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農業院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體系建設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2055744
- 條形碼:9787312055744 ; 978-7-312-05574-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農業院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體系建設 內容簡介
本書構建了農業院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教學體系,突出思政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研究了本課程理論內容中的涉農部分,在教學大綱(以2021年修訂版為準)規定的范圍內,圍繞課程教學重點難點,把理論教學和“三農”問題結合起來,進行涉農專題設計。
農業院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體系建設 目錄
導論
教學目標
理論要點
涉農專題
訪談教學
社會實踐
視野拓展
**部分 毛澤東思想
**章 毛澤東思想及其歷史地位
教學目標
理論要點
涉農專題
訪談教學
社會實踐
視野拓展
第二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教學目標
理論要點
涉農專題
訪談教學
社會實踐
視野拓展
第三章 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教學目標
理論要點
涉農專題
訪談教學
社會實踐
視野拓展
第四章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
教學目標
理論要點
涉農專題
訪談教學.
社會實踐
視野拓展
第二部分 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
第五章 鄧小平理論
教學目標
理論要點
涉農專題
訪談教學
社會實踐
視野拓展
第六章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教學目標
理論要點
涉農專題
訪談教學
社會實踐
視野拓展
第七章 科學發展觀
教學目標
理論要點
涉農專題
訪談教學
社會實踐
視野拓展
……
第三部分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后記
農業院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體系建設 節選
《農業院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體系建設》: 一、科學發展觀的形成 (一)科學發展觀的形成條件 1.科學發展觀是在深刻把握我國基本國情和新的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 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進入新世紀階段,我國進入發展關鍵期、改革攻堅期和矛盾凸顯期,經濟社會呈現出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主要是:**,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第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同時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面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第三,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難度加大;第四,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同時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后的局面尚未改變,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第五,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扎實貫徹,同時民主法制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繼續深化;第六,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明顯增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七,社會活力顯著增強,同時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第八,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同時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更高。這些階段性特征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矛盾和新問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和新的階段性特征,是科學發展觀形成的現實依據。 2.科學發展觀是在深入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根據新的形勢和任務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的成就,積累了豐富經驗。這些經驗集中體現為黨的十七大概括的“十個結合”: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改革開放結合起來,把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同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結合起來,把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發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把推動經濟基礎變革同推動上層建筑改革結合起來,把發展社會生產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結合起來,把提高效率同促進社會公平結合起來,把堅持獨立自主同參與經濟全球化結合起來,把促進改革發展同保持社會穩定結合起來,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結合起來。這是我們國家擺脫貧困、加快實現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寶貴經驗。還要看到,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契機,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發展步伐;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在全球率先實現經濟企穩回升;戰勝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和上海世博會,奪取抗擊汶川特大地震等嚴重自然災害和災后恢復重建重大勝利,妥善處置一系列重大突發事件,奮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到新的發展階段。黨帶領人民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探索,是科學發展觀形成的實踐基礎。 3.科學發展觀是在深刻分析國際形勢、順應世界發展趨勢、借鑒國外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 進入新世紀,世界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之中。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革命加速推進,各國相互依存逐步加深,大國關系深刻變動,國際力量對比朝著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方向發展。同時,國際環境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我國發展的外部條件復雜多變。這就要求我們堅持用寬廣的眼界觀察世界,始終站在國際大局與國內大局相互聯系的高度,科學審視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問題,思考和制定中國的發展戰略,善于從國際、國內因素的發展變化和相互影響中把握發展全局。還要看到,長期以來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成就,但由于單純追求經濟增長,或者照搬別國發展模式,一些國家發展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的經濟結構失衡、社會發展滯后、能源資源緊張、生態環境惡化,有的出現了兩極分化、失業增加、社會腐敗、政治動蕩等問題。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充分暴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固有矛盾,暴露了世界經濟增長模式的弊端。推動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成為各國共同關注的重大問題,各主要國家紛紛反思和調整發展方式、發展戰略。我們面臨的是一個總體上有利于我國發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環境。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加快發展,就是要把中國的發展放到世界的大局中來思考,發揮比較優勢,把握有利條件,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努力取得發展的主動權。當今世界發展大勢、國外發展的經驗教訓,是科學發展觀形成的時代背景。 (二)科學發展觀的形成過程 科學發展觀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新世紀新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2003年7月,胡錦濤在全面總結抗擊“非典”斗爭經驗時指出,要更好堅持全面、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2003年10月,胡錦濤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明確指出,要樹立和落實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2004年3月,胡錦濤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闡明了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協調發展”的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標志著科學發展觀的形成。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把科學發展觀與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寫入黨章。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強調,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唐代進士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