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外婆的石板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475404
- 條形碼:9787559475404 ; 978-7-5594-7540-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外婆的石板洲 本書特色
★4個關鍵詞,20篇文章,是對外婆的殷切思念,更是對故鄉的深情回望 鄉愁:時光健忘,大地記得每一個來過的人 回望:我們偶爾回頭看,是為了更有勇氣地走入明天 溫情:呈現悲欣交集的人世風景和生命況味 女性書寫:母輩生生不息的堅韌與美好,背后是一個家庭和時代的浮沉與溫情 ★一本純粹、輕靈、飽含生活汁液的散文精選集 作者文字古典、清新、靈動,有著近乎白描般的真實、細微、熨帖。在對作者成長過程中所歷人事和所識風物的抒寫中,雕刻了冒著熱氣、帶有溫情的故鄉畫卷。以筆調之美尋江南舊事,于細微處顯愛與真純。 ★風物、人與山水,既是現實中的故鄉,更是心靈中的故鄉 沉浸于故鄉人事的《萬物生長》—— 我的家,在外婆的人生地圖上,就是*美也*遠的去處。外婆的世界,只是一座村莊。再大些,也不過是一座村莊牽上了另一座村莊,她的女兒家和她的娘家。一座村莊牽著另一座村莊,悠悠蕩蕩,便蕩盡了一個鄉村女人一生的時光。 透過故鄉讀自然、讀山川、讀歷史、讀人生的《霜氣》—— 敬重霜氣,那是直面和認領人世的空曠和寒氣。生也有時,敗也有時,塵世間的霜,懂得默然去品之味之,這是中年人的膽氣。在清寒的冬日清晨,出門遠行,呵氣成霜,天地飛白。一粒人影,小如塵芥,也大得可頂起一輪朝日。 呈現故鄉悲欣交集的人世風景和生命況味的《暗處的河》—— 即使是一粒塵埃、一顆水滴、一立方看不見的空氣,它們在天地之間,也都有自己的坐標,或者運行的軌跡。翻著書頁時,偶爾會想到大毛,那個因為發現地下河的存在而神采飛揚的少年,此刻的他,會像一粒塵埃一樣,在風里還是在世人的腳下? ★不同世代女性的堅韌與孤獨,如此迥異卻又如此相同 外婆的一生,封閉,孤獨,柔弱而有韌性。 她以一株草本植物的卑微姿態,經歷死之痛,生之艱,將歲月一程一程延伸。 母輩生生不息的堅韌與美好,背后是一個家庭和時代的浮沉與溫情。 ★安徽省作協副主席洪放傾情作序。
外婆的石板洲 內容簡介
一本純粹、輕靈、飽含生活汁液、閃耀思想之光的散文精選集,作者文字古典、清新、靈動,尤擅比喻和擬人手法出神入化的運用。全書二輯,**輯側重敘寫人事,呈現悠揚婉轉、悲欣交集的人世風景和生命況味;第二輯側重描寫風物,抒發萬物之美和深沉的生命思考。在對作者成長過程中所歷人事和所識風物的抒寫中,一一呈現生命之美、人情之美、自然之美、智慧之美。
外婆的石板洲 目錄
推薦序:散文的四季
**輯 人事多情
萬物生長/002
天下的奶奶*后都別了孫女/011
三寸金蓮/028
暗處的河/036
菱歌/052
漁網與姑娘/067
再見,卡帶錄音機/085
公共澡堂/104
三個收廢紙的男人/111
1987:洲上的歲月/118
第二輯 風物有味
風在鄉下/140
蟲聲/149
墻外的春天/157
蔞蒿與河豚/162
海棠寂靜/175
霜氣/185
蓮陰/193
中國梧桐/201
舊時黃梅天/214
月照/237
外婆的石板洲 節選
