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良知與勇氣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99992
- 條形碼:9787030699992 ; 978-7-03-06999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良知與勇氣 內容簡介
他,是“生物技術歷史上偉大CEO”,也是廣大罕見病患者眼中的“希望之父”;他,把說服醫保機構為每年治療費用高達25萬美元的孤兒藥“買單”看成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也因推動美國乃至全球生物制藥的發展而備受稱頌;他,將畢生的追求和信念傳遞給更多的同行,鼓勵他們去爭勝、創新、回饋,為罕見病患者不斷推出治療藥物,改變了他們的生存狀況乃至人生!他就是生物技術和罕見病行業創始人之一——亨利·特米爾,也是罕見病領域的傳奇。
作為土生土長的荷蘭人,特米爾從美國弗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后,加入了美國百特(Baxter)公司,在將近10年的時間里從一名助理成為執行副總裁。1983年,特米爾放棄了百特優厚的待遇,僅以11萬美元的底薪成為健贊這個初創公司的總裁和董事。三年后,他帶領健贊公司上市,并開啟了與健贊風雨同舟共同致力于罕見病事業長達28年的精彩傳奇!
良知與勇氣 目錄
**章 具有內在潛質的領導人 1
第二章 翅膀 10
第三章 大融合 23
第四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37
第五章 打開希望之門 49
第六章 職責、榮譽和患者 58
第七章 進入虎穴 68
第八章 從巴西到中國 83
第九章 公司高管眼中的特米爾 95
第十章 危機 104
第十一章 衛兵交接 116
第十二章 健贊舊部 126
第十三章 一個全面的公民 136
第十四章 馬布爾黑德的神諭 147
跋 不再被遺忘 156
致謝 159
資料來源 166
附錄Ⅰ 時間線 185
附錄Ⅱ 照片集 190
索引 222
良知與勇氣 節選
**章 具有內在潛質的領導人 亨里克斯 阿德里亞納斯 馬里亞 特米爾(Henricus Adrianus Maria Termeer)1946年2月28日生于蒂爾堡,他稱這個地方為“一個很小國家的第八大城市”。他是在家出生的,父母是雅克 特米爾(Jacques Termeer)和瑪麗 特米爾(Mary Termeer)。他們家位于荷蘭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地方,荷蘭特米爾家族可以追溯到500年前。他的名字亨里克斯(Henricus)日后被簡寫為亨利(Henri),這實際上是他外公的名字(按荷蘭-英語傳統,Henri的發音為“Hén-ree”)。 亨利是家里六個孩子當中的第四個,也是特米爾兄弟姐妹中**個在二戰之后出生的孩子。他父母將亨利叫作他們的“解放之子(liberation child)”。 荷蘭在二戰中受害尤為嚴重。隨著沖突加劇,40萬荷蘭人逃離他們的祖國到外國尋求庇護。當他們回到家鄉時,這些難民發現祖國剩下的道路已經寥寥無幾,沒有橋梁,沒有鐵路,也幾乎沒有糧食。荷蘭人民深受傷害。更糟糕的是,德國人逃跑時炸毀了西邊的堤壩,使得部分農村地區被海水淹沒。飲用水被污染了,傷寒的幽靈也籠罩在國家的上空。 