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檢驗技術(第2版/中職檢驗/配增值)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341172
- 條形碼:9787117341172 ; 978-7-117-34117-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病理檢驗技術(第2版/中職檢驗/配增值) 本書特色
本教材為全國中等衛生職業教育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十四五”規劃教材之一。隨著中等職業教育進入了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的結構優化和特色辦學時代,“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已得到職業教育界廣范的認同,并在不斷地普及、推廣和落實。為了使中等衛生職業教育更快、更好地由“專業教育”向“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的方向轉變,我們對本教材進行了修訂。本教材修訂的指導思想是: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培養能做、會做、愿做的病理檢驗技術人才為標準,內容以實用、好用、夠用為尺度。
病理檢驗技術(第2版/中職檢驗/配增值) 內容簡介
本教材是中等職業教育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專業課程,內容包括病理學與病理學基本檢驗技術,包括組織固定、石蠟制片、蘇木素-伊紅染色及常用特殊染色技術,以及目前廣泛應用的冷凍制片技術、診斷細胞學技術、診斷細胞學技術、大標本制作技術及病理檔案的管理等內容。本教材共分三篇,**篇。為基本知識,著重介紹病理科的基本設施,人員配備,科室布置及病理資料危化品的管理等。第二篇為基本技術,重點介紹了組織病理切片的制作,HE染色液的配制及染色過程,細胞學制片及巴氏染色過程等。第三篇簡單介紹了病理遠程會診技術、組織芯片技術及免疫熒光技術。
病理檢驗技術(第2版/中職檢驗/配增值) 目錄
**篇病理檢驗基礎知識
**章緒論/1
**節病理檢驗技術的任務和意義/1
一、病理檢驗技術的主要任務/1
二、病理檢驗技術的作用、地位及意義/2
三、病理檢驗的常用方法/3
第二節病理檢驗技術的質量控制/4
一、病理檢驗技術的類型/4
二、病理檢驗技術的質控標準/5
第三節免疫組織化學的優勢/6
一、免疫組織化學的優點/6
二、免疫組織化學在病理學診斷中的地位/7
第四節分子生物學的發展與應用/8
一、分子生物學及其關鍵技術的建立/8
二、分子生物學常用實驗技術的應用/9
第二章病理檢驗技術人員的職責/12
**節病理檢驗技術人員的常規工作/12
一、病理標本及病理報告的收發工作/13
二、協助病理標本的取材和尸體剖檢工作/16
三、組織學切片和細胞學制片工作/16
四、病理資料的管理和檢索工作/17
五、藥品、物資、儀器設備的管理和維護工作/17
六、病理大體標本的收集和制作工作/18
第二節病理檢驗技術人員的職業道德/18
一、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18
二、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19
三、勇于創新的工作精神/19
第三章病理科的基本設置及基本檢查項目/21
**節病理科的布局和基本配置/21
一、病理科的布局和基本配置/21
二、病理科的人員配置/23
第二節病理科目前開展的基本檢查項目/23
一、常規石蠟切片檢查/23
二、快速石蠟切片檢查/23
三、冷凍切片檢查/24
四、特殊染色檢查/24
五、免疫組織化學檢查/24
六、細胞學檢查/24
七、尸體解剖檢查/24
八、特殊檢查/25
第四章病理資料的管理與檢索/26
**節送檢單和登記簿的管理/26
一、送檢單的管理/26
二、登記簿、索引卡的建立/27
三、尸檢資料的管理/27
四、其他資料的管理/28
