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醫學與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342421
- 條形碼:9787117342421 ; 978-7-117-34242-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核醫學與技術 本書特色
考前**,權威暢銷。
本書為全新修訂版,補充了已經成熟且成為臨床診療常規的新技術,刪除了目前臨床已經淘汰的診療技術,供臨床核醫學、核醫學技術專業參加中級職稱考試的人員使用,同時也是核醫學、核醫學技術專業技術人員案頭的實用參考用書。
核醫學與技術 內容簡介
初、中級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工作實行全國統一組織、統一考試時間、統一考試大綱、統一考試命題、統一合格標準的考試制度。為了幫助廣大考生做好考前復習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特組織國內有關專家在《2022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指導 核醫學與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了修訂。此次修訂的原則是:①修訂內容不能偏離考試大綱或者超綱;②補充已經成熟且成為臨床診療常規的新技術;③刪除目前臨床已經淘汰的診療技術。本書所有三十九章均按此原則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更新,其中第十六章腫瘤更新的內容*多,這與近些年來PET/CT在臨床的應用更加普及和重要密切相關。大綱中要求的放射免疫顯像、生長抑素受體顯像及 99mTc-MIBI和201Tl腫瘤顯像,在此次修訂中都進行了補充。為適應核醫學設備新技術快速發展的要求,在第二十二章核醫學儀器設備中增加了PET/MR和小動物PET/CT的內容。本書內容全面,指導性強,是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家委員會的推薦用書。
核醫學與技術 目錄
**部分 核 醫 學
**章 核醫學總論 / 1
**節 核醫學的定義與內容 / 1
第二節 放射性核素示蹤技術 / 2
第三節 放射自顯影及磷屏成像 / 4
第四節 放射性核素示蹤動力學分析與功能測定 / 5
第五節 放射性核素顯像技術 / 5
第二章 核物理基礎 / 15
第三章 核醫學儀器 / 21
**節 核醫學射線測量儀器 / 21
第二節 γ照相機和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儀(SPECT)/ 27
第三節 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儀(PET)/ 36
第四節 放射性計數的統計規律 / 39
第四章 電子計算機在核醫學中的應用 / 42
**節 核醫學計算機的組成 / 42
第二節 圖像的數字化和計算機顯示/ 43
第三節 圖像的采集和處理 / 46
第五章 核化學與放射性藥物 / 49
**節 放射性藥物的作用機制與藥物設計 / 49
第二節 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 / 50
第三節 放射性藥物的正確使用、不良反應及其防治 / 51
第四節 99mTc的化學性質與99mTc的放射性藥物 / 52
第五節 放射性碘、鎵、銦、鉈的放射性藥物 / 55
第六節 放射性治療藥物 / 57
第七節 放射性藥物新進展 / 58
第六章 放射衛生防護 / 61
**節 放射生物效應與防護原則 / 61
第二節 核醫學工作場所 / 62
第三節 工作人員的防護 / 63
第四節 工作人員的職責 / 64
第五節 患者的防護 / 65
第六節 放射衛生防護法規與標準 / 66
第七章 醫學診斷方法的效能評價 / 68
**節 決策矩陣 / 68
第二節 Bayes理論 / 69
第三節 界值特征曲線(ROC分析) / 69
第八章 神經系統 / 70
**節 腦的解剖與生理 / 70
第二節 腦血流灌注顯像 / 74
第三節 放射性核素腦灌注顯像介入試驗 / 79
第四節 PET腦代謝顯像 / 81
第五節 腦受體顯像 / 84
第六節 血腦屏障功能顯像 / 87
第七節 腦脊液間隙顯像 / 89
第八節 腦腫瘤顯像 / 90
第九章 循環系統 / 92
**節 心臟解剖和生理基礎 / 92
第二節 門電路心血池顯像(平面及斷層)與心功能參數/ 93
第三節 心肌灌注顯像(平面及斷層)/ 97
第四節 心肌受體顯像/ 101
第五節 心肌負荷試驗/ 102
第六節 親梗死灶顯像/ 105
第七節 PET心肌顯像 / 107
第八節 放射性核素動脈顯像/ 110