雅克 特米爾是反納粹政權的一名抵抗戰士,在荷蘭于1940年5月10日進入二戰之后拿起武器抗擊德國侵略者。雅克和瑪麗當時剛剛結婚六個星期。 德國軍隊很快征服了荷蘭,在五天內就擊潰了抵抗力量。荷蘭軍隊總司令亨利 溫克爾曼(Henri Winkelman)將軍于5月15日給德國侵略者簽署了投降書。經過五天的沖突,1萬名荷蘭軍人死亡、受傷或失蹤。 雅克在埃因霍溫附近被俘,然后被火車運到德國,囚禁在一個納粹戰俘營中。這些戰俘營中的生存條件極為嚴酷。一到達戰俘營,像雅克這樣的戰俘就會被剃光頭。他們在擁擠的營房里睡在吊床上,經常被拳頭或棍棒打、鞭子抽,被折騰得精疲力竭,還不讓睡覺。 戰俘們需要收集家畜尸體以獲取營養,他們因此被稱為“收尸人”。挨餓是家常便飯。 在戰俘營時,雅克拒絕給德國人工作,所以被迫穿上臟兮兮的藍灰色條紋制服,這種制服后來與歷史上悲慘的一章聯系在了一起。 在被俘的那天,雅克 特米爾的家人不知道今后是否還會再看到他。但雅克證明了自己是幸運兒當中的一員。在被俘六個星期之后,按照《日內瓦公約》,納粹釋放了雅克 特米爾和其他被俘的荷蘭士兵。 雅克乘火車從德國回到了蒂爾堡。回到家時,他已非常瘦弱,體重降低了四分之一,瑪麗幾乎認不出他。從戰俘營回到家后,他做的**件事就是查看已被打包封存的商店櫥窗。 胡佛街39號外面有一個招牌,表示這里是“特米爾鞋業公司”。這是亨利 特米爾的爺爺于1909年創辦的一個小型家庭鞋業公司。他們家的鞋店在一條繁華的商業街上,正好在金伯利服裝店和德累斯曼百貨店之間,街上有很多購物者、自行車和送貨車。特米爾鞋店占據一座不起眼的三層紅磚樓房的底層,家人則住在上面的兩層。 在戰爭年代,隨著雅克和瑪麗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的降生,特米爾家族也在擴大——英內克(Ineke) 特米爾、馬利斯(Marlies) 特米爾和波特(Bert) 特米爾分別出生于1941年、1942年和1944年。戰后他們又生了三個男孩——亨利、保羅(Paul)和羅埃爾(Roel),分別出生于1946年、1951年和1953年。亨利的母親瑪麗 范高普(Mary van Gorp)出生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史特摩,這是卡爾加里附近大草原上的一個小城,父母是荷蘭移民。亨利將自己的外祖母瑪麗亞(Maria)描述為“一個偉大的冒險家”。 “她就是坐不住。” 他說,“她正是憑借這種沖勁才說服了她丈夫——我從未見過的外公——走上移民之路,開啟新的生活。他們非常高興。我母親仍然記得遇到印第安人的情形。” 他們家有一個牧場,一直住在史特摩,直到瑪麗患上了嚴重眼疾,當時瑪麗六七歲。 “醫生覺得落基山里非常凜冽的空氣對她眼睛不好,她需要荷蘭多云的天氣。”范高普一家于1921年又回到了荷蘭。亨利(Henri) 范高普在移民加拿大時離開了其家族的造紙生意,當他回到荷蘭時被告知,“你曾有股份,但現在你得靠自己了。” 老亨利不得不從頭開始,生活艱難。他的健康出了問題,去世時還很年輕。瑪麗是在一個經濟困難的家庭長大的。她從小就學會了怎樣*充分地利用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按照荷蘭傳統,雅克 特米爾是一個商人和匠人——一個專注于其業務的人。他和一些員工學會了做定制鞋,他們也從批發商那里批發鞋來賣給其忠實客戶。 特米爾經營自己店鋪的方式反映了荷蘭的商業文化。他遵循一些基本原則:你的聲譽是*重要的;你要避免負債,謙虛而純粹地經營,行事獨立。