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平生風義兼師友:適齋序跋與書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5028680
- 條形碼:9787555028680 ; 978-7-5550-2868-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平生風義兼師友:適齋序跋與書評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了作者本人自著或主編之書的序言、前言、跋記等文章。作者學習研究的主要領域為先秦兩漢經學與文學以及中國文學批評史,內容也基本在這個領域內。這些序跋,大體上可以看出自己在不同時期治學的一些經過和思考的路徑。不論是為他人寫的序跋、書評,還是自己著作的序跋,其實都是師友之間的交流和心得,所以作者以“平生風義兼師友”作為書名!
平生風義兼師友:適齋序跋與書評 內容簡介
本書上編是為他人著作撰寫的序跋,中編是這些年作者寫的部分書評,下編是自己歷年部分著作和本人主編之書的前言、后記。其中,所收的書評并不多,且都在報刊上刊登過,限于篇幅,所以都不長。
平生風義兼師友:適齋序跋與書評 目錄
殿堂外的大呂洪鐘
——《在學術殿堂外》序
勿以學術徇利祿
——《在學術殿堂外》再版后記
瞻仰大師
——《陳子展文集》推薦書
析義理于精微之蘊,辨字句于毫發之間
——張高評主編《古文觀止鑒賞》推薦書
飛天的學者
——徐志嘯《日本楚辭研究論綱》代序
閩西風情,祖地滄桑,盡現筆端
——郭義山《義山詩文選編》序
為弘揚傳統文化貢獻力量
——柯遠揚《儒學新論》序
福建鄉邦文獻之大成
——《福建文獻匯編》前言
閩東歷史文獻之大成
——《四庫全書·閩東卷》前言
推動福建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福建優秀傳統文化讀本》導論
《淮南子》研究的新成果
——孫紀文《(淮南子)研究》序
功底扎實,視野開闊的一部力作
——孫紀文《清代文學探賾集》序
借助史實踵事增華的一部小說
——林小云《(吳越春秋)研究》序
《莊子》“三言”研究新探
——陳德福《(莊子)散文‘‘三言,,研究》序
宋代楚辭批評研究的新視角
——林姍《宋代屈原批評研究》序
中國猴文化研究的全景式探索
——秦榕《中國猿猴意象與猴文化源流論》序
先秦兩漢史傳敘事的新探索
——尹雪華《先秦兩漢史傳敘事研究》序
金針度人 “繡”出新意
——莊丹《(左繡)與(左傳)評點研究》序
風神秀異傳理學
——李志陽《石堂先生遺集點校》序
解讀經典著作的有益嘗試
——吳霖章《四書詩詠》序
楹聯里的福州
——吳巍巍、李致偉《福州古代楹聯選輯》序
客家文化研究斷想
——《“客家祖地·閩臺客家”研討會論文集》前言
土樓的文化精神
——《福建土樓客家文化學術研討論文集》前言
福建客家文學作品的集中展示
——藍壽春《福建客家古代文學作品輯注》序
福建客家文學發展史的開拓之作
——藍壽春《福建客家文學發展史》序
客家民間信仰與民俗的全面展示
——陳弦章《民間信仰與民俗研究》序
血濃于水的閩臺客家文化關系
——邱立漢《閩臺客家文化親緣關系研究》序
弘揚傳統文化,讓民族精神代代傳承
——楊億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本》序
走進林紓
——《林紓讀本》導語
興化灣的人文之光
——郭大衛《壺蘭風徽》序
劍葉含葩弄晚風
——黃致宏《梅峰雅集》序
文山行吟,言志又緣情
——黃致宏《文山行吟》序
充滿力量和愛心的詩
——鄭聲滔《在路上》詩集序
低吟淺唱意無窮
——邱濱玲《低吟淺唱》序
文學夢的放歌
——郭剛詩集《放逐的青春》序
語文教學的科學與藝術
——劉一承《語文教學論稿》序
語文教改凝心血
一一江漢修《教壇探賾》序
教案與教學
——《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優質教案匯編》序言
學好語文,受用無窮
——林愛民《王興小學讀書的故事》序
第二輯
《文心雕龍》研究的力作
——讀穆克宏先生《文心雕龍研究》
文化親緣 同祖同根源遠流長
——評汪征魯《閩臺文化關系研究叢書》
“思”與“辨”的協奏
——讀徐志嘯《思與辨》
秩秩德音乃如之人
——讀邵炳軍教授《德音齋文集·詩經卷》
高標獨秀,挺出鄧林
——讀盧盛江《集部通論》
整合與創新
——湯顯祖戲曲文本研究的新視角與新開拓
取精用弘,自有本色
——讀《清文選》及其前言的啟示
先秦文學研究的視野與格局
——讀方銘《孔子暨儒學文化研究文集》
柔暖的風從南邊來
——讀林清秀《柔暖的時光》
武夷夢尋一瓣心香
——讀葉懸冰《武夷夢尋》隨感
記者的情懷與追求
——讀龍超凡《記者的夢想與實訓》
第三輯
探驪得珠的心愿
——《古代文學精華》后記
學習經典,打好基礎
——《春秋左傳精解》前言
文與史交融的時代畫卷
——《左傳戰國策講演錄》緒言
先秦兩漢文學研究的思考與視野
——《經典透視與批評》跋
先秦兩漢文論發展概述
——《先秦兩漢文論全編》前言
形象與情節解繹的歷史
——《先秦兩漢史傳文學史論》前言
中國古代散文的源頭
——《先秦文選》前言
豐富多彩、品類繁多、源遠流長的中國古代文學
——《簡明中國古代文學史》前言
“以骨法相賞”的羅紋山詩文
——《羅紋山全集》前言
福建歷代詩文發展流脈及當代意義
——《福建歷代名篇選讀》前言
海濱鄒魯文章華國人才淵藪
——《福建歷代名人傳》前言
大學何為
——《大學之大》后記
大學語文的功能
——《新編大學語文》序
怎樣讀《左傳》
——《左傳解讀》導言