第二節切片、蠟塊及大體標本的管理/28
一、切片的保管/28
二、蠟塊的保管/28
三、大體標本的管理/28
第三節病理資料的外借制度/29
第五章病理科危險化學品的管理與
職業暴露的危害及處理/31
**節病理科危險化學品的管理/31
一、概述/31
二、危險化學品的管理/32
第二節職業暴露的危害及處理/33
一、職業暴露的危害/33
二、職業暴露的處理/34
第二篇病理檢驗基本技術
第六章病理組織制片技術/37
**節概述/37
一、制片的種類/38
二、石蠟和冷凍切片的制作程序/38
第二節組織的固定/41
一、組織固定的目的和意義/41
二、組織固定的常用方法/42
三、固定液的性質和作用/43
四、組織固定過程中的注意事項/43
五、固定液的種類/44
第三節組織脫鈣/52
一、組織脫鈣的種類、方法及應用/52
二、組織脫鈣后的處理/57
第四節組織的洗滌、脫水、透明、浸蠟及包埋/57
一、組織的洗滌/57
二、組織的脫水/58
三、組織的透明(媒浸)/60
四、組織的浸蠟(透蠟)/61
五、組織的包埋/63
第五節組織切片的制作/66
一、切片機具/66
二、組織切片法/67
第七章病理組織切片常規(普通)染色/74
**節病理切片染色概述/74
一、病理切片染色的目的/74
二、常用染料概述/75
三、染色的原理/82
四、常用染色術語的含義及意義/83
五、染色前、后的常規處理/85
六、染色過程的注意事項/87
第二節蘇木精-伊紅染色/88
一、染色原理/88
二、染液的配制/88
三、染色程序/91
四、染色結果/93
五、染色過程中的注意事項/93
第八章病理組織切片常用特殊染色/98
**節結締組織復合染色/99
一、結締組織復合染色的應用/99
二、常用染色方法/99
三、結締組織染色過程中的注意事項/101
第二節膠原纖維染色/101
一、膠原纖維染色的應用/101
二、常用染色方法/102
三、膠原纖維染色過程中的注意事項/104
第三節網狀纖維染色/104
一、網狀纖維染色的應用/104
二、常用染色方法/105
三、網狀纖維染色的注意事項/108
第四節彈性纖維染色/108
一、彈性纖維染色的應用/108
二、常用染色方法/109
三、彈性纖維染色過程中的注意事項/111
第五節肌肉組織染色/111
一、肌組織的構成及形態特點/111
二、肌組織染色的應用/112
三、肌組織的染色方法/112
四、肌組織染色過程中的注意事項/115
第六節脂質染色/116
一、脂質的構成成分/116
二、脂質染色的應用/116
三、常用染色方法/116
四、脂質染色過程中的注意事項/118
第七節糖原染色/119
一、糖原染色的應用/119
二、糖原的組成成分及特性/119
三、常用染色方法及注意事項/120
第八節黏液染色/122
一、黏液的構成成分及特性/122
二、黏液物質染色的應用/123
三、染色方法/123
第九節淀粉樣物質染色/126
一、淀粉樣物質的性質/126
二、淀粉樣物質染色的應用/127
三、染色方法/127
第十節色素染色/129
一、黑色素染色/129
二、含鐵血黃素染色/131
三、膽色素染色/133
四、脂褐素染色/134
第十一節病原微生物染色/136
一、細菌染色/137
二、真菌染色/138
三、螺旋體染色/140
第十二節其他染色法/142
一、肥大細胞染色/142
二、基膜染色/143
三、尿酸鹽染色/144
第九章病理大體標本制作技術/147
**節大體標本的一般處理/148
一、大體標本的收集/148
二、大體標本的取材與整修/148
三、大體標本的固定與保存/150
第二節大體標本的原色保存/150
一、凱氏(Kaiserling)法/150
二、凱氏(Kaiserling)改良法/151
三、Pulvertaft法/151
四、柯氏(Klotz)法/152
第三節大體標本的染色方法/152
一、脂肪組織染色法/152
二、組織淀粉樣物質染色法/153
三、含鐵血黃素染色法/153
第四節病理大體標本的裱裝和封存/154
一、玻璃標本缸標本的裱裝與封存方法/154
二、有機玻璃標本缸的制作及標本的裱
裝與封存方法/155
三、標本儲存與陳列/157
第十章尸體剖檢技術/158
**節尸體剖檢的概念和意義/158
一、尸體剖檢的概念/158
二、尸體剖檢的意義/159
第二節尸體剖檢過程和記錄/159
