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chuàng)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yè)車
夢溪筆談:少兒彩繪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875356
- 條形碼:9787544875356 ; 978-7-5448-7535-6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夢溪筆談:少兒彩繪版 本書特色
(1)權威性。本書作者李勁松為中國古代科技史專家,主要負責書中自然科學部分內容的創(chuàng)作,劉崇德為古代文學、文獻整理專家,主要負責人文社科部分內容的創(chuàng)作,兩位專家強強聯(lián)合,為孩子呈現更全面更專業(yè)的《夢溪筆談》。 (2)趣味性。者的思路清晰,語言活潑,寫作時充分考慮到小讀者跳躍的思維方式和閱讀習慣。同時我們配以幽默的插圖來增強趣味,將卓越的古代科技與現代科技相結合,讓讀者更容易閱讀和理解。 (3)突破性。為了讓少年兒童能夠深入了解《夢溪筆談》,本書作者以深厚的學術功底、嚴謹的科學視角、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原著進行了精彩闡釋。
夢溪筆談:少兒彩繪版 內容簡介
“少兒萬有經典文庫”是專為8—14歲青少年量身定制的一套經典書系,以“讓少兒走進經典,讓經典照亮童年”為出版宗旨。“少兒萬有經典文庫”遴選全球對人類社會進程具有重大影響的經典學術專著,邀請各研究領域頗有建樹和極具影響力的專家,根據青少年的閱讀特點和接受習慣,將其編寫為適合他們閱讀的少兒彩繪版本。 《夢溪筆談》為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所著,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該書在國際上亦受重視,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為“中國科學目前的里程碑”。本書以生動有趣的問題,充滿懸念的講述,真實活潑的插圖,將《夢溪筆談》博大精深的中國科學文化,巧妙地轉化為少年兒童能夠理解、喜歡閱讀的內容。
夢溪筆談:少兒彩繪版 節(jié)選
整頓天文院 弄虛作假的官員 宋朝在皇宮中設置天文院,和司天監(jiān)一樣裝備有漏刻、觀天臺、銅渾儀,兩者同時觀測,互相監(jiān)督。每夜的星象和當夜星辰位置,天文院都必須在皇城開門之前上報到宮中;食情_門之后,司天監(jiān)觀測報告才送到,把這兩個機構的報告互相對照,以防弄虛作假。漸漸地,這兩個機構暗中串通,編造內容相同的報告,朝廷內外的官員都知道這一情況,不以為怪。報告中關于日、月、五星的運行方位,都是根據民間小歷推算的度數抄錄上報,從沒有做過實際的天象觀測。這些機構只不過是安置人員白領薪俸而已。熙寧年間(1068—1077),沈括任太史,曾經查實揭發(fā)了這種欺騙行為,罷免了六個人的官職。但未過多久,其弄虛作假情況依然如故。 衛(wèi)樸 衛(wèi)樸(?—1077),北宋天文學家,數學家。他出身貧寒,從小酷愛天文和數學,因白天要勞動以維持生計,只能晚上讀書,長期在昏暗的光線下讀書,使他的視力嚴重受損,又無錢醫(yī)治,年輕時就雙目失明。命運將衛(wèi)樸兩眼看見光明的大門關上了,卻打開了他心靈充滿陽光的窗口。他以頑強的毅力磨煉自己的記憶力,練就了過耳不忘、強記心算的本領!秹粝P談·技藝》中記載了衛(wèi)樸的故事: 淮南人衛(wèi)樸精通歷術!洞呵铩分杏涊d了三十六次日食,各種歷法逐一驗證,精密的也不過推算出二十六七次,唯有唐代一行推得二十九次,而衛(wèi)樸卻推算出三十五次,只有魯莊公十八年那次日食,用古今歷法演算都無法推出,可能是史書記載有誤。衛(wèi)樸可以不用算籌推算古今日月食,僅憑口算乘除,一個數字都不差。凡是著名歷法驗證過的數據,讓人在耳邊讀一遍他就能背誦下來。他曾叫人抄寫歷書,寫完讓人讀一遍,哪怕錯了一個數字,衛(wèi)樸都能立刻指出“這里某個數字錯了”。他對歷法精通到如此程度。多位數的乘除運算都不用定位, 算籌用起來像飛一樣, 人們眼睛都跟不上。有人故意移動了一枚算籌, 衛(wèi)樸從上到下用手摸一遍,到被移動的算籌那里,就立刻撥正回來。 衛(wèi)樸的才學曾得到沈括的賞識。神宗熙寧五年(1072),沈括兼管司天監(jiān),推薦衛(wèi)樸入司天監(jiān)主持修訂《奉元歷》。三年后,歷法修訂完成頒行天下,施行達十八年之久。沈括認為,因為缺乏觀測記錄,《奉元歷》的編修沒有充分發(fā)揮出衛(wèi)樸的才能,衛(wèi)樸自己說準確度不過六七成,但已經比其他歷法精確了。 改造儀器 《夢溪筆談·象數二》記載: 當時司天監(jiān)的銅渾儀是景德年間司天監(jiān)官員韓顯符仿照前人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缺點是過于簡略。天文院的渾儀,是皇年間冬官正舒易簡采用唐代梁令瓚(zàn)、僧一行(xíng) 的辦法制造的,儀器雖然周詳完備,但是操作煩瑣,不易使用。 熙寧年間,沈括受命管理司天監(jiān),對天象觀測儀器做了重要改進。他重新制造了渾儀,同時創(chuàng)制出五壺浮漏、銅制圭表,都安置在天文院,并安排專門的官員來管理。他的改造原則是:一要簡化儀器的構造;二要提高觀測的精確度。