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加利西亞 哈布斯堡政治文化中的歷史與想象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804088
- 條形碼:9787522804088 ; 978-7-5228-0408-8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加利西亞 哈布斯堡政治文化中的歷史與想象 本書特色
50字以內介紹
加利西亞,一個18世紀被發明出來的政治實體的成長、轉變、沒落、消亡,及其對東歐歷史經久不衰的影響。
賣點
★ 關于加利西亞,一個被發明之哈布斯堡省份的前世今生
★ 東歐史巨擘拉里·沃爾夫的扛鼎之作
★ 19世紀哈布斯堡王朝治下多民族多宗教區域的命運縮影
★ 諸多東歐重要歷史人物匯聚一書,組成一場思想文化的盛宴
★ 東歐史料的深入挖掘,多語種文獻的熟練運用
編輯推薦
對不太熟悉東歐歷史的讀者來說,“加利西亞”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在其一個半世紀的“壽命”中,與哈布斯堡王朝錯綜復雜的關系是全書主軸,圍繞著這條主軸,作者操縱的各種提線木偶先后登場,舉凡大國博弈、民族沖突、宗教爭端、社會矛盾,現代與古典、民主與專制、進步與落后、文明與野蠻,都呈現在加省的舞臺上。
但作者指出,是意識形態的沖突在不斷“救贖”和“重塑”加利西亞,也正是這種沖突,導致了20世紀初哈布斯堡王朝自身的滅亡。于是,他讓劇作家、詩人、記者、小說家、畫家、音樂家、學者、宗教信徒登臺獻藝,通過他們的作品、經歷、回憶、愛憎,來努力還原加利西亞的真實面貌。加利西亞在一戰后不復存在,可它并未真的壽終正寢,在東歐更寬廣的視野中,它仿佛成了一個幽魂,直到今天,仍不時攪動著歐洲人的心靈。
加利西亞 哈布斯堡政治文化中的歷史與想象 內容簡介
加利西亞是1772年**次瓜分波蘭的產物,它被納入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土,成為一個被創造出來的省份。**次世界大戰后,這個省份又從地圖上消失了。盡管如此,一個半世紀以來,哈布斯堡王朝在這片土地上的官方存在,使得針對加利西亞的觀念逐漸對生活在其中的人民——波蘭人,烏克蘭人和猶太人——以及哈布斯堡政府的統治產生了重要意義。沃爾夫通過闡釋“加利西亞”存在的意義,寫出了一部針對該區域的思想文化史,從而也為這個復雜的多民族多宗教空間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思路。這部著作同時匯聚了諸如約瑟夫二世皇帝、梅特涅、利奧波德·馮·薩克-馬索克、伊萬·弗蘭克,斯坦尼斯瓦夫·維斯皮安斯基、塔德烏什·哲倫斯基、伊薩克·巴別爾、馬丁·布伯以及布魯諾·舒爾茨等重要歷史人物。
加利西亞 哈布斯堡政治文化中的歷史與想象 目錄
加利西亞創建于1772年,正值次瓜分波蘭的歷史時刻,維也納從中獲得了一大片領土,于是,哈布斯堡王朝在此地設立了一個新的行省,起名為“加利西亞”。其實早在18世紀初,西班牙北部還有一個老加利西亞省,但它與西班牙一同在王位繼承戰中被波旁家族占領了,所以到1772年時,這個稱謂已空缺多年,僅僅用作中世紀羅斯加里奇大公國的拉丁名字(加里奇是13世紀和14世紀基輔羅斯的一個延續)。中世紀加里奇的領地范圍雖然沒有和瑪麗亞·特蕾莎女王的瓜分所得完全重合,但加利西亞這個名字還算說得過去,所以就被一直沿用下來,在之后的幾次瓜分波蘭事件和拿破侖戰爭中,這個哈布斯堡轄省的地域范圍又被擴充和調整。說到人口,加省包括了波蘭人、魯塞尼亞人(今天的烏克蘭人)、德意志人(包括奧地利人)和猶太人。從1772年創立,到1918年次世界大戰后哈布斯堡君主國覆滅,隨后從歐洲版圖上被移除,加利西亞前后經歷了近150年的歷史存在。而今天,又一個100年過去了,它現在算是一個已絕跡了的地理政治實體。
前加利西亞的疆土位于今天的波蘭和烏克蘭之間。經歷了二戰時的大屠殺,加利西亞的猶太人幾乎無人生還,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幸存者,并且在這之前曾有猶太人移民省外,主要散居在美國和以色列。到20世紀中后期,雖然已經離開歐洲許久,他們仍然會認為自己是“加利西亞人”。我的爺爺奶奶在19世紀末出生于加利西亞,曾是弗朗茲·約瑟夫皇帝的子民。他們在紐約市度過了余生,但他們仍然記得這個君主和那個加省。我奶奶忠誠地以為皇帝對猶太人還不錯。這個信念至少和她自身一樣老。一本1903年的維也納民俗雜志上寫道,在“猶太人民的幻想中”,皇帝在加利西亞已經成了“一個近乎傳奇式的人物”。傳奇和幻想是加利西亞政治文化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回溯到18世紀瑪麗亞·特蕾莎和他兒子約瑟夫二世的統治時期。在約瑟夫死后,他被數代的加利西亞農民所緬懷。總......
加利西亞 哈布斯堡政治文化中的歷史與想象 作者簡介
拉里·沃爾夫 (Larry Wolff),1957 年生,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 (1997 年當選),紐約大學教授,杰出的歐洲思想文化史專家,東歐史學科帶頭人。1979 年畢業于哈佛大學,1984 年獲得斯坦福大學歷史系博士學位,師從美國著名東歐史學者Wayne Vucinich (1913-2005)。畢業后曾任教于波士頓學院 (1986-2006),現為紐約大學銀色教授 (殊榮),歷史系正教授,兼任紐約大學弗洛倫薩校區負責人,歐洲與地中海研究中心原主任。研究方向集中于18-20 世紀中東歐思想文化史。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