一、尸體剖檢過程及方法/159
二、尸體剖檢記錄/163
第三節尸體剖檢注意事項/165
第四節尸體剖檢過程中的分工與配合/166
一、主檢醫師/166
二、技術員/166
第十一章細胞學檢驗技術和細胞學診斷/168
**節細胞學檢驗技術/168
一、細胞學檢驗技術概述/169
二、細胞學標本的采集/169
三、細胞學制片/169
四、細胞的固定/171
五、細胞的染色/172
第二節細胞學檢查與診斷/174
一、細胞學檢查與診斷概述/174
二、細胞學檢查與診斷的應用范圍/175
三、細胞學檢查與診斷的優缺點/175
四、細胞學檢查與診斷的注意事項/175
第三節細胞形態學變化/176
一、正常上皮細胞與脫落后的形態變化/176
二、常見正常非上皮細胞的形態變化/178
三、良性上皮細胞變化/179
四、核異質細胞/181
五、腫瘤細胞學/182
第四節細胞學診斷方法/183
一、直接診斷法/183
二、間接診斷法/183
第五節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與診斷/184
一、婦科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與診斷/185
二、其他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與診斷/185
第六節細胞學檢驗的質量控制/187
一、嚴格管理/187
二、規范操作/187
三、堅持復查制度/187
四、建立室內和室間質控聯系/188
第三篇病理檢驗前沿技術
第十二章免疫組織化學技術和應用/191
**節免疫組織化學的基本概念/191
第二節免疫組織化學的基本技術/192
一、免疫組織化學標本的取材、固定、切片及注意事項/192
二、免疫組織化學常用儀器的使用方法/195
三、免疫組織化學常用液體及抗體的配制/197
四、載玻片的防脫片處理/201
五、抗原的修復/202
第三節免疫組織化學的常用染色方法/204
一、免疫組織化學常用染色方法/204
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過程中的注意事項/218
三、常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方法的評價/220
四、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的判斷原則/222
五、假陽性、假陰性及背景著色的原因/223
第四節免疫組織化學在臨床病理工作的應用/224
一、腫瘤良惡性的診斷和鑒別診斷/224
二、判斷腫瘤的組織學起源/224
三、評價腫瘤細胞的增生程度和生物學行為/225
四、指導腫瘤的臨床治療和判斷療效/225
五、判斷腫瘤惡性程度及預后/225
第十三章原位雜交技術/228
**節核酸分子雜交概論/229
一、DNA的變性和復性/229
二、核酸分子雜交原理/230
三、核酸分子雜交技術/231
第二節核酸探針/231
一、核酸探針的概念/231
二、核酸探針的種類和制備/231
三、核酸探針的標記/232
第三節原位雜交/236
一、原位雜交概述/236
二、光學顯微鏡下原位雜交/237
三、電子顯微鏡下原位雜交/245
第四節原位雜交在病理學中的應用/245
一、病毒性疾病研究中的應用/245
二、腫瘤研究中的應用/246
第十四章聚合酶鏈反應技術/248
**節聚合酶鏈反應技術的基本原理及特點/249
一、聚合酶鏈反應技術的基本原理/249
二、聚合酶鏈反應技術的特點/250
第二節聚合酶鏈反應體系的組成和作用/251
一、組成成分/251
二、聚合酶鏈反應體系中各組分的作用/251
第三節聚合酶鏈反應模板的制備/253
一、新鮮組織標本或冷凍組織中DNA的提取/253
二、固定和石蠟包埋組織中DNA的提取/254
三、培養細胞中DNA的提取/255
四、常見臨床標本中DNA和RNA的提取/256
第四節聚合酶鏈反應技術的基本操作/259
一、聚合酶鏈反應技術的設備、材料/260
二、試劑/260
三、操作步驟/260
第五節聚合酶鏈反應產物檢測與分析/261
一、瓊脂糖凝膠電泳法/261
二、凝膠攝影/263
第六節其他聚合酶鏈反應技術/265
一、原位聚合酶鏈反應技術/265
