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順北地區奧陶系斷控縫洞型油氣藏勘探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47600
- 條形碼:9787030747600 ; 978-7-03-07476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順北地區奧陶系斷控縫洞型油氣藏勘探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在前人綜合研究成果和油氣勘探重大突破的基礎上,進一步結合"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以來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在油氣勘探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以順北大油氣田為總結重點,按照新的學術思想、采用新的基礎資料,通過全面總結、系統編圖、綜合升華,全面反映順北大油氣田油氣地質特征、油氣形成過程、油氣分布的近期新研究成果。本書是一部內容豐富的,集基礎性、系統性、新穎性、資料性與科學性于一體的,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實用性的油氣地質著作。
順北地區奧陶系斷控縫洞型油氣藏勘探實踐 目錄
**章 緒論 1
**節 順北油氣田概況 1
第二節 順北油氣田的勘探過程 3
一、躍參區塊勘探的重要啟示 3
二、順南4井、順南5井在斷裂帶上的預先突破 5
三、順托1井勘探成功的重要啟示 5
四、順北1號帶油氣發現與評價 6
第二章 順北地區油田走滑斷裂特征 9
**節 區域構造背景及格架 9
一、周緣大地構造背景 9
二、盆地構造演化過程 10
三、盆地構造單元劃分 12
四、順托果勒低隆構造特征 14
第二節 順北地區走滑斷裂體系劃分及特征 16
一、走滑斷裂體系識別與劃分 16
二、走滑斷裂體系特征 17
三、走滑斷裂體系活動期次 20
第三節 典型走滑斷裂帶變形特征解析 23
一、順北5號走滑斷裂帶 24
二、順北1號走滑斷裂帶 28
三、順北4號走滑斷裂帶 32
四、次級走滑斷裂帶 34
第四節 走滑斷裂成因機制及演化模式 35
一、走滑斷裂成因機制 35
二、走滑斷裂演化模式 37
第三章 順北地區奧陶系沉積特征 42
**節 地層劃分及發育特征 42
一、地層劃分方案 42
二、地層發育特征 42
第二節 層序地層特征 45
一、奧陶系層序界面特征 45
二、奧陶系層序地層劃分 47
三、奧陶系層序地層格架 54
第三節 層序格架內沉積相特征 55
一、沉積相識別標志 55
二、奧陶系沉積相劃分及特征 62
三、沉積演化 68
第四節 層序-巖相古地理演化特征 71
一、SQ1~SQ3(蓬萊壩組)三級層序-巖相古地理特征 71
二、SQ4~SQ5(鷹山組)三級層序-巖相古地理特征 72
三、SQ6(一間房組)三級層序-巖相古地理特征 72
四、SQ7(恰爾巴克組)三級層序-巖相古地理特征 73
五、SQ8(卻爾卻克組早期)三級層序-巖相古地理特征 73
六、SQ9~SQ11(卻爾卻克組中晚期)三級層序-巖相古地理特征 73
第四章 順北油氣田油氣特征與烴源巖條件 75
**節 順北奧陶系油氣地化特征 75
一、原油族組分 75
二、原油碳同位素特征 76
三、原油飽和烴色譜 79
四、原油飽和烴色質 80
五、原油芳烴特征 82
六、油氣輕烴特征 84
七、天然氣碳同位素組成 85
八、油氣成熟度分布特征 86
第二節 順北奧陶系斷控縫洞型油氣藏油-源對比 87
一、甾類化合物特征 87
二、伽馬蠟烷指數(伽馬蠟烷/C30藿烷比值)與C24四環萜烷/C26三環萜烷比值 88
第三節 順北地區烴源巖特征、發育模式及分布 89
一、烴源巖有機碳、碳同位素、硫同位素特征 89
二、玉爾吐斯組烴源巖發育模式與分布 91
三、寒武系玉爾吐斯組烴源巖分布特征 99
第四節 烴源巖演化特征 99
一、不同層系烴源巖成熟度特征 99
二、不同構造單元沉積埋藏史 101
