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最新真考題庫模擬考場及詳解·二級MSOffice高級應用
-
>
決戰(zhàn)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
-
>
軟件性能測試.分析與調優(yōu)實踐之路
-
>
第一行代碼Android
-
>
JAVA持續(xù)交付
-
>
EXCEL最強教科書(完全版)(全彩印刷)
-
>
深度學習
軟件平臺架構設計與技術管理之道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622635
- 條形碼:9787302622635 ; 978-7-302-6226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軟件平臺架構設計與技術管理之道 本書特色
以復雜平臺頂層設計為線索,作者使用接地氣的技術語言,輕松敘事的寫作風格,提煉近20年軟件平臺技術工作中的心得體會,整理出如此多的錦囊,執(zhí)筆成書與讀者分享。書中內(nèi)容引經(jīng)據(jù)典,多處引用成語、諺語,大量使用比喻寫法,期望帶給讀者原生態(tài)技術語言之感受,體現(xiàn)軟件平臺技術工作中的情愫和品味。 本書內(nèi)容十分解耦,而且語言犀利,其中不乏以博弈和批判性思維來揭示工作中問題的實質,風格迥異、見解獨到,內(nèi)容處處引人入勝,讓“無形的道”躍然紙上,是一本難得一見的技術書籍,為從事“IT平臺建設與維護、軟件系統(tǒng)設計與開發(fā)、項目與質量管理”等工作領域的讀者們,帶來一份職業(yè)能力發(fā)展的“點金術”。 為給讀者*佳的閱讀感受,本書圖文并茂,不僅有20余幅實戰(zhàn)彩圖,全景展示平臺架構設計,更是繪制近70張主題簡筆漫畫,為讀者朋友們奉上精美、飄逸之風。
軟件平臺架構設計與技術管理之道 內(nèi)容簡介
《軟件平臺架構設計與技術管理之道》分為兩部分。第1部分包括5章50節(jié),通過主題短文,在思想底蘊與思維認知、平臺頂層 架構與核心能力、技術管理與分析決策方面,給讀者提供豐富的工作錦囊,綜合提升讀者的技術掌 控力和布道力,精進方法論,使讀者能快速成為一個通識全貌型人才,從容自如地駕馭中大型軟件 平臺方方面面的技術工作。第2部分包括3章,提供20余幅技術方案圖和架構設計的工作示意圖, 以及常用工作臺賬示例,幫助讀者進一步精通圖形化表達方法,提升技術設計呈現(xiàn)能力。 《軟件平臺架構設計與技術管理之道》不僅適合工作于一線的技術總監(jiān)、架構師和中高級技術人員閱讀,對致力于IT咨詢和布道 師崗位的讀者,以及擴展知識面、爭取持續(xù)提升的IT項目管理人員、質量管理人員,同樣可以從中 受益,大獲技能包,增強軟實力,早日脫穎而出。
軟件平臺架構設計與技術管理之道 目錄
目錄
第1部分 技術負責人的工作錦囊
第1章 良好認知,成功鑰匙 2
1.1 為技術負責人畫像 3
1.2 技術分工細化之殤 5
1.3 決策是平衡與取舍的藝術 8
1.3.1 沒有完美答案 8
1.3.2 記錄決策理由 9
1.3.3 掌握行業(yè)方法 10
1.4 會有第五代架構嗎 12
1.4.1 前四代架構的精髓 12
1.4.2 深諳架構職業(yè)特性 13
1.4.3 預測五代無意義 15
1.5 簡潔開明的領導風格 16
1.5.1 透明求真和溝通交互 16
1.5.2 領會無為而治 19
1.6 平臺思維和情緒管理 21
1.6.1 項目制vs平臺型 21
1.6.2 不要憤世嫉俗 23
1.6.3 去除地盤意識 23
1.7 提升架構設計嚴謹性 26
1.7.1 架構設計思維原則與模式 26
1.7.2 過程增強與工具運用 29
1.8 問題并非出在技術上 33
