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寫給未來的信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940732
- 條形碼:9787569940732 ; 978-7-5699-4073-2
- 裝幀:78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寫給未來的信 本書特色
編輯推薦: 1.諾貝爾獎、圖靈獎、拉斯克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麥克阿瑟天才獎等世界著名學術獎項獲得主關于未來的預言和預警 2.人類“ZUI強大腦”縱論宇宙、星球和人類命運,涉及人工智能、外星文明、氣候、疾病、腦科學、基因、能源等科技ZUI前沿 3.了解科研領域熱點,提升科學素養;學習科學家的思維方式,提高認知水平
寫給未來的信 內容簡介
本書系第二屆“世界很好科學家論壇”嘉賓思想成果,包括了60位諾貝爾獎、沃爾夫獎、圖靈獎、拉斯克獎、菲爾茲獎、麥克阿瑟天才獎科學家以及中國院士的對于科學技術未來發展預言和預警。全書內容涉及人工智能、外星文明、癌癥、基因、能源、氣候、腦科學等領域的近期新理論和研究成果,如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自動駕駛,病毒結構解析及疫苗、靶向藥物開發,癌癥、傳染病的病理探究,關于黑洞、外星生命、引力波、中子星等宇宙學的前沿知識,全球氣候變化,“液體陽光”“人造太陽”等能源領域的近期新技術,神經退行性疾病、腦機接口等腦科學熱點。
寫給未來的信 目錄
第1章 40位**科學家寫給未來的信
我們不可能找到和地球相似的行星
通過仰望星空,我們盼著能夠破解生命誕生之謎
人類一定會造出一個比自己更聰明的東西,人類生命并不是智能的*高階層
希望有更多公民對科學感興趣
沒有基礎科學研究,就不會有應用科學研究
讓基礎科學家去做應用科學研究是不適合的,也會適得其反
大學要扮演一個角色,就是把科研成果轉化為能夠造福社會的成果
創造偉大的文化機構是需要時間的,很少有例外
通過分子控制防止癌細胞擴散
細菌中的每一個基因都有一把鑰匙
基因會在信號分子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時候改變其反應
多樣性才是人類生存下來的關鍵
在未來的某一天,別人可以解讀我們的想法
回顧20世紀的歷史,有一些大事件是由化學家造成的有些人天真地認為,從現在開始吃素、開電動汽車,氣候變化問題就可以馬上解決
那些拒絕接受全球變暖理論的人將會終結我們所有人的生命
如果我們要找到宇宙中的生命,研究系外行星的自轉和公轉很重要
2050年,上海大部分地方都會被淹沒在海洋之中
新材料的誕生,可以更好地保護我們的星球
“液態陽光”是解決氣候問題*好的一個方案
世界經濟總量20年后會翻番,汽車、糧食、塑料的需求量也會翻番
要用動態數學模型來指導政府決策
如果我們能夠精準編輯5個碳氫鍵,就可以生產出更好的藥物
疾病的發展與人的衰老、行為都是可以通過化學物質來控制、改變和操控的
不要太擔心機器人取代人類的工作
很多時候,科學發展的進程要比生物進化快很多
了解細胞為何凋亡,可以幫助阿爾茨海默癥的早期患者
威脅來自人工智能,人類會逐漸被機器超越
未來30年,計算機能夠有減緩耐藥性產生的能力
我們應該能夠解釋機器學習的理論,不然它永遠都是黑箱操作
我們不應該阻礙對于無用之事的追求
望遠鏡、電子顯微鏡和計算機,可以幫助我們仰望星空并細察生命
科學不應該讓人不開心
文化多樣性和生物多樣性同樣重要
腦科學現在還處于嬰兒階段
科學研究必須由好奇心驅動
21世紀末會出現真正的“超級大腦”,就像我們發現外星人一樣
當我們探索未知事物時,就像競猜游戲一樣
太陽可能在5億年后變得特別炙熱,讓人類無法再在地球上生存
我們必須知道,我們終將知道
第2章 如果人工智能瘋了,我們將無計可施
人工智能算法有“黑匣子”,人類并不知情
我所從事的數學研究工作是*終會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之一
如果一臺人工智能的機器瘋了,我們將無計可施
關于無人駕駛,我們非常盲目樂觀
在未來至少40年內,不用擔心人工智能會讓人類失業
是時候考慮建構人工智能的倫理道德和法律框架了
第3章 如果有一天人類真的發現了外星文明,那也是出自偶遇
人類歷史上**次發現系外行星
我相信外星生命應該存在,雖然它們不一定是像你我這樣的生命
黑洞是時空的陷阱
黑洞可以收集軸子——一種可能是暗物質本體的粒子
引力波絕非一次性填補上廣義相對論的*后一塊拼圖,然后就可以給廣義相對論蓋棺論定了
如果有一天人類真的發現了外星文明,那也更可能出自偶遇,而非按圖索驥
第4章 地球正在面臨第6次生物大滅絕,這一次會包括人類嗎?