三、順北“大埋深、高壓力”條件下“高壓生烴演化抑制”模式 103
第五章 順北地區奧陶系斷控縫洞型儲集體特征、控制因素 108
**節 概述 108
第二節 基塊儲集體特征 108
一、巖石學特征 108
二、基塊物性特征 110
三、成巖作用及其演化序列 111
第三節 斷控縫洞型儲集體特征 114
一、主要儲集空間類型及典型識別標志 114
二、儲集體規模及評價方法 121
第四節 斷控縫洞型儲層發育的主控因素 121
一、斷裂對儲層的控制作用 121
二、溶蝕作用對儲層的改造 130
第五節 斷控縫洞型儲層發育地質模式 134
一、走滑斷控規模儲層發育模式 134
二、走滑斷裂分段性對儲層的控制作用 135
三、儲層發育規律 137
第六節 儲蓋組合特征 138
一、區域儲蓋組合特征 138
二、順北油氣田儲蓋組合特征 139
第六章 順北地區奧陶系斷控縫洞型油氣藏成藏模式 141
**節 順北油氣成藏特征、分布及富集主控因素 141
一、油氣藏特征 141
二、油氣藏類型與分布 142
三、順北油氣藏富集主控因素 143
第二節 典型油氣藏解剖 144
一、順北1號走滑斷裂帶油藏 144
二、順北5號走滑斷裂帶油藏 146
三、順北7號走滑斷裂帶油藏 149
四、順北隆1井油藏 151
第三節 油氣成藏期次 152
一、儲層巖相學與方解石U-Pb定年 153
二、流體包裹體系統分析法 155
三、油氣成熟度參數法 162
四、油氣藏飽和/露點壓力 163
第四節 順北地區奧陶系斷控縫洞型油氣藏成藏模式 164
一、斷控縫洞型油氣藏特征 164
二、斷控縫洞型油藏油氣富集主控因素 166
三、順北1井區不同斷裂帶奧陶系油氣差異控富模型 167
四、順北地區斷控縫洞型油氣藏成藏模式 169
第七章 順北地區超深層斷控縫洞型油氣藏三維地震勘探關鍵技術 172
**節 斷控縫洞型油氣藏儲集體發育特點及相關對策 172
一、斷控縫洞型油氣藏儲集體發育特點及技術難點 172
二、斷控裂縫-洞穴型儲集體地震響應特征 173
三、針對性技術對策 174
第二節 斷控縫洞體處理成像技術 174
一、火山巖速度建模技術 174
二、深大斷裂速度建模技術 179
三、各向異性速度建模技術 180
四、逆時偏移成像技術 182
第三節 斷控縫洞型儲集體預測技術 185
一、走滑斷裂帶識別檢測技術 186
二、儲集體分類預測與圈閉描述技術 188
三、量化雕刻與儲量計算技術 196
第四節 縫洞體目標優選與效果分析 202
一、縫洞體目標優選思路 202
二、縫洞體目標實例及勘探效果 203
第八章 順北油氣田發現的重要理論意義和重大實踐價值 206
**節 拓展勘探領域、豐富成藏理論 206
一、開拓了下古生界碳酸鹽巖勘探領域,實現了由古隆起、古斜坡向構造低部位的拓展 206
二、提出了新的儲集體與油氣藏類型,豐富了海相碳酸鹽巖成儲成藏理論 207
三、拓展了油藏保存下限深度,深化了超深層海相碳酸鹽巖油氣藏形成演化認識 208
第二節 對技術進步推動的意義 208
一、建立了“三分六定”超深走滑斷裂帶及縫洞型儲集體分類識別預測技術 208
二、形成了斷控縫洞體定量雕刻技術 209
三、形成了深井超深井鉆完井技術 210
第三節 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 211
第四節 順北油氣田勘探成功的重大啟示 211
一、強基礎、抓創新是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的前提和關鍵 211
二、多學科聯合、多技術攻關是實現勘探突破的重要技術保障 211
三、創新形成的鉆完井工程工藝技術系列是實現油氣發現的重要技術支撐 212
四、創新管理體系,實現了高效勘探與效益開發 212
五、產學研用強強聯合是勘探突破的動力 212
參考文獻 213
順北地區奧陶系斷控縫洞型油氣藏勘探實踐 節選
