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石化裝置高溫構件的損傷、評價及壽命預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540254
- 條形碼:9787568540254 ; 978-7-5685-402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石化裝置高溫構件的損傷、評價及壽命預測 內容簡介
本書是編者在多年教學和科研基礎上,結合近年來出現的新材料和相關理論,全面地介紹了石化裝置高溫部件常用材料的性能,特點,損傷形式及檢測方法,以及高溫部件壽命預測常用理論和應用。為了滿足廣大工程技術人員的迫切需求,編者在多年教學和科研的基礎上編纂了本書,介紹了石化裝置高溫部件常用材料、損傷形式、檢測方法以及高溫部件可靠性預測等相關知識。
石化裝置高溫構件的損傷、評價及壽命預測 目錄
第1章 金屬材料的高溫力學性能l
1.1 金屬的蠕變現象
1.2 金屬材料高溫力學性能指標
1.2.1 蠕變極限
1.2.2 持久強度極限
1.2.3 持久塑性
1.2.4 缺口敏感性
1.3 蠕變變形及斷裂機理
1.3.1 蠕變變形機理
1.3.2 蠕變斷裂機理
1.4 應力松弛
1.5 金屬材料高溫力學性能的影響因素
1.6 石化裝置常用材料
參考文獻
第2章 珠光體耐熱鋼
2.1 珠光體耐熱鋼的特點
2.2 珠光體耐熱鋼的組織穩定性
2.2.1 珠光體球化
2.2.2 石墨化
2.2.3 合金元素在固溶體和碳化物相中的擴散和再分配
2.2.4 碳化物在晶內和晶界上的析出與聚集
2.3 常用珠光體型低合金耐熱鋼
2.3.1 低碳鋼
2.3.2 鉬鋼和鉻鉬鋼
2.4 珠光體耐熱鋼的熱處理
2.5 珠光體耐熱鋼的焊接
參考文獻
第3章 馬氏體耐熱鋼
3.1 T91/P91鋼的化學成分及物理性能
3.1.1 T91/P91和F91鋼的化學成分
3.1.2 T91/P91鋼的強化機制
3.1.3 T91/P91鋼的物理性能
3.2 T91/P91鋼的焊接性能
3.3 T91/P91鋼的熱處理工藝及力學性能
3.3.1 熱處理工藝
3.3.2 力學性能
3.4 T91/P91耐熱鋼的高溫組織轉變
3.4.1 亞結構的演變
3.4.2 析出相的粗化
3.4.3 Laves相和Z相的析出
3.5 馬氏體耐熱鋼的組織劣化評級標準
3.6 高氮馬氏體耐熱鋼
參考文獻
第4章 奧氏體耐熱鋼
4.1 18—8型奧氏體耐熱鋼
4.1.1 18 8耐熱鋼的組織變化
4.1.2 18—8耐熱鋼的性能變化
4.1.3 18—8耐熱鋼微觀組織的劣化分級及其特征
4.1.4 組織劣化對耐熱鋼性能的影響
4.2 HK40奧氏體耐熱鋼
4.2.1 化學成分
4.2.2 物理性能和力學性能
4.2.3 鑄態宏觀組織
4.2.4 鑄態顯微組織
4.2.5 二次碳化物
4.2.6 晶界碳化物
4.2.7 σ相
4.3 HP系列奧氏體耐熱鋼
4.3.1 化學成分
4.3.2 宏觀鑄態組織
4.3.3 組織演變
4.3.4 力學性能
4.4 Incoloy800奧氏體耐熱鋼
4.4.1 Incoloy800系列耐熱鋼的發展
4.4.2 組織特點
4.4.3 物理性能
4.4.4 力學性能
4.5 奧氏體耐熱鋼的氧化行為
參考文獻
第5章 高溫環境損傷
5.1 蠕變損傷
5.1.1 蠕變損傷類型
5.1.2 空洞形核位置
5.2 高溫氧化
5.2.1 金屬的氧化過程
5.2.2 金屬氧化的動力學規律
5.3 脫碳
5.3.1 鋼的脫碳機理
5.3.2 脫碳對鋼力學性能的影響
5.3.3 影響鋼脫碳的因素
5.4 滲碳