熔古鑄今,激活經典
——《左傳解讀》編寫后記
平生風義兼師友
——《學脈、學誼與求索》跋
后記
平生風義兼師友:適齋序跋與書評 節選
業師劉世南先生將他一生治學的體會以及多年來指謬匡正的文章,集結為《在學術殿堂外》一書。先生名其書日“在學術殿堂外”,似乎是無關學術宏旨,其實,先生書中所言,句句皆學術中事,無一非關學術,甚至可以說是“殿堂外”的大呂洪鐘。先生于書中所述,歸納起來主要是三大部分:一是從先生自己幾十年的治學體會談如何打好基礎、培養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人才;二是將他多年來對學術研究、古籍整理匡謬正俗的文章加以結集;三是披露了先生多年來與錢鐘書等學者學術交往的情況,由此亦見先生的學術功力和學術襟懷。我因為幫忙整理文稿得以先睹為快。拜讀業師大作,猶如又回到當年受業之時,耳提面命,言猶在耳。 記得研究生剛入學時,先生便一再強調打基礎的重要性。其時我因已在高校教過幾年古典文學,自恃似還有一點基礎,對先生之諄諄教誨并不在心。先生大概看出我的心思,又說,他曾經同朱東潤先生交談過,朱先生說,現在大學里有的年輕教師,就憑著北大編的文學史參考資料和我主編的作品選給學生上課,這怎能教好書呢?后來,先生告訴我們,說他年輕時會背《詩經》,甚至《左傳》,我真是不勝驚訝。如果說會背《詩經》尚且不奇怪的話,能背《左傳》這樣的巨著,談何容易!然而,后來先生給我們上《左傳》專題課,從先生對《左傳》的熟悉程度,我才領會先生誠非虛言。先生沒有上過大學,但從少年起就跟著前清秀才的父親讀了十二年的古書,熟讀了《小學集注》《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書經》《左傳》《綱鑒總論》等古書,而且“全部背誦”!其實不止這些,先生對“十三經”,對《文選》,對《莊子》,對史籍,對詞章學,都下過很深的工夫,F在的中青年學者,有幾個人下過這樣的工夫?前幾年,先生在給我的信中曾感嘆說,我們現在談的觀點、發的感慨,其實古人全都說過。只是我們讀書少,不知道而已。我想,正因先生熟讀了古人之書,才有話都被古人說完的感嘆。就像清人趙翼說的:“古來佳句本無多,苦恨前人已說過!辈坏娙绱耍囊嗳绱耍硪嗳绱恕6莆彷呑x書不多者,一有所論,即沾沾自喜,殊不知古人早已有之。所以,真正能做到“發前人之所未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先生從來是手不釋卷的。記得當年我們師徒常一起徜徉于校園之中,先生除了談讀書,別無他辭。先生平生無任何嗜好,唯以坐擁書城讀書為樂。我研究生畢業之后,有好幾年,先生都是在除夕下午給我寫信。記得有一次信上說:現在是除夕下午近4點鐘,圖書館閱覽廳里只有我和張館長兩人:張館長親自值班,坐在閱覽廳陪我,等我讀書讀到4點關門,現在正看著我微笑。所以,先生在《清詩流派史》書后詩云:虬憶昔每歲除,書城猶弄翰。萬家慶團圓,獨坐一笑粲。”實乃真實寫照。 先生對于古典文學研究,強調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廣博的基礎上力求專精。先生是既博且精的。拜讀先生糾謬匡正的文章,首先是嘆佩先生學識的廣博。因為讀書廣,而且不是泛泛涉獵,所以一看別人的文章或點校過的古籍,很容易發現錯誤。現在的古典文學研究者,包括我自己在內,又究竟讀過多少書呢?先生‘‘刊謬難窮時有作,,所指出的錯誤,主要就在于讀書不多所至。自己現在也在指導研究生,并時時告誡他們要廣讀、精讀以至背誦原著,然而青年學生*不肯下苦功的就是讀原著,尤不屑于背誦,只是熱衷于看別人的論著,拼湊自己的觀點。如此,何以能成為真正的學問家?至于說專精,只要看先生的《清詩流派史》就可以知道。先自己說-。卡片漫盈箱,有得逾美膳。心勞十四載,書成瘁筆硯”“自我腑出,未嘗只字篡”(該書《后記》自著詩)。先生精研清詩十五年(從累來說遠不止十五年),竭澤而漁,殫精竭慮,才完成這樣一部“前所有,后不可無”(顧炎武語)的巨著,被稱為傳世經典之作,也是理所然的了。而且,這種耐得住清苦寂寞、“不以學術殉利祿”的精神,又是當前浮躁學風所能比擬的? P3-5
平生風義兼師友:適齋序跋與書評 作者簡介
郭丹,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曾任福建師大文學院副院長,校工會主席、教代會執委會主席,閩南科技學院院長,教育部全國高校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特聘主講教授;曾赴新加坡、日本、韓國、臺灣地區等地講學和參加國際會議。已出版專著、教材和古籍整理著作20余種,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承擔國家社科規劃基金項目、教育部和省社科項目等共17項,獲得省級社科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多項。承擔***、省級重點教改項目等7項。獲***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一)以及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多項。***精品課程(網絡教育)負責人。福建省教學名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推拿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