**章 緒論 位于我國西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地理坐標為東經74°00′~91°00′,北緯36°00′~42°00′,面積為56×104km2。盆地介于南天山和西昆侖山兩大山系之間,周邊被庫魯克塔格、柯坪、鐵克里克、阿爾金次一級山系所環繞。 塔里木盆地作為我國*大的陸上含油氣盆地,經歷了加里東、海西、印支、燕山、喜馬拉雅5個構造旋回,以及(寒武紀—中奧陶世克拉通盆地、晚奧陶世—中泥盆世周緣前陸盆地-陸內拗陷盆地、晚泥盆世—早二疊世克拉通內拗陷盆地、中-晚二疊世大陸裂谷盆地、三疊紀周緣前陸盆地-陸內拗陷盆地、侏羅紀—白堊紀陸內斷陷-拗陷盆地、新生代陸內前陸盆地)7個構造演化階段的演化,*終形成由前震旦紀基底、古生代克拉通原型盆地與中、新生代前陸盆地疊置的多旋回沉積盆地。塔里木盆地內油氣資源豐富,勘探領域眾多,是我國油氣勘探*為重要的盆地之一。 塔里木盆地油氣勘探始于1952年的中蘇石油股份公司,至今已有近70年的歷史,已先后在兩大領域(碳酸鹽巖、碎屑巖)、三套層系(中新生界、上古生界、下古生界)發現油氣田41個,成為我國*大的天然氣產區和中國海相油氣資源的主產區。其中,針對下古生界海相碳酸鹽巖的油氣勘探自1984年沙參2井喜獲高產工業油氣流,日產油1000m3、日產氣200×104m3,發現了雅克拉凝析氣田,實現了我國海相碳酸鹽巖的首次重大突破之后,針對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碳酸鹽巖油氣勘探不斷取得突破,1987年到1989年2月輪南1井、輪南2井、英買1井先后獲得高產工業油氣流,特別是1997年7月,沙46井、沙48井先后獲高產工業油氣流,發現了塔河億噸級海相整裝大油田,標志著塔里木盆地油氣勘探進入了新的階段。 進入21世紀,伴隨著理論認識的不斷提高和勘探技術的不斷進步,針對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鹽巖的油氣勘探不斷取得進展和突破。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在系統總結前人已有勘探成果的基礎上,重視基礎研究、強化技術攻關、加大勘探力度,于2016年8月29日宣布在塔里木盆地順北地區奧陶系海相碳酸鹽巖油氣勘探取得重大商業發現,發現了奧陶系大油氣田,資源量達到17×108t(油當量),其中石油為12×108t,天然氣為5000×108m3。這一重要發現,是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針對塔里木盆地40年勘探積累基礎上的重大突破,實現了從沙參2井潛山類型到塔河喀斯特巖溶縫洞型再到順北特深斷控縫洞型新類型的重大轉變,也是在困境中堅持勘探、在勘探中大膽探索、在探索中轉變思路、在思路轉變中技術創新的結果。同時,也再次證明了塔里木盆地深層、超深層海相碳酸鹽巖巨大的勘探潛力和良好的勘探前景。 **節 順北油氣田概況 順北油氣田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北部,構造位置上位于塔里木盆地順托果勒低隆一級構造單元,覆蓋順北緩坡、順托低凸、順東緩坡3個二級構造單元。東西緊鄰滿加爾拗陷、阿瓦提拗陷兩個一級構造單元(圖1-1)。構造面貌東西方向上為一個鞍部隆起,南北方向為中間低南北高的鞍部拗陷。為一個典型的“馬鞍狀”構造形態。 順北油氣田自下而上發育基底、南華系(Nh)、震旦系(Z)、寒武系、奧陶系(O)、志留系(S)、泥盆系(D)、石炭系(C)、二疊系(P)、三疊系(T)、白堊系(K)、古近系(E)、新近系(N)、第四系(Q),其中志留系中上統、泥盆系中下統、石炭系上統、二疊系下統和上統、侏羅系、白堊系上統、古近系庫姆格列木群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其余地層發育齊全。 順北油氣田面積為28×104km2,順北油區勘探面積為19.9×104km2,順南氣區勘探面積為8000km2 (圖1-2)。該油氣田包含6個區塊,其中含油的為北部4個區塊,順北1、3、4區主要資源為輕質油,順北2區為凝析氣藏,南部順南1、2區主要為干氣藏。 通過勘探證實,順北油氣田是塔里木盆地一種新的油氣藏類型,它主要受超深走滑斷裂帶控制,其儲集體主要是走滑斷裂活動形成的斷裂帶空腔和縫洞復合體,主要封擋條件為斷裂兩側的奧陶系致密碳酸鹽巖和頂部的桑塔木組泥巖,斷裂帶的主要活動期為海西早期之后至喜馬拉雅晚期。