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鮮活的經濟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51918
- 條形碼:9787521751918 ; 978-7-5217-5191-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鮮活的經濟學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研究經濟學的學者;經濟學專業的高校師生;對經濟學感興趣的職場白領;對經濟學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經濟學**,回首經濟學眾說紛紜的發展歷史,對眾多經濟學理論進行了一次系統性的、辯證性的分析,展現經濟學活力四射、生機勃勃的一面;第二,打破各大經濟學流派之間的理論壁壘,在梳理經濟學理論體系的過程中,創造性地提出了“主線經濟學”概念;第三,指明了經濟學的研究方向,即經濟學研究的應該是過程和規則,以及“此時此地”,而不是假設和結果。
鮮活的經濟學 內容簡介
任何人都能從中抓住經濟學脈絡,感受到經濟學活力的通識讀物 作者按照“森霍爾茨—羅斯巴德—博爾丁—薩繆爾斯—圖洛克—奧斯特羅姆—拉沃伊—伯格—米塞斯—柯茲納—哈耶克—布坎南”的順序,以**人稱的口吻介紹了這些經濟學大師的研究成果和觀點,并導出他們觀點的繼承、學習、交流、辯論和碰撞,從而為讀者呈上經濟學的諸多觀點、原則和方法論。 作者通過對這些經濟學大師逐個分析、互相對比,同時結合歷史與當下現實對主流經濟學理論進行批判性的反思和揚棄,展現出經濟學在其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永恒的特質——鉆研學術的精神是“鮮活的”,經濟學觀點是“有生命力的”,這就是它能為紛繁復雜的經濟社會源源不斷地提供良方的原因所在。作者在陳述的過程中還創造性地提出了“主線經濟學”,作者認為,經濟學研究應當強調過程和規則( 而不是結果),貼近現實與市場( 而不是模型和假設)。 作者希望本書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經濟學,并發現經濟學朝氣蓬勃,永遠飽含生命力的一面,而不再認為經濟學是一門沉悶的科學。
鮮活的經濟學 目錄
目 錄
序 言 / XV
前言 經濟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 XXIII
導讀 經濟學的新視野 / XXXIX
**部分 經濟學與教育 / 001
經濟學教育的任務 _ 003
奧地利學派貼合實際的經濟學教學 _ 021
自發秩序下,誕生于大眾的經濟學如何服務大眾 _ 032
第二部分 經濟學大師課 / 059
**課—— 漢斯·森霍爾茨:追求現實世界中的相關性_ 061
第二課—— 穆瑞·羅斯巴德:關于蘇聯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 _ 069
第三課—— 肯尼思·博爾丁:以主觀主義精神審視市場_ 094
第四課—— 沃倫·薩繆爾斯:讓“政治”回歸政治經濟學_ 107
第五課—— 戈登·圖洛克:*大化利己主義的行為與市場競爭的力量 _ 127
第六課—— 奧斯特羅姆夫婦:方法論個人主義和經濟學思維方式 _ 140
第七課——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產生合作、避免沖突的自治規則 _ 162
第八課—— 唐·拉沃伊:讀者與作者要實現視野融合_ 177
第九課—— 彼得·伯格:以人文主義的視角,而不是科學主義的視角看待經濟人 _ 180
第十課——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分析性敘事方法 _ 199
第十一課—— 伊斯雷爾·柯茲納:變化與企業家的行動應被納入經濟學理論的核心范疇 _ 223
第十二課——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經濟學思維方式的標識 _ 238
第十三課—— 詹姆斯·布坎南:古典傳統對形式主義的抵制 _ 254
第三部分 經濟學與生活 / 281
經濟學錯在哪里 _ 283
人如機器 _ 343
經濟學專業知識的局限 _ 359
高級祭司和低級哲學家 _ 394
第四部分 結 論 / 417
如何教經濟學以及為什么教經濟學 _ 419
致 謝 / 427
參考文獻 / 433
鮮活的經濟學 節選