熙寧七年(1074),新的渾儀、浮漏等儀器制成,朝廷于迎陽門召集大臣對其進行考查,觀測結果達到極高的精度。天象觀測儀器的改進,為沈括制訂新歷及觀測發(fā)現天體運行規(guī)律提供了依據。 圭表和漏壺 圭表是中國古代通過測定日影長度來確定方向、節(jié)氣和時刻的一種天文儀器,由“圭”和“表”兩部分組成。垂直立在地面上的標桿或石柱叫“表”,漢代以后更改為銅制;正南正北方水平放置于地面上,有刻度以測量日影長度的標尺叫“圭”。圭和表互相垂直,組成圭表。不同季節(jié),太陽出沒方位和正午高度不同,并有周期變化的規(guī)律。根據正午時表影的長度可以推定二十四節(jié)氣時間。從表影長短的周期性變化可以確定同一回歸年①的日數。所以,圭表測影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的主要觀測手段之一。 漏壺又稱刻漏、漏刻,是中國古代的漏水計時器,利用滴水的多少來計量時間。刻,是指有刻度的浮箭;漏,是指帶孔的壺。中國早在周代就已使用漏壺來測定時刻。由水面下降顯示時刻的漏壺屬于沉漏,由于水壓會隨著水面降低而降低,流速很難保持均勻,因此這類漏壺并不準確。漢代時發(fā)明了浮漏,從一個漏壺流出水注入一個直柱形容器,浮箭就會逐漸上浮,只要注流均勻,計時就較為精確。為了得到更均勻的水流,自東漢起就采用復式漏壺,即從**個漏壺向第二個漏壺注水,依此類推,會重疊使用二到六個漏壺,*后才把水注入放置浮箭的壺。 熙寧七年(1074),沈括在宋代“蓮花漏”的基礎上制成了五壺浮漏,這是一種非常精密的漏水計時器。古人將精密漏壺用于天文觀測,沈括用五壺浮漏證明了古代人從天文觀察中得出的“冬至日行速,夏至日行遲”的結論。 拓展小課堂 周公測景臺 河南登封市東南的告成鎮(zhèn)周公廟的大門上,鐫刻著一副楹聯(lián):“星臺留古剎,會合陰陽交風雨;石表寓精心,氤氳南北變寒暑!彼嬖V往來的人們,這里曾經是一個觀象測景、推定節(jié)氣、預報天氣的天文臺。 相傳周文王的第四個兒子周公旦曾定這里為大地的中央,立土圭測日影,來驗證節(jié)氣的精確性。唐開元十一年(723),唐玄宗下旨仿照周公的設計建造了紀念性的石表,并在石表上刻了“周公測景臺”五個大字。石表安置在周公廟大殿的南面。古時候,“景”字和“影”字通用。圭表是用來測量日影的儀器,把一年中日影*長的時間點定為冬至,*短的時間點定為夏至,這是古代天文歷法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 從現代天文學知識可知,對于北半球,冬至日時日影是*長的,南半球則相反。冬至日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在北半球,此時是全年日照時間*短的日子,且正午太陽高度角*小,而正午太陽高度角與日影長度直接相關,太陽高度角越小則日影越長。在北極圈以北,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之下,成為北半球一年中極夜*長的一天。對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陽高度*低的一日。冬至是太陽回返的始點,自冬至起太陽北返,北半球各地的白晝逐日增長。
夢溪筆談:少兒彩繪版 作者簡介
李勁松,1965 年生人,陜西岐山人氏。1986 年畢業(yè)于北京化工學院(今北京化工大學)高分子系,現為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中國傳統(tǒng)工藝研究會副秘書長。研究領域為中國古代技術史、教育史,近年來研究興趣集中在傳統(tǒng)工藝的調查研究方向。發(fā)表過《從制作工藝看茶葉的演進和分類》《侗族斜織機考察及研究》《食用植物油傳統(tǒng)制作技藝的歷史回顧與現狀》等論文;編撰出版了《中國手工藝》《中華百工》《黔桂衣食》,及國家“九五”重點圖書出版項目《中國傳統(tǒng)工藝全集·農畜礦產品加工》等論著。 劉崇德,字克寬,河北霸州人,長于天津。工詩文,擅繪畫,喜彈古琴、琵琶,能制譜。早年師從黃賓虹入室弟子段拭(字無染)先生學習國畫、古典詩文和文獻學,從王季烈弟子趙克捷(字季揚)先生研習昆曲。1980 年考入河北大學,師從詹锳、韓文佑等先生,研究古代文學,F為河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河北大學中國曲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主要著述有《燕樂新說》《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校譯》《元雜劇樂譜研究與輯譯》《碎金詞譜今譯》《全宋金曲》等,主編《中國古代曲譜大全》《現存日本唐樂古譜十種》《唐宋樂古譜類存》,點校整理《邊隨園集》《玉燕堂四種曲》等。創(chuàng)辦、主編學術輯刊《中國曲學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哲學社科重大攻關項目、國家古籍整理規(guī)劃重點項目等十余項,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第三屆中華優(yōu)秀出版物獎提名獎、全國古籍整理優(yōu)秀圖書獎一等獎、河北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等。
- >
我與地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