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網絡藥理學導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619659
- 條形碼:9787302619659 ; 978-7-302-6196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網絡藥理學導論 內容簡介
本書致力于系統地介紹網絡藥理學的理論、方法和應用的研究進展,主要包括四大部分:1)網絡藥理學涉及的概念與理論;2)常用分析方法、數據庫與分析軟件;3)基于網絡藥理學的中醫藥現代化、現代藥物研究的典型案例;4)基于藥物、疾病的網絡藥理學實踐流程。適用于初接觸網絡藥理學、需要系統了解該領域的研究人員和學生。網絡藥理學是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時代藥物系統性研究的新興前沿學科,也是融合系統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網絡科學、系統藥理學等學科的原創性學科,強調從系統層次和生物網絡的整體角度出發,解析藥物及其治療對象之間的分子關聯規律,揭示藥物的系統性藥理機制,指導新藥研發和臨床治療。隨著計算、實驗方法的進步,網絡藥理學的發展將有望幫助系統理解藥物和病證的相互作用關系,為藥物研發、機制闡釋、藥效評價、精準用藥等提供技術支撐,促進從“還原論”到“系統論”的方法論革新,為“下一代藥物研究模式”的推廣應用提供強勁動力。
網絡藥理學導論 目錄
目錄
第1章網絡靶標理論與網絡藥理學
1.1網絡藥理學: 下一代藥物研究模式
1.2中醫藥在網絡藥理學起源和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1.3網絡藥理學核心理論: 網絡靶標
1.3.1網絡靶標理論的提出與發展
1.3.2網絡靶標的概念
1.4網絡藥理學研究模式和特點概述
1.4.1“單靶標局部對抗”研究模式
1.4.2“網絡靶標系統調節”研究模式
1.4.3網絡藥理學分析典型場景
1.4.4網絡藥理學研究特點、挑戰及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第2章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網絡藥理學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
2.1運用于網絡藥理學的人工智能方法介紹
2.1.1人工智能算法簡介
2.1.2人工智能算法性能評價方法
2.1.3人工智能方法應用條件
2.1.4人工智能方法的前沿和展望
2.2人工智能在網絡藥理學研究中的應用
2.2.1藥物靶點的預測和發現
2.2.2藥物作用機制的研究
2.2.3藥物新用途的發現
2.2.4中藥物質基礎與中醫治療理論的研究
2.3人工智能方法的應用展望
參考文獻
第3章網絡藥理學常用數據庫
3.1網絡藥理學常用中醫藥數據庫
3.1.1ETCM: 中醫藥百科全書
3.1.2SymMap: 關注證候關聯的中醫藥整合數據庫
3.1.3BATMANTCM: 中藥分子機制的生物信息學分析平臺
3.1.4TCMID: 用于中藥分子機制分析的中醫藥整合數據庫
3.1.5其他中醫藥數據庫
3.2網絡藥理學常用生物相關數據庫
3.2.1OMIM: 人類孟德爾遺傳病在線數據庫
3.2.2HPO: 人類表型本體數據庫
3.2.3DisGeNET: 疾病基因關聯數據庫
3.2.4MalaCards: 疾病信息數據庫
3.3網絡藥理學常用靶標相關數據庫
3.3.1TTD: 治療靶標數據庫
3.3.2PDB: 蛋白質晶體結構數據庫
3.3.3GeneCards: 基因信息數據庫
3.3.4KEGG: 京都基因與基因組百科全書
3.4網絡藥理學常用蛋白相互作用數據庫
3.4.1BioGRID: 生物學通用相互作用數據庫
3.4.2DIP: 蛋白質相互作用數據庫
3.4.3IntAct: 分子相互作用數據庫
3.4.4STRING: 基因/蛋白相互作用關系數據庫
參考文獻
第4章網絡藥理學常用軟件
4.1網絡藥理學軟件功能框架及分類
4.1.1總體軟件功能需求
4.1.2網絡藥理學軟件功能框架及分類
4.2網絡藥理學常用的Web軟件
4.2.1藥物靶標預測Web軟件
4.2.2藥物適應癥分析Web軟件
4.2.3基因功能富集分析Web軟件
4.2.4蛋白相互作用網絡構建Web軟件
4.3基于圖形化界面操作的軟件
4.3.1差異基因富集分析軟件
4.3.2網絡分析軟件
4.4基于編程語言的工具包
4.4.1C++、Java工具包的使用
4.4.2Python、R工具包的使用
