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黃河中游典型區生態需水與缺水風險分析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36185
- 條形碼:9787030736185 ; 978-7-03-073618-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黃河中游典型區生態需水與缺水風險分析 內容簡介
本書基于黃河水資源調度管理與優化配置的需求,以黃河流域中游為研究區,選擇陸面植被生態系統、干流河段以及黃河小北干流兩岸的沿黃濕地保護區為研究對象,立足于不同生態系統類型的生態需水核算,解析生態需水內涵,厘清黃河中游典型區水文氣象動態演變特征,核算典型區植被生態需水并解析其變化的驅動機制、核算代表性河段的生態需水以及黃河中游濕地生態需水,在此基礎上對黃河中游典型區不同類型的生態需水進行整合,基于生態系統服務視角評估了中游濕地不同缺水情景下的生態風險。
黃河中游典型區生態需水與缺水風險分析 目錄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1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
1.2 黃河生態需水研究進展 2
1.3 黃河生態需水核算方法 7
1.4 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8
1.5 研究內容和技術路線 8
1.5.1 研究目標 8
1.5.2 研究內容 9
1.5.3 技術路線 10
第2章 生態需水相關理論與研究進展 12
2.1 生態需水內涵及學科支撐理論 12
2.1.1 生態需水內涵與研究進展 12
2.1.2 生態需水特征 15
2.1.3 生態需水的學科支撐理論 16
2.2 生態需水核算方法 18
2.2.1 河流生態需水核算方法 18
2.2.2 濕地生態需水核算方法 21
2.2.3 植被生態需水核算方法 24
2.3 生態需水整合研究進展 26
2.4 濕地缺水生態風險研究進展 27
第3章 研究區概況 28
3.1 研究區選擇 28
3.2 自然環境概況 29
3.2.1 水文氣象 29
3.2.2 水質狀況 29
3.2.3 濕地 30
3.2.4 植被覆蓋 31
3.3 研究區生物概況 31
3.3.1 魚類組成和魚類資源 31
3.3.2 濕地鳥類與植被資源 32
3.4 黃河中游典型區生態系統保護目標 33
第4章 黃河中游干流水文氣象演變特征分析 36
4.1 引言 36
4.2 黃河中游典型區水文氣象動態演變分析方法 36
4.2.1 MK?趨勢和突變檢驗方法 36
4.2.2 年徑流量的變差系數 38
4.2.3 徑流年內分配不均勻系數 38
4.3 黃河中游徑流動態演變特征 38
4.3.1 徑流年際變化特征 38
4.3.2 徑流年內分配特征 43
4.3.3 脈沖流量及洪水變化特征 47
4.4 黃河中游典型區氣象動態演變特征 51
4.4.1 降水及蒸散發變化趨勢 51
4.4.2 降水等氣象因子空間分布特征 53
4.5 討論與小結 55
4.5.1 討論 55
4.5.2 小結 55
第5章 黃河中游典型區陸面植被生態需水核算及其驅動機制分析 57
5.1 引言 57
5.2 黃河中游典型區陸面植被生態需水量 57
5.2.1 陸面植被生態需水核算方法 57
5.2.2 陸面植被生態需水量變化趨勢 59
5.3 黃河中游典型區陸面植被生態需水變化驅動機制分析 59
5.3.1 黃河中游典型區土地利用景觀格局動態演變特征 59
5.3.2 黃河中游典型區陸面植被生態需水對景觀格局變化的響應分析 65
5.3.3 黃河中游典型區陸面植被生態需水其他影響因素分析 69
5.4 討論與小結 70
5.4.1 討論 70
5.4.2 小結 71
第6章 基于棲息地模擬的黃河中游重點河段河流生態需水核算 72
6.1 引言 72
6.2 黃河中游重點河段河流生態需水核算方法 72
6.2.1 黃河中游重點河段的確定 72
6.2.2 黃河干流關鍵斷面河流生態需水核算方法 73
6.2.3 指示物種生態需水過程評估 74
6.2.4 水文參照系統關鍵特征提取 75
6.2.5 耦合生境模擬與水文參照系統的河流生態需水評估 75
6.3 黃河干流關鍵斷面生境模擬模型的構建 76
6.3.1 水動力模型的構建 76
