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長江上游山區河流水沙監測技術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3076604
- 條形碼:9787563076604 ; 978-7-5630-766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長江上游山區河流水沙監測技術與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從測驗、方案制定、質量管控、資料審查等各個技術環節全面介紹了長江上游山區河流現有水沙監測技術和應用實踐。對于監測原理、傳統的技術手段僅做簡單介紹,重點介紹近年應用的監測技術、管理理念和手段。對于水沙監測中測驗方案精簡、流速系數分析與采用、水位流量關系單值化處理、巡測方案的編制、成果質量控制等關鍵技術進行了專門闡述。對于具有長江上游山區河流水沙監測特色的邊沙測驗、臨底懸沙測驗、特殊工況水文監測等進行了詳盡的闡述。
長江上游山區河流水沙監測技術與實踐 目錄
**章 緒論
1.1 水沙監測的機遇
1.1.1 水沙監測體系的發展
1.1.2 水沙監測需求增加
1.1.3 水沙監測技術方法的革新
1.1.4 “一站一策”的提出
1.2 水沙監測面臨新的挑戰
1.2.1 社會發展提出新目標
1.2.2 防洪抗旱提出新要求
1.2.3 水資源管理提出新需求
1.2.4 生態環境保護提出新任務
1.2.5 水工程建設與運行提出新要求
1.2.6 為信息化社會提供技術支撐與保障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內容
第二章 長江上游山區河流概況
2.1 河道概況
2.1.1 長江干流
2.1.2 岷江
2.1.3 沱江
2.1.4 嘉陵江
2.1.5 烏江
2.2 主要控制站
2.2.1 長江干流
2.2.2 主要支流
2.3 水沙概況
2.3.1 長江干流
2.3.2 主要支流
第三章 流量監測
3.1 流量測驗方法
3.1.1 流量測驗方法分類
3.1.2 方法原理、種類、優缺點
3.1.3 長江上游山區河流常用流量監測方法
3.2 流量測驗方案
3.2.1 流速儀法測流方案
3.2.2 浮標法測流方案
3.3 現場快速測流
3.3.1 走航式ADCP測流
3.3.2 電波流速儀測流
3.4 流量在線監測
3.4.1 水平式ADCP
3.4.2 超聲波時差法
3.4.3 側掃雷達
3.4.4 視頻測流
3.5 超標準洪水流量監測
3.5.1 超標準洪水流量監測特點
3.5.2 超標準洪水流量監測方案的制定
3.5.3 監測實例
3.6 流量監測方案優化關鍵技術
3.6.1 流速儀測驗方案選擇
3.6.2 系數分析
3.6.3 單值化處理
3.6.4 壩下站流量監測
第四章 泥沙監測
4.1 懸移質泥沙測驗
4.1.1 常規懸移質輸沙率測驗
4.1.2 邊沙推求單沙的研究
4.1.3 臨底懸沙的研究
4.1.4 現場泥沙測驗技術探索
4.1.5 顆粒級配測驗與分析
4.2 推移質泥沙測驗
4.2.1 主要測驗方法
4.2.2 測驗現狀
4.2.3 輸沙率測驗及計算
4.3 河床質泥沙測驗
4.3.1 主要測驗方法
4.3.2 測驗現狀
4.3.3 床沙測驗及計算
第五章 特殊工況水文監測
5.1 堰塞湖應急監測
5.1.1 堰塞湖應急監測目的和內容
5.1.2 監測技術方案
5.1.3 難點與新技術的采用
5.1.4 應用實例
5.2 電站截流監測
5.2.1 截流水文監測的目的
5.2.2 監測技術方案
5.2.3 難點
5.2.4 應用實例
5.3 電站下游非恒定流監測
5.3.1 非恒定流監測的目的和意義
5.3.2 監測技術方案
5.3.3 難點及新技術的采用
5.3.4 實施與成果分析
5.3.5 各斷面流量與流速關系
第六章 水沙監測組織與質量控制
6.1 測驗方式選擇
6.1.1 測驗方式分類
6.1.2 測驗方式確定
6.2 巡測組織與實施
6.2.1 水文巡測意義
6.2.2 巡測技術方案
6.2.3 巡測組織管理
6.2.4 巡測資料整編
6.3 水沙測驗產品過程控制
6.3.1 質量管理體系引用
6.3.2 需求確認
6.3.3 前期策劃
6.3.4 測驗準備
6.3.5 測驗實施與過程控制
6.3.6 成果校審及交付
