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京西古道傳統村落有機更新設計探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89142
- 條形碼:9787568089142 ; 978-7-5680-8914-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京西古道傳統村落有機更新設計探索 本書特色
傳統村落有機更新屬于比較新的一個研究領域,市場上相關的圖書較少。
京西古道傳統村落有機更新設計探索 內容簡介
自十九大以來,為促進鄉村高質量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被擺在優先位置!侗本┦朽l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中提出要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地位,堅持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準確把握北京“大城市小農業”“大京郊小城區”的市情和鄉村發展規律。本書是“京內高校美麗鄉村有機更新”聯合畢業設計成果,參加的高校包括北京建筑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方工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城市學院及河南城市學院。本書成果圍繞京西古道上的古村落開展有機更新探索與研究,體現了各校的教學特色,也深入研究了大城市近郊各類鄉村更新面臨的特殊問題與困境,為京西古道傳統村落有機更新提供了新思路,為實現京郊鄉村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嘗試。
京西古道傳統村落有機更新設計探索 目錄
聯合畢業設計選題名稱
聯合畢業設計宗旨
聯合畢業設計參加高校
聯合畢業設計開展緣起
聯合畢業設計選題確定
聯合畢業設計成果總結
聯合畢業設計調研照片
下篇 聯合畢業設計學生作品
北京建筑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北方工業大學
北京城市學院
河南城建學院
京西古道傳統村落有機更新設計探索 節選
聯合畢業設計成果總結 2022 年第二屆“京內高校美麗鄉村有機更新”聯合畢業設計以“京西古道傳統村落有機更新設計(門頭溝區)”作為主題,并在北京市門頭溝區進行代表性鄉村選點、調研,各校師生選擇的鄉村有 7 個,分別為王平村、千軍臺村、東石古巖村、炭廠村、琉璃渠村、沿河城村和燕家臺。 本屆聯合畢業設計具有兩個主要特點:一是跨校、跨專業、跨地域聯合,專家陪伴,政府支持,探索京郊傳統村落保護與更新;二是涉及礦區村落城、礦、村生態有機更新與發展等典型鄉村振興問題。 本屆聯合畢業設計由北京建筑大學牽頭,北京建筑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方工業大學聯合主辦,北京建筑大學承辦,參加聯合畢業設計的師生來自 7 所高校,23 名教師、39 名學生組成 18 組設計團隊,研究對象涉及 7 個具有代表性的鄉村。 本屆聯合畢業設計過程中,盡管由于疫情,現場調研受限,只有部分團隊成員參與了現場調研活動,畢業設計指導和畢業設計前期開題、中期設計及終期答辯等各環節均采用線上形式,但各校師生通過線上交流,收獲滿滿。設計成果體現了各校的教學特色,也深入研究了大城市近郊各類鄉村更新面臨的特殊問題與困境,總體來說,機遇與困難并存。鄉村在基礎設施 與配套問題解決后面臨著高質量發展的強烈訴求,其中有機發展路徑亟待研究,人口老齡化與城市核心區人口外移承載力及鄉村發展訴求等矛盾突出,并具有顯著代表性。各校師生開展了不同維度、不同視角的研究與探索,為京西古道傳統村落有機更新提供了新思路,為實現京郊鄉村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嘗試。 以下是 7 所高校對本屆聯合畢業設計活動的總結。 北京建筑大學 本次設計對象具有村礦一體的特點,地處北京西山中山區向低山區的過渡地帶,空間設計范圍包括東、西王平村村莊,王平礦區,永定河西側濱河地段。設計對象隨著煤礦關閉而處于經濟發展的困境,并且由于地形起伏而形成了一定的村礦空間割裂,但具有悠久的煤礦工業歷史和豐富的煤礦工業遺存,也擁有豐富的京西古道文化資源,更面臨著京西旅游大開發、門頭溝旅游軌道交通建設的契機,其發展轉型迫在眉睫。 本次設計方案以挖掘歷史底蘊為出發點,以文旅發展為目標導向,通過活化產業和構建韻味新村,實現文化傳承、產業振興、人居建設的三位一體。設計理念為 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導向的村礦田園游樂綜合體,發展目標為打造京郊鄉村度假休閑旅游目的地、門頭溝區*美鄉村示范基地、一線四礦區域的服務節點、王平鎮增長極。 設計空間劃分為古道民俗體驗區、礦區轉型發展區、旅游綜合服務區,采用“四軸一核”的規劃結構,以鐵路站點為核心,構建綜合服務軸、礦區游樂軸、民俗體驗軸、濱河漫步軸。 主要設計手法一為新路徑—交通重整。由鐵路站點引出多條空中廊道,增進各分區聯系,彌合“鐵軌橫穿”造成的空間割裂。主要設計手法二為新產業—動力新生。構建療養別墅、民俗體驗基地、農家樂、民宿區、濱河瞭望臺、礦區特色酒店、鐵軌公園、礦區休閑健身區等新業態體系。主要設計手法三為新空間—空間重整。村莊內規劃多處開敞景觀節點,營造富有趣味的步行空間體驗;濱河建筑設計采用錯層結構,活化利用濱河景觀;礦區設計廊架,打造“灰空間”;對廠房建筑、宿舍建筑加以部分改造,以應對新的公共職能。 北京林業大學 在 2022 年度的聯合畢業設計中,北京林業大學城鄉規劃專業本科畢業設計團隊以“一線四礦”中的王平礦區及周邊村莊作為設計場地進行規劃設計。