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拾級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3100264
- 條形碼:9787523100264 ; 978-7-5231-0026-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拾級 本書特色
《拾級》是浙江淳安作家江琦軍的散文集,收錄有童年生活的回憶《浪川記事》,也有對人文研究《活水》,還有以小孩的眼光審視世界的《喝口水》《撒謊》等文章。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的人和情,在他心里留下了很多的印象。讀完這本書,讓我們對浙江淳安有了感情。
拾級 內容簡介
散文集《拾級》收錄作者的散文七十余篇。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幾部分:作者在對淳安鄉鎮認識的基礎上,寫鄉鎮人文地理為主要內容;以寫淳安物產和風俗為主;以千島湖城市發展和城市生活為主要內容,講述在千島湖鎮城市記憶的故事;以生活感悟為主,有對生活的思考。
拾級 目錄
根
第二輯
活水
陌上石顏
公山之巔
靈巖瀑布
印象龍川灣
浪川記事
浪山庵
夢回大連嶺
下一站:楓樹嶺
仙氣洞溪源
不滅的火把
高鐵,淳安奔跑的姿態
王家源地質公園
那年,我從宋京金鑾殿走過
鵝卵石子路
悠悠十三都
走進中洲老街
中洲采風側記
中洲與“縣城”
去屏門看瀑布
山盟
第三輯
彼岸花
水碓
童年的烏鴉飯——薜荔
勾住童年的清明花
烏黑的精靈——地稔
被呼作小麥莓的胡頹子
三葉木通果
家鄉的冷水凼
那一碗米羹
深山里的詩篇
豆腐
粽子
八八菜
第四輯
城市記憶——大排檔篇
城市記憶——碼頭篇
城市記憶——招待所篇
繁華制造
下一站,更美
夢境千島湖
睦劇,唱出淳安新風尚
時間里的大排檔
拾級而上
四段
濤濤飯店
重拾城事
窗燈孤影
行走牧心谷
第五輯
和尚一直都是有的
堅守與妥協
寧靜的小溪
聽雨
我們的秀水,我們的秀水節
遠去的航班
做一個愛喝茶的男人
蛋炒飯
島與礁
房子里的老鼠
母親的工資
駝背的外公
那位編扇人
碗底的名字
客從何處來
有客來
饅頭
《神都龍王》里的那碗茶
冠軍
由《江南style》想到的淳安竹馬
后羿為什么不射月
喝口水
撒謊
蘑菇頭
“自信”是人生路上*美的風景
竹林七賢和嵇康的音樂會
看見便是緣
一張照片的生活態度
拾級 節選
根 一 根者,書之所謂柢也。——《韓非子·解老》 植物都可以用“根”來計量,足以說明根對植物的重要性。 根總是默默地將汲取的營養和水分送上樹梢,化作燦爛的夏花。根深深地扎在心愛的土地中,仿佛地面以上的燦爛與繁華都與它無關,這便是根的偉大之處。 樹有多高,根扎入大地就有多深,樹梢可以在風雨中盡情地搖曳,卻始終能屹立不倒,正是根牢牢將生命的意義固著在大地之中。根性如此,默默無聞,卻從不奢求回報。 偶爾見到一根被鋸了主干的樹樁,那一圈圈、疏疏密密的年輪告訴我,它曾是這片區域的見證者。更讓我震驚的是幾片嫩綠的葉子從鋸了的樹干邊緣冒出,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在襯托著這幾片葉子,這種精神力量來自地下那龐大的根系。沒有這堅強的根,沒有這堅強的精神力量,何來“枯木逢春猶再發”?堅強地立在塔里木河流域的胡楊,因為有著非同尋常的根,才成了沙漠的“精神之樹”。 二 根,始也。——《廣雅·釋詁一》。 1958年,浩浩蕩蕩新安江水被水壩所截斷,寧靜的水面淹沒了千年的淳遂古城,如同一根歷經千年風雨的大樹被鋸斷了樹干。從此“根”的概念流進了近三十萬外遷的淳安人的血脈之中。 尋根,時下又成了一種現象,成為一種對生命的思考和對文化追溯的現象。 賀城,一座有著一千七百多年歷史的城,在1958年消失在世人的視野里。也為尋根埋下伏筆。我們身邊有很多例子,他們從新的居所趕回淳安,就為看一眼,這根脈所系的故鄉,站在千島湖畔,望著那湖水,這便是魂牽夢縈的故鄉,那深淹水下的古城、古鎮和古村,正如深埋地下的根,她們靜靜地躺在水下,卻仍綿綿不斷地向她的子孫們輸送著無窮的精神力量。 