關于全球氣候變暖,去聽聽科學家們怎么說
很遺憾,靠多種植植被來降低二氧化碳濃度是行不通的
地球的生物多樣性正在消失,52%的脊椎動物種類已經在過去40年里滅絕了
地球正在面臨第6次生物大滅絕,這一次會包括人類嗎?
地球溫度每升高閾值水平1℃,人類的死亡率就會上升2%~5%
我們并不適合在其他星球上生存,我們*好花時間和精力來修復地球
第5章 我們可以花5~10年登月,但要解決癌癥非常困難
人類已能很好地應對了一些癌癥了,但還存在未解的難題
HIF-2α抑制劑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很多患者確實獲得了好處
把應激路徑作為治療靶向,在許多疾病領域中都有重要前景
了解細胞到底是如何活動的,對治療癌癥非常重要
真正要降低癌癥的死亡率,應該通過癌癥早期檢測
睡眠為什么重要?因為睡眠之后一些受損的神經元得到了修復
所有創新藥開發以及轉化醫學都要靠基礎研究的進步
學術界的專家可以做什么呢?基礎研究要和知識轉化中心協作
抗生素耐藥性導致人均預期壽命增長放緩,有希望開發出新的抗生素,更好地去抗擊病原體
科學的成就不計其數,很多都是通過生物學家和化學家合作來實現的
第6章 如果大腦可以移植,人類可能永生
腦科學現在的處境,相當于物理學和化學在20世紀初期的處境
對腦的研究就好像“拉著自己的頭發使自己脫離地球”一樣
應警惕人工智能與腦機科學的風險
為什么神經可以接收這些電信號的傳遞,它們特殊的傳輸方法是什么?
睡得太多或太少,都可能縮短壽命
睡眠對人來說非常神秘,我們依然不知道睡眠是什么
神經元的自噬機制將給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帶來靈感
地球上有三種智能形態,分別是生物智能、人類智能和機器智能
中國的腦研究計劃具有一體兩翼的結構
如果要永生,就必須做腦移植/
腸道菌群失衡與自閉癥、抑郁癥、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癥等神經系統疾病有密切聯系
第7章 破譯地球上所有真核生物的基因組,就像人類**次登月一樣
38億美元,6個國家,花費13年,成千上萬名科學家合作,才得以破解**張人類全基因組圖譜
科學家目前不知道40%人類基因的分子功能,不知道30%人類基因的生物功能
擁有這個基因的人,就像處在一個比正常人慢兩個半小時的時區中一樣
將人均預期壽命從30歲提高至50歲,人類整整用了4 000年的漫長時光
為什么我們的生命之路經常會出岔子?
破譯地球上所有真核生物的基因組,就像人類**次登月一樣
第8章 疾病是無國界的,治療也是無國界的
非洲豬瘟成為一場大災難,就像一場大火一樣蔓延開來
我們看清了非洲豬瘟病毒的結構,但絕對不能說就可以研制出疫苗
帕金森病的發病率正在以驚人的速度上升,將耗盡我們的醫療資源
對付抗生素耐藥性,科學家們并沒有十足的把握
我們知道疾病是無國界的,治療也是無國界的
第9章 200年后地球資源耗盡,人類該怎么辦?
人類不必太過恐慌,但也不應否認地球正在面臨的挑戰
核能能緩解能源危機,也會打開潘多拉的魔盒
“人造太陽”是一項涵蓋全球近一半人口的龐大計劃
我們不能只依靠降水來獲取水資源,我們需要對水進行“再生產”
我們現在正處于二維材料的黎明時期
納米材料是下一個時代的重要材料之一
化學不僅可以是綠色的,而且能惠及我們每一個人
新型能源從科學到技術再到產品,至少還需要二三十年的時間
第10章 所謂經濟學,就是一群不懂圍棋的人看別人下圍棋
深圳經歷了由農村向城市的轉變,雄安則是由舊產業向新產業的過渡
為什么拿破侖要穿背帶褲?