按照他經營自己店鋪的精神,雅克 特米爾給自己孩子和孫輩的箴言是:“去做,努力去做,加倍努力(go forth,work hard,redouble your efforts)。” 亨利 特米爾的孩提時代還是比較傳統的,盡管處在一個不同尋常的歷史時期。他生長在一個中產階級天主教家庭,父母都很慈愛——父親辛勤工作掙錢養家;母親全身心地照看孩子。 后來,特米爾這樣描述他的母親和父親:“我父母對我們大家——我兄弟姐妹和我自己——都有很大影響。他們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天分,既嚴格,又溫暖。我們很幸運。” 1953年,雅克、瑪麗和他們的六個孩子搬到了位于伯吉米斯特蘇吉街(Burgemeester Suijsstraat)10號的新房子。這個地方是位于郊區的一個富人區,在蒂爾堡大學附近。當時七歲的亨利參加了童子軍。他還學會了打曲棍球,這是荷蘭男孩和女孩都很喜歡的一項體育運動。他偶爾也跟朋友和家人打撲克牌。他*喜歡的游戲之一是一種四張牌的荷蘭撲克牌游戲,名叫“托朋(Toepen)”。 瑪麗是一位自豪的、虔誠的天主教母親,她每個星期天上午都會坐在教堂前排。她的孩子上天主教學校,并要定期參加圣約瑟夫 柯克教堂(一座典型的19世紀新哥特式地標建筑)星期天的禮拜活動,還要參加每月的懺悔活動。雅克和瑪麗要把他們每個孩子都培養成人——成為一個實實在在的人。亨利的姐姐馬利斯解釋說:“我母親的志向就是讓自己的孩子獲得巨大成功。” 亨利 特米爾成年后的生活與有組織宗教幾乎沒有聯系,但他的人生哲學和道德基礎中很多東西毫無疑問都是從年輕時的這些印象中汲取的。他仆人式的領導風格,他的謙遜,他對不幸者遭遇的同情心——這些核心特質至少部分是來自他的信仰,推而廣之也來自他母親。 對瑪麗 特米爾來說,通向成功的道路之一就是對藝術和文化的欣賞,這樣一種價值觀日后將伴隨亨利余生。她彈鋼琴,所以她也期望她所有的孩子都學會一種樂器。 “彈奏音樂對大家來說總是很有趣。” 亨利說,“我吹了一段時間的小號,吹得不是很好。我也拉小提琴,因為我父親拉小提琴。我拉的太難聽了,大家的耳朵都受不了。我從來沒有成為一個音樂人。但我父母真的喜歡表演藝術。我們全家會定期去聽音樂會,看芭蕾舞和戲劇。” 瑪麗 特米爾讓她的孩子們知道財務自足的重要性。亨利 特米爾喜歡財務獨立,因為只有財務獨立,才有實力。這種認識日后將決定他在健贊公司前二十年處理財務問題的戰略方法,在某種程度上也能解釋他的生活方式。 在搬進他們的新房之后,他母親讓亨利 特米爾上了五個天主教學校,**個是從事學前教育的蒙特梭利學校;接著是兩所小學:圣托馬斯學校和圣克里斯托弗學校;再往后,他在鮑羅斯中學和圣奧德佛斯中學上高中,這是蒂爾堡兩所著名的天主教中學。要從荷蘭天主教教育體系中的高中畢業,需要成功完成五年學業。他只是一般學生,但卻始終對學業很認真,保留著自己收到的每個成績單中的每一頁。 正如其兄弟姐妹們所描述的那樣,亨利 特米爾是一個很有雄心,但卻并不出色的男孩。他聽話,舉止得體,聰明和機靈,但卻說不上是個神童。他哥哥波特回憶說,他的確競爭意識很強,甚至有時候都不能自已。 “在小學時他比我低一級,有天有一個比賽:畫供開汽車和騎自行車的人使用的安全標志。我畫了一幅,亨利非常認真地看著它,因為他自己有時沒有想法,而我卻有太多想法。我畫了一幅十字路口的圖和一個標志,他非常認真地看著它,也畫了一幅一模一樣的圖。我得了一等獎,他什么獎都沒有。他很生氣,說:‘它們都一樣,沒有差別,為什么我沒得一等獎?’” “然后,我們在同一房間睡覺,到了半夜他還在生氣!” 