1.8.1 貴在積極對話 33
1.8.2 方法論勝負手 34
1.9 精明贏得公司匯報 36
1.9.1 關注真正的重點 37
1.9.2 亮出點看家本事 37
1.9.3 研發(fā)管理上得分 38
1.10 別指望每個人都認可架構 39
1.10.1 問題客觀存在 39
1.10.2 不合理的使用 40
1.10.3 尋找可行之路 42
1.11 一點規(guī)劃勝過多次補救 43
1.12 掌握稟賦,正確用人 46
第2章 萃取精華,駕馭主題 48
2.1 起個響亮的名稱代號 49
2.1.1 代號的價值 49
2.1.2 輕松的時刻 50
2.2 通用一致的專業(yè)術語 52
2.2.1 非模糊語言 52
2.2.2 廣學活用行話 53
2.3 制定全景路徑 56
2.3.1 模式形態(tài)分析 57
2.3.2 單元實現(xiàn)方式 58
2.3.3 繪制路線圖 59
2.4 聚焦邊界抓主脈 60
2.5 合理運用架構模式 63
2.5.1 必須學以致用 63
2.5.2 謹防過度設計 64
2.6 立起架構,遞增部署 66
2.7 打造數(shù)據(jù)堡壘 68
2.7.1 數(shù)據(jù)庫的發(fā)展歷程 68
2.7.2 數(shù)據(jù)模型不可變 69
2.7.3 數(shù)據(jù)資產(chǎn)重于一切 70
2.8 有無兜底方式 71
2.8.1 學會使用補償 71
2.8.2 其他兜底方式 72
2.9 運行、維護保鮮 74
2.9.1 掌握運行水位線 75
2.9.2 進行定期演練 76
2.9.3 平臺運維手冊 77
2.10 技術白皮書 80
2.11 再來幾條技術錦囊 82
2.11.1 別把快速當成敏捷 82
2.11.2 用多少時間做架構 83
2.11.3 關注模型與代碼融合 84
2.11.4 避免成為僵尸系統(tǒng) 85
2.11.5 向結構性失衡宣戰(zhàn) 85
第3章平臺視角,頂層設計 90
3.1 分層總體架構 91
3.2 交互關系設計 95
3.2.1 交互流程設計 95
3.2.2 系統(tǒng)邏輯關系設計 97
3.3 數(shù)據(jù)架構設計 98
3.3.1 業(yè)務視角設計 99
3.3.2 技術視角設計 100
3.4 工程技術架構 102
3.5 流量分布設計 105
3.6 應用部署設計 108
3.6.1 板塊劃分 108
3.6.2 各類網(wǎng)關 109
3.6.3 板塊內(nèi)應用系統(tǒng) 110
3.6.4 中間件及公共資源 110
3.7 系統(tǒng)通信設計 111
3.7.1 通信網(wǎng)絡及服務 111
3.7.2 系統(tǒng)間通信技術(IPC) 112
3.7.3 端口及響應碼 116
3.8 應用安全架構 118
3.8.1 企業(yè)安全框架 118
3.8.2 應用安全三面觀 119
3.8.3 移動應用安全設計 120
3.9 日志體系設計 124
3.9.1 日志分層分類 125
3.9.2 聚合與使用 126
目錄XIX
第4章核心能力,全景覆蓋 128
4.1 高可用體系設計 129
4.1.1 范疇及相互關系 129
4.1.2 冗余機制的設計 131
4.1.3 防御降級設計 133
4.1.4 發(fā)布保障 136
4.2 應用高性能設計 139
4.2.1 前端開發(fā)領域 140
4.2.2 后端開發(fā)領域 141
4.2.3 數(shù)據(jù)與數(shù)據(jù)庫 143
4.2.4 非數(shù)據(jù)類對象 144
4.2.5 設計與選型 145
4.3 監(jiān)控報警體系 147
4.4 可用率和容量衡量 150
4.4.1 服務可用率衡量 150
4.4.2 平臺容量衡量 152
4.5 并發(fā)性能衡量 155