事實上,世界上很多大企業就是大學老師創辦的
為什么挪威人天生討厭平等?
經濟學家就像天文物理學家一樣,是一群不懂圍棋的人在看人下圍棋
寫給未來的信 節選
黑洞可以收集軸子——一種可能是暗物質本體的粒子 格羅斯和他的學生弗蘭克·維爾澤克因為發現了夸克的“漸進自由”現象而獲得諾貝爾獎。這是一種反直覺的神奇現象:核力在很短的距離里會減弱,讓原子核中的夸克表現得像自由粒子,而當距離拉大后,束縛它們的吸引力反而變大。這也能幫助解釋“為什么我們無法直接把原子核拆成 夸克”。 研究夸克這種極微小粒子的物理學家,為什么會和黑洞這種極龐大天體扯上關聯? 原來,根據霍金等人嚴格證明的“黑洞無毛定理”:無論什么樣的黑洞,其*終性質僅由幾個物理量(質量、角動量、電荷)唯一確定。 也就是說,僅用上述三個參數就可以清晰描繪出一個黑洞,沒有復雜的“毛邊”信息;堇找蚨鴳蚍Q這個理論為“黑洞無毛定理”,不愧是命名大師。 令人驚訝的是,這樣的話,黑洞就和一個簡單的基本粒子很相似了。至大至小,至重至輕,至繁至簡,化而為一。 黑洞信息悖論,從根本上是描述宏觀世界的廣義相對論和描述微觀世界的量子力學之間出現悖論。那換一個方向,真正的引力理論和量子理論,能否在黑洞這種奇妙天體上出現大統一呢? 要知道,現代物理的終極追求之一,就是大統一理論,也稱作萬物理論。理論上宇宙間僅存在四種相互作用力,即萬有引力、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之前的科學家已經證明后三種力在本質上是同一種作用力的不同表現,只有引力遲遲未能歸入其中。 弦理論就是其中一個努力的方向。它認為世界的基本單位是二維的“能量弦”,弦在不同形態下表現為所有的基本粒子和四種相互作用力。 黑洞這種擁有極端引力場,而性質又簡潔如基本粒子的天體,是否可能是引力和其他三種力銜接的橋梁?粒子物理學家在微觀世界苦苦尋覓而屢屢碰壁,能否在黑洞附近找到答案? “過去十幾年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我們對于粒子物理的認知一再挑戰我們對時間和空間的基本認知!备窳_斯說道,“我們要在量子的層面對時空進行重新認識。比如說,空間是不是可能超過三個維度呢?” “在過去20年間,我們在理解開放弦和閉合弦之間的二象性上有很大的進展,我們在量子場論和弦理論的整合方面也有所突破,這種深刻的二象性理解毫無疑問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發現,也許能幫助我們回答像黑洞和宇宙起源這樣非常深刻的問題。”他說道。 格羅斯的學生維爾澤克也就黑洞話題引申到了他猜想存在的基本粒子:軸子。 這種理論預言的新粒子質量很輕,幾乎不和其他普通物質發生任何相互作用,但在大爆炸的過程中批量產生。 軸子還可能大量圍繞在黑洞的周圍!昂诙纯梢允占S子,如果軸子的質量足夠輕的話,能被黑洞周圍的吸積盤氣體捕獲,我們可以通過觀測類似的現象推算出軸子的存在。” 重要的是,軸子很有可能就是宇宙中神秘的暗物質。
寫給未來的信 作者簡介
王侯,資深媒體人,世界科學家論壇發起人(WLF)、世界科學家協會(WLA)秘書長。世界科學家協會于每年10月底發起“世界科學家論壇”,邀請一批諾貝爾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麥克阿瑟天才獎等全球科學獎項得主與中國兩院院士、科學家,全球青年科學家共同討論人類當前與未來面臨的科技挑戰、人類命運的可持續發展等宏大主題,聚焦基礎科學和源頭創新,發布最科技成果與思想理念。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莉莉和章魚
- >
唐代進士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