經濟學教育的任務 學術經濟學主要是作為預防流行性謬誤的良藥,對學生和政治領導人都大有益處。 ——亨利·西蒙斯(Henry Simons) 引言 每年秋天,全國各地的父母都在與將要上大學的孩子告別。許多孩子將要遠行,很多人會發現離家生活是一種新體驗。其中一些滿懷渴望的年輕新生將坐在經濟學的課堂上,花差不多100美元購買一本教材(或至少得到它的在線版本)。 他們所用的教材*有可能是格里高利·曼昆(Gregory Mankiw)所著。如果教授的年齡較大,那么他可能會選擇坎貝爾·麥康奈爾(Campbell McConnell)編寫的教材。教授如果有一定的意識形態傾向,就可能會選擇詹姆斯·格沃特尼(JamesGwartney)和理查德·斯特魯普(Richard Stroup)編寫的教材,也可能會選擇E.K.亨特(E.K.Hunt)或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編寫的教材。如果教授自詡為偏左的非意識形態或技術專家型經濟學教授,那么學生們可能需要學習威廉·鮑莫爾(William Baumol)和艾倫·布林德(Alan Blinder)編寫的教材。如果學生們非常幸運,那么他們將被要求購買我的同事泰勒·考恩(Tyler Cowen)和亞歷克斯·塔巴洛克所著的《現代經濟學原理》(Modern Principles of Economics)。如果他們極為幸運(在此我無疑存有偏見),遇到了品味和判斷均屬上乘的教授,那么他們可能會選擇保羅·海恩的《經濟學的思維方式》。 每年秋季,在**次進入經濟學課堂的成千上萬的學生中,很少有人能夠選擇他們想要的被教授經濟學的方式,或者選擇由誰來教,或者從什么角度來教。對絕大名數人來說,進入某一特定的課堂只是一個隨機行為,或者是權衡時間所做的決定。某個學生可能會遇上一位授課生動有趣的經濟學教授,或者遇上一位授課乏味無聊的老師,老實說后者更有可能。這位教授可能對時事耳熟能詳,也有可能完全不知道現實世界發生了什么,或者對此漠不關心。 因為經濟學教學通常都很糟糕,所以當人們知道我是經濟學家時,我幾乎可以判定他們的反應不外乎以下三種:(1)“呃! 那是我*不喜歡的課程,你怎么學習這個的呢?”(2)“哦!有意思,你知道利率會怎么變嗎?”(3)“我真的很喜歡我的經濟學課程。”說完這句話后,人們通常會就經濟政策提出一系列問題和發出一系列聲明,這些政策聲明往往是左中右隨機的。自2008年以來,我經常遇到一些人,在得知我是經濟學家時,他們就責怪我和我的同行應對當前的金融危機負責,并堅持認為經濟學家對價值一無所知。在極少的時候,我的意思是這種情況真的很罕見,有人說:“啊!真是令人激動。我愛我的經濟學老師,他真的改變了我的生活,改變了我對世界的看法。”表達這種意見的少數人很可能是研究生,或者是經濟學的同行,前提是研究生院尚沒有耗光他們的熱情。他們不大可能是你的左鄰右舍或是在教堂、社區偶遇的人。 我一直對這種差異感到迷惑。直到今天,我仍然滿懷喜愛地記得經濟學之外的許多大學課程,記得教授的教導和我所學到的知識。但是在經濟學中,情況卻不是這樣。你如果理解經濟學,就會從事這一領域的工作;你如果理解不了,就會討厭經濟學家(印象中流行的經濟學家)的主張。這是為什么呢? 我認為,這是因為我們在教授經濟學時,未能把它當作一門閃耀著激動人心的智慧光芒,并能夠照亮世界的學科。我經常說:“經濟學是一門至關重要的學科,它處理的是至關重要的問題——貧與富的問題,生與死的問題;經濟學是一個了不起的框架,供我們思考現實世界中的人類行為(包括一切人類活動);經濟學充滿了樂趣。”不得不承認的是,關于經濟學似乎有些奇怪并違反直覺的東西:經濟學研究的是自由選擇,卻又強調約束條件;經濟學研究人的意圖,但也研究人的行為的非目的性后果。正如哈耶克所說:“經濟學的奇特任務就是要證明人們對自以為能夠設計的事物其實是多么無知。”然而,同樣的事實是,*佳的經濟學實踐也不過是常識應用而已。如弗蘭克·奈特所指出的那樣:“嚴肅的事實是,經濟學所教導的真正重要的東西,大部分是人們如果愿意理解,自己就能夠理解的東西……而如果人們拒絕學習經濟學,甚至對經濟學不屑一顧,那對他們講再多也沒什么用。”經濟學中這種緊張關系主要是因教學方式不當而產生的,也是因將經濟學教義以一種矛盾的、*終不過是權宜之計的方式應用于公共政策領域而產生的。 保羅·海恩的經濟學教育基本方法是將KISS原則(保持簡單、愚蠢)與對該學科某些核心原則的深刻解讀相結合,而這兩者都有助于保持信息簡明。但一位追求簡單和專注的教授也必然堅信,簡單的經濟學并不是理論簡單的經濟學。不相信這點的教授傾向于在本科課程中講授研究生課程中那些玄妙的理論命題,盡管這樣做并不恰當。甚至那些并不是不喜歡基礎經濟學的人,也試圖平衡教學責任和出書的要求以促進專業進步,這種動機可能會讓他們就像教授稀釋版本的研究生課程那樣教授經濟學的基
鮮活的經濟學 作者簡介
彼得· 貝奇(Peter Boettke),美國喬治· 梅森大學經濟學與哲學教授,同時擔任詹姆斯· 布坎南政治經濟中心副主任、美國市場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胡佛研究所國家研究員,以及俄羅斯科學院、馬克斯· 普朗克經濟系統研究所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客座教授。2010 年獲得私營企業教育協會亞當· 斯密獎。著有《經濟學的思維方式》《計算和調試》《新思維為何失敗》等。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