鑒于油氣藏的特殊性,結合斷裂控制儲層發育、控制油氣藏分布、控制油氣藏富集的“三控”特征,將這類新的油氣藏命名為“超深斷控縫洞型油氣藏”。 2017年以后,順北油氣田由1號斷裂帶向外圍甩開部署,截至2019年底,順北油氣田已經評價了順北1、順北5、順北7三個一級主干斷裂帶和順北2、順北3兩個次級斷裂帶,均全部獲得工業油氣。截至2019年底,順北油氣田累計提交探明石油儲量9.903×108t,天然氣3430×108m3,合計油氣當量12.842×108t。累計產油1580×104t,形成年產油820×104t的生產能力,成為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走出塔河之后發現的又一個規模油氣富集區(圖1-2)。 第二節 順北油氣田的勘探過程 順北油氣田發現之前,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碳酸鹽巖已經有了大規模的油氣發現。一是1984年9月22日沙參2井在塔北沙雅隆起上的奧陶系白云巖中鉆遇高產工業油氣,揭開了塔里木盆地油氣勘探新的篇章,掀起了圍繞古潛山圈閉的勘探熱潮經過近十年的勘探,圍繞古生界潛山,發現了潛山奧陶系、石炭系,以及三疊系、侏羅系、白堊系、古近系等多個含油氣層系,發現一批中小型油氣藏(田)。二是針對位于阿克庫勒凸起的古生界潛山,1996年部署了沙46井,于1997年2月鉆獲高產油氣,同年部署了沙47、沙48兩口井,分別鉆獲高產穩產油氣,宣告塔河奧陶系油氣田的發現。不同于沙參2井揭示的古潛山油氣藏,塔河油田的奧陶系以海西早期巖溶為主,疊加加里東中期巖溶控制的巖溶縫洞型油氣藏。這種油氣藏儲層發育分布極其不規則,鉆進過程中常常鉆遇放空、漏失,油氣藏具有蜂窩狀分布,整體連片,沿奧陶系地層展布,呈現為表生巖溶帶、垂直滲流帶、水平潛流帶和深部緩流帶4層巖溶模式,油氣水分布在相互獨立的縫洞單元中,不同構造部位均有油、水產出,沒有統一的油水界面。通過10年的勘探評價,基本探明了塔河油田,發現油氣藏性質具有從南東向北西,具有凝析油氣—輕質油氣、正常中質油—黑油、稠油—高黏稠油逐漸過渡分布的規律性。 塔河油田奧陶系巖溶縫洞型油氣田的快速探明,在勘探地質認識上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形成了海相碳酸鹽巖油氣成藏理論和勘探理論: (1)來自滿加爾拗陷的寒武系—奧陶系優質烴源巖長期生烴、多期排烴為塔河奧陶系碳酸鹽巖油氣成藏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2)海西早期運動形成的古隆起(古凸起)、古斜坡長期發育,是油氣運移、聚集成藏的有利部位。 (3)加里東期、海西期多期大氣淡水巖溶(喀斯特)是奧陶系巖溶儲層的主要形成期,后期經歷了多期巖溶改造。 (4)印支期以來多期構造運動調整改造,形成了塔河復式油氣田。多期巖溶及構造破裂作用是控制奧陶系碳酸鹽巖儲集體發育和油氣富集*為重要的因素。 “十二五”以來,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在塔里木盆地整體評價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勘探思路、加大勘探力度,持續向塔河深層、順北、順托—順南展開,相繼落實了順北、順南—順托、塔河深層3個億噸級增儲上產區帶。總結順北油氣田的勘探歷程,大約可以分為4個階段,分別是躍參區塊勘探的重要啟示,順南4井、順南5井在斷裂帶上的預先突破,順托1井勘探成功的重要啟示,以及順托1號帶油氣的發現與評價。 一、躍參區塊勘探的重要啟示 面對勘探遇到的困境,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加大了對全盆地基礎石油地質的深入研究和精細解剖認識,通過系統編制各層系構造演化圖、沉積相平面分布圖,首次明確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主力烴源巖玉爾吐斯組,在西部臺地區也有較好的分布(圖1-3)。經過對烴源巖的再認識,認為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仍然是全盆地*有利的油氣聚集區,已經發現的油氣田,包括塔河油田在內,均位于有利的寒武系玉爾吐斯組烴源巖發育區內。