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建筑·規劃·園林研究方法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275045
- 條形碼:9787112275045 ; 978-7-112-27504-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建筑·規劃·園林研究方法論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建筑學、城鄉規劃學和風景園林學相對抽象的研究方法討論,基于設計學科研究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為設計學科知識的積累呈現特定的方法和范式。本書的結構分成總論、程序論、分論三個主要部分,并有一部分余論。總論部分主要論述研究活動的本體特征,包括知識論、設計學科研究、研究方法的類別和譜系三章。程序論主要論述研究進行的一般步驟,包括確定研究問題、文獻綜述兩章。分論共十章,分別包括搜集材料為主的研究方法五章,即問卷調查法、實驗研究法、實地觀察法、訪談研究法、文檔搜集法 ;以及分析材料為主的研究方法五章,即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歷史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綜合研究法)、思辨研究法。余論作為第四個部分,論述了研究型設計的內容,即如何在設計活動中發展理論,并將研究結合入設計過程。讀者在閱讀時,可按照研究需要選讀部分章節。對運用任何研究方法的研究者,為建立起系統的認識,需要整體地通讀。
建筑·規劃·園林研究方法論 目錄
前言
第 1 編??總論
第 1 章??知識論和學術研究
1.1??研究引論
1.1.1 生活中的研究
1.1.2 學術研究的行動、材料、認識
1.1.3 學術研究的概念
1.1.4 學術研究的特點
1.1.5 研究相關概念
1.2??理論概論
1.2.1 理論的構造
1.2.2 發展理論
1.2.3 理論的分類
1.2.4 理論的進化過程
1.3??設計和研究
1.3.1 設計是研究嗎?
1.3.2 微觀層面的設計與研究
1.4??研究的價值和局限
1.4.1 設計理論的價值危機
1.4.2 理論需求的真實性
1.4.3 設計學科知識的價值
1.4.4 設計學科研究的局限
第 2 章??設計學科的研究
2.1??設計學科的學術化
2.1.1 設計學科的形成和學術化
2.1.2 三科合一的共識
2.2??設計學科的求知能力
2.2.1 設計學科的“求知能力”缺陷
2.2.2 設計學科研究方法的發展路徑
2.2.3 設計學科中進行學術研究的特點
2.3??設計學科的求知模式
2.3.1 經驗知識
2.3.2 專類知識
2.3.3 實證知識
2.3.4 分析和結論
2.4??設計學科研究者的塑造
2.4.1 改變“無知意識”
2.4.2 培養理性思維
2.4.3 社會責任的擴張
2.4.4 研究者的身份認同
第 3 章??研究方法
3.1??研究籌劃與方法
3.1.1 研究方法
3.1.2 研究籌劃
3.1.3 執行階段——具體研究方法
3.2??研究方法的分類
3.2.1 按照學科范式
3.2.2 定量研究方法與定性研究方法
3.2.3 主觀研究方法和客觀研究方法
3.3??學術研究的原則
3.3.1 學術自由原則
3.3.2 范式原則
3.3.3 穩健原則
3.3.4 次好原則
第 2 編??程序論
第 4 章??確定研究問題
4.1??研究問題概論
4.1.1 確定研究問題的目標
4.1.2 合格的研究問題
4.2??研究問題的來源
4.2.1 自下而上的途徑
4.2.2 自上而下的途徑
4.3??研究問題的構造
4.3.1 開放性問題和封閉性問題
4.3.2 總問題和子問題
4.3.3 應然性問題和實然性問題
4.3.4 本體性問題
4.4??研究問題的打磨
4.4.1 考察對象的規模
4.4.2 考察角度
4.4.3 工作規劃
4.4.4 研究內容的邏輯構造
4.5??研究問題的評估
4.5.1 重要性(importance/significance)評估
4.5.2 可行性(Feasibility)評估
第 5 章??文獻綜述
5.1??文獻綜述概論
5.1.1 研究文獻的價值
5.1.2 文獻綜述的概念