6.3.2 模型率定與驗證 77
6.4 黃河干流生境模型模擬結果 78
6.5 水文參照系統特征值及河流生態需水過程 82
6.6 黃河干流關鍵斷面河流生態需水分析 85
6.6.1 河流生態需水保證率分析 85
6.6.2 產卵期脈沖流量分析 88
6.7 討論與小結 90
6.7.1 討論 90
6.7.2 小結 90
第7章 黃河中游典型區沿河濕地生態需水核算 92
7.1 引言 92
7.2 沿河濕地生態需水特點 92
7.2.1 濕地生態系統特征 92
7.2.2 濕地生態保護目標 94
7.3 黃河中游典型區沿河濕地生態需水核算方法 95
7.4 黃河中游典型區沿河濕地生態需水分析 98
7.5 討論與小結 101
7.5.1 討論 101
7.5.2 小結 101
第8章 黃河中游典型區河流生態需水整合分析 102
8.1 引言 102
8.2 不同生態目標的生態需水整合方法 102
8.2.1 生態需水整合目標 103
8.2.2 生態需水過程的整合 103
8.3 黃河中游關鍵斷面生態需水目標及流量過程耦合 103
8.4 不同生態目標下的生態需水 105
8.4.1 關鍵斷面河流生態需水量 105
8.4.2 河道輸沙需水量 106
8.5 黃河中游典型區生態需水整合 106
8.6 討論與小結 108
8.6.1 討論 108
8.6.2 小結 108
第9章 缺水條件下黃河干流中游濕地生態風險研究 109
9.1 引言 109
9.2 典型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方法 110
9.2.1 固碳釋氧服務評估方法 110
9.2.2 土壤保持服務評估方法 111
9.2.3 水文調節服務評估方法 113
9.2.4 生境質量評估方法 114
9.3 生態系統服務時空變化分析 116
9.3.1 典型生態系統服務時空分布特征 116
9.3.2 典型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量時間變化特征 119
9.3.3 濕地生態服務與生態需水的關系分析 120
9.4 濕地缺水生態風險分析 121
9.4.1 概念及內涵 121
9.4.2 濕地缺水生態風險評估方法 122
9.4.3 濕地生態需水缺水情景設置 123
9.5 濕地缺水生態風險結果分析 124
9.5.1 濕地缺水風險評估指標體系 124
9.5.2 缺水生態風險分析 127
9.5.3 對生態需水配置的決策建議 129
9.6 討論與小結 129
9.6.1 討論 129
9.6.2 小結 130
參考文獻 131
附錄 143
總序
前言
第1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
1.2 黃河生態需水研究進展 2
1.3 黃河生態需水核算方法 7
1.4 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8
1.5 研究內容和技術路線 8
1.5.1 研究目標 8
1.5.2 研究內容 9
1.5.3 技術路線 10
第2章 生態需水相關理論與研究進展 12
2.1 生態需水內涵及學科支撐理論 12
2.1.1 生態需水內涵與研究進展 12
2.1.2 生態需水特征 15
2.1.3 生態需水的學科支撐理論 16
2.2 生態需水核算方法 18
2.2.1 河流生態需水核算方法 18
2.2.2 濕地生態需水核算方法 21
2.2.3 植被生態需水核算方法 24
2.3 生態需水整合研究進展 26
2.4 濕地缺水生態風險研究進展 27
第3章 研究區概況 28
3.1 研究區選擇 28
3.2 自然環境概況 29
3.2.1 水文氣象 29
3.2.2 水質狀況 29
3.2.3 濕地 30
3.2.4 植被覆蓋 31
3.3 研究區生物概況 31
3.3.1 魚類組成和魚類資源 31
3.3.2 濕地鳥類與植被資源 32
3.4 黃河中游典型區生態系統保護目標 33
第4章 黃河中游干流水文氣象演變特征分析 36
4.1 引言 36
4.2 黃河中游典型區水文氣象動態演變分析方法 36
4.2.1 MK?趨勢和突變檢驗方法 36
4.2.2 年徑流量的變差系數 38
4.2.3 徑流年內分配不均勻系數 38
4.3 黃河中游徑流動態演變特征 38
4.3.1 徑流年際變化特征 38
4.3.2 徑流年內分配特征 43
4.3.3 脈沖流量及洪水變化特征 47