自 2022 年 2 月中旬發布任務書以來,同學們便開始著手資料收集、前期分析和研究、開展規劃設計等工作。期間遇到了不少困難,由于疫情,同學們未能全部返校,導致有的同學不能到實地進行調研,與組員也只能通過網絡進行溝通聯系,但*終在師生們的共同努力下,他們與聯合畢業設計其他院校的同學們一起克服了困難,圓滿地完成了此次的聯合畢業設計任務。 在參加聯合畢業設計的過程中,同學們不僅結識了來自其他院校的同學,互相交流、共同進步,收獲了友誼和成長,還得到了來自本校及其他院校的老師和設計研究院的專家的指導,不斷完善團隊的設計方案。 幾個月不斷的學習讓同學們收獲滿滿,努力的過程和收獲的成果都是畢業生們快樂而珍貴的財富。感謝北京建筑大學組織此次聯合畢業設計活動,也感謝在聯合畢業設計過程中給予過技術支持的規劃設計、管理單位和點評專家。聯合畢業設計讓同學們的本科生活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載著滿滿的收獲開啟全新的征程!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城鄉規劃系共有 7 位同學、5 位指導教師組成團隊,參加第二屆“京內高校美麗鄉村有機更新”聯合畢業設計。團隊分為 4 組,其中 3 組以北京市門頭溝區王平鎮東石古巖村為對象,還有 1 組以門頭溝區龍泉鎮琉璃渠村為對象,分別推進研究、規劃、設計工作。 規劃設計方案立足村落自身的地域特征和歷史印跡,以“文化線路”為理論依托,針對永定河水系、京門鐵路、妙峰山香道等廊道空間沿革和空間要素展開分析,對多尺度的環境要素進行梳理,在區域、鎮域、村域內對各類要素進行識別、判定、解析,整理出支撐村落保護與再利用的多要素網絡。在此基礎上,綜合現場踏勘、訪談、觀察和空間分析,提出“尋蹤漫道·窯火相傳”“驛路烽情·居游共生”“循軌通今·棲院山居”“古今交匯·樂享步道”的概念,促進多類型廊道交織成網絡,為村莊、廟宇、站點、景點等要素的聯動提供驅動力,形成區域范圍內的連片更新模式。 在畢業設計推進過程中,同學們綜合應用了歷史研究、形態分析、數據統計等方法,完成了村域研究、村莊規劃、關鍵節點設計等工作,積極探索京西古道傳統村落保護與再利用的新路徑。 北京工業大學 本次聯合畢業設計以北京市門頭溝區“一線四礦”文旅康養休閑區建設為選題背景,在村莊規劃的基礎上融入工業遺產利用、傳統聚落保護、生態旅游策劃等多元要素,極大地豐富了選題深度,也給同學們增添了設計的挑戰性。從實地調研到發現問題,從梳理思路到形成方案,從推敲修改到展示交流,經過一個學期的歷練,同學們不僅完成了本科階段*后的作品,更在這個過程中切實體會并探索了鄉村振興背景下村莊發展的多元化路徑。各校差異化的方案也展現了各自專業的培養特色,特別是伴隨著對“繼承與活化”“普適性與地域性”“文化內涵與外在形態”等問題的思考與探索,同學們詮釋了不同類型村莊各自的規劃思路。盡管一些認識還不夠全面,一些設計還需要完善,但大家的規劃思想已愈發成熟,專業價值觀也愈發穩定。 感謝北京建筑大學同仁們的精心組織,本次聯合畢業設計是一次彌足珍貴的旅程,期待“京內高校美麗鄉村有機更新”聯合畢業設計擁有更加精彩的明天。 北方工業大學 第二屆“京內高校美麗鄉村有機更新”聯合畢業設計已成功落下帷幕。由于疫情的影響,各校師生雖少了許多面對面的交流,但大家對于京西古道傳統村落有機更新課題的關注與情懷依然炙熱:各校指導教師曾在寒風中穿行于門頭溝村落的古道山間,進行確定選題的現場踏勘;師生們也曾幾度相聚云端,進行各環節匯報答辯與交流,并取得豐碩的設計成果。與首屆聯合畢業設計一樣,本屆聯合畢業設計無疑又是一次成功的盛會。 設計伊始,北方工業大學的 3 組學生選定王平村、東石古巖村這 2 個頗具代表性的京西古道傳統村落進行深入研究,在充分挖掘村落的歷史、文化、產業、建筑等特色與特征的基礎上,敏銳地抓住了村莊發展面臨的困境與核心問題,*終的設計成果以京西多元文化塑造為切入點,既充分利用了京西古道對門頭溝村落周邊地區產生的文化輻射效應,又緊密契合了“一線四礦”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重要發展機遇,3 組同學針對王平村、東石古巖村提出的有機更新策略雖然稍顯稚嫩,但具有一定的普適性,可以為門頭溝區乃至其他區域傳統村落的保護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 相信本次聯合畢業設計的難忘經歷,可以在各校師生的記憶中留下濃重的一筆。期待 2023 年的再次相聚! 北京城市學院 北京城市學院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應用型為特色,以服務區域發展為目標,走“本科立校、依法治校、優質強校、特色興!钡陌l展道路,實施“適合教育、全人教育、有效教育、實用教育”的育人理念,全力創建高水平大學,全心造就高素質人才。北京城市學院城市建設學部城鄉規劃專業立足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建設和首都城鄉規劃建設需要,聚焦空間數據分析、城市更新等重點領域,培養具備數字規劃技術和工程協同能力的“一專多能”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于 2021 年獲批北京市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京西印象 ?? 幡會之源—千軍臺歷史文化名村更新設計”由北京城市學院城市建設學部城鄉規劃專業優秀教師團隊指導完成。本次設計主要考慮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規劃了“一道、一軸、七區、多點”的總體布局。設計方案以生態環境優先為原則,充分體現對人的關懷。整個設計基于國家政策、上位規劃以及現狀情況進行,主要解決了用地、道路、綠地、建筑風貌、游覽路線和院落格局等問題,如豐富用地類型,增添次要步行道路來完善路網體系,增加大量宅前綠地,劃定整治更新建筑,完善建筑風貌的控制等,由此來設計富有幡會特色的游覽路線,并在重要的節點上進行院落更新設計。 