1.我在辦公室里撫玩同事桌上的地球儀,看著深藍海水包裹著的大陸和綠島,想起“世界”這個詞。世界那么大!心里想起外婆,外婆一定不知道地球儀上的“世界”,外婆的世界,只是一座村莊。再大些,也不過是一座村莊牽上了另一座村莊,她的女兒家和她的娘家。一座村莊牽著另一座村莊,悠悠蕩蕩,便蕩盡了一個鄉村女人一生的時光。 2.一切都在生長,日子永遠向前。連我的世界也在生長,在時間里長,在空間里長,在內心里往縱深處長。但外婆的世界,就只有石板洲。 3.陽光透過碩大的泡桐葉傾覆下來,傾覆在滿地的綠葉紫蘇上。低處的陽光是綠茸茸的,空氣里,紫蘇清香微苦的氣味在綠色的光里彌散……這是外婆的石板洲,萬物蓬勃生長,衰亡,腐爛,再萌發。 4.夏夜乘涼,蛐蛐在瓜架下草叢里唧唧地唱,夜風吹拂,各種草木的清氣混合之后在皮膚上濡染,我仿佛聽到瓜蔓登架的聲音,野草拔節的聲音,木槿打開花冠的聲音,露水從一片葉子掉到另一片葉子上的聲音……外婆伸手細細撫摸我的腿腳,一邊探我有沒有涼透,一邊喜滋滋地說我的腳大得像她的蒲葵扇了。 5.*難忘外婆穿白色平布斜襟褂子的樣子。夏天,去我家,白衣黑褲,搖一把蒲葵扇,夾個包裹。那時外婆五十幾歲,梳著髻,皮膚依然白,一路悠悠走來,神態安詳寧靜,像出門布施的觀音。她在我家一般歇兩夜,第二天,穿家常粗陋的衣服——包裹里帶來的灰色斜襟短袖褂子,幫媽媽忙活家務。那件白色平布斜襟褂子已經洗過漿好,晾在庭前,像一朵淡雅的白蓮花。第三天早上,趕早涼回家,外婆依舊穿那件來時的白色平布斜襟褂子,穿過蟬鳴鼓噪的林蔭路,回到石板洲。我的家,在她的人生地圖上,在當時是*美也*遠的去處。 6.年輕時,她是石板洲上有名的美人,身材苗條,皮膚白皙,眼睛清亮如蓮花上的晨露。石板洲上的人稱她是“水白菜”。 7.外婆的一生,封閉,孤獨,柔弱而有韌性。她以一株草本植物的卑微姿態,經歷死之痛,生之艱,將歲月一程一程延伸。 8.我知道,在句號之前,在失落之后,我還會與陌生的人相遇,與新奇的景相遇,與永不重復的歲月相遇。在上一個寂寞與下一個寂寞之間,還會丟失一些,撿到一些,生命像鳥的隨季節換羽。回首1987,在洲上,*后的一茬青澀時光被生活鈍鈍地割掉,以成長的名義。人的一生,諸番人事悲歡聚合,其實都大一統在“成長”這個主題之下。 9.三十多年前,我們那個瀕臨長江的水鄉,菱實在是我們生活中的一段重要日常。春天種菱,夏秋采菱。歌曲《采紅菱》里唱,“我們倆劃著船兒采紅菱呀采紅菱……”, 其實只唱出了關于菱的敘事的一個小片段。在我舊時故鄉的菱歌里,除了采菱,還有煮菱、賣菱;除了愛情,還有深長宛轉的世俗煙火。 10.人和人,是不是像兩顆星星,在浩瀚的宇宙和時光里,各自遙遙不識,但是卻有過一次星光的相互照亮?只是,短暫到可以忽略不計。而人生,好比秋風過境,有些人,有些事,*后都散成千萬片落葉隱匿在時光之后,不成章節,不成篇幅,零碎得只能算是短短一闋小詞,散散淡淡的,只剩一絲薄涼氣息。
外婆的石板洲 作者簡介
許冬林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十三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安徽省文學院第五屆簽約作家。散文作品散見《人民文學》《十月》《散文》《四川文學》《百花洲》等刊物,轉載于《散文海外版》《散文選刊》《讀者》等雜志,入選《2021民生散文選》等多種年度散文選本,著有散文集《日暮蒼山遠》《養一缸荷,養一缸菱》《忽有斯人可想》等十余部和長篇小說《大江大海》等。文字多次選入中高考語文試卷,曾獲安徽省政府文學獎等獎項。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朝聞道
- >
姑媽的寶刀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