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最美國寶全書
-
>
法國國家自然博物館犢皮紙博物畫
-
>
西洋鏡第八集--中國古典家具圖錄
-
>
中國傳統民俗文化:收藏系列:中國古代藏書
-
>
西藏瑰寶:吐蕃 分治時期壁畫精選
-
>
西藏瑰寶:歷代炊具餐具精選
-
>
木趣居:家具中的嘉具(套裝精裝 全二冊)
永恒的鉆石首飾:700年榮耀與魅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90353
- 條形碼:9787568090353 ; 978-7-5680-9035-3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永恒的鉆石首飾:700年榮耀與魅力 本書特色
u 全書囊括了300張栩栩如生的精美的繪畫和令人驚嘆的攝影作品,是一本非常精美的文化鑒賞類畫冊。 u 匯集了14世紀中期以來全世界皇室及權貴人物的經久不衰的鉆石首飾。 u 從哥特式自然主義,到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再到巴洛克式的華麗,及洛可可式的優雅,從古至今,本書將鉆石首飾的迷人的外型設計樣式到輝煌的發展歷史一一道來。 u 內容有趣而豐富,既適合專業珠寶從業人員、設計師等等,又適合普通大眾讀者的欣賞閱讀。
永恒的鉆石首飾:700年榮耀與魅力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世界上具有標志性的寶石著書立說,呈現了它具有魅力的發展歷史。全書囊括了300多幅精美的繪畫和精妙的珠寶攝影作品,栩栩如生地展現了從14世紀中期至今,熠熠生輝的鉆石首飾是如何在歐洲文化歷史中發展演變的。透過鉆石首飾不斷變化的形制和風格,作者解讀了西方歷史上各個時期出現的人文風潮:晚期哥特式自然主義,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色彩,巴洛克式的華麗,洛可可式的優雅,以及法蘭西帝國的宏大。 在歷史上,鉆石一直彰顯著權力與榮耀;到了近現代,鉆石又演變為永恒的象征之物。從太陽王路易十四、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這樣的不朽人物,到近現代的商業巨賈、政要顯貴,以及伊麗莎白·泰勒這樣的銀幕偶像,無不以鉆石首飾來代表和強化他們的個人形象。對于今天的我們,鉆石仍然以它獨具的美感和深厚的文化意義,傳遞著經久不衰的魅力。
永恒的鉆石首飾:700年榮耀與魅力 目錄
**章中世紀晚期與文藝復興早期之奢(1364—1500年) 6
第二章王之瑰寶(1500—1600年) 38
第三章倫敦與巴黎的“神性之光”(1600—1660年) 78
第四章專制之鉆(1660—1700年) 104
第五章優雅時代之鉆(1700—1800年) 126
第六章不可一世的君王做派(1800—1900年) 160
第七章民主時代(1900年至今) 204
注釋 246
精選參考文獻 248
圖片版權 249
致謝 250
索引 251
永恒的鉆石首飾:700年榮耀與魅力 節選
鑲有紅色寶石并且配有數顆小鉆石的心形飾針通常用來表達風靡一時的宮廷之戀這一文學主題。但布列塔尼的瑪格麗特在 1469 年留下的這些鉆石卻是例外。“金屬心形底托上鑲有一顆耀眼的菱形琢刻鉆石、一顆三足型桌形琢型鉆石(組成其名字的大寫首字母 M)、一顆大尺寸紅寶石以及三顆珍珠”,它令人聯想到著名的中世紀法國宮廷文學作品《玫瑰傳奇》中的詩句(第 4385 行),“真心如鉆石一般堅硬,歷久彌新,無所畏懼”。另一枚飾針(1430—1440 年)則可以代表勃艮第的象征之風:籬笆圈起的花園之中,一對洋溢著愛意的年輕人,身著藍色服飾并執手立于橡樹前。其佩戴的飾針上綴有數顆珍珠和寶石,其中包括一顆尖琢型鉆石。 珠寶在中世紀末期仍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但意想不到的是那些寶藏幾乎失傳,使得當時精英階層極盡奢華的品位和手工藝人精妙絕倫的手藝無跡可尋。由于戰爭、死亡、掠奪和流行病的肆虐,大量珠寶與藝術品只是曇花一現,要么慘遭毀滅,要么易主。正因如此,珠寶(尤其是堅不可摧的鉆石)攜帶著厚重而漫長的歷史一起銷聲匿跡,幾個世紀之后鉆石再度重現,被重新切割及鑲嵌,繼續為權貴之人所用。
永恒的鉆石首飾:700年榮耀與魅力 作者簡介
作者黛安娜·斯卡爾斯布里克是一位專攻珠寶首飾文化歷史的英國藝術史學家。她的代表著作包括《指環:權力、愛與忠誠之戒》和《肖像藝術中的珠寶:從美第奇到羅曼諾夫,財富與秘聞》。
- >
姑媽的寶刀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