第九節 放射性核素靜脈顯像/ 112
第十節 相關影像學臨床價值比較 / 113
第十章 消化系統/ 115
**節 解剖與生理基礎/ 115
第二節 消化道動力學研究/ 120
第三節 消化道出血顯像/ 122
第四節 異位胃黏膜顯像/ 123
第五節 肝膽系顯像/ 124
第六節 肝臟腫瘤的核醫學影像診斷/ 129
第七節 消化系統核醫學中的非影像學方法/ 131
第十一章 呼吸系統/ 132
**節 氣管、縱隔與肺的解剖與生理/ 132
第二節 與核醫學密切相關主要疾病的臨床表現、診斷、治療與預后/ 135
第三節 上述疾病的其他影像學表現 / 143
第四節 肺功能測定與肺功能顯像 / 146
第五節 肺灌注顯像/ 148
第六節 肺通氣顯像/ 151
第七節 氣溶膠吸入顯像/ 153
第八節 肺癌的18FGFDG顯像 / 155
第十二章 泌尿生殖系統/ 156
**節 泌尿生殖系統解剖和生理 / 156
第二節 腎動態顯像和非顯像檢查法/ 158
第三節 雙核素腎動態顯像/ 165
第四節 腎靜態顯像/ 166
第五節 膀胱尿反流顯像/ 167
第六節 陰囊顯像/ 168
第十三章 內分泌系統/ 170
**節 解剖與生理基礎/ 170
第二節 甲狀腺核醫學檢查/ 171
第三節 甲狀旁腺顯像/ 174
第四節 腎上腺顯像/ 176
第十四章 血液與淋巴系統/ 180
**節 紅細胞標記及應用/ 180
第二節 骨髓顯像/ 181
第三節 脾臟顯像/ 184
第四節 淋巴顯像/ 187
第十五章 骨骼系統/ 191
**節 解剖與生理基礎/ 191
第二節 骨顯像概述/ 192
第三節 骨轉移瘤/ 196
第四節 原發性骨腫瘤/ 201
第五節 代謝性骨病/ 203
第六節 骨創傷/ 206
第七節 假體松動與感染/ 206
第八節 骨髓炎/ 207
第九節 缺血性骨壞死/ 208
第十節 骨性關節炎/ 208
第十六章 腫瘤/ 210
**節 概述/ 210
第二節 18FGFDGPET、PET/CT腫瘤顯像/ 211
第三節 生長抑素受體顯像/ 226
第四節 放射免疫顯像/ 227
第五節 201Tl、99mTcGMIBI腫瘤顯像 / 228
第六節 99mTc(Ⅴ)GDMSA腫瘤陽性顯像/ 230
第七節 67Ga腫瘤顯像 / 231
第十七章 炎癥/ 233
**節 18FGFDG炎癥顯像 / 233
第二節 67Ga炎癥顯像 / 235
第三節 標記白細胞顯像/ 236
第四節 標記人非特異性IgG顯像 / 238
第五節 抗人粒細胞單克隆抗體(AGAB)顯像 / 240
第十八章 體外放射分析/ 242
**節 基本類型/ 242
第二節 基本原理及特點/ 242
第三節 體外放射分析的基本技術要求/ 244
第四節 非放射標記免疫分析/ 248
第五節 體外放射分析的常用指標及臨床意義/ 250
第十九章 放射性核素治療/ 257
**節 放射性核素治療原理/ 257
第二節 放射性核素治療的管理/ 258
第三節 甲狀腺疾病的131I治療 / 260
第四節 腫瘤的放射性核素治療/ 267
第五節 增生性血液疾病的32P治療 / 272
第六節 皮膚病的放射性核素敷貼治療/ 273
第二部分 核醫學技術
第二十章 核醫學總論/ 275
**節 核醫學的定義與內容/ 275
第二節 放射性核素示蹤技術/ 276
第三節 放射性核素顯像技術/ 278
第四節 核醫學相關法規/ 283
第二十一章 核醫學物理基礎/ 288
**節 原子核/ 288
第二節 放射性核素/ 289
第三節 原子核的放射衰變/ 290
第四節 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294
第五節 電離輻射的度量/ 297
第二十二章 核醫學儀器設備/ 300
**節 核醫學儀器設備分類/ 300
第二節 活度計/ 302
第三節 放射防護儀器/ 303
第四節 γ照相機與SPECT / 303
第五節 X線CT / 310
第六節 SPECT/CT / 318
第七節 PET / 319
第八節 兼容型ECT———SPECT/PET / 327
第九節 PET/CT/ 329
第十節 PET/MR / 330
第十一節 小動物PET/CT / 330
第十二節 回旋加速器/ 330
第十三節 非顯像測量儀器/ 333
第十四節 局域網/ 335
第二十三章 放射性藥物/ 337
**節 放射性藥物的定義、分類與特點/ 337
第二節 放射性藥物的體內定位機制/ 338
第三節 放射性藥物的制備/ 339
第四節 放射性藥物的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 343
第五節 放射性藥物的正確使用、不良反應及其防治/ 344
第六節 臨床常用的放射性藥物/ 345
第二十四章 核醫學放射防護/ 349
**節 輻射的生物效應/ 349
第二節 放射防護的標準與原則/ 350
第三節 核醫學工作場所/ 352
第四節 核醫學工作中的防護/ 353
第五節 放射性廢物處理/ 358
