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450363
- 條形碼:9787505450363 ; 978-7-5054-5036-3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書特色
本書通過介紹各種各樣自然界生物的成長樣態,來反思對于人類來說“學習”和“成長”的意義。 幼年體型比成年還大的青蛙、企鵝,突然將溺愛的孩子從身邊推開的狐貍、從玩耍中學習狩獵的獅子、擁有大小兩種種子的卷耳草、被踩了就站不起來的雜草……自然界的動物和植物,擁有著各種各樣的個性“成長”著。然而,人類的“成長”,往往是要競爭出名次,和平均值加以比較,以統一的標準來進行衡量。
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內容簡介
是否還在為如何教養孩子而苦惱? 是否在不知不覺中成了“被孩子支配的保姆”? 孩子行為不當,一定有原因!拯救了無數家庭的“阿德勒式教養法”,父母一定要了解! 本書是基于阿德勒心理學的阿德勒式教養計劃課程而寫的指導書,向家長講述3—10歲孩子的教養之法。所謂阿德勒式教養法,本質是賦予孩子勇氣,幫助孩子達成“心理層面”和“行動層面”兩大目標,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幫助家長認清教養的本質——讓孩子擁有自立和與社會和諧共處的能力,讓孩子找到自我價值。
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目錄
第1章 確定目標,開始教養孩子吧
給愿意設法讓孩子感受到“家人是我的伙伴,我有歸屬感”的父母…3
教養孩子的目標分為“心理層面”與“行動層面”兩種…5
孩子以母親為范本,學習跟世界相處…7
開始賦予孩子勇氣吧…9
專欄① 根據孩子的不同成長情況,用不同的方式賦予孩子勇氣…15
第2章 “不當行為”必有其原因
孩子做出不當行為時,要冷靜觀察…21
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28
找出讓自己冷靜下來的方法…30
有意識地尋找孩子“做得好的地方”…31
專欄② 孩子做出不當行為(偏差行為)的目的是什么?…35
專欄③ 做好“賦予勇氣”的準備…38
第3章“獎賞”和“懲罰”都會讓孩子變糟
牢記教養孩子的心理層面目標,學會傾聽孩子…43
懲罰的副作用…46
不要用獎賞的方式調動孩子的積極性…54
獎賞和賦予勇氣的不同之處…57
失敗是賦予勇氣的契機:不讓失敗的孩子失去勇氣…59
賦予失敗的孩子勇氣…62
專欄④ 建議使用“提問式教養法”…66
第4章 這樣做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
想成為協助孩子增添勇氣、不控制孩子的父母,**步是“課題分離”…71
父母的“為了孩子好”其實是“為了讓自己安心”…76
父母將孩子的課題視為“共同課題”,提供協助…78
父母要明確地告訴孩子困擾的原因,并且請孩子幫忙…89
專欄⑤ 成為不被情緒控制的父母…94
第5章 父母如何協助孩子解決“麻煩”?
父母和孩子共同確定可以實現的同一目標,將目標變成“共同課題”,一起努力實現…99
設定“共同課題”…103
無法設定“共同課題”…107
專欄⑥ 關于父母的課題…113
第6章 你是“過度干涉”孩子的父母嗎?
通過“自然結果”,能讓孩子學到許多東西。不要成為剝奪孩子體驗機會的父母…119
對尚未發生的結果進行判斷…128
對已經發生的結果進行梳理…129
第7章 騰出時間,全家一起溝通
家人會隨著你的改變而改變。定期召開家庭會議,分享教養孩子的目標…133
利用家庭會議,學習親子協作…134
專欄⑦ 要下定決心永遠站在孩子這邊…147
第8章 如果孩子不遵守家庭規則
讓孩子體驗“社會結果”,學習“履行社會責任”…151
為了不讓社會結果變成“懲罰”,讓孩子體驗時一定要慎重…158
后?? 記…163
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節選
何謂“阿德勒心理學”? 在進入正文之前,先對作為課程基礎的阿德勒心理學進行說明。阿德勒心理學是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其思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心理學。阿德勒曾在**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軍醫,目睹戰爭的慘狀,受到強烈的沖擊,認為長此以往,未來的世界將會一片黑暗。 阿德勒一直在思考“如何教養孩子,才能創造美好的未來”,*終得出結論:只有靠家庭教養和學校教育,才能找到不使用暴力解決問題的方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進而創造美好的社會環境。為此,阿德勒創立了相關理論及心理療法。 假如在家庭和學校中用體罰、責罵等手段教養孩子,孩子長大后可能也會使用相同的方式教養下一代。阿德勒認為,培養孩子在不使用暴力的情況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創造光明的未來。 首先,要學習人類生而平等的概念,明確人的價值沒有貴賤之分。成人和兒童是平等的,也就是說,父母和子女也是平等的。阿德勒心理學不主張“獎賞”孩子,而且,當孩子不聽話時,父母不能情緒化地斥責或懲罰孩子。為了建立平等的人際關系,解決問題時需要學習“賦予孩子勇氣”的方法。 阿德勒心理學,其實就是“賦予勇氣”的心理學。 首先,我們必須讓孩子感受到,他們可以利用自己的力量為自己和家人做貢獻。只有這樣,他們長大后才會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對社會有所貢獻。因此,一定要讓孩子認為自己有足夠的生存能力、家人是自己的伙伴、在家里很有歸屬感。 例如,孩子做的某件事讓父母感激或高興,孩子也會因為能幫上忙而開心,覺得父母是自己的伙伴。這一點與課程提出的教養孩子的“心理層面目標”相互關聯。 課程提出的“心理層面目標”為: 1.我有能力。 2.每個人都是我的伙伴。 要以讓孩子樹立這兩種信念為目標,思考教養孩子的方式。 首先,父母必須每天進行自我檢查,思考以現有的教養方式能否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能力、覺得家人是自己的伙伴。如此日積月累,能讓孩子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信心,也會讓“家人和其他與自己有關的人都是伙伴”的意識在孩子心中根深蒂固。 而“行動層面目標”為: 1.自立。 2.與社會和諧共處。 課程的目標是讓孩子長大后能夠在自立的基礎上與社會和諧共處。或許大家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如果沒有意識到,在日常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很容易忘記這個目標。 “心理層面目標”支撐著“行動層面目標”。
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者簡介
清野雅子 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咨詢師。跟隨野田俊作先生在育兒學習會學習,從初創期開始學習“PASSAGE(阿德勒式教養計劃課程)”,現為家庭顧問和“PASSAGE”領導者。 岡山惠實 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咨詢師。現為家庭顧問、“PASSAGE”領導者及自助學習小組“阿德勒銀杏會”負責人。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推拿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