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世界詩歌日 本書特色
詩人、詩歌評論家第八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得主,臧棣三十年詩選,勾勒中國當代詩歌發展脈絡。 ★臧棣,當代中國詩壇重要代表人物,犀利而誠懇的詩歌評論家,2022年第八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得主。 ★臧棣的詩具有獨特的語言魅力和深刻哲思,時常突破語言的界限,卻為我們照見了生命的無限可能。 ★詩集收入臧棣1991—2022年間的詩歌佳作百余首,既標識了詩人自身的寫作軌跡,也為中國當代詩的發展脈絡勾畫了一條清晰的印痕。
世界詩歌日 內容簡介
本詩集精選了當代有名詩人臧棣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各個階段的詩歌佳作。作品主題豐富,不僅有寫自然風物的詩篇,也有揭示現實生活之復雜性的詩作;作品展示出靈活多變的風格,從安靜的沉思到雄辯的申述,從細膩的意象捕捉到奔放的情感流露,也展示著詩人對人世的多樣性的見證。這些詩作不僅標識了詩人自身的寫作軌跡,也為當代詩的發展脈絡勾畫了一條清晰的印痕。詩人認為,詩的*根本的力量在于它能激發生命的覺醒,開啟一個人對生命自身的美妙的體驗。在本書中,臧棣運用詩的想象力對他感興趣的事物進行了大規模的勘測。
世界詩歌日 目錄
卷一
母親的金字塔入門 / 3
必要的天使叢書 / 5
檸檬入門 / 7
茉莉花簡史 / 9
碘酒簡史 / 12
小白鰱簡史 / 14
單數愛好者 / 17
口技簡史 / 20
盆栽植物入門/ 22
蝴蝶課入門 / 24
光明之書簡史 / 26
數月亮簡史——仿李賀 / 28
徜徉學簡史 / 30
瞭望塔簡史 / 32
雪是*好的白藥簡史 / 34
冬天的神話簡史 / 36
美麗的旋渦簡史 / 38
維茨納峽谷簡史 / 40
鍛煉——為冷霜而作 / 43
牧羊人協會 / 48
蠟像制作者協會 / 50
玩偶協會 / 52
迷宮愛好者協會 / 54
系鈴人協會 / 57
香蕉人 / 59
弧線愛好者協會 / 61
世界睡眠日 / 63
世界詩歌日 / 65
卷二
念珠協會——紀念阿赫瑪托娃 / 69
卡米耶·克洛代爾致天才代理人入門 / 72
我喜愛藍波的幾個理由 / 75
紀念羅德里戈叢書 /77
紀念王爾德叢書 / 79
紀念喬琪亞·奧吉芙 / 82
紀念柳原白蓮叢書 / 85
德謨克利特入門 / 88
史蒂文斯誕辰日入門 / 90
紀念艾米莉·狄金森逝世一百三十周年入門——Emily Dickinson, 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 / 92
巴門尼德協會 / 94
馬拉美的懸念入門 / 96
向萊辛致敬入門 / 100
艾曼紐·麗娃叢書 / 101
梅麗爾·斯特里普入門 / 103
轉引自朱塞佩·蘭佩杜薩 / 105
轉引自卡爾·克勞斯 / 107
轉引自貝克萊 / 109
轉引自特拉克爾 / 112
轉引自勒內·夏爾 / 114
轉引自馬塞爾·普魯斯特 / 116
轉引自埃茲拉·龐德 / 119
轉引自赫拉爾多·迭戈 / 122
轉引自希羅多德 / 124
讀倉央嘉措叢書 / 127
詠荊軻——為1991年秋天的死亡和夢想而作,或紀念戈麥 / 129
卷三
春泥入門 / 137
我的螞蟻兄弟入門 / 139
夜班,或偉大的小說入門——仿劉立桿 / 141
浸于火入門 / 144
月亮療法入門 / 146
北方啟示錄入門 / 148
就沒見過這么圓的靈藥入門 / 150
非常偏方簡史 / 152
深居簡史 / 54
以雪為窗簡史 / 157
冬天的判斷協會 / 159
如果是青銅——仿保爾·瓦雷里 / 161
冷雨協會 / 163
緩慢的折疊,或1998年秋天的反自畫像 / 165
鵝卵石廣場——仿伊塔洛 ·卡爾維諾 / 167
蒼白的火焰——仿李賀 / 169
火鳥日記 / 171
內部穿孔 / 174
虎頭月亮——仿阿波利奈爾 / 176
篝火協會 / 178
咖喱粉叢書 / 180
新簡歷 / 182
越位 / 184
卷四
敬亭山入門 / 189
白馬寺入門 / 191
郎木寺入門 / 194
鉤弋夫人墓前 / 196
過五峰書院 / 198