6.3.7 持續改進
6.4 水沙資料審查技術
6.4.1 單站水沙合理性檢查
6.4.2 水沙綜合合理性檢查
6.4.3 成果表格表面合理性檢查
第七章 展望
7.1 流量監測研究展望
7.1.1 提高在線監測的精度
7.1.2 改善在線監測的穩定性
7.1.3 促進在線監測的應用
7.2 泥沙監測研究展望
7.2.1 解決徑流泥沙監測誤差大的問題
7.2.2 建立“互聯網+”框架下的徑流泥沙自動監測網
參考文獻
1.1 水沙監測的機遇
1.1.1 水沙監測體系的發展
1.1.2 水沙監測需求增加
1.1.3 水沙監測技術方法的革新
1.1.4 “一站一策”的提出
1.2 水沙監測面臨新的挑戰
1.2.1 社會發展提出新目標
1.2.2 防洪抗旱提出新要求
1.2.3 水資源管理提出新需求
1.2.4 生態環境保護提出新任務
1.2.5 水工程建設與運行提出新要求
1.2.6 為信息化社會提供技術支撐與保障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內容
第二章 長江上游山區河流概況
2.1 河道概況
2.1.1 長江干流
2.1.2 岷江
2.1.3 沱江
2.1.4 嘉陵江
2.1.5 烏江
2.2 主要控制站
2.2.1 長江干流
2.2.2 主要支流
2.3 水沙概況
2.3.1 長江干流
2.3.2 主要支流
第三章 流量監測
3.1 流量測驗方法
3.1.1 流量測驗方法分類
3.1.2 方法原理、種類、優缺點
3.1.3 長江上游山區河流常用流量監測方法
3.2 流量測驗方案
3.2.1 流速儀法測流方案
3.2.2 浮標法測流方案
3.3 現場快速測流
3.3.1 走航式ADCP測流
3.3.2 電波流速儀測流
3.4 流量在線監測
3.4.1 水平式ADCP
3.4.2 超聲波時差法
3.4.3 側掃雷達
3.4.4 視頻測流
3.5 超標準洪水流量監測
3.5.1 超標準洪水流量監測特點
3.5.2 超標準洪水流量監測方案的制定
3.5.3 監測實例
3.6 流量監測方案優化關鍵技術
3.6.1 流速儀測驗方案選擇
3.6.2 系數分析
3.6.3 單值化處理
3.6.4 壩下站流量監測
第四章 泥沙監測
4.1 懸移質泥沙測驗
4.1.1 常規懸移質輸沙率測驗
4.1.2 邊沙推求單沙的研究
4.1.3 臨底懸沙的研究
4.1.4 現場泥沙測驗技術探索
4.1.5 顆粒級配測驗與分析
4.2 推移質泥沙測驗
4.2.1 主要測驗方法
4.2.2 測驗現狀
4.2.3 輸沙率測驗及計算
4.3 河床質泥沙測驗
4.3.1 主要測驗方法
4.3.2 測驗現狀
4.3.3 床沙測驗及計算
第五章 特殊工況水文監測
5.1 堰塞湖應急監測
5.1.1 堰塞湖應急監測目的和內容
5.1.2 監測技術方案
5.1.3 難點與新技術的采用
5.1.4 應用實例
5.2 電站截流監測
5.2.1 截流水文監測的目的
5.2.2 監測技術方案
5.2.3 難點
5.2.4 應用實例
5.3 電站下游非恒定流監測
5.3.1 非恒定流監測的目的和意義
5.3.2 監測技術方案
5.3.3 難點及新技術的采用
5.3.4 實施與成果分析
5.3.5 各斷面流量與流速關系
第六章 水沙監測組織與質量控制
6.1 測驗方式選擇
6.1.1 測驗方式分類
6.1.2 測驗方式確定
6.2 巡測組織與實施
6.2.1 水文巡測意義
6.2.2 巡測技術方案
6.2.3 巡測組織管理
6.2.4 巡測資料整編
6.3 水沙測驗產品過程控制
6.3.1 質量管理體系引用
6.3.2 需求確認
6.3.3 前期策劃
6.3.4 測驗準備
6.3.5 測驗實施與過程控制
6.3.6 成果校審及交付
6.3.7 持續改進
6.4 水沙資料審查技術
6.4.1 單站水沙合理性檢查
6.4.2 水沙綜合合理性檢查
6.4.3 成果表格表面合理性檢查
第七章 展望
7.1 流量監測研究展望
7.1.1 提高在線監測的精度
7.1.2 改善在線監測的穩定性
7.1.3 促進在線監測的應用
7.2 泥沙監測研究展望
7.2.1 解決徑流泥沙監測誤差大的問題
7.2.2 建立“互聯網+”框架下的徑流泥沙自動監測網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虎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