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百歲回望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77240
- 條形碼:9787020177240 ; 978-7-02-01772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百歲回望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王火是經歷過大時代淬煉與鍛造的作家,少年時穿越戰火求學,抗戰勝利后,作為特派記者曾發表過許多抨擊時局的文章,新中國成立后,更是用一腔熱血赤誠書寫。 他親歷親聞中國近百年的風云變幻,親見親訪中國現當代諸多文化名人,將深邃的精神識見和對人生沉浮的無限感遇貫穿其中,是當代文學里一份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 歲月如水,一切都流逝了。唯有真正的歷史畫面是一種永恒的存在。 ——王火
百歲回望 目錄
人世滄桑
極司斐爾路76號與父親海上失蹤之謎
我的母親李蓀
戰時香港記事
刻骨銘心的“孤島”歲月
走過中原“人間地獄”
——1942年的一段回憶
日偽罪證
對南京大屠殺的采訪與思考
訪江灣戰俘營和虹口日僑
見證公審岡村寧次
戰犯酒井隆伏法記
梅逆思平執行槍決詳記
頭號女漢奸陳璧君
“好夢乍回魂欲斷”的周佛海
“抗告”未遂的梅思平
“忠”字監囚禁梁鴻志
“魔窟”頭頭丁默邨
賣國成首富的“盛老三”
日本間諜黃濬與“大貞丸”
春秋紀實
采訪于右任,竟得新詩詞
記憶中的胡適
上海特別市市長吳國楨
親臨杜月笙六十歲上海壽慶
辛亥元老凌鐵庵傳奇
往事如煙
我為陳望道當助手
難忘蕭乾先生
沙灣鎮,憶郭老
三見黎玉
蕭三先生二三事
落花時節思艾蕪
名垂青史的李延培
我軍維修性工程理論奠基人
——王宏濟教授
生生不滅七色光
生生不滅七色光
夢回花神廟
“所思在遠道”
母親的藕餅
夢已荒蕪
苦辣酸甜一部書
——記《戰爭和人》三部曲的創作
長相依
——我與凌起鳳的愛情故事
附錄:王火年譜簡編
百歲回望 節選
走過中原“人間地獄” ——1942年的一段回憶 有些深深鐫刻在腦中的記憶是不會磨滅的!只要回想,情景仍會新鮮地出現在眼前。我年歲大了,記憶力正在逐漸衰退,但1942年夏走過中原大地那段“人間地獄”的往事,卻總是清晰難忘。這些天,電影院正在放映馮小剛導演根據劉震云作品改編的影片《一九四二》,我沒能去看,但我相信這會是一個撼動人心、溫故而知新的題材。我愿意作為這段歷史的見證人,如實寫下當年的見聞。我的心情是激動的! 1942年,抗日戰爭進行到第五個年頭了,大片國土已經淪喪。那年夏天,我在上海英租界上東吳大學附屬中學,讀完高一要進高二了。自從1937年“八一三”事變后,上海有英、法租界尚可容身,但租界之外全被日寇侵占,上海租界成了“孤島”。1941年12月,日寇突然襲擊美國在太平洋的海軍基地珍珠港,同時轟炸馬尼拉、新加坡及香港等地英美軍隊,上海的租界也落入日寇之手。于是,我決定離開上海去到大后方抗日,在重慶繼續求學。 本來,從上海去大后方四川,是可以經浙贛路走的,但春天開始,規模宏大的浙贛戰役開始,日寇三路進攻,戰況激烈,只能另找路途。母親為我找到一個同行者,名叫夏家連,三十幾歲,是甘肅省教育廳的工作人員,由蘭州來上海租界,任務是帶一些顯微鏡等儀器到蘭州去。他老家是安徽合肥東鄉大安集附近的夏家村,由于他從蘭州到上海是由蘭州到陜西經河南到安徽,然后從安徽合肥到南京來上海的,回去仍走這條路,我可以跟他同到陜西寶雞然后分手,他去蘭州,我去四川。