壽山日記——仿辛棄疾 / 200
人在婺州——仿陳亮 / 202
方巖歸來 / 204
百望山雪意簡史 / 206
千島湖叢書 / 208
西湖日記 / 211
西湖叢書 / 213
紫霞湖簡史 / 215
琵琶湖簡史 / 217
壩上草原 / 219
渤海 / 221
猛烈的海岬叢書 / 223
帕米爾叢書 / 225
柳蔭公園內的圣跡 / 228
昆明湖 / 231
芒碭山西漢壁畫觀止 / 233
九子巖簡史 / 235
翠峰寺簡史 237
阿克木那拉烽火臺 239
卷五
扦插入門 / 243
人在科爾沁草原,或胡枝子入門 / 245
菊芋入門 / 247
郁金香入門 / 249
龍舌蘭入門 / 251
白蓮入門 / 253
蘭花簡史——仿蘇東坡 / 255
堅果日記 / 257
蛇床簡史 / 259
冰島觀鯨記 / 261
虎鯨簡史 / 264
海豚日記 / 266
金槍魚簡史 / 268
柏林的狐貍入門 / 270
銀鷗入門 / 272
海鷗簡史 / 274
鵪鶉協會 / 276
雁南飛 / 278
金麻雀叢書 / 280
竹眼蝶叢書 / 282
蜥蜴簡史 / 284
藍天鵝簡史 / 286
北方的狼入門 / 288
老虎是用來傾聽的 / 290
詩,生命的自我表達——答敬文東 / 292
世界詩歌日 節選
后記《詩,生命的自我表達——答敬文東》節選 敬文東:一般說來,現代主義文學被定義為有罪的成人之詩,詩人和作家更多關注負面的、消極的情緒。您可能是少數幾個在詩中關注幸福的詩人。整體看待您的詩歌寫作,有心的讀者從中發現幸福詩學并不困難。您覺得幸福和詩到底是什么關系? 臧棣:我的詩歌書寫中的確包含了一種對幸福的渴望。這和早年我對希臘思想的閱讀有關。希臘的哲學里有很多對幸福和人生之間的關系的思考。而我的理解是,世界觀意義上的幸福,不單純是對人生的可能的一種性質的判斷。它更主要的啟示,在于“幸福”這個詞向我們昭示了一種生命能力,如果生命的智慧是可以被把握的,那么,對幸福的體會展現的是一種體驗生命的自我的能力。我當然知道,現代主義文學的主流是陰郁的。并且,在文學觀上,這種陰郁的氣質被認為是與文學的思想深度聯系在一起的。正像在悲觀主義和樂觀主義的選項面前,樂觀主義先天就被植入了一種淺薄。而悲觀主義,很容易就顯得深刻。說實話,我很反感這一點。這是一種很嚴重的文學勢利眼。我不是樂觀主義者,正如我也絕不可能是悲觀主義者。幾乎所有的現代主義文學都熱衷于揭示所謂的“真相”,其實,這也非常勢利。詩不是真相。如果世界是以真相的形式存在的,那么,在我看來,這不僅是邪惡的,也是可怕的。詩是反真相的。就像我前面講過的,詩是它自己的天堂。我的本意并非要把詩比成天堂,而是試圖澄清詩首先是一種存在。一種比個體短暫的存在更持久的存在。沒有這種內嵌在詩中的存在性,我們憑什么感受到杜甫的精神呢。有的時候,我覺得我很同情海子的直覺。海子其實也反感現代詩歌中過于“陰郁”的那一面。大約從很年輕的時候起,從我讀過尼采之后,我便開始有意識地從我自己身上逐步清除現代文學的“陰郁”(你說的“負面的、消極的情緒”)的東西。按尼采關于主人和奴隸的劃分,我自己傾向于認為,現代文學中的“陰郁”(甚至包括“巴黎的憂郁”、本雅明的憂郁、卡夫卡的陰郁),自覺不自覺都可能陷入了一種奴隸的邏輯。尼采講過,人還是要做自己的主人。雖然這很難,但對我而言,自我和詩的關系恰恰提供了一種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和張棗也曾就詩的積極和詩的消極,有過分歧很大的“辯論”。張棗說,我的詩太積極了。當然,他講的我的詩的積極,是說我太信任語言的雄辯了。但其實,我的基本詩觀是,詩必須體現出一種生命的創造性。我的基本感覺是,在詩的創造性面前,人們習慣談論的“積極”也好,“消極”也罷,都不重要。華茲華斯講過“孩子是成年的父親”。其實,寫出成人之詩,相對而言,還是容易做到的。立足于悲觀地感受世界,成人之詩這種東西,不難寫出。真正難的是,基于生命的創造性,又好奇于生命的可能的詩。或者引入德勒茲的眼光,成人之詩,以人生的悲劇性為底色的詩,已陷入陰郁的泥淖,從而喪失了一種生成性。我還是想天真的詩。詩的天真,或天真的詩,不代表對人生的缺陷或歷史之惡缺乏洞察。恰恰相反,詩的天真,正是基于對歷史之惡(恩格斯的概念)深具洞察,不甘于生命的可能全然被其吞噬,而進行的一種生命的反抗。 敬文東:在一首名為《抵抗詩學叢書》的詩作中,您這樣寫道:“這首詩關心如何具體,它抵擋住了十八噸的黑暗。