5.1.3 文獻綜述在研究籌劃中的作用
5.1.4 文獻綜述與設計學科
5.2??研究文獻檢索和管理
5.2.1 研究文獻搜索的要求
5.2.2 文獻的類型
5.2.3 文獻檢索
5.2.4 文獻的管理
5.3??閱讀文獻
5.3.1 理解文獻
5.3.2 文獻批注(annotation)
5.4??文獻綜述的寫作
5.4.1 文獻綜述寫作的特征
5.4.2 拆分與重組
5.4.3 對照和分析
5.4.4 層次的梳理
第 3 編??分論
第 6 章??問卷調查法
6.1??問卷調查法概論
6.1.1 問卷調查法概述
6.1.2 問卷調查法的特點
6.1.3 問卷調查方法對于設計學科的意義
6.2??調查問卷的設計
6.2.1 從研究問題到問卷問題
6.2.2 問卷問題的來源
6.2.3 問卷問題的構造
6.2.4 選項設計與測量
6.2.5 引導詞
6.2.6 問卷的檢視和改進
6.3??調查問卷的發放和搜集
6.3.1 自填式問卷
6.3.2 代填式問卷
6.3.3 提高調查問卷的回收率
第 7 章??實驗研究法
7.1??實驗研究法概述
7.1.1 實驗研究法的概念
7.1.2 實驗研究法的適用性
7.1.3 實驗研究法概念辨析
7.2??實驗籌劃的相關概念
7.2.1 自然科學實驗和社會科學實驗
7.2.2 社會科學實驗的相關概念和優化策略
7.2.3 小結
7.3??實驗過程和籌劃
7.3.1 發展實驗命題
7.3.2 建立實驗環境
7.3.3 調試實驗儀器
7.3.4 實驗對象
7.3.5 預實驗
7.4??社會試驗
第 8 章??實地觀察法
8.1??實地觀察法概述
8.1.1 實地觀察法概念
8.1.2 實地觀察法的特點
8.1.3 觀察記錄工具和“替代性觀察”
8.1.4 觀察研究法和設計師觀察
8.1.5 實地觀察法對于設計學科的意義
8.2??實地觀察法的分類
8.2.1 結構性觀察與非結構性觀察
8.2.2 參與性觀察和非參與性觀察
8.2.3 設計學科四種基本的觀察類型
8.3??空間使用觀察
8.3.1 空間使用觀察概述
8.3.2 結構性觀察的維度
8.3.3 對場地環境改變的觀察
8.4??參與性觀察
8.4.1 參與性觀察概述
8.4.2 參與性觀察的籌劃
8.5??環境測繪
8.5.1 場所測繪傳統
8.5.2 環境測繪的要求
8.5.3 環境測繪的程序和內容
8.5.4 圖紙分析和研究新趨勢
8.6??場所體驗
8.6.1 場所體驗概述
8.6.2 場所體驗的特點
第 9 章??訪談研究法
9.1??訪談研究法概述
9.1.1 訪談研究法的概念
9.1.2 文檔研究法特點
9.1.3 作為研究方法的訪談
9.1.4 訪談對于設計學科的意義
9.2??訪談研究法的分類
9.2.1 正式訪談和非正式訪談
9.2.2 結構性訪談和非結構性訪談
9.2.3 單獨訪談和組群訪談
9.3??訪談對象的選擇
9.3.1 細分專業人群
9.3.2 發掘專業外圍
9.3.3 發掘“非專業角度”
9.4??訪談內容和問題
9.4.1 訪談內容的屬性
9.4.2 訪談問題的基本要求
9.5??訪談過程
9.5.1 訪談技巧的要求
9.5.2 訪談約定和開始
9.5.3 訪談過程:反應、干預、記錄
9.5.4 訪談材料整理
第 10 章??文檔搜集法
10.1??文檔搜集法概述
10.1.1 文檔搜集法的概念
10.1.2 文檔搜集法的特點
10.1.3 文檔搜集法區別于文獻綜述法
10.1.4 文檔對于設計學科的意義
10.2??文檔材料的類別
10.2.1 圖像資料
10.2.2 文字材料
10.2.3 大數據材料
10.3??文檔搜集的籌劃
10.3.1 文檔搜集的要求
10.3.2 文檔記錄和保存機制
10.4??文檔材料的尋訪過程
10.4.1 定位收藏源頭
10.4.2 運用搜索工具
10.4.3 逐件積累收集
10.4.4 引注
第 11 章??定量分析法
11.1??定量分析概述
11.1.1 數字和定量分析
11.1.2 定量分析的適用范圍
11.1.3 定量分析的特點
11.1.4 定量研究的限制
11.2??定量分析工具
11.2.1 單變量統計分析
11.2.2 推理性統計分析
11.2.3 雙變量統計分析
11.3??定量分析的籌劃與整理
11.3.1 從現象到量化的研究籌劃
11.3.2 整理數據
第 12 章??定性分析法
12.1??定性分析法概述
12.1.1 定性分析法的概念
12.1.2 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比較