4.5.1 QPS和TPS155
4.5.2 性能衡量方法 157
4.6 容災模式設計 160
4.7 分布式之無狀態(tài) 164
4.8 分布式之事務 167
4.9 分布式之鎖 171
第5章精進管理,磨練團隊 174
5.1 分配好團隊體力 175
5.2 立體化指標體系 178
5.3 保持張力應對變化 181
5.3.1 變化無處不在 181
5.3.2 償還技術債務 183
5.4 抓評審立基石 184
5.4.1 精進技術 184
5.4.2 帶入問題 186
5.4.3 管理抓手 187
5.5 流程及質量卡口 188
5.5.1 務必保持好陣型 188
5.5.2 質量關口前移 191
5.5.3 與開發(fā)相互融合 192
5.6 交付效能評估 194
5.6.1 選擇合適指標 195
5.6.2 做成加分項 196
5.7 堅守文檔底線 198
5.7.1 精簡是必然趨勢 198
5.7.2 兩文檔不可裁剪 199
5.7.3 對編寫水平把關 200
5.8 揪出那幾類故障 202
5.8.1 仔細認真地對待 202
5.8.2 故障的2/8定律 203
5.9 還有哪些管理妙計 205
5.9.1 經(jīng)得起三問 205
5.9.2 洞察緩慢混亂 206
5.9.3 一切都不在掌控中 207
5.9.4 應變轉型與變革 207
第2部分技術圖表材料實戰(zhàn)解碼
第6章簡潔方案,直達問題域 210
6.1 中心間運行關系 211
6.2 對賬處理邏輯 213
6.3 系統(tǒng)環(huán)境遷移 215
6.4 適配新老客戶 217
6.5 參與方間關系 219
6.6 系統(tǒng)通信關系 221
6.7 全局路線圖 223
6.7.1 瀑布式風格 223
6.7.2 迭代式風格 224
第7章架構設計,超強表現(xiàn)力 226
7.1 分層架構示意圖 227
7.1.1 偏重中臺和技術棧 227
7.1.2 偏重業(yè)務系統(tǒng)域 228
7.2 應用安全示意圖 230
7.3 交互流程設計示意圖 232
7.3.1 經(jīng)典泳道風格 232
7.3.2 立體圖風格 235
7.4 系統(tǒng)邏輯關系示意圖 236
7.4.1 立體圖風格 236
7.4.2 分層次風格 238
7.5 應用系統(tǒng)部署示意圖 239
7.6 數(shù)據(jù)架構設計示意圖 241
7.6.1 偏重數(shù)據(jù)處理關系 241
7.6.2 偏重于分區(qū)關系 242
7.7 系統(tǒng)功能框架示意圖 244
7.7.1 功能地圖型 244
7.7.2 功能與交互混合型 246
第8章積累復用,多走捷徑 247
8.1 技術評審檢查點 248
8.1.1 前端領域 248
8.1.2 后端領域 251
8.2 上線與運行事件臺賬 254
8.2.1 版本上線臺賬 254
8.2.2 運行事件臺賬 256
參考文獻 258
致謝 259
后記這是富有意義的嘗試 261
讓無形的道躍然紙上 261
一份追求與一絲期望 263
軟件平臺架構設計與技術管理之道 作者簡介
由維昭,清華大學2002級軟件工程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在中信集團旗下企業(yè)工作逾13年,現(xiàn)就職于金保信社保卡科技有限公司,任技術總監(jiān)。擅長聯(lián)機交易及數(shù)據(jù)處理,掌握分布式架構、開源技術棧;技術開發(fā)、運維及安全等工作板塊有多年的管理經(jīng)驗。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經(jīng)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