參考文獻
第5章網絡藥理學和中醫藥現代化研究案例
5.1網絡藥理學與中醫證候研究案例
5.1.1寒、熱證候及對證方劑的網絡藥理學研究案例分析
5.1.2慢性乙型肝炎致肝纖維化的“同病異證”研究案例分析
5.2網絡藥理學與中藥方劑研究案例
5.3網絡藥理學與中藥創制研究案例
5.4網絡藥理學與民族藥研究案例
參考文獻
第6章網絡藥理學與現代藥物研發案例
6.1復雜疾病內在機制和干預靶標
6.2藥物系統性作用機制
6.3多靶標藥物研發
6.3.1缺血性中風: 從單一藥物靶標到協同的網絡藥理學
6.3.2聯合網絡藥理學與表型篩選開發新的止痛類藥物
6.4藥物重新定位
6.4.1基于網絡的藥物重定位預測及基于人群的驗證
6.4.2基于網絡藥理學的藥物重定位發現新的抗抑郁藥物
6.5組合藥物研發
參考文獻
第7章基于藥物的網絡藥理學實踐流程
7.1尋找單味中藥或方劑的有效成分
7.1.1數據采集與處理
7.1.2網絡構建與可視化
7.1.3網絡分析與預測
7.1.4驗證與總結
7.2闡述單味中藥或方劑的藥效機制
7.2.1數據采集與處理
7.2.2網絡構建與可視化
7.2.3網絡分析與預測
7.2.4驗證與總結
7.3詮釋中藥配伍理論的科學內涵
7.3.1數據采集與處理
7.3.2網絡構建與可視化
7.3.3網絡分析與預測
7.3.4驗證與總結
7.4解釋中藥與西藥之間的相互作用
7.4.1數據采集與處理
7.4.2網絡構建與可視化
7.4.3網絡分析與預測
7.4.4驗證與總結
7.5藥物臨床應用的重定位——中藥成分保護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新用途
7.5.1數據采集與處理
7.5.2網絡構建與可視化
7.5.3網絡分析與預測
7.5.4驗證與總結
7.6多靶點藥物的開發——中藥配伍保護低密度脂蛋白誘導的內皮細胞
損傷
7.6.1數據采集與處理
7.6.2網絡構建與可視化
7.6.3網絡分析與預測
7.6.4驗證與總結
參考文獻
第8章基于疾病的網絡藥理學實踐流程
8.1冠心病疾病網絡構建及分析
8.1.1數據采集與處理
8.1.2網絡構建與可視化
8.1.3網絡分析與預測
8.1.4驗證與總結
8.2疾病網絡用于中藥方劑的研究實踐
8.2.1中藥方劑的整合作用機制研究
8.2.2中藥方劑的“君臣佐使”配伍規律研究
8.2.3中藥方劑的“益氣、活血”功效研究
參考文獻
第9章基于藥物疾病的網絡藥理學實踐流程
9.1化橘紅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網絡藥理學研究
9.1.1化橘紅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作用靶點預測
9.1.2化橘紅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作用靶點驗證
9.1.3化橘紅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調控網絡分析
9.2丹紅注射液治療心血管疾病的網絡藥理學研究
9.2.1丹紅注射液治療心血管疾病的作用靶點預測
9.2.2丹紅注射液治療心血管疾病的作用靶點驗證
9.2.3丹紅注射液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調控網絡分析
參考文獻
附錄A網絡藥理學評價方法指南
附錄B網絡藥理學評價要素與評價指標
附錄C網絡藥理學研究報告示例
后記
網絡藥理學導論 作者簡介
李梢,清華大學長聘教授、北京市中醫藥交叉研究所所長、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英國皇家生物學會會士、國家杰青、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網絡藥理學專委會會長、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生物醫藥大數據專委會主任委員。為中醫藥網絡藥理學開拓者、胃癌極早期防治體系創建者。發表論文200余篇,被Nature、Science、Cell等引用9000余次,授權發明專利23項,領銜制定網絡藥理學s個國際標準。連續四年入選全球前2%頂j科學家,獲中醫藥國際貢獻獎一等獎、李時珍醫藥創新獎、中國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貢獻人物,以及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獎勵。
- >
我與地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