12.1.3 定性分析法的特點
12.1.4 定性研究方法與設計學科
12.2??定性分析的類別
12.2.1 定性研究的成熟范式
12.2.2 “簡單型”定性研究和“復雜型”定性研究
12.2.3 增加定性研究的“復雜性”
12.3??定性材料的解讀
12.3.1 材料解讀概述
12.3.2 解讀文字材料
12.3.3 圖像材料的解讀
12.4??大量性材料的定性分析
12.4.1 數據清理
12.4.2 編碼
12.4.3 理論化
第 13 章??案例研究法
13.1??案例研究法概述
13.1.1 案例研究法
13.1.2 案例研究法的特點
13.1.3 案例研究法對于設計學科的意義
13.1.4 案例研究法的限制
13.2??案例研究的類別
13.2.1 理論印證型案例研究
13.2.2 批判建構型案例研究
13.2.3 對比性案例研究
13.3??案例研究過程
13.3.1 案例選擇
13.3.2 發展考察維度
13.3.3 比較分析
第 14 章??歷史研究法
14.1??歷史研究概述
14.1.1 歷史研究
14.1.2 設計學科的歷史研究
14.1.3 歷史研究的特點
14.1.4 歷史研究的限制
14.2??設計學科的史學方法傳統
14.2.1 人文主義的傳統
14.2.2 美術史的傳統
14.2.3 考古學傳統
14.2.4 文化研究傳統
14.2.5 考據學傳統
14.3??歷史研究的選題和材料
14.3.1 歷史研究的材料
14.3.2 選題與材料
14.3.3 研究材料的有限性及其克服
14.4??歷史闡釋
14.4.1 歷史闡釋概述
14.4.2 歷史闡釋的模式
14.4.3 歷史闡釋的維度
第 15 章??思辨研究法
15.1??思辨研究法概述
15.1.1 思辨研究法的概念
15.1.2 人文學科的認識論與思辨研究法
15.1.3 思辨研究法的特點
15.1.4 思辨研究法和其他“定性”研究方法
15.1.5 思辨研究法與設計學科
15.1.6 思辨研究法的限制
15.2??思辨的成果形式
15.2.1 聯系條理
15.2.2 概念界定
15.2.3 結構劃分
15.2.4 規定導則
15.3??思辨途徑
15.3.1 自我經驗
15.3.2 語言構造
15.3.3 依托理論
15.4??思辨過程的檢驗
15.4.1 邏輯推理
15.4.2 思辨的四種病癥
第 4 編??余論
第 16 章??研究型設計
16.1??研究型設計概述
16.1.1 研究型設計
16.1.2 研究型設計對設計學科的意義
16.2??從研究型設計發展認識
16.2.1 研究型設計的方法論悖論
16.2.2 研究型設計的理論維度
16.3??研究型設計的類型
16.3.1 理論投射型設計
16.3.2 信息主導型設計
16.3.3 烏托邦型設計
16.3.4 評估反饋型設計
16.3.5 研究型設計四種類型的小結
結語
圖片來源
附錄一 建筑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學術期刊名錄
附錄二 建筑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國外)學術會議名錄
索引
參考文獻
致謝
建筑·規劃·園林研究方法論 作者簡介
張波,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終身教授;中國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北京交通大學講座教授、華中農業大學講座教授。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規劃學與景觀學博士,美國綠色建筑認證專家。曾任職于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美國規劃協會、美國鮑爾州立大學。擔任中國多個規劃(建設、園林)廳局和設計機構顧問。張波教授團隊獲得榮譽20余項,包括:2015年蔣經國漢學研究獎、2019年美國景觀協會(ASLA)研究獎、2019年洛克菲勒研究中心獎、2020年環境設計研究會(EDRA)杰出研究獎、2022年美國景觀教育協會(CELA)杰出教育獎。
- >
巴金-再思錄
- >
姑媽的寶刀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