第二十五章 成像參數選取原則/ 359
**節 準直器/ 359
第二節 采集參數/ 360
第三節 圖像重建參數/ 361
第二十六章 圖像采集方式/ 362
**節 靜態采集/ 362
第二節 動態采集/ 363
第三節 斷層采集/ 364
第四節 門控采集/ 365
第五節 表模式采集/ 366
第二十七章 核醫學設備與成像的質量控制/ 368
**節 性能指標測試步驟與標準/ 368
第二節 常規維護與預防性質量控制/ 375
第三節 質量控制頻度/ 379
第二十八章 神經系統/ 382
**節 腦的解剖與生理/ 382
第二節 腦血流灌注顯像/ 384
第三節 18FGFDGPET腦代謝顯像/ 389
第四節 腦受體顯像/ 391
第二十九章 循環系統/ 395
**節 心臟解剖和生理/ 395
第二節 核素心血池顯像/ 396
第三節 心肌灌注顯像/ 399
第四節 心肌受體顯像/ 402
第五節 心肌負荷試驗/ 403
第六節 18FGFDG心肌葡萄糖代謝顯像/ 406
第七節 雙下肢深靜脈顯像/ 407
第三十章 消化系統/ 410
**節 消化系統解剖與生理/ 410
第二節 食管通過顯像/ 411
第三節 胃食管反流顯像/ 412
第四節 胃排空顯像/ 414
第五節 十二指腸G胃反流顯像 / 415
第六節 消化道出血顯像/ 416
第七節 異位胃黏膜顯像/ 417
第八節 肝膽動態顯像/ 418
第九節 肝血流灌注和肝血池顯像/ 420
第十節 肝膠體顯像/ 421
第十一節 尿素呼氣試驗診斷幽門螺桿菌感染/ 422
第三十一章 呼吸系統/ 424
**節 解剖與生理概述/ 424
第二節 肺灌注顯像/ 426
第三節 肺通氣顯像/ 429
第三十二章 泌尿系統/ 431
**節 腎臟的解剖和生理/ 431
第二節 腎靜態顯像/ 432
第三節 腎動態顯像/ 433
第四節 腎圖/ 434
第五節 腎小球濾過率(GFR)測定/ 435
第六節 腎有效血漿流量(ERPF)
測定/ 436
第七節 腎功能檢查介入試驗/ 437
第三十三章 內分泌系統/ 439
**節 解剖與生理基礎/ 439
第二節 甲狀腺靜態顯像/ 440
第三節 甲狀腺血流顯像/ 441
第四節 甲狀腺碘代謝試驗/ 442
第五節 甲狀旁腺顯像/ 444
第六節 甲狀腺癌轉移灶顯像/ 446
第七節 腎上腺顯像/ 449
第八節 腎上腺髓質顯像/ 450
第三十四章 血液與淋巴系統/ 452
**節 骨髓顯像/ 452
第二節 淋巴顯像/ 454
第三節 脾臟顯像/ 457
第三十五章 骨骼系統/ 460
**節 解剖與生理基礎/ 460
第二節 全身骨顯像/ 460
第三節 骨斷層顯像/ 462
第四節 三時相骨顯像/ 463
第五節 骨關節與骨局部顯像/ 465
第三十六章 腫瘤顯像/ 467
**節 18FGFDGPET(PET/CT)腫瘤顯像/ 467
第二節 99mTcGMIBI和201Tl腫瘤顯像/ 471
第三節 99mTc(Ⅴ)GDMSA腫瘤陽性顯像/ 473
第四節 67Ga腫瘤顯像 / 474
第五節 放射免疫顯像/ 475
第三十七章 炎癥顯像/ 477
**節 放射性核素標記白細胞顯像/ 477
第二節 67Ga炎癥顯像 / 479
第三節 標記人非特異性IgG顯像/ 480
第四節 抗人粒細胞單克隆抗體(AGAB)顯像 / 481
第三十八章 體外放射分析/ 483
**節 基本類型/ 483
第二節 基本原理及特點/ 483
第三節 體外放射分析的基本技術要求/ 486
第四節 體外放射分析的質量控制/ 489
第五節 非放射標記免疫分析/ 490
第六節 體外放射分析的常用指標及臨床意義/ 493
第三十九章 放射性核素治療/ 498
**節 放射性核素治療原理/ 498
第二節 放射性核素治療的管理/ 499
第三節 甲狀腺疾病的131I治療 / 500
第四節 腫瘤的放射性核素治療/ 503
第五節 增生性血液疾病的32P治療 / 507
第六節 皮膚病的放射性核素敷貼治療/ 509
核醫學考試大綱 / 511
核醫學技術考試大綱 / 530
展開全部
核醫學與技術 作者簡介
為貫徹國家兩部委《關于加強衛生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工作的通知》等相關文件精神,自2001年起初、中級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工作實行全國統一考試考試制度。為幫助廣大考生做好考前復習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特組織國內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命題及考試研究專家團隊,即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用書編寫專家委員會編寫了《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