雖然亨利可能會無法控制情緒,但他從未停止分析狀況或預測和降低風險。他哥哥波特記得一次全家度假時跟亨利在海灘上玩。當時戰爭剛剛結束幾年時間,他們家的男孩子們碰到了廢棄的德軍碉堡,正等著他們去一探究竟。 我們是小男孩,當然都很有興趣進去看看。我記得我們爬了下去,打開了碉堡的門,我們進去了,當然里面很暗。我們發現了一些德國報紙,但亨利總是很小心。不是害怕,而是很小心。我們不知道還會發現什么,也許梯子會倒塌,也許會有什么危險的東西。他并不是完全在冒險,因為他已經提前估算了發生危險的可能性。 “這也是為什么他玩牌時總能贏我們。” 波特 特米爾今天說,“他不是賭徒,不過我們玩紙牌游戲‘托朋’時都會賭錢。他總是把自己的錢放在桌上,讓大家都能看到他贏了多少。*后,他就像一個銀行一樣在進行交易。我們會問:‘亨利,我們能得到一筆貸款嗎?’” 這些都將是亨利一生在培養的品質,但卻并非總能得到他預期的結果。 波特接著說:“他會計算自己在每一種狀況下所處的位置。所以,如果有某種狀況,他會在行動之前計算自己要冒的風險。他會靜靜地站在一邊,然后計算自己在這種狀況下的風險有多大。他做決定的速度并不快,所以在亨利做決定前你總是要等。” 特米爾家的孩子年齡相近,彼此之間的關系也比較近。一次亨利借了他哥哥波特的小菲亞特600去圣奧德佛斯參加一個活動,途中發生了事故把車撞壞了。他沒錢修車,所以波特在家里組織了一場集資。亨利日后要連本帶息把錢還上。 早期,展現亨利堅定決心和強烈競爭意識的一種方式是下棋。從12歲開始,他就全身心地投入了這一新追求,以至于其他人都下不過他了。他狂熱地下了三年棋,參加各種各樣的比賽,買書,還以那個時代的荷蘭特級大師馬克斯 尤偉(Max Euwe)為偶像,后者是**個,也是唯一一個荷蘭國際象棋世界冠軍。 特米爾日后這樣解釋自己對國際象棋的熱情:“這比學習更重要。我購買關于國際象棋的書籍,花很多時間學習下棋,閱讀關于開局、終局和所有不同戰術的資料。當人年輕時,是很容易受到影響的,我就受到了影響。 “我受到的影響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我可以在頭腦中下棋,而不需要棋盤。我會靜靜地坐在教室里,而老師并不知道我是在想著下棋。他們以為我是在專心聽講,但他們說的我一個字都沒聽見。” 他的學校隔壁是一個他每天都要光顧的棋社。他弟弟保羅回憶他的棋力時這樣說:“他的天賦是要想到兩步遠,當然是指策略。所以,他發現自己在這方面非常強,而其他人卻做不到。他能贏看起來比他更聰明的人,也能贏年齡比他更大的人。” 事實上,亨利只下他相信自己能贏的比賽。保羅回憶:“亨利知道贏棋的訣竅。他會讓其他人看起來很傻。他有那么好嗎?他并不真的有那么好。但他知道怎樣取勝。” 這就是建立自信心的問題。隨著年齡增長,這一點更加清晰:亨利從來都不缺乏自信。 然而,到他15歲的時候,著迷下棋的后果出現了。他15歲前的三年都花在了下棋上,因此他逃課、逃避家庭作業、參加比賽。*后,他為了下棋而不顧學業的做法達到了極限。 在從高中第三年到第四年的升級考試時,他兩次未能通過鮑羅斯中學的考試。兩次升級考試失敗的后果是被開除,但亨利的母親卻要為他爭一下。她去了圣奧德佛斯,說服校長收下她兒子,讓他可以在那里繼續學業。“我知道他能力、水平都夠。”她說。 *后的結果是,由于他母
- >
隨園食單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回憶愛瑪儂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