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火熱證治發微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80181
- 條形碼:9787513280181 ; 978-7-5132-8018-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火熱證治發微 內容簡介
本書為河北中醫學院趙志國教授及國醫大師李士懋教授的高徒段曉東學術著作,是關于火熱證的專著。
在復習歷代診治外感病及內傷雜病火熱證資料基礎上,作者結合自己的臨床實際及李士懋教授學術思想,梳理了火熱證的辨證論治,本書從火熱概念、生理病理、臨床表現、診斷、辨證、藥物、方劑、治療規律進行總結,并附名家及自己的醫案,尤其在治法方面深入闡發,強調調氣機、開郁閉,并對清熱解毒的治法進行了界定,對臨床實踐頗有裨益。
火熱證治發微 目錄
**章 火(熱)概述
一、生理之火與病理之火
二、火(熱)的分類
三、火與熱的不同
四、火(熱)與發熱
第二章 火(熱)的產生
一、火(熱)產生的原因
二、火(熱)產生的機理
三、火從外感
第三章 火(熱)的病理性質和致病特點
一、外感六淫之火的病理性質與致病特點
二、內生五邪之火的病理性質與致病特點
第四章 火(熱)證的臨床表現
一、外感六淫之火(熱)
二、內生五邪之火(熱)
三、不同部位之火(熱)
第五章 火(熱)證的傳變規律
一、火熱之傳
二、火熱之變
第六章 火(熱)證的診斷及鑒別診斷
一、診斷要點
二、鑒別診斷
第七章 火(熱)證的辨證要點
一、辨別氣分血分
二、辨別臟腑
三、注意津液存亡
第八章 火(熱)證的證候轉化
一、表里出入
二、寒熱轉化
三、虛實轉化
四、證候真假
第九章 火(熱)證的治則治法
一、清法的源流
二、清法的內涵
三、清法的適應證
四、清法的主要作用
五、清法的臨床應用及其配伍技巧
六、清法的用藥時機、法度及注意事項
七、清法的應用思考
第十章 火熱證的臨床常用中藥
一、清熱瀉火藥
二、清熱涼血藥
三、清熱燥濕藥
四、清熱解毒藥
五、發散風熱藥
六、清虛熱藥
第十一章 火熱證的臨床常用方劑
一、白虎湯
二、鎮逆白虎湯
三、白虎承氣湯
四、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五、白虎加桂枝湯
六、白虎加蒼術湯
七、蒼術白虎加草果湯
八、化斑湯
九、白虎加人參湯
十、黃連解毒湯
十一、大黃黃連瀉心湯
十二、葛根芩連湯
十三、白頭翁湯
十四、清胃散
十五、銀翹散
十六、桑菊飲
第十二章 火熱證病案舉例
一、生理之火與病理之火
二、火(熱)的分類
三、火與熱的不同
四、火(熱)與發熱
第二章 火(熱)的產生
一、火(熱)產生的原因
二、火(熱)產生的機理
三、火從外感
第三章 火(熱)的病理性質和致病特點
一、外感六淫之火的病理性質與致病特點
二、內生五邪之火的病理性質與致病特點
第四章 火(熱)證的臨床表現
一、外感六淫之火(熱)
二、內生五邪之火(熱)
三、不同部位之火(熱)
第五章 火(熱)證的傳變規律
一、火熱之傳
二、火熱之變
第六章 火(熱)證的診斷及鑒別診斷
一、診斷要點
二、鑒別診斷
第七章 火(熱)證的辨證要點
一、辨別氣分血分
二、辨別臟腑
三、注意津液存亡
第八章 火(熱)證的證候轉化
一、表里出入
二、寒熱轉化
三、虛實轉化
四、證候真假
第九章 火(熱)證的治則治法
一、清法的源流
二、清法的內涵
三、清法的適應證
四、清法的主要作用
五、清法的臨床應用及其配伍技巧
六、清法的用藥時機、法度及注意事項
七、清法的應用思考
第十章 火熱證的臨床常用中藥
一、清熱瀉火藥
二、清熱涼血藥
三、清熱燥濕藥
四、清熱解毒藥
五、發散風熱藥
六、清虛熱藥
第十一章 火熱證的臨床常用方劑
一、白虎湯
二、鎮逆白虎湯
三、白虎承氣湯
四、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五、白虎加桂枝湯
六、白虎加蒼術湯
七、蒼術白虎加草果湯
八、化斑湯
九、白虎加人參湯
十、黃連解毒湯
十一、大黃黃連瀉心湯
十二、葛根芩連湯
十三、白頭翁湯
十四、清胃散
十五、銀翹散
十六、桑菊飲
第十二章 火熱證病案舉例
展開全部
火熱證治發微 作者簡介
趙志國,醫學博士,河北中醫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教研室主任。1998年碩士研究生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2008年于河北醫科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
書友推薦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唐代進士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