5.4.1 滲碳過程動力學規律
5.4.2 裂解爐管滲碳機制
5.5 氫損傷
5.5.1 氫損傷的類型
5.5.2 氫的存在形式和傳輸方式
5.5.3 氫腐蝕的影響因素
5.6 高溫硫腐蝕
5.6.1 高溫硫化
5.6.2 硫酸的露點腐蝕
5.6.3 連多硫酸的應力腐蝕
5.7 高溫釩腐蝕
5.8 葛溫氯化腐蝕
5.9 環烷酸腐蝕
5.10 Na2SO4鹽膜下的熱腐蝕
參考文獻
第6章 爐管常見損傷形式及檢測方法
6.1 轉化爐的結構
6.2 轉化爐管常見的損傷形式
6.2.1 蠕變損傷
6.2.2 腐蝕損傷
6.2.3 蒸汽帶水引起的損傷
6.2.4 熱疲勞引起的損傷
6.2.5 鑄造缺陷引起的損傷
6.2.6 爐管彎曲引起的損傷
6.2.7 組織劣化
6.3 裂解爐的結構
6.4 裂解爐管常見的損傷形式
6.4.1 結焦
6.4.2 滲碳
6.5 爐管損傷的無損檢測方法
6.6 滲碳層的無損檢測方法
參考文獻
第7章 蠕變損傷的評價及檢測
7.1 蠕變本構方程
7.2 蠕變損傷理論
7.2.1 損傷變量
7.2.2 蠕變損傷的物理機制
7.3 蠕變損傷評估法則
7.3.1 羅賓森壽命分數法則
7.3.2 應變分數法則
7.3.3 空洞形成和演化法則
7.4 蠕變損傷無損檢測和評價技術
7.4.1 金相復膜技術
7.4.2 線性超聲檢測技術
7.4.3 非線性超聲檢測技術
7.4.4 超聲雙折射技術
7.4.5 超聲背散射技術
7.4.6 磁性能檢測技術
7.4.7 磁巴克豪森發射技術
7.4.8 磁一聲發射技術
7.4.9 渦流檢測技術
7.4.10 電位降檢測技術
7.4.11 硬度測量技術
7.4.12 應變測量技術
7.4.13 正電子湮滅技術
7.4.14 X射線衍射技術
7.5 基于Z參數方法對損傷過程的描述
7.5.1 Z參數的意義
7.5.2 基于Z參數的損傷演化模型
7.6 損傷演化的可靠性評估.
參考文獻
第8章 高溫持久壽命的可靠性預測
8.1 持久壽命及其外推方法
8.2 Monkman—Grant關系及其修正
8.3 常用的壽命預測方法
8.3.1 等溫線法
8.3.2 TTP參數法
8.3.3 基于蠕變曲線的壽命預測方
8.3.4 斷裂力學法
8.3.5 金相試驗法
8.3.6 其他
1.1 金屬的蠕變現象
1.2 金屬材料高溫力學性能指標
1.2.1 蠕變極限
1.2.2 持久強度極限
1.2.3 持久塑性
1.2.4 缺口敏感性
1.3 蠕變變形及斷裂機理
1.3.1 蠕變變形機理
1.3.2 蠕變斷裂機理
1.4 應力松弛
1.5 金屬材料高溫力學性能的影響因素
1.6 石化裝置常用材料
參考文獻
第2章 珠光體耐熱鋼
2.1 珠光體耐熱鋼的特點
2.2 珠光體耐熱鋼的組織穩定性
2.2.1 珠光體球化
2.2.2 石墨化
2.2.3 合金元素在固溶體和碳化物相中的擴散和再分配
2.2.4 碳化物在晶內和晶界上的析出與聚集
2.3 常用珠光體型低合金耐熱鋼
2.3.1 低碳鋼
2.3.2 鉬鋼和鉻鉬鋼
2.4 珠光體耐熱鋼的熱處理
2.5 珠光體耐熱鋼的焊接
參考文獻
第3章 馬氏體耐熱鋼
3.1 T91/P91鋼的化學成分及物理性能
3.1.1 T91/P91和F91鋼的化學成分
3.1.2 T91/P91鋼的強化機制
3.1.3 T91/P91鋼的物理性能
3.2 T91/P91鋼的焊接性能
3.3 T91/P91鋼的熱處理工藝及力學性能
3.3.1 熱處理工藝
3.3.2 力學性能
3.4 T91/P91耐熱鋼的高溫組織轉變
3.4.1 亞結構的演變
3.4.2 析出相的粗化
3.4.3 Laves相和Z相的析出
3.5 馬氏體耐熱鋼的組織劣化評級標準
3.6 高氮馬氏體耐熱鋼
參考文獻