根據這一成果,再一次認識到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具有雄厚的烴源巖條件,原來認為的塔河地區的原油來自滿加爾拗陷的認識得到修正,即本地烴源巖為油氣成藏做出了重大貢獻。 為了驗證這一認識,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于2011年對躍參1號勘探區塊進行了三維全覆蓋部署,當年采集當年處理,當年完成解釋,并于2012年部署了YJ1X、YJ2X、YJ3X三口預探井。 YJ1X井于2012年12月6日3mm油嘴自噴生產,獲日產原油58.99m3,不含水,日產天然氣9205m3,氣油比為156∶1。YJ2X井于2012年12月18日2mm油嘴自噴生產,獲日產原油24.36m3,不含水,日產天然氣6251m3,氣油比為257∶1。隨后針對躍參1號區塊中部斷塊區斷裂附近部署的YJ3X井,2013年6月30日進行裸眼常規完井試油,獲日產原油67.49m3,折日產氣2.146×104m3(圖1-4)。 在躍參區塊油氣勘探取得突破后進行系統總結認為,一是巨厚上奧陶統覆蓋區的中下奧陶統碳酸鹽巖仍然發育裂縫-洞穴型儲集體,二是油氣來自下寒武統烴源巖,以晚期成藏為主。 這兩點認識對塔河之外的勘探思路有重要啟發,眾所周知,塔河巖溶縫洞型油藏的儲集體是巖溶縫洞,油氣是海西晚期成藏并以側向運移為主,進一步對躍進井區油藏進行評價時,發現兩個現象:一是沿主干斷裂油質較輕,離主干斷裂越遠,油質越重;二是油氣柱厚度大,不受南北構造高低的影響,油氣以縱向運移為主。這一認識進一步明確了斷裂活動在油氣成藏中的重要作用。 通過大量的盆地基礎研究工作,對順托果勒低隆地區的油氣地質認識越來越清晰,歸納起來主要有3點:一是油氣來源于原地寒武系玉爾吐斯組;二是油氣主要沿斷裂垂向運移;三是中上奧陶統巨厚覆蓋區,中下奧陶統碳酸鹽巖仍有規模儲層。形成了“立足原地烴源巖、沿深大斷裂帶尋找晚期形成的原生油氣藏”的明確勘探方向和思路,對后續轉向斷裂帶部署評價起到了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 所以,在上述創新認識的基礎上,對順托果勒低隆區進行了重新評價,在2012年大膽甩開從順托果勒低隆南北兩端同時部署了順北三維、順南1井三維,并論證部署了順北1井、順南4井、順南5井,主要目的為驗證串珠狀異常的地質屬性,評價北東向斷裂帶的含油氣性,探索順北—順南地區油氣勘探潛力,由此拉開了順北—順南大型油氣富集區勘探發現的序幕。 二、順南4井、順南5井在斷裂帶上的預先突破 順南地區前期已經完鉆順南1井、順南2井、順南3井。其中,2012年12月對順南1井一間房組—鷹山組頂部裸眼段進行攜砂酸壓獲低產油氣,折算*高氣產量為3.8714×104m3/d,日產油4m3。2013年2月順南2井、2013年4月順南3井分別鉆遇低級別油氣顯示,未能實現面上展開突破。 2012年針對斷裂帶同時部署的順北1井、順南4井、順南5井于2013年7月、8月先后完鉆并進行了測試。 2013年7月1日對順南4井鷹山組進行油管測試獲高產氣流。油嘴為7mm,孔板為95.25mm,油壓為60MPa,折日產氣38×104m3,無液,不含水。順南5井2013年1月14日開鉆,2013年8月9日完鉆,該井鉆至井深7209.8m,立壓16.7~23.8MPa,槽面見大量氣泡,用2.05g/cm3~1.95g/cm3~2.10g/cm3的鉆井液壓井,地層漏失,累計漏失泥漿1152.5m3,其間點火火焰高10~15m,持續時間為3h5min,估算無阻流量為121.1×104~165.8×104 m3。 順北1井于2013年7月24日完鉆,中途鉆進至鷹山組發生井漏,累計漏失泥漿1374.42m3。完井酸壓累計獲原油2.57m3,含油1%(原油為墨綠色,密度為0.847g/cm3)。 針對北東向斷裂帶部署的3口井,均獲得不同程度的油氣突破。順南4井在鷹山組、順南5井在蓬萊壩組獲得高產天然氣流,進一步揭示出北東向斷裂帶對晚期油氣成藏具有明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