4.4 黃河中游典型區氣象動態演變特征 51
4.4.1 降水及蒸散發變化趨勢 51
4.4.2 降水等氣象因子空間分布特征 53
4.5 討論與小結 55
4.5.1 討論 55
4.5.2 小結 55
第5章 黃河中游典型區陸面植被生態需水核算及其驅動機制分析 57
5.1 引言 57
5.2 黃河中游典型區陸面植被生態需水量 57
5.2.1 陸面植被生態需水核算方法 57
5.2.2 陸面植被生態需水量變化趨勢 59
5.3 黃河中游典型區陸面植被生態需水變化驅動機制分析 59
5.3.1 黃河中游典型區土地利用景觀格局動態演變特征 59
5.3.2 黃河中游典型區陸面植被生態需水對景觀格局變化的響應分析 65
5.3.3 黃河中游典型區陸面植被生態需水其他影響因素分析 69
5.4 討論與小結 70
5.4.1 討論 70
5.4.2 小結 71
第6章 基于棲息地模擬的黃河中游重點河段河流生態需水核算 72
6.1 引言 72
6.2 黃河中游重點河段河流生態需水核算方法 72
6.2.1 黃河中游重點河段的確定 72
6.2.2 黃河干流關鍵斷面河流生態需水核算方法 73
6.2.3 指示物種生態需水過程評估 74
6.2.4 水文參照系統關鍵特征提取 75
6.2.5 耦合生境模擬與水文參照系統的河流生態需水評估 75
6.3 黃河干流關鍵斷面生境模擬模型的構建 76
6.3.1 水動力模型的構建 76
6.3.2 模型率定與驗證 77
6.4 黃河干流生境模型模擬結果 78
6.5 水文參照系統特征值及河流生態需水過程 82
6.6 黃河干流關鍵斷面河流生態需水分析 85
6.6.1 河流生態需水保證率分析 85
6.6.2 產卵期脈沖流量分析 88
6.7 討論與小結 90
6.7.1 討論 90
6.7.2 小結 90
第7章 黃河中游典型區沿河濕地生態需水核算 92
7.1 引言 92
7.2 沿河濕地生態需水特點 92
7.2.1 濕地生態系統特征 92
7.2.2 濕地生態保護目標 94
7.3 黃河中游典型區沿河濕地生態需水核算方法 95
7.4 黃河中游典型區沿河濕地生態需水分析 98
7.5 討論與小結 101
7.5.1 討論 101
7.5.2 小結 101
第8章 黃河中游典型區河流生態需水整合分析 102
8.1 引言 102
8.2 不同生態目標的生態需水整合方法 102
8.2.1 生態需水整合目標 103
8.2.2 生態需水過程的整合 103
8.3 黃河中游關鍵斷面生態需水目標及流量過程耦合 103
8.4 不同生態目標下的生態需水 105
8.4.1 關鍵斷面河流生態需水量 105
8.4.2 河道輸沙需水量 106
8.5 黃河中游典型區生態需水整合 106
8.6 討論與小結 108
8.6.1 討論 108
8.6.2 小結 108
第9章 缺水條件下黃河干流中游濕地生態風險研究 109
9.1 引言 109
9.2 典型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方法 110
9.2.1 固碳釋氧服務評估方法 110
9.2.2 土壤保持服務評估方法 111
9.2.3 水文調節服務評估方法 113
9.2.4 生境質量評估方法 114
9.3 生態系統服務時空變化分析 116
9.3.1 典型生態系統服務時空分布特征 116
9.3.2 典型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量時間變化特征 119
9.3.3 濕地生態服務與生態需水的關系分析 120
9.4 濕地缺水生態風險分析 121
9.4.1 概念及內涵 121
9.4.2 濕地缺水生態風險評估方法 122
9.4.3 濕地生態需水缺水情景設置 123
9.5 濕地缺水生態風險結果分析 124
9.5.1 濕地缺水風險評估指標體系 124
9.5.2 缺水生態風險分析 127
9.5.3 對生態需水配置的決策建議 129
9.6 討論與小結 129
9.6.1 討論 129
9.6.2 小結 130
參考文獻 131
附錄 143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煙與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推拿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