第4章 奧氏體耐熱鋼
4.1 18—8型奧氏體耐熱鋼
4.1.1 18 8耐熱鋼的組織變化
4.1.2 18—8耐熱鋼的性能變化
4.1.3 18—8耐熱鋼微觀組織的劣化分級及其特征
4.1.4 組織劣化對耐熱鋼性能的影響
4.2 HK40奧氏體耐熱鋼
4.2.1 化學成分
4.2.2 物理性能和力學性能
4.2.3 鑄態宏觀組織
4.2.4 鑄態顯微組織
4.2.5 二次碳化物
4.2.6 晶界碳化物
4.2.7 σ相
4.3 HP系列奧氏體耐熱鋼
4.3.1 化學成分
4.3.2 宏觀鑄態組織
4.3.3 組織演變
4.3.4 力學性能
4.4 Incoloy800奧氏體耐熱鋼
4.4.1 Incoloy800系列耐熱鋼的發展
4.4.2 組織特點
4.4.3 物理性能
4.4.4 力學性能
4.5 奧氏體耐熱鋼的氧化行為
參考文獻
第5章 高溫環境損傷
5.1 蠕變損傷
5.1.1 蠕變損傷類型
5.1.2 空洞形核位置
5.2 高溫氧化
5.2.1 金屬的氧化過程
5.2.2 金屬氧化的動力學規律
5.3 脫碳
5.3.1 鋼的脫碳機理
5.3.2 脫碳對鋼力學性能的影響
5.3.3 影響鋼脫碳的因素
5.4 滲碳
5.4.1 滲碳過程動力學規律
5.4.2 裂解爐管滲碳機制
5.5 氫損傷
5.5.1 氫損傷的類型
5.5.2 氫的存在形式和傳輸方式
5.5.3 氫腐蝕的影響因素
5.6 高溫硫腐蝕
5.6.1 高溫硫化
5.6.2 硫酸的露點腐蝕
5.6.3 連多硫酸的應力腐蝕
5.7 高溫釩腐蝕
5.8 葛溫氯化腐蝕
5.9 環烷酸腐蝕
5.10 Na2SO4鹽膜下的熱腐蝕
參考文獻
第6章 爐管常見損傷形式及檢測方法
6.1 轉化爐的結構
6.2 轉化爐管常見的損傷形式
6.2.1 蠕變損傷
6.2.2 腐蝕損傷
6.2.3 蒸汽帶水引起的損傷
6.2.4 熱疲勞引起的損傷
6.2.5 鑄造缺陷引起的損傷
6.2.6 爐管彎曲引起的損傷
6.2.7 組織劣化
6.3 裂解爐的結構
6.4 裂解爐管常見的損傷形式
6.4.1 結焦
6.4.2 滲碳
6.5 爐管損傷的無損檢測方法
6.6 滲碳層的無損檢測方法
參考文獻
第7章 蠕變損傷的評價及檢測
7.1 蠕變本構方程
7.2 蠕變損傷理論
7.2.1 損傷變量
7.2.2 蠕變損傷的物理機制
7.3 蠕變損傷評估法則
7.3.1 羅賓森壽命分數法則
7.3.2 應變分數法則
7.3.3 空洞形成和演化法則
7.4 蠕變損傷無損檢測和評價技術
7.4.1 金相復膜技術
7.4.2 線性超聲檢測技術
7.4.3 非線性超聲檢測技術
7.4.4 超聲雙折射技術
7.4.5 超聲背散射技術
7.4.6 磁性能檢測技術
7.4.7 磁巴克豪森發射技術
7.4.8 磁一聲發射技術
7.4.9 渦流檢測技術
7.4.10 電位降檢測技術
7.4.11 硬度測量技術
7.4.12 應變測量技術
7.4.13 正電子湮滅技術
7.4.14 X射線衍射技術
7.5 基于Z參數方法對損傷過程的描述
7.5.1 Z參數的意義
7.5.2 基于Z參數的損傷演化模型
7.6 損傷演化的可靠性評估.
參考文獻
第8章 高溫持久壽命的可靠性預測
8.1 持久壽命及其外推方法
8.2 Monkman—Grant關系及其修正
8.3 常用的壽命預測方法
8.3.1 等溫線法
8.3.2 TTP參數法
8.3.3 基于蠕變曲線的壽命預測方
8.3.4 斷裂力學法
8.3.5 金相試驗法
8.3.6 其他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虎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