二、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技術/265
第七節聚合酶鏈反應技術的應用/266
一、聚合酶鏈反應技術在腫瘤診斷中的應用/266
二、聚合酶鏈反應技術在其他方面的應用/266
第八節聚合酶鏈反應擴增儀的使用與維護/268
一、聚合酶鏈反應擴增儀的變溫方式/269
二、一般使用方法/269
三、安裝與維護/270
第十五章細胞凋亡的常用檢測方法/272
**節概論/272
一、細胞凋亡的概念/273
二、細胞凋亡的特征/273
三、細胞凋亡與細胞壞死/274
四、細胞凋亡的生物學意義/275
五、細胞凋亡與腫瘤/275
第二節細胞凋亡的檢測方法/276
一、形態學方法/276
二、瓊脂糖凝膠電泳法/277
三、原位末端標記法/278
第十六章電子顯微鏡技術及超薄切片/280
**節概述/280
一、電子顯微鏡的種類/281
二、電子顯微鏡的基本構造/281
三、電子顯微鏡的成像原理/282
第二節超薄切片技術與透射電子顯微鏡/282
一、超薄切片技術/283
二、超薄切片染色技術/284
第三節掃描電子顯微鏡技術/285
一、掃描電子顯微鏡的工作原理/285
二、掃描電子顯微鏡標本的制作/286
第四節電子顯微鏡冷凍制樣技術/286
一、快速冷凍技術/287
二、冷凍超薄切片技術/287
三、冷凍蝕刻技術/287
第五節免疫電子顯微鏡技術/288
一、免疫鐵蛋白技術/288
二、免疫電子顯微鏡膠體金標記技術/288
三、免疫電子顯微鏡技術應注意的問題/290
第六節電子顯微鏡細胞化學技術/290
一、電子顯微鏡細胞化學技術的基本原理/290
二、電子顯微鏡細胞化學技術的基本原則/291
三、電子顯微鏡細胞化學技術的基本步驟/291
第十七章遠程病理診斷/293
**節概述/293
一、遠程病理診斷的概念/293
二、遠程病理診斷的意義/294
第二節遠程病理診斷系統的組成/294
一、顯微鏡/294
二、視頻攝像機/294
三、監視器/294
四、數字轉換器/295
五、調制解調器/295
六、計算機軟件/295
七、計算機遠程網絡通訊技術/295
第三節遠程病理診斷數據和圖像的/
采集、處理與傳送/295
一、數據和圖像的采集/295
二、數據和圖像的處理/296
三、數據和圖像的傳送/296
第十八章組織芯片技術/299
**節組織芯片技術概述/299
第二節組織芯片的制作過程/300
一、制備組織芯片蠟塊的常用設備/300
二、制備組織芯片蠟塊的基本步驟/300
第三節組織芯片技術的應用及優缺點/301
一、組織芯片技術的應用/301
二、組織芯片技術的優點/302
三、組織芯片技術的缺點/302
附錄/304
實驗與實訓指導/304
實驗1固定液、脫水劑、透明劑、浸蠟劑的配制/304
實驗2組織塊的固定、脫水、透明、浸蠟/305
實驗3~4組織塊的包埋與石蠟切片/305
實驗5冷凍組織的包埋與冷凍切片/307
實驗6常用染液的配制/308
實驗7~8石蠟切片蘇木精-伊紅染色的步驟/308
實驗9~10冷凍切片蘇木精-伊紅染色的步驟/310
實驗11結締組織、膠原纖維、網狀纖維、肌組織染色/311
實驗12脂肪、黏液、糖原染色/313
實驗13細胞學制片及染色/314
實驗14觀摩尸體剖檢過程/315
實驗15大體標本的制作/316
實驗16免疫組織化學標本的取材、固定、切片/317
實驗17免疫組織化學技術常用液體、抗體的配制及常用儀器的使用方法/319
實驗18~19載玻片的防脫片處理和抗原的修復/322
實驗20~22免疫組織化學常用染色方法(1)/324
實驗23~25免疫組織化學常用染色方法(2)/326
實驗26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原位雜交檢測/328
實驗27乙肝病毒的聚合酶鏈反應檢測/330
教學大綱(參考)/331
參考文獻/338
展開全部
病理檢驗技術(第2版/中職檢驗/配增值) 作者簡介
謝新民,男,55歲,病理學高級講師,90年畢業于江西醫學院,從事病理教學及病理臨床診斷工作三十一年,先后在贛南醫學院病理教研室及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病理科進修學習,完成病理教學工作兩萬余學時,組織病理診斷四萬余例,細胞學診斷八萬余例。