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影視文化:第二十七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973505
- 條形碼:9787503973505 ; 978-7-5039-7350-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影視文化:第二十七輯 本書特色
本書是由趙衛(wèi)防主編、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所編的影視類學術輯刊,每年出版兩期。本輯涵蓋“紀錄片專題”“電影文化研究”“電影史”“電視劇研究”“電影產業(yè)研究”“類型與個案研究”六個專題。聚焦時下影視熱點進行專業(yè)學術分析,緊跟時代脈搏,從多角度分析當下中國影視話題,為影視專業(yè)研究者及院校學生提供參考。
影視文化:第二十七輯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所《影視文化》系列的第二十七輯,分“紀錄片研究專題”“電影文化研究”“電影史”“電視劇研究”“電影產業(yè)研究”“類型與個案研究”六個專題,囊括中外影視文化理論的主流話題和前沿問題,較為全面系統(tǒng)地展現(xiàn)了當前電影電視研究的*新成果和動向。
影視文化:第二十七輯 目錄
紀錄片專題
全媒體時代紀錄片傳播的方式與形態(tài)
網絡紀錄片的形態(tài)特征、風格調性與話語策略
在全球與地方之間:探索頻道紀錄片的中國敘事
事件、技術、幸存
——以自媒體平臺為首發(fā)渠道的紀錄片
鏡頭推開記憶之門
——民間記憶計劃與紀錄片創(chuàng)作
電影文化研究
中國“英雄電影”的傳統(tǒng)及歷史傳承
君子之鏡:21世紀以來儒家理想人格的銀幕形塑
跨媒介敘事:理論溯源、關鍵詞與國產電影發(fā)展瓶頸審思
電影空間中的時間美學
電影史
張恨水小說的早期電影改編研究
——以《銀漢雙星》《啼笑因緣》《夜深沉》為例
“矛盾”的身體
——中國動畫史中孫悟空的藝術形象
青春·時代與性別探索:黃蜀芹電影略論
一部電影的編年史(1962)
電視劇研究
試談“開年大劇”的融媒場景與內容傳播
古裝網絡劇的分眾與營銷
傳承與創(chuàng)新
——2020年以來中國電視劇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的主流格局
愛奇藝“迷霧劇場”懸疑網絡劇的敘事分析
電影產業(yè)研究
后疫情時代電影需求側改革的幾個問題
新媒體環(huán)境下電影產業(yè)模式溯源與發(fā)展思考
當下網絡電影產業(yè)發(fā)展及問題探析
類型與個案研究
介質:樸贊郁電影中的身體敘事
形象、身份與類型策略
——曹保平犯罪片中的女性敘事
從《股瘋》到《愛情神話》
——論上海都市電影中的生活呈現(xiàn)與文化生產
中國倫理情節(jié)劇電影敘事中的“情感”結構和儀式
類型的雜糅及其本土化創(chuàng)新
——以《讓子彈飛》為例
“媒介流變中影像藝術的生產與傳播”學術會議綜述
影視文化:第二十七輯 作者簡介
趙衛(wèi)防 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所長、黨支部書記、研究生導師、研究員、電影學博士。中國電影評論學會、中國臺港電影研究會理事,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會員。出生于1967年8月,先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攻讀本科、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電影系攻讀碩士研究生、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電影學廣播電視學系攻讀博士研究生。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團委書記、文化部團委常委等職,多年來從事影視史論特別是港臺電影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多次赴港進行學術交流。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虎
- >
我與地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