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上;▓@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優化開發區域率先實現碳排放峰值目標路徑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43268
- 條形碼:9787030743268 ; 978-7-03-074326-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優化開發區域率先實現碳排放峰值目標路徑研究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以煤炭的大規模使用推動次工業革命為起點,論述能源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在對美國、英國、德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碳排放達峰前后經濟、社會、能源消費和多個與碳排放相關指標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達峰規律,并上升為達峰理論,結合我國優化開發區域提出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率先實現路徑。對優化開發區域及其他區域的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 本書適合進行碳達峰和碳中和研究的學者和研究生參考使用,也適合作為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培訓的教材和參考書。
優化開發區域率先實現碳排放峰值目標路徑研究 目錄
緒論 1
參考文獻 5
第1章 碳排放達峰規律的發現 7
1.1 峰值問題的由來 7
1.2 能源與環境的關系 8
1.3 碳排放達峰成為國際氣候變化談判的焦點 11
1.4 全球碳排放達峰時間將影響未來轉型成本 15
1.5 峰值影響因素分析 19
1.5.1 實證模型及達峰影響因素關系 19
1.5.2 各因素介紹及變化趨勢 24
1.6 不同國家達峰規律 27
1.6.1 碳排放強度峰值 28
1.6.2 人均碳排放峰值 28
1.6.3 高耗能產品總量達峰 29
1.6.4 能源消費總量及人均能源消費量 31
1.6.5 單位能源碳強度 32
1.6.6 脫鉤規律 33
1.7 達峰理論及規律總結 35
1.7.1 達峰理論 35
1.7.2 達峰規律及條件 37
參考文獻 37
第2章 各國達峰歷史分析 40
2.1 碳排放達峰國家數量及峰值特點 40
2.2 典型達峰國家特征總結 44
2.2.1 碳排放達峰指標特點 44
2.2.2 能源消費與碳排放達峰時間趨同 46
2.2.3 達峰中的社會問題 47
參考文獻 48
第3章 我國達峰形勢分析 49
3.1 我國碳排放達峰的形勢 49
3.1.1 倒逼形勢下的碳排放峰值 50
3.1.2 我國的工業化進程 51
3.1.3 我國能源結構不斷優化 52
3.2 我國低碳能源及技術發展迅速 53
3.2.1 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 54
3.2.2 儲能技術的發展助力可再生能源發展 58
3.3 提前規劃達峰后的減排目標及路徑 59
參考文獻 60
第4章 優化開發區域達峰路徑 62
4.1 優化開發區域總覽 62
4.2 優化開發區域經濟社會現狀分析 65
4.2.1 經濟發展 65
4.2.2 人口與生活 66
4.2.3 產業發展 67
4.2.4 能源與資源 73
4.3 優化開發區域碳排放驅動因素分析 77
4.3.1 優化開發區域碳排放現狀 77
4.3.2 基于Kaya的拉式指數分解法 79
4.3.3 三產的能源強度分解 81
4.3.4 達峰前景分析 82
4.4 減排路徑選擇 84
4.4.1 情景設定 84
4.4.2 減排成本測算 85
4.4.3 路徑選擇標準 89
4.4.4 減排路徑 93
4.5 優化開發區域脫鉤理論的驗證 95
4.5.1 脫鉤指數分析 97
4.5.2 環境庫茲涅茨曲線驗證 98
參考文獻 102
第5章 環渤海區域達峰基礎及路徑 105
5.1 環渤海區域概述 105
5.2 環渤海區域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特點 105
5.2.1 經濟發展 105
5.2.2 人口與生活 109
5.2.3 碳排放趨勢分析 115
5.2.4 產業發展 116
5.2.5 能源與資源 119
5.2.6 科技創新與轉型發展 122
5.3 環渤海區域碳排放驅動因素分析 126
5.3.1 碳排放驅動因素分析 126
5.3.2 區域內部達峰差異分析 128
5.4 基于CGE的京津冀地區減排路徑分析 128
5.4.1 模型介紹 128
5.4.2 情景設置 130
5.4.3 計算結果 142
5.4.4 達峰路徑分析 147
5.5 不同情景的成本效益分析 154
5.5.1 情景設定 154
5.5.2 政策情景下的成本分析 156
5.5.3 強化低碳情景下的成本分析 158
5.5.4 低碳發展收益分析 159
5.5.5 減排路徑 160
參考文獻 163
第6章 長三角區域達峰基礎及路徑 165
6.1 長三角區域概述 165
6.2 長三角區域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特點 165
6.2.1 經濟發展 165
6.2.2 人口與生活 166
6.2.3 產業發展 169
6.2.4 能源與資源 172
6.2.5 科技創新與轉型發展 175
