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左權開花調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7866811
- 條形碼:9787537866811 ; 978-7-5378-6681-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左權開花調 本書特色
襄垣炕圍畫大致起源于金、元,明清時逐漸成熟,主要流行于山西省襄垣縣及其周邊縣區,其藝術形式之獨特、組合構思之巧妙、文化滲透力之深廣以及與百姓生活之密切在中國傳統炕圍畫中都是罕見的。本書在豐富的田野調查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對襄垣炕圍畫的形態結構、工藝手法、題材內容及藝匠承傳等方面的梳理,在展現襄垣炕圍畫的藝術特質及文化特點的同時,勾勒出中國傳統重彩炕圍畫的演變歷程,更提出襄垣炕圍畫面臨的當代境遇及活態傳承與保護,是大眾文化傳播的研究性著作。
左權開花調 內容簡介
本書以開花調為主展開闡述,整體介紹了左權民歌的歷史、主要內容及藝術特色等。開花調是左權民歌里*具特色的一種藝術樣式,流傳于太行山之巔的左權縣及其周邊縣域,其首句多以“開花”起興抒發情意。2006年,左權開花調被列入**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左權開花調 目錄
**章 左權開花調的形成及藝術特征
**節 天然靈性聚太行
第二節 晉豫邊地匯流民
第三節 萬物開花抒心意
第四節 遼州社火說根由
第五節 情緒內核:“涼”與“熱”
第六節 民歌整體待改造
第二章 左權開花調的革命時代
**節 民歌的抗戰主題與政治化
第二節 左權民歌新的情緒內核
第三節 抗戰時期所受的外部沖擊
第四節 科技革命背景下左權開花調的處境
第五節 再創作于開花調發展的意義
第三章 次生態中左權開花調的選擇
**節 左權開花調“次生態”的二十年
第二節 “尋根”,“根”何以自處?
第三節 “次生態”下的左權開花調
第四章 左權開花調傳承人——不老的原動力
**節 皇甫束玉:為抗戰改造小調
第二節 劉改魚:帶著左權開花調上北京
第三節 劉紅慶:讓左權開花調回到原生態
第四節 石占明成名的文化背景與時代分析
第五節 左權盲人宣傳隊的文化學解析
第六節 左權開花調各級“非遺”傳承人
第五章 國際視野下的左權開花調
**節 左權開花調的當前生態
第二節 如何避免政府主導下的原生態保護走向次生態
第三節 民歌發展與再創作的幾個可行途徑
第四節 左權開花調帶動文旅融合新做法
跋
參考文獻
左權開花調 節選
第五節 情緒內核:“涼”與“熱” 左權民歌真正區別于其他地區的民歌之處,就是其獨有的原生態的情緒內核:“涼”與“熱”。但凡鄉間唱民歌唱得好的,都繞不開這兩個字。 “涼”是左權特有的一個形容詞,有時候用在對情感的表達上——講“圪涼”,有時候用在對人的評價上,對歌的評價上。民歌的“涼”,很難找到一個近義詞去表述它,它也不是左權話里的“凄慌”,這是一種地緣性的情感,甚至是很多左權人內在的性格,在許多當地民歌手的演唱中都能找到這樣的性格特質,早期的石占明、石存堂、王江蘭,甚至是到左權的村子里隨便找一個會唱歌的老大爺、老大娘,他們的演唱都會給你“涼”的感覺,但這不是一個唱歌時的特殊技法。 許多遼州民歌都給人“涼”的感覺。*經典的莫過于 《沒活好》 的“沙蓬菜開花無葉草,這一輩年輕俺沒活好”。王江蘭女士曾唱過一句“西北風刮的冷森森,什么人留下人想人”。《旦哥》 里有“為你不把冠來帶,為你不穿紅繡鞋,旦哥本是好人才,化成蝴蝶飛回來”,還有那句*著名的“櫻桃好吃樹難栽”。這樣的情緒已經超越了本身的寂寞與難過,而轉成了對整個人類命運的思考。一句句歌詞就像反問:“人所受的苦難是為什么?”這個“涼”,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反問之后,與生活的和解,以及依然樂觀地生活著。找一個類似的情緒表達,*好的莫過于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中的一句,“卻道天涼好個秋”。 “涼”這樣的情緒,*常出現在遼州小調里,這也與遼州的社會生態相關。對此,《遼州志·序》里的描寫*為形象: 晉自唐虞首善,培養深醇,民淳俗樸,彬彬古風,歷千祀而不,故三晉較他省獨稱樸雅,而遼為*。蓋遼居萬山深谷中,紓回曲折,袤延百里,商賈所不通,舟車所不至,民生于斯,能方而不能圓,能直而不能骫,能椎魯而不能儇巧,能纖嗇而不能奢華…… 自然條件惡劣,但山地較多,不至于饑荒而死。往來交流較少,還保留著較為原始的生產方式,但是作為州府所在地,也會受到外來先進生產力的沖擊,會讓山民轉而去思考這樣那樣的問題。小調大多都是遼州人自我情緒的表達,當他們轉而去思考人生,就有了哲學的意味,這樣的民歌就成了樸素的“天問”。這就是遼州人的“涼”:生活困苦,但可以忍受,卻也要向老天要個說法過來。這是一種理想與現實的折中,“我平淡地活著,但我有著詩意的夢,我不能接受這樣無道理的苦難,但我依然認真地過好當下的生活”。這可能就是遼州民歌留給我們*寶貴的情緒沖動、*樸素的哲學思考。“涼”之外,就是“熱”。“熱”是遼州人的情緒釋放,如果說“涼”是收著的,那么“熱”則是奔放的、狂歡的,“狄俄尼索斯”式的。遼州的社火,無法考證是否與遼州的“火神信仰”有著直接的關系;但社火的形式,帶有明顯早期民間信仰的特征。在封建禮制盛行的時代,遼州唯有社火并不限制女性觀看。社火也為左權民歌增添了無數的素材,成為激發民歌創作的核心動力之一。 社火為遼州民歌貢獻的,主要是大量的花戲曲,多采用伴唱形式,也唱葷詞,早期的樣態是由兩個男人來扮演,因而也就更加地肆無忌憚。一些歌曲已經成為了一代人深入靈魂的記憶。經歷過遼州社火的人,很少能忘記那種情緒充分釋放的感覺,酒桌上、聚會時,一些老一代的左權人還會以伴唱或合唱的形式來表演一些經典的劇目,如 《大娘呀》《二嬸嬸》《釘缸》《道秧歌》 等。這樣的歌曲,大部分詞句比較直白,節奏歡快活潑,其中的一部分轉化為了丑社火,多以搞怪取樂為主,“高高山上放起火,人人說俺是怕老婆,要問那怕老婆還有誰呀,還有俺那黑二哥”。 “熱”的情緒較“涼”更為原始和直接,相對于“涼”這樣帶有明顯地域特色的情緒,“熱”則是一種共通性更強的情緒:“熱”往往就在幾天中出現,“涼”是常態,“熱”則是偶爾的狂歡。把“熱”的情緒作為左權民歌的另一核心,是因其保留不易。借助于特有的民俗活動,左權民歌把人類更為原始、原生態的情緒保留下來了,這是難能可貴的。“熱”,無關于民族、血統,它是全人類共通的、原始的、寶貴的情緒需求,對于受封建禮教浸染頗深的中國社會,這樣情緒的保留是難能可貴的。
左權開花調 作者簡介
毛瑞環,藝術學碩士,現為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音樂舞蹈學院講師。樹難栽,多年致力非遺的保護及挖掘、左權民歌的創作及地方文化推廣等工作。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