/這黑暗距離你的胸口只剩下/不到一毫米的鋒利……”讀者可以認為,這首詩觸及了現代詩學的一個核心主題:詩的命運和詩人的命運。臧棣先生如何理解這個您自己提出的詩學問題? 臧棣:抵抗詩學這樣的說法,帶點概念秀的意味。從我自己的詩歌觀念來說,抵抗詩學,依然有點姿態化。大致可以把它看成一種針對流行觀念的戲份。對我而言,詩的表達一旦流于抵抗詩學,多少表面詩人自身的思想邏輯就已經被套牢了。說實話,這東西,對詩歌這么高級的想象力而言,依然太淺顯了。話雖如此,它也還是揭示出了現代生存的嚴峻性質。說到抵抗,對我而言,首先就是要借助詩的眼光,借助詩歌語言的角度,將世界的豐富性從世界的觀念性中解救出來。這一過程,*重要的步驟,就是人們盡可能地借助詩的表達回到具體的生命情境中。現在的生存中,人的具體性幾乎已被掏空。很多時候,也許我們和事物離得很近,但其實并沒有形成具體的感受事物的能力。所以,對我而言,詩的寫作首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表達生命的具體性。生命的具體性首先反映在現實存在對個體的生命的剝奪和異化方面。這種被剝奪感,構成了詩人*基本的命運情境。面對來自外部世界的剝奪和扭曲,詩除了強力展示語言的創造力,別無更好的出路。詩的命運,依然是成就生命的智慧。這方面,我還是愿意相信弗羅斯特的話:詩始于愉悅,終于智慧。詩人的命運中,如果有特別艱難的東西,我贊成布羅茨基的態度,還是要超然一點。因為這不僅涉及詩的尊嚴,也涉及生命的尊嚴。布羅茨基不贊成詩人在詩的表達中過多展示自己的痛苦。那有點像拿生命的痛苦賣藝。有時候,我也會感到自己很矛盾。因為我有點抵制這樣的念頭:通過在詩歌中表達生命的苦痛,從而獲得生命的治愈。真正的苦痛,非常神圣,不可能被任何東西治愈。人們通常說治愈,或期待詩的表達有一種紓解作用,這不過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說法。詩的治愈,其實是一種情緒的轉移。詩的命運是語言的命運:卷入世界的搏斗,并在其中彰顯美的可能。 敬文東:讀您的詩,讀者更容易從文字的移動中,體會到一股神秘的氣息。這氣息對于您的詩歌寫作意味著什么? 臧棣:詩的神秘,包括詩和神秘的關系,經常被誤解。但對我而言,詩的神秘是很真實存在的一種東西。首先,經過語言的組織,詩被創造出來,反映了人們對世界的一種感知。這個過程,對人的生命意識的影響,就很神秘。其次,詩的神秘,在本質上,反映的是人的生命感覺的活躍程度。一個已經被人生的艱難摧毀的人,生命已經非常疲倦,因而也不可能對世界的豐富性有著旺盛的感知。所以,詩的神秘反映的是宇宙的豐富性。在我們對世界的感知中,詩的神秘,意味著一個積極的生命總渴望找到新的角度,在新的層次,發現人和事物之間的新的關系。正是這個關系,活躍了生命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詩就是不祛魅”,也是我早年倡導的一個立場。現代文學太依賴“事實”,又在文學主題方面,把文學的事實性理解得太狹隘,總喜歡把詩的表達納入一種經驗的邏輯。這其實是需要警惕的。里爾克講過“詩是經驗”。當然,從詩人自身成長的軌跡而言,作為一種提醒,這句話也還是有益的。但我現在的想法是,“詩是經驗”,并非說詩的表達要以回到經驗為終極目的。這怎么可能?“詩是經驗”,依然是一個比較淺層次的東西。就像再怎么有經驗,人們依然會遭遇人生的難題一樣。“詩是經驗”,從邏輯上深究的話,其實也是一種尼采意義上的奴隸意識。詩高于經驗。所以,我的基本想法是,詩的神秘有助于開啟生命對這個世界的更豐富的感受空間。 敬文東:您能對您的讀者談談您*核心的詩歌觀念嗎? 臧棣:詩是生命的自我表達。詩是生命的*高智慧的體現。對我而言,人和世界的關系,人和生命的關系,如果能實現一種價值的話,那么它必然意味著詩和自我的關系。對生命的啟示而言,也沒有比詩歌更無私更高級的智慧。
世界詩歌日 作者簡介
臧棣,著名詩人、詩歌評論家。1964年生于北京。北京大學文學博士。現任教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研究員、初岸文學聯合發起人。著有詩集、詩論集多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山海經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