6.3 長三角碳排放驅動因素分析 177
6.3.1 排放趨勢分析 177
6.3.2 LMDI分解 179
6.3.3 區域內部碳排放差異 181
6.4 減排成本測算及減排路徑分析 182
6.4.1 情景設定 182
6.4.2 減排成本 183
6.4.3 減排路徑 186
參考文獻 190
第7章 珠三角區域達峰基礎及路徑 191
7.1 珠三角區域概述 191
7.2 珠三角區域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特點 192
7.2.1 經濟發展 192
7.2.2 人口與生活 195
7.2.3 產業發展 197
7.2.4 能源與資源 201
7.2.5 科技創新與轉型發展 204
7.3 珠三角碳排放驅動因素分析 210
7.3.1 碳排放特征 210
7.3.2 區域內部差異 212
7.3.3 因素分解 213
7.4 減排成本測算及減排路徑分析 214
7.4.1 情景設定 214
7.4.2 減排成本 215
7.4.3 減排路徑 218
參考文獻 221
第8章 綠色創新驅動我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23
8.1 “中等收入陷阱”與綠色創新 223
8.1.1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 223
8.1.2 綠色創新的內涵及趨勢 224
8.2 綠色創新推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理論基礎 226
8.2.1 創新理論 227
8.2.2 經濟增長理論 227
8.2.3 比較優勢理論 227
8.2.4 “均衡陷阱”理論 228
8.3 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 228
8.3.1 未跨越陷阱的經濟體 228
8.3.2 未跨越陷阱原因分析 230
參考文獻 237
第9章 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技術條件 238
9.1 中國綠色創新與經濟增長的實證 238
9.1.1 變量來源與數據說明 238
9.1.2 面板單位根檢驗 239
9.1.3 面板協整檢驗與變量誤差修正模型 239
9.2 綠色創新對經濟增長的機理分析 240
9.2.1 綠色創新驅動經濟增長的本質—內生增長理論 240
9.2.2 綠色創新驅動經濟增長的動力—競爭優勢 241
9.3 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基礎和挑戰 242
9.3.1 專利技術循環周期的概念 242
9.3.2 技術循環周期計算 242
9.3.3 不同技術領域專利 245
9.3.4 全球創新指數 247
9.4 推動綠色創新動力因素 249
9.4.1 驅動因素 249
9.4.2 壓力因素 250
9.4.3 響應因素 251
9.5 綠色創新能力評價 253
9.5.1 熵權TOPSIS法 255
9.5.2 TOPSIS法的基本原理 256
9.5.3 我國創新能力的評價 256
參考文獻 261
第10章 綠色創新溢出效應及吸收能力分析 262
10.1 模型構建與變量說明 262
10.1.1 變量選取及數據來源 262
10.1.2 模型的構建 263
10.2 實證結果分析 264
10.2.1 總體特征 264
10.2.2 模型的選取 267
10.2.3 結果測度及分析 268
10.3 非優化開發區域綠色吸收能力分析 271
10.3.1 區域綠色吸收能力指標體系 271
10.3.2 綠色吸收能力指標結果 271
10.3.3 溢出通道 275
參考文獻 279
第11章 以綠色低碳轉型促進強化低碳路徑實現 280
11.1 近遠期戰略結合,政策措施協同 281
11.2 強化低碳促進綠色創新 282
11.2.1 提高能源效率,啟動能效電廠 282
11.2.2 多種技術整合優化低碳能源模式 282
11.3 強化低碳化弊為利 286
11.3.1 深度減碳促進可持續發展 287
11.3.2 碳排放與經濟發展絕對脫鉤 289
11.4 強化低碳促可再生能源發展 289
11.5 深度減排促管理和經營深度演化 293
11.6 交通排放占比增高應受重視 296
11.7 企業對氣候變化關注度日益提升 300
11.8 強化低碳激發各方動力 301
11.8.1 利益相關者 301
11.8.2 博弈模型構建及求解 301
11.8.3 激發利益相關者能動性建議 304
參考文獻 305
第12章 推動優化路徑實施的建議 308
12.1 政府重視、一諾千金 308
12.1.1 指標引領,領導重視,作用立顯 310
12.1.2 順應零碳大勢,把握創新先機 310
12.1.3 強化區域內外交流,促進協同達峰 312
12.2 完善創新環境,培育持續競爭力 314
12.2.1 為創新主體創造良好政策環境 314
12.2.2 完善市場環境,實現公平競爭 316
12.3 強化融合與協同,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318
12.3.1 政產學研金融合 318
12.3.2 碳與其他污染物協同治理 319
12.4 盡快出臺應對氣候變化法 320
參考文獻 320
后記 322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月亮虎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與六便士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