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道德原則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30984
- 條形碼:9787100030984 ; 978-7-100-03098-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道德原則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共有9章,其中包括:“論道德的一般原則”、“論仁愛”、“論正義”、“論政治社會”等。
道德原則研究 目錄
**章 論道德的一般原則
第二章 論仁愛
第三章 論正義
第四章 論政治社會
第五章 效用為什么使人快樂
第六章 論對我們自己有用的品質
第七章 論直接令我們自己愉快的品質
第八章 論直接令他人愉快的品質
第九章 結論
附錄一 關于道德情感
附錄二 論自愛
附錄三 對正義的進一步思考
附錄四 論某些言辭爭論
一篇對話
主要術語對照表
譯后記
道德原則研究 節選
我們看到,甚至在人類目前這種必需的狀況下,無論哪里只要大自然無限豐足地賜予我們任何一種恩惠,我們總是讓它為整個人類所共有,而不作任何權利和所有權的劃分。水和空氣,盡管是一切對象中*必需的,卻沒有被作為單個人的財產來爭取,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能通過對大自然的這些恩賜的揮霍和享受來行不正義。在土地肥沃廣袤而居民稀少的國度,土地受到與此相同的對待。而對那些維護海洋自由的人來說,*經常談論的話題莫過于在航海中對海洋的使用是取之不盡的。如果通過航海所獲得的好處真是無窮無盡的,這些論者就決不曾有予以反駁的論敵,以分裂和割據的方式統治海洋的主張也就決不曾有人提出來。 在某些國家在某些時期,如果土地比居民所能使用的更充裕,而水卻很難找到且量非常少,則可能對水而不是對土地確立所有權①。 再假定,盡管人類的必需將如目前這樣持續下去,而人類的心靈卻被如此擴展并如此充滿友誼和慷慨,以致人人都極端溫情地對待每一個人,像關心自己的利益一樣關心同胞的利益;則看來很顯然,在這種情況下,正義的用途將被這樣一種廣博的仁愛所中止,所有權和責任的劃分和界線也將絕不被想到。我為什么應當用一種契約或許諾來約束另一個人為我做善行,當我知道他已被他*強烈的愛好所驅使而為我謀求幸福、將自行踐履我所欲求的服務,除非他因此受到的傷害大于我所增加的利益?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他知道,我將出于我天賦的人道和友誼而首先反對他的輕率的慷慨。我為什么應當在我的田地與鄰人的田地之間豎立界碑,當我內心未曾對我們之間的利益作出任何劃分,而是以仿佛享受出自我自身的歡樂和悲傷一樣的力量和活力而分享他的所有歡樂和悲傷?根據這種假定,每一個人都是另一個人的另一個自我,他將把他的所有利益信托給每一個人去自行處理,沒有猜忌、沒有隔閡、無分彼此。而整個人類將形成單純一個家庭,在其中一切都屬公有,大家自由地使用、無需考慮所有權,但是亦像*密切關懷自己的利益一樣留心完全尊重每一個人的必需。 在人類胸懷目前的氣質中,要發現如此擴展的感情的完美事例或許將是困難的,但是我們仍然可以觀察到,家庭的情形正在向之接近,其中單個人之間的相互的仁愛愈強,它就愈接近,直到單個人之間所有權的所有區別在很大程度上消失和混淆不分為止。在結婚的兩人之間,友誼的結合被法律假定為如此牢固,以至于取消財產的所有劃分,而這種結合也常常實際具有所歸于它的這種力量。我們還可以觀察到,在新的熱情熾烈期間,當每一條原則都被發揮到過度時,常常試行財物的公有制;而除非人們由于復發的或掩飾的自私性而經驗到財物公有制之不便,沒有什么能使這些魯莽的狂信者重新采納正義的觀念和劃分所有權的觀念。因此,正義這一德性完全從其對人類的交往和社會狀態的必需用途而派生出其實存,乃是一個真理。 為了使這個真理更加明顯,讓我們顛倒前述假定,將一切都推到對立的極端,考慮這些新的境況的結果將是什么。假定一個社會陷入所有日常必需品都如此匱乏,以致極度的省儉和勤奮也不能維持使大量的人免于死亡和使整個社會免于極端的苦難的狀態中;我相信大家將容易容許,在這樣一個緊迫的危急關頭,嚴格的正義法則被中止,而讓位于必需和自我保存這些更強烈的動機。覆舟之后,抓住所能抓到的任何救生的手段或工具而不尊重既定的所有權的限制是犯罪嗎?或者假如一座被圍困的城市正面臨饑餓所帶來的死亡的威脅,我們能夠想象,人們將出于對那些在其他境況下將是公道和正義的規則的拘泥尊重,而眼看著他們面前的任何自我保存的手段、喪失他們的生命嗎?正義這一德性的用途和趨向是通過維護社會的秩序而達致幸福和安全;但是當社會即將毀滅于極端的必需時,則沒有什么更大的罪惡能使人懼怕而不采取暴力和不正義,此刻人人都可以為自己提供明智所能命令或人道所能許可的一切手段。公眾,甚至在必需較不緊迫時,不征得所有者的同意就打開糧倉,因為他們正當地假定執政當局可以根據公道原則而擴展到這樣的限度;但是如果任何一群人不顧法律或民事管轄權的約束而集合起來,在一次由強權、甚至暴力所引起的饑荒中均分食糧,將被視為犯罪或傷害嗎?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