我們的根,就在那里,你看不到她,她卻用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撐著你,你可以摧毀她外在軀干,卻滅不了那流在血脈里的精神之根。 千島湖鎮,這座只有50多年歷史的小鎮,她所汲取的正是水下那千年的文化養分,水下的一切是一個龐大的根系。歷經千年所形成的龐大根系,雖然樹干在1958年被鋸斷了,但根還在,仍在源源不斷地向新淳安輸送文化的養分。千島湖鎮只是被鋸斷樹干邊緣所冒出來新嫩葉中的一片,總有一天小小嫩葉可長成參天大樹。 三 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淮南子·原道訓》 上直街九十六號——這是一處普通的門牌號,是來訪者祖輩的故居,余年舂老人在自己手繪賀城圖上點給來訪者看,對于來訪者,是震撼的,而對老人來說,那是一種割不斷的文化情愫,根的意義他理解得比我們更透徹一些。 這幅三米多長的賀城畫卷,老人用了五年多時間,走訪了零落各方的故人,然后一筆一筆地將那個躺在水底下的故鄉畫在紙上,那種對故鄉的魂牽夢縈的感情,那種對根的感激之情,我們能懂。望著這一湖秀水,老人口中念著,“看得見的未來,回不去的故鄉”。 “不要問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牽著你,我是你的一片綠葉,我的根在你的土地”,這是《綠葉對根的情意》。 根,是大自然*純美的藝術品,她孕育了偉大的生命,將地球扮成了綠色,綠色生命之源色,而孕育生命的根,卻用大地掩藏了自己。 根雕,是以樹根的自生形態為藝術創作對象,通過藝術加工及工藝處理,而創作出的藝術作品。是自然美與藝術想象的結合體。根雕素有“三分人工,七分天成”之說,利用根的天然形態來表現藝術形象,因此,根雕又被稱為“根的藝術”或“根藝”。 歐陽小惠,千島湖鎮坪山村人,這位只上過幾年小學的農家老婦人,經過不懈的努力,站到了中國美術藝術的*高殿堂——中國美術館敞亮的展廳里,她的根藝作品《幻》獲得中國第三屆根藝美術作品大賽銅獎和“劉開渠根藝獎”。她用淳安人那種淳樸的思維將根的美、根的精神進行了新的演繹和延續,向世人展示了根的藝術和藝術的根。 一個地域的文化得以延續和傳承,得益于守根之人的不懈努力,文化的力量在他們手上發揮更大作用。 四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一一唐·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001年9月至2002年7月,千島湖風景旅游局對獅城進行了長達11個月的水下探摸,傳來讓淳安人興奮而自豪的消息:獅城還完整地保存在水下。 2012年4月27日至5月1日,由浙江衛視聯手央視,對千島湖水下古城之一的獅城進行了為期五天的水下直播。尤其是4月30日晚《焦點訪談》的播出,讓這次水下考古成為舉國矚目的一件事,也是讓淳安人感覺到自豪的幾天。那幾天,所有的淳安人都在關注,包括在淳安的和不在淳安的。這是一次淳安文化的尋根,這是一次淳安人文精神的回歸。 淳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在哪兒?不在書上,不在傳說中,而在這碧波萬頃的千島湖水下,她仍在源源不斷地向所有淳安人輸送著文化養分,作為淳安的精神支柱而存在著。從山越文化到受新安文化的輻射,再到千島湖形成之后的斷層文化,在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里,淳安
拾級 作者簡介
江琦軍,浙江淳安人,淳安縣文聯副主席,淳安縣作家協會主席、浙江省作協會員。文學創作以小說為主,散文、詩歌、劇本、非虛構等均有涉及。2014年曾榮獲杭州市優秀作家稱號。作品曾在《浙江作家》《聯誼報》《中國自然資源報》《浙江詩人》等報刊上發表;作品入編過《浙江文化地圖》《原則詩選》等書籍;著有短篇小說集《都市童話》。參與書籍《淳安守藝人》的編撰。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虎
- >
推拿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