他同我見面后,見我十八歲了,身體比較健康,人比較靈活,同意帶我走,但說,這一路要經過敵占區、游擊區、重災區,由于戰局,路線常會變動,常要靠步行,十分艱難,要我有思想準備。 母親為準備我走,費盡心力。比如為了要給我帶上一筆夠用的旅費,她就四處找人籌措幫忙。當時,上海日寇已禁用“法幣”,用的是偽中央儲備銀行發的偽鈔。但出淪陷區后,就不能使用偽鈔,要使用法幣了。而且,身邊帶的偽鈔如果被發現,說不定會給加上一頂“漢奸”的帽子招來麻煩。因此,帶的偽鈔不能多,只能用到過封鎖線前就用完*好,而“法幣”這時已經被日偽禁止在市面流通了,母親只好到各個熟人家里一家家去收集,用偽鈔向人兌換“法幣”。更因為“法幣”收集得不多,母親又向人購來多個金戒指、一塊金鎖片外加幾十元美金讓我縫在貼身襯褲上,以備不時之需。母親為我想得十分周到,除給我準備了衣服外,還給我帶了條被褥,帶了點日用品,更有一包藥品,說:“藥品是可以救命用的!萬一將來用不著,賣掉也可以值點錢。聽說那邊藥品是奇缺的!”她又不知從哪兒買到一小包鋼筆尖和一小包鋼筆里的橡皮管給我,說:“大后方艱苦,人家鋼筆壞了總要配筆尖和皮管的,萬不得已,你就是給人修鋼筆也能賺點錢謀生。”萬里迢迢,母親是知道我年紀輕輕獨自遠行,既怕我路上缺少盤纏,又怕我到了大后方少人接濟,才想盡辦法千方百計想使我囊中能盡量豐富而不拮據……這樣,我就在7月初隨家連哥離開了上海,先坐滬寧路火車到南京,再由南京坐寧蕪路火車到蕪湖,在蕪湖渡江后,我們倆到裕溪口坐淮南路的火車前往合肥。 當時,鐵路名義上是日寇和汪精衛偽府“合辦”,實際是日軍軍管,到處是日本兵,到處可以看到毀于戰火的斷垣殘壁和凄涼的敵占區場景。在日寇占領區下那種帶著恐懼和仇恨的滋味唯有身臨其境才體會得到。途經安徽巢縣時,日本憲兵指著我的帆布袋說帆布是軍用品,馬上讓打開檢查。我說:這種帆布袋上海租界上到處買得到。檢查后,挑不出毛病,又問我去合肥干什么,為什么要離開上海。我按事先同家連哥商量好的說:“上海疏散人口,讓人回鄉,我有肺病,回鄉養病。”聽說肺病,鬼子兵才揮手讓我走。 合肥的農村這時已有不少人在日偽推廣下種植鴉片,遠遠就可以聞到收獲罌粟、熬鴉片的氣味,使人看到日寇和漢奸毒化中國的惡毒行徑。我隨家連哥到他父親家里,他家是中農,不種鴉片,父親參加田間勞動,家境不富裕,但待我熱情。這時,合肥突然發生戰事,我們無法過封鎖線,擔驚受怕地在家連哥的村莊里住了二十多天,有時槍炮聲一響,就趕快朝沒有槍炮聲的方向逃。7月底戰事停了,家連哥才同我換上農民的衣服,由他的親戚挑了我們的行囊,趁夜色繞路一百二十多里,過了日寇的封鎖線,一路遇到不少虛驚,在翌日上午到達了廣西正規軍駐扎的上排河。這里血跡斑斑、負傷的士兵很多。我們逃出淪陷區,終于踏上了抗日的土地。 在上排河找了小客店住下,我心情激動,不禁熱淚迸出。 ……
百歲回望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王火 本名王洪溥,1924年出生,1948年畢業于復旦大學新聞系,曾獲全國勞模、四川省優秀共產黨員等獎項。著有長篇小說《戰爭和人》《血染春秋——節振國傳奇》《外國八路》《霹靂三年》《雪祭》,中篇小說集《邊陲軍魂》《隱私權》《心上的海潮》,散文集《西窗燭》《人世繪》等,曾獲第二屆國家圖書獎、“炎黃杯”人民文學獎、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全國“八五”期間優秀長篇小說獎、四川省郭沫若文學獎等獎項。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史學評論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煙與鏡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