落作為乞食詞在民間流行。如元代無名氏作 《醉太平》 小令“嘆子弟”中有“暖堂院翻作乞兒學,做一個蓮花落訓道”之語。明代宣德時,朱有燉所作雜劇《李亞仙花酒曲江池》第四折中有四凈同唱“四季蓮花落”,共有春、 夏、秋、冬四段,這種蓮花落與后世流行的蓮花落不甚相同。明代徐霖《繡襦記》中有鄭元和與眾乞丐合唱蓮花落的描寫,此屬于四季蓮花落。 蓮花落早期多為即興的文字游戲或寫景抒情的小段,這些小段與三貞九烈、二十四孝、十二月花名等都不是敘事的蓮花落。明代敘事的蓮花落,所見的只有萬歷間無名氏《鳴鳳記》第二十三出《拜謁忠靈》中乞丐所唱的一段。
蓮花落 作者簡介
田家賓,中國文物學會會員,山西省圖書館藝術顧問,晉中市曲藝家協會主席。師承guo家級非遺太原蓮花落傳承人曹強先生。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
- >
姑媽的寶刀
- >
莉莉和章魚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