同時針對京西古幡會民俗文化特色設計了制幡工坊,便于市民更多地了解制作經幡的過程,體驗制幡、繪幡、繡幡的樂趣,領會京西古幡會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內涵。 河南城建學院 鄉村有機更新是新時期城鄉居民高品質生活的需要,是鄉村價值高水平再造的需要,也是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對實現農村地區經濟、社會和生態的協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次設計從北京市門頭溝區鄉村發展實際出發,合理優化村莊規劃布局,通過空間秩序、歷史遺存、產業發展、人文資源等方面的更新,實現鄉村價值再造和提升,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促進京西地區鄉村高質量發展。本次設計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有機更新村莊空間秩序,實現高品質生活價值。遵循村莊的自然地理和歷史人文,對村莊格局進行科學規劃,有機修復村莊建筑肌理,在不破壞鄉村風格的同時,科學植入現代要素與功能,以滿足居民對舒適的現代生活的需求。 二、有機更新村莊歷史遺存,多元融合協同發展。充分挖掘歷史傳統、民俗文化,以歷史建筑為載體,植入居住、公共服務、商業、文化展示、休閑娛樂等多元化的功能,激發老建筑的新活力。 三、有機更新產業發展動能,實現高質量經濟價值。喚醒沉睡的鄉村資源要素,為鄉村旅游、民宿、文創、康養等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創造條件和提供新動能。 四、有機更新鄉村人文資源,實現高水平文化價值。增強鄉村文化集體記憶與社區認同,激活鄉村文化內生發展動力,使鄉村百姓成為優良家風、文明鄉風、時代新風的主導者和創造者。
京西古道傳統村落有機更新設計探索 作者簡介
北京建筑大學是北京市和住房城鄉建設部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是一所具有鮮明建筑特色、以工為主的多科性大學,是“北京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人才培養基地和科技服務基地”、“北京應對氣候變化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建筑遺產保護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是北京地區唯一一所建筑類高等學校。蘇州科技大學由原蘇州城建環保學院與原蘇州鐵道師范學院合并組建而成,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文管藝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2017年成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江蘇省共建高校,同年獲批江蘇省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山東建筑大學創建于1956年,1958年本科辦學。60多年來,學校發展成為一所以工為主、以土木建筑學科為特色,工理管文法藝多學科交叉滲透、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學校是山東省與住建部共建高校、國家“產教融合”項目建設高校、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是我國建筑類著名的老八校之一,辦學歷史悠久,積淀深厚。追本溯源,學院源自1928年創立的東北大學建筑系和1921年創建的蘇南工專建筑科。于1996年更名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多年來建筑學院始終秉承中國現代建筑教育開創先輩們認真敬業的精神和嚴謹治學的態度,自強不息。安徽建筑大學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類學科專業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始建于1958年。學校是安徽省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共建高校、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省優秀教學管理集體、省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省高校后勤工作先進單位、安徽省文明單位。浙江工業大學是一所綜合性的浙江省屬重點大學,始建于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創立的浙江中等工業學堂。2013年5月,由學校牽頭建設的長三角綠色制藥協同創新中心入選國家“2011計劃”。2015年4月,浙江工業大學入選浙江省首批“省重點建設高校”。福建工程學院發端于1896年清末著名鄉賢名士陳璧、孫葆瑨、力鈞和著名閩紳林紓、末代帝師陳寶琛創辦的“蒼霞精舍”,2002年福建建筑高等?茖W校與福建職業技術學院合并升格為福建工程學院。2018年入選福建省示范性應用型本科院校、福建省博士學位授予培育單